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9
中国究竟有没有悲剧?王国维答曰:元杂剧中就有。中国究竟有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悲剧美学思想?——当然有。本书就试图交出一份较为详尽的答卷。
《中国悲剧美学史》作为《中国悲剧文学史》的姊妹书,计以七编23章的篇幅,首先将中华民族的悲怨精神演进史,从先秦儒家的悲哀原则、汉唐哀曲的审美认识、乃至近古千年的忧患意识与悲愤主流,都进行了总体的归纳。其中以悲为美、忧国忧天下的精神,在中国民族的悲剧意识中特别突出。
元代曲学中的生死命运观,《录鬼簿》中的生存价值观和一些佛法杂剧的救渡理想,将与生俱来的无边苦海、屡试不爽的冤业果报和大慈大悲的慈航救渡整合起来,使得杂剧中悲天悯人的思想在所并有。明代戏曲当中的 “怨谱说”分外突出,讲究戏曲以苦情苦境来打动人心。特别是卓人月在《新西厢序》中谱写出悲剧原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悲世曲论,更加值得珍视。
有清以来,“苦戏”又成为中国式悲剧的代名词,相应的苦旦、苦境与表演上苦旦的哭腔等,都构织出一个苦戏的世界。金圣叹在批点《西厢记》时所提出的 “极微说”与“悲凉感”,也体现出悲剧美学的深度。毛声山父子评《琵琶》记,勾勒出妙在怨悱而不乱的中庸化悲剧境界。
近现代以来,从王国维到王季思,从中国有悲剧论与无悲剧论的争辩,从话剧影视对传统悲剧思想和西方悲剧观念的结合,都体现出中国悲剧美学史的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
谓予不信,本书还附录了百年以来的中国悲剧美学资料索引,以供读者诸君参考。
结论是,具备中国特色的悲剧美学思想,不仅与中国悲剧创作交相唿应,同时还成为世界悲剧美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在东方悲剧美学的基本构建中,中国悲剧美学起到了主体支撑的重大作用。
作者简介
谢柏梁
1958年9月生,湖北天门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特聘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戏文系主任。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主任。曾在多伦多大学、美国佛萨大学、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斯坦福大学等校任访问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作协会员,上海市大学语文研究会会会长。
曾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过六十万字以上学术论文。出版专着有《中国悲剧史纲》(学林出版社)。《中国分类戏剧学史纲》(台湾商务印书馆)。《世界悲剧文学史》(上海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戏曲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公案戏曲》(东方出版中心)。《〈诗经〉、〈尔雅〉注译》(国际文化交流出版中心)。《中国文学史.明代戏剧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戏剧宗师关汉卿》(上海书店)。《世界古典悲剧史》、《世界近代悲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华戏曲文化学》(南京师大出版社)。主编《影视艺术概论》和《中国影视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悲剧美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悲剧美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