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兼具学院派的视野与知音式的鑑赏风格,本书回归人的内心深处,从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如对同情心的误解、对情爱激情的依赖、羞感的缺失、怨恨的痴缠等等,探讨当代华文小说如何呈现心灵幽微之处。
作者简介
胡传吉
中国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现在中山大学任教。曾在《红楼梦学刊》等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并于《南方都市报》等报开设专栏。学术兴趣为文艺思想史研究,近年专注于考察二十世纪四○、五○年代中国文化人的选择及处境。
序
狐狸的智慧 林岗
第一辑 精神生活
小说的不忍之心
羞感之于内心
心灵暗处的自罪
诉苦新传统与怨恨情结
「力」之文学变道
小说群治理想之荣衰
意义的负重 论同情
论情爱激情 性饶舌的困与罪
小说的技术冷漠症
借势网路,故事证心
第二辑 文学的超越
兵家得势,文艺从命──浅谈陈思和「战争文化心理」说
生命神秘,智慧高贵──麦家论
人是世间万物的尺度──《风声》论
世俗烟火与兵荒马乱──关于铁凝的《笨花》
刑德之下的格心与遁心──关于林白《致一九七五》的随想
历史记忆与身体经验──读东西的《后悔录》
温柔敦厚,一往情深──论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文字里的道德要求──以魏微《大老郑的女人》为例
吾之大患,为吾有身──《红楼梦》的疾、癖、痴
关于文学的超越
后记
这本《山海经》的解读,简直把我带入了一个从未想象过的洪荒世界。作者不是简单地罗列神怪名称,而是仿佛拥有了一把钥匙,巧妙地撬开了古老文本的隐秘角落。我尤其喜欢他对那些模糊不清的描述的细致推敲,比如“钩吾之山”,书中不仅描绘了山的巍峨,更深入挖掘了其上出产的神奇植物和珍禽异兽,甚至还穿插了古代先民对这些资源的利用猜想。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荒原的声音,看到巨兽在山林间奔跑的身影。书中对于古代祭祀、巫术的描绘也极其生动,让我对先民的精神世界有了更深的理解。那种对未知的敬畏,对自然的崇拜,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孕育出的神话故事,都带着一种原始而纯粹的力量。我不是那种对历史文献特别有研究的读者,但作者用通俗易懂又不失学术深度的语言,将这些古老的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源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特别是关于“长生不老”的传说,书中将其置于当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永恒的渴望中去解读,非常有启发性。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想象力、考据严谨且极富文化底蕴的读物,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也让我对中国古代先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中世纪欧洲骑士精神的论著,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一段慷慨激昂的传奇。作者对骑士阶层的崛起、发展以及最终衰落的梳理,清晰地勾勒出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书中的文字充满了画面感,从描绘骑士在战场上的英勇厮杀,到他们在宫廷中的优雅风度,都栩栩如生。我特别欣赏作者对“荣誉”这一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勇武,更包含了对信仰的虔诚、对弱者的保护以及对女性的尊重。这些虽然听起来有些理想化,但在当时却构成了支撑整个骑士体系的精神支柱。书中还探讨了骑士文学对骑士精神的塑造作用,那些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传说,如何将骑士的形象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理想人格的期盼。我喜欢作者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穿插一些生动的细节,比如某个著名骑士的个人经历,或者一场著名比武的场景,这些都让冰冷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虽然骑士制度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但其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一些道德准则,对后世的影响依然深远。这本书让我对“英雄”的定义有了更宽广的理解,也让我对那个充满矛盾与浪漫的时代产生了深深的迷恋。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老友,絮絮叨叨地向我讲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却又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作者的文字非常平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正是这份真诚,让我感到格外亲切。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比如清晨窗边的鸟鸣,一杯热茶的温度,或者一次偶然的街头偶遇,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在作者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意和哲理。它提醒我,幸福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藏在每一个被我们忽略的瞬间里。书中关于“失去”的章节,没有让我感到沮丧,反而有一种释然。作者用一种温和的态度,探讨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告别,并告诉我们,即使失去了,曾经拥有的美好依然会在心中闪耀。我常常在读到某些段落时,会停下来,回想起自己生命中的相似经历,与作者的感悟产生共鸣。这本书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夜之间醍醐灌顶的读物,但它像一盏温暖的灯,在夜晚悄悄地照亮你的心房,让你重新审视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它让我明白,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而是能否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喜悦。
评分这套关于古代中国园林艺术的画册,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让我完全沉醉在那些精致、典雅的东方美学之中。每一个画面都像一幅精心雕琢的画卷,展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我被那些假山、流水、亭台楼阁的巧妙组合所折服,它们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品。书中对不同风格园林的介绍,比如苏州园林的婉约细腻,北京皇家园林的宏伟大气,都让我领略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多样性与包容性。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图片旁附上的文字说明,它们不仅仅是对园林景致的描述,更包含了设计者的匠心独运、文化内涵以及历史渊源。例如,某处池塘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观赏,更是为了调节气候,汇聚灵气。这种将实用与美学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令人赞叹。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闻到淡淡的花香,感受到清风拂过竹林的沙沙声。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美的追求,更让我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哲学思想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让我明白,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观赏之物,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评分这本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探讨,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复杂性与挑战。作者不是那种空泛地谈论理论的学者,他用非常具象的案例,比如自动驾驶汽车在紧急情况下如何选择“牺牲”对象,或者AI在招聘过程中是否会无意识地带有歧视,来引发读者对未来社会可能面临的道德困境的思考。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算法偏见”的详细阐述,它让我了解到,看似公平的技术背后,可能隐藏着我们不易察觉的社会不公。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参与这场讨论,去思考我们希望AI在未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规范它的发展。书中对“奇点”理论的解读,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一丝隐忧。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究竟会把人类带向何方?是解放还是威胁?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视角,让我们能够站在道德和伦理的制高点,去审视这项颠覆性的技术。它让我明白,在追求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并解决随之而来的伦理问题,否则,我们可能会创造出一个看似强大,却缺乏人情味的未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