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所有关心文学未来的人都应该读的一本书。究竟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有没有帮助?文学创作又如何在价值观快速多变的时代立足?当时下所谓的文学评论都在竭尽文体解构分析之能事,作者郭强生却要以他科班学院背景加上丰富的文学创作资历,重新为文学生态铺陈系谱,指出文学再生之关键所在;从各派理论的互相冲突或彼此互补中,找出文学创作者所需的全盘关照,让阅读与写作恢复原本的滋养与光采。
如何走出后现代?什么是经典?大众阅读的革命是否即将来临?本书以开阔的视野及精辟的分析,呈现新世纪文化产业及文学风潮之变貌,借「文学与文化」、「作者与文本」、「大众与流行」三大面向,架构出清晰的文学蓝图,并点出当代文化诸般迷思,是当前文学卅文化论述的一大突破。
文学评论的目的不在于拿理论画出一条与创作泾渭分明的沟界,创作者需要文学评论的原因,也不是与之唱和,写出满足理论风潮的模范作品,或是借以堆砌大量知识企图造成某种形象,作者郭强生写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在于如何借由他所知道的文学理论来解决一些创作者关心的主题。这也就是为何本书所有的章题都是问句,每个问句都是以创作的立场提出,而当所有的问题结构在一起后,其实是向更大的、有关当代文学史的一些讨论迈进。
作者简介
郭强生
国立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专任教授,为华文世界少见学贯中西、创作全方位之文化人,集评论家、学者、剧场编导、作家多重角色于一身。
十六岁时便于《联副》「新人推荐」专号发表小说处女作,台大外文系毕业时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作伴》即受文坛瞩目。
负笈美国后,获得纽约大学(NYU)戏剧研究博士学位,其间并以《非关男女》获「时报文学奖戏剧首奖」、《给我一颗星星》获「文建会剧本创作首奖」。
二○○○年应国立东华大学英美系之邀返国任教,参与华文世界第一间文学创作研究所之创设,培养当今台湾文坛新锐作家无数。
近年作品屡选入「年度散文选」、「年度小说选」、《台湾文学30年菁英选》、《中华民国笔会季刊》等重要选集;至今已出版中文创作作品二十余部,及英文文学论述专书Ghost Nation---Rethinking American Gothic After 9/11。最新小说作品《夜行之子》(2010)。
〈导言〉
文学与文化
1谁才有资格谈文学
2文学论述取代了创作?
3写实主义在哪里?
4作茧自缚的后现代?
5因为多元,所以政治?
6通俗小说有经典吗?
7世界文学,台湾口味?
作者与文本
1望文生「慾」的世纪末?
2作者虚构隐私?
3艺术模仿人生?人声模仿艺术?
4自我背叛的高行健?
5哈金的「中国情结」?
大众与流行
1大众阅读的革命来临了?
2流行就是一种改写?
3如何纪录流行的声音?
4谁式流行专家?
阅读纽约(附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