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徬徨的年代

在文学徬徨的年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所有关心文学未来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究竟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有没有帮助?文学创作又如何在价值观快速多变的时代立足?当时下所谓的文学评论都在竭尽文体解构分析之能事,作者郭强生却要以他科班学院背景加上丰富的文学创作资历,重新为文学生态铺陈系谱,指出文学再生之关键所在;从各派理论的互相冲突或彼此互补中,找出文学创作者所需的全盘关照,让阅读与写作恢复原本的滋养与光采。

  如何走出后现代?什么是经典?大众阅读的革命是否即将来临?本书以开阔的视野及精辟的分析,呈现新世纪文化产业及文学风潮之变貌,借「文学与文化」、「作者与文本」、「大众与流行」三大面向,架构出清晰的文学蓝图,并点出当代文化诸般迷思,是当前文学卅文化论述的一大突破。

  文学评论的目的不在于拿理论画出一条与创作泾渭分明的沟界,创作者需要文学评论的原因,也不是与之唱和,写出满足理论风潮的模范作品,或是借以堆砌大量知识企图造成某种形象,作者郭强生写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在于如何借由他所知道的文学理论来解决一些创作者关心的主题。这也就是为何本书所有的章题都是问句,每个问句都是以创作的立场提出,而当所有的问题结构在一起后,其实是向更大的、有关当代文学史的一些讨论迈进。

作者简介

郭强生

  国立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专任教授,为华文世界少见学贯中西、创作全方位之文化人,集评论家、学者、剧场编导、作家多重角色于一身。

  十六岁时便于《联副》「新人推荐」专号发表小说处女作,台大外文系毕业时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作伴》即受文坛瞩目。

  负笈美国后,获得纽约大学(NYU)戏剧研究博士学位,其间并以《非关男女》获「时报文学奖戏剧首奖」、《给我一颗星星》获「文建会剧本创作首奖」。

  二○○○年应国立东华大学英美系之邀返国任教,参与华文世界第一间文学创作研究所之创设,培养当今台湾文坛新锐作家无数。

  近年作品屡选入「年度散文选」、「年度小说选」、《台湾文学30年菁英选》、《中华民国笔会季刊》等重要选集;至今已出版中文创作作品二十余部,及英文文学论述专书Ghost Nation---Rethinking American Gothic After 9/11。最新小说作品《夜行之子》(2010)。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导言〉

文学与文化
1谁才有资格谈文学
2文学论述取代了创作?
3写实主义在哪里?
4作茧自缚的后现代?
5因为多元,所以政治?
6通俗小说有经典吗?
7世界文学,台湾口味?

作者与文本
1望文生「慾」的世纪末?
2作者虚构隐私?
3艺术模仿人生?人声模仿艺术?
4自我背叛的高行健?
5哈金的「中国情结」?

大众与流行
1大众阅读的革命来临了?
2流行就是一种改写?
3如何纪录流行的声音?
4谁式流行专家?

阅读纽约(附录)

图书序言

世界文学,台湾口味?

从对国外翻译作品表现出的偏好中,我们彷彿可以发现台湾文化人对朴拙平实已渐渐无感……


近几年国内书市出现的翻译作品激增,无论从书目总量或题材类型的样式来说都十分可观,我们一方面可以看见傅柯的着作以完整系列方式呈现读者面前,同时另一方面文学名着也纷纷出现了整理校订的新版,或是早些年因资讯不发达而错过的当代名家也在力图迎头赶上的动力下与读者见面。在新世纪的开始,这种阅读版图的扩大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在乐观期待的背后,关心文化及出版的有心人难免也注意到一些问题,有些是国内出版业面对翻译作品的一些积习,例如赶译、翻译素质的要求不够等,但是有些新的症状却是在翻译作品行情看涨的情况下才浮上台面的。而这些症状如何反映出「台湾口味」却是在对此间的文化发展作观察研究时必须正视的一环。

虽说目前翻译出版蓬勃,但是真正获得广泛注意的并不多,尤其从每年年底各报举办的年度好书评选名单上可见,重叠机率相当高。这当中牵涉到出版社的市场策略与委员们(或甚至可以说是文化圈)对所谓「品味」的某种想像。当出版社成功地将某一作家引进,结合了媒体曝光率与书店的卖场配合与促销,即使是文化人原本并不熟悉的人名或书名,也可以成为当季热门话题。原本只是出版社的选择,却俨然成为众家的选择,事实上是因为没人真正去费额外的时间研究比对出版社提供的作品资料正确度与真实性为何,于是一个二流的侦探小说可以被誉为本世界最伟大的推理高手,一本名不见经传的作品可以得到职业推荐人的背书。看一本翻译文学如何被推广上市,可以窥知文化界人云亦云的程度。

而好书名单的诞生过程也颇有漏洞,虽然想模仿国际知名媒体《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的年终好书榜,但忽略了这些媒体有专属的书评编辑群,每週都已拜读过虑了这些作品,最后是由这些把读书当工作的编辑提名投票才出现最后的结果。而目前国内的书评制度仍有许多不殆之处,好书决选委员最后拿到的一份名单是经由何种淘汰程序产生的?或採问卷式天女散花的选票是否落到真正有资格的读者手上?基于前述出版社与文学界的「默契」,加上媒体的把关不严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