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是由古罗马的哲学皇帝马可.奥理略(121-180年)所着,共十二卷,是一个皇帝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札记,后世则视此书为斯多噶学派的代表作。《沉思录》书名是由后人所取,因为奥理略并没有想过要出版这本作品,这本书是留待自己用的──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说话跟忏悔、发自内心的一种灵性的反思。这本书的导读者梁文道认为,在奥理略做皇帝的经验里,历经战乱、灾难和帝国的衰落,使他不得不更依赖哲学,来把握住自己。从这本书,我们可以理解奥理略节欲的思想、过朴实的生活,以及主张以理性和意志控制自己的激情,如:「那对深厚的名声有一种强烈慾望的人,没有想到那些回忆他的人,自己很快也都死去,然后他们的子孙也要死去,直到全部的记忆都通过那些愚蠢的崇拜,和死去的人们,而终归堙灭无闻。」
奥理略在这本书里没有什么新见,他在重覆的是以前斯多葛派其他哲学家讲过的东西,这本书重要的地方,在于他总结了别人教育他的东西之后,把它化为一组的规律,每天重覆地在写这些规律,然后把这些规律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处境之中。简单讲有三大规律。第一、你对世界的感知必须是客观的,第二教条是要正义地对待他人,第三条是纪律化自己的意志。
奥理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非常讲究用字,甚至是有推理的部分,把它当作书来看不够完整;把它当日记来看的话,又太完美。奥理略的母语是拉丁文,但是他却选择用希腊文来写。梁文道认为奥理略是要跟自己制造一个距离,他恰恰不想要自己像一般人写日记那样,他要的是跟自己保持一个距离,他透过写作跟自己制作一个内在的张力,所以他用第二人称,就是自己在跟自己对话。透过这样的写作过程里,每天修练自己,简单的说《沉思录》其实是奥理略的修行笔记。今天的读者也可以反覆在书里寻得一种心灵的退隐与安慰、自我的意思训练,使我们愿意坦然地接受世界上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
作者简介
导读者:梁文道
作家、牛棚书院院长、时事评论员,曾在多个电视电台媒体亮相主持,是全方位的传媒人。着有《弱水三千:梁文道书话》、《常识》、《噪音太多》、《我执》、《访问:十五个有想法的书人》等。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静的力量。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被外界的喧嚣所淹没,内心早已疲惫不堪。而当我捧起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安静的港湾,所有的烦躁都被隔绝在外。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也不玩弄精巧的构思,而是以一种朴实无华的方式,直抵人心。他引导我去关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去体会那些被我们遗忘的美好。书中关于“活在当下”的阐述,尤其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总是活在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担忧中,却忽略了生命中最宝贵的“现在”。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导师,用最真诚的态度,教会我如何才能真正地“活”,而不是仅仅“存在”。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幸福,去感受那些被我忽视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颠覆了我对“成功”的认知。过往的我,总是被社会主流价值观所裹挟,认为成功就是获得名利,就是取得世俗的成就。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真正的成功,源于内心的充实和精神的富足。作者的文字,如同智慧的火种,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真善美的追求。他让我明白,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部的获得,而在于内心的成长。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品质,如善良、正直、勇气,才是构建一个人真正伟大的基石。这本书没有提供任何速成的秘诀,也没有给出任何捷径,它只是用最朴素的道理,引导我去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为我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度的清洁,洗去浮躁,留下澄澈。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实在太吸引人了,《沉思录》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而“永远讴歌思考”这几个字更是直击灵魂,仿佛预示着这是一场关于智慧的永恒邀约。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洗礼,原本模糊不清的思绪被梳理得井井有条,那些曾经困扰我的迷茫瞬间烟消云散。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渗入心田,教会我如何审视自我,如何辨别真伪,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醒。每一次翻开它,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像是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对话,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导我去探索生命的真谛,去理解人性的复杂,去发掘潜藏在日常中的伟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位忠实的朋友,在我失落时给予鼓励,在我迷茫时点亮方向,它教会我独立思考,不再人云亦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这种获得自由的感觉,是任何其他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理性光辉。作者仿佛是一位冷静的观察者,他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解剖着人类情感的起伏,分析着命运的无常。他不像有些哲学家那样,用晦涩的词句堆砌出高深的理论,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人生的真谛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读他的文字,你会不自觉地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去审视自己的欲望,去 questioning 那些你习以为常的观念。书中的很多观点,虽然诞生在遥远的时代,却依然能精准地击中当代人的痛点。我尤其喜欢作者关于“接受”的论述,他告诉我们,很多痛苦的根源在于抗拒,在于我们对现实的过度干涉。学会接受,并不是消极的妥协,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力量,一种顺应自然,与世界和谐共处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于对抗,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来自于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陪伴你一生的书。在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心境下翻开它,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年轻时,你或许会被它的理性所震撼,学习如何去分析问题,如何去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中年时,你或许会感悟它的深刻,理解人生的无常,学会如何去宽容,如何去释怀。老年时,你或许会体味它的平静,在岁月的沉淀中,找到内心的安宁与平和。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于它对生命永恒价值的讴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它教会我,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如何才能保持不变的初心,如何才能在纷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财富,并非物质上的丰裕,而是精神上的富足;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外界的认可,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坚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