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孑民先生言行录》是中国现代着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一部重要思想言论着作,1920年由新潮社编辑出版。全书分六类:第一类「关于最重大普遍的问题」(十八篇),第二类「关于教育」(十六篇),第三类「关于北京大学」(十八篇),第四类「关于中西文化的沟通」(十一篇),第五类为「普通的问题」(十一篇),第六类为「范围较小、关系较轻的问题」(十篇)。
蔡元培的大学观,不能不提他的名言:「爱国不忘读书,读书不忘爱国」,导读者陈平原教授指出蔡元培、北京大学以及新文化运动有着紧密的关系,回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北大师生,理解蔡元培之于北大,也就部分理解了现代中国的大学之路。
陈教授认为所谓「大学」,不仅仅是一种「功业」,同时也是一种「言说」。后人评价蔡元培,看他如何「办大学」,也看他如何「谈大学」。蔡孑民先生在追忆北大岁月时,总不忘阐述自家的大学理想。因为所谓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以及大学管理等,既是一门高深学问,也是一种日常生活;如此兼顾理论与实践,需要一种特殊的文体来实现。校长之即席发挥或精心准备的各种「演说」,便成了关键的一环。这些演说,若足够精采,也可能成为「传世文章」。陈教授相信,办大学,需要做,也需要说——持续不断地阐述大学的宗旨、功能、风格、日常运作乃至专业设置等,某种意义上,也是办大学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今天我们阅读《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可以从此角度进入。
本书重点
●多轴心的二十一世纪阅读,打开传说中的书 打开梦想与未来
●香港、上海、北京、台北,四地书展合办巡回演讲
●华文世界十位名家导读
●结合文字、摄影、漫画、插图、图表的新型态出版
●欧阳应霁、林怡芬、张妙如、猪乐桃等图文创作者参与
●台师大、香港理工大学共同参与绘图
作者、导读者简介
陈平原
北京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双聘教授、北大中文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近年关注的课题,包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国小说与中国散文、现代中国教育及学术、图像与文字等。曾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1991);获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着作奖(1995,1998,2003)、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6)、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06)等。先后出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等着作三十种。另外,出于学术民间化的追求,1991—2000年与友人合作主编人文集刊《学人》;2001年起主编学术集刊《现代中国》。
绘者简介
ROCKAT
ROCKAT漫画工作室,由简振杰与钟仁杰所成立。两人毕业于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均是从小看日本漫画长大的小孩,由童年的《七龙珠》到现在的《海贼王》,都是成长的最大养分。以成为漫画家为毕生职志。2010网路发表漫画:Blue Joker-蓝色小丑。
绘图 (网站) Kowei
现就读于实践大学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毕业于铭传大学商业设计系。已出版作品:《假面国的奇蹟》、《看不见的光》。现为自由创作者,承接插画、设计及撰文等工作。图像创作风格以纯手绘、温馨童趣、奇想华丽为主。
每一次翻阅《蔡孑民先生言行录》,总有一种穿越时空与先生对话的感觉。这其中描绘的不仅是蔡先生的个人言行,更折射出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在动荡的时局中,他如何以教育为擎,稳住国家未来的希望;在复杂的政治漩涡中,他如何保持一份独立与清醒,坚守教育的纯粹性。书中那些关于学术自由、关于学术争鸣、关于打破陈规陋习的论述,都充满了勇气与远见。我尤其欣赏他对待不同意见的开放态度,以及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明,他也有自己的挣扎与思考,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些真切的记录,让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蔡先生,一个在时代洪流中不懈奋斗的智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家,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更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评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书中对蔡先生为人处世的描写,细致入微,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他对待下属,严谨而又不失关怀;他对待朋友,真诚而又富有原则。我被他身上那种“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品格深深吸引。在处理各种事务时,他总能权衡利弊,做出最恰当的决定,这背后是他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我常常在想,我们今天所缺失的,正是这种沉静而坚毅的力量,这种在喧嚣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真正的伟大,并非轰轰烈烈,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点滴之中,体现在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体现在对国家民族的深沉热爱。每一次读到先生的某个细节,都仿佛被他身上散发的温润光芒所感染。
评分读罢《蔡孑民先生言行录》,心中涌动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崇敬与感慨。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通过他亲口说出的话语,他身体力行的行为,以及旁观者真切的记录,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被其中对蔡先生教育理念的阐述所打动。他对于“大学”的理解,远超出了简单的学术传授,而是强调人格的塑造、思想的启迪、以及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用心灵去点燃另一颗心灵的火种。书中那些关于通识教育、关于独立思考、关于博雅学府的论述,即便在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我们反思当下教育的困境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能感受到,蔡先生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他希望他们成为能够担当国家民族重任的栋梁之才,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教育情怀,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深刻的体会。
评分《蔡孑民先生言行录》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它让我看到了一个在历史洪流中,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为国家民族发展鞠躬尽瘁的伟大灵魂。书中那些关于救亡图存、关于改革创新的言论,都饱含着他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我被他身上那种“但开风气不为师”的气魄所折服。他不仅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时代的弄潮儿,一位将毕生精力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先行者。这本书让我对“责任”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教育,是对生命负责,对未来负责。我仿佛看到了他为了实现教育理想,在风雨中前行,在荆棘中探索的身影,这份坚持与执着,让我肃然起敬。
评分作为一名对教育怀揣憧憬的普通读者,在阅读《蔡孑民先生言行录》时,我被其中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所深深打动。这本书所展现的,不仅仅是蔡先生个人的思想,更是他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他对于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学生发展的思考,都极具前瞻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学术独立和思想解放的论述,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但他迎难而上,用自己的行动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这本书让我明白,大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孕育思想、塑造人格、培养创新精神的摇篮。我仿佛看到了蔡先生在校园里,与学生们交流,与同事们探讨,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话语充满了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