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着,共分十三篇。
导读者王守常教授认为《孙子兵法》一书共13篇,只有6000字,而关于道、境界、道德这一类的辞汇,尽管字数很少,但却体现了《孙子兵法》的精髓和核心思想。阅读《孙子兵法》时,要理解两个概念:「道」和「器」。这两个概念出现在《易经》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即说有形的上面就是「道」。那么「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就是指具体的东西。也可以用「术」来直陈,「术」就是理性认知的具体运用方法。「道」与「器」、「术」之间的关系是「道在器中,器不离道」,这是中国哲学的根本思考方式。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认为「道」是「本」,「术」是「末」;「道」是「体」,「术」是「用」。另外,孙子倡导「全胜」、「智胜」是因为他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因而提出了「慎战」的思想,并提出从五个方面去考察战争问题:「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孙子兵法》几千年流传下来,成为中国兵学的经典,就是因为《孙子兵法》并非只讲具体的战术或谋略,而是对战争本质的深刻反思,凝集了中国兵学思想的精萃。
本书重点
●多轴心的二十一世纪阅读,打开传说中的书 打开梦想与未来
●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四地书展合办巡回演讲
●华文世界十位名家导读
●结合文字、摄影、漫画、插图、图表的新型态出版
●欧阳应霁、林怡芬、张妙如、猪乐桃等图文创作者参与
●台师大、香港理工大学共同参与绘图
作者、导读者简介
王守常
现任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东方文化丛书中国文化编主编、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着有《心书》校点、《十力语要》校点、《熊十力着述行年略考》、《新唯识论》等。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史、中国佛教、中国近现代哲学。
绘者简介
蔡志忠
1948年2月2日生。1963年起开始画连环漫画,1971年任光启社电视美术指导。1981年拍摄卡通作品《七彩老夫子》。1983年四格漫画作品开始在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报章长期连载。1985年获选为全台湾十大杰出青年。1986年《庄子说》出版,蝉联畅销排行榜榜首达十个月。1987年出版《老子说》等经典漫画,还有《西游记38变》等四格漫画,译本更包括德、日、俄、法至今已达二十余种语言。1998年开始闭关钻研物理和数学,并研究出从没被物理学家发现的时间方程式,相关着作有《东方宇宙三部曲》系列。其他着作:《大醉侠》、《肥龙过江》、《自然的箫声──庄子说》、《智者的低语──老子说》、《御风而行的哲思──列子说》、《仁者的叮咛──孔子说》、《尊者的棒喝──襌说》、《曹溪的佛唱──六祖坛经》、《博大的学问──大学》、《六朝的清谈──世说新语》、《兵学的先知─孙子说》、《大学》、《中庸》、《论语》、《史记》、《菜根谭》等等。
这本书简直让我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这类书籍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孙子兵法”这类内容都是充斥着枯燥的战术分析和冷冰冰的权谋策略,但这本书的解读方式却异常生动有趣,就像是在听一位老谋深算的智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几千年前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到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讲解如何“打仗”,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以最小的代价 achieve 最大的目标。书中的许多观点,例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被赋予了全新的解读,不再仅仅是军事上的应用,更是涉及到职场竞争、人际交往,甚至个人成长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道、天、地、将、法”的阐释,这五个要素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深刻理解到,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而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用最朴实、最真诚的文字,将深奥的道理化繁为简,读起来毫无压力,反而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的洗礼,对很多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角度。
评分我向来对那些充斥着空洞理论的书籍敬而远之,但这本书却成功地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孙子兵法》的智慧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觉得兵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军事理论,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指南。《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的作者,用极其生动的笔触,将那些古老的战争智慧,转化成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切身体验到兵法的魅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解读,它教会我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保持灵活的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这对于我这个在职场上经常需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作者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又充满力量,每一句话都直击人心,让我读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对很多曾经困扰我的问题,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解决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我一直对《孙子兵法》心生敬畏,但又苦于其古奥的语言和晦涩的义理,难以真正领会其精髓。而这本《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的解读,则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这部传世经典变得触手可及。作者的文笔功力深厚,他能够将兵法中的道理,如“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解读得既充满哲理,又不失趣味性,让我不禁拍案叫绝。他没有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释,而是深入到兵法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和普遍规律。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因粮我军,非尽于子而可”,这句看似简单的军事指示,在作者的解读下,升华为一种深刻的战略思想:任何行动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资源和条件之上,盲目冒进只会导致失败。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讲解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读了一本兵法解读,更像是在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度对话,汲取着他的人生智慧和战略眼光。
评分我必须承认,当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孙子兵法”的名头太响了,总觉得离我这样的普通人有点距离。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独特的视角深深吸引。他没有拘泥于历史的细节,也没有沉溺于故纸堆的考据,而是巧妙地将《孙子兵法》的精髓提炼出来,用现代的语言和案例进行解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兵者,诡道也”的深刻剖析,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诡道”并非阴谋诡计,而是一种灵活应变、出奇制胜的智慧。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现了如何在看似不利的情况下,利用信息不对称、心理战术等方法,扭转乾坤。这对于我这样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挑战的人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书中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更是让我豁然开朗,原来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往往不是硬碰硬,而是从根本上瓦解对方的意图,或者通过巧妙的沟通与协调来达成目标。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孙子兵法”的慧眼,能够更清晰地洞察事物的本质,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复杂情况。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对《孙子兵法》心存好奇,但又觉得它过于阳春白雪,难以理解。然而,《以德治兵者得天下《孙子兵法》》的解读,却以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将这部古老的兵法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面前。作者的文笔极其细腻,他能够从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中挖掘出深刻的含义,并用我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阐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解读,它不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的博弈,更是拓展到了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多个领域,让我明白了了解自己、了解对手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具有条理性,他将兵法中的各个章节,有条不紊地进行剖析,并与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现象相结合,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兵法的普遍适用性。合上书本,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智慧的盛宴,汲取了来自古圣先贤的宝贵经验,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