色彩具有普遍性,它能象征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或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现存的世界三大文化系统中,西方民族受创造观型文化的支配影响,对于色彩的分类细腻且丰富,蕴涵着崇高的审美性。而汉语民族因为受气化观型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色彩上则是含煳不敏锐的,有着优柔和谐的审美。本书从色彩词的文化性与审美类型作一探究,并且透过中西方新诗作品的色彩词统计分析,比较在不同的文化系统中对色彩词的偏差异。最后,在新诗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运用上,我们可以强化学生对色彩词的认知、分析色彩词在诗中如何与其他成分作互动、让学生类推色彩词的语义组合与构词系统、以及塑造色彩词在诗中的意象美,使学生能借由多元使用色彩词而丰富诗的美感和意涵。
作者简介
谢欣怡
学历:台东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 硕士
经历:
新竹补习班专职作文老师
花莲美崙国中国文教师
花莲四维高中国文教师
得奖记录:
花莲县96年国中小优良试卷征选国中组国语领域 甲等
98年东区联合大专生求职履历表竞赛 第二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范围及其限制
第四节 名词释义
第二章 文献探讨
第一节 色彩体系
第二节 色彩词
第三节 色彩词的文化审美性
第三章 色彩的认知
第一节 色彩的命名与界定
第二节 色谱概念
第三节 色彩的类型
第四章 色彩词的特性与功能
第一节 色彩词的语义象征
第二节 色彩词的文化审美性
第三节 色彩词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 色彩词的文化性
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
第二节 色彩词的文化次系统位阶
第三节 色彩词的规范系统象征
第四节 色彩词的文化观念系统象征
第六章 色彩词的审美性
第一节 色彩词的文化表现系统定位
第二节 表现系统中色彩词的修辞特征及其审美类型
第三节 审美类型与文化其他次系统的连结
第七章 色彩词在新诗中的使用情形
第一节 中方色彩词在新诗中的统计分析
第二节 对比西方色彩词在自由诗中的统计分析
第三节 中西方色彩词的差异比较及其解释
第八章 色彩词在新诗阅读与写作教学上的运用方向
第一节 强化色彩词的认知
第二节 分析色彩词与诗中其他成分的互动
第三节 类推色彩词的语义组合与构词系统
第四节 塑造色彩词在诗中的意象美
第九章 结论
第一节 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
第二节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表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