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妈妈,让我用文字向您倾吐,感谢您绵延无尽的慈爱与恩情……
46篇真心诚意的爱,献给全天下养我、育我、爱我、罩我、逗我、黏我、丢不下我的伟大妈妈。
感动收录:母爱名人语录、母亲精选电影简介、动物母爱故事、母职测验卷、死刑犯真心告白
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燄。
每个人,都是母亲经历阵痛生下来的「最爱」,也是一辈子的包袱与牵挂。
无论你是将帅还是兵卒,是功成名就还是高不成低不就,我们背后一定会有一位爱你、挺妳的妈妈。
无论是亲生母亲还是养母,是后母、奶妈(奶奶代母职)还是外籍妈妈,是虎妈、花妈、菊妈还是辣妈,母爱好似一种天赋本能,让母亲可以坚强无比、可以韧性超绝,让世界可以免于倾倒,也让每一个人的生命可以从温暖、满足与快乐的起点出发。
本书收录白象文化2011母亲节征文活动「写给妈妈的爱」入选作品45篇,并特别收录一篇死刑犯写给母亲的真情告白。所有选录作品从不同面向、用自己的故事,一篇篇诉说着关于妈妈的慈爱、辛劳、可爱、厉害、讨厌、无奈、坚忍、无悔……,也让我们看到各种不同背景、不同年纪、不同处境的妈妈,如何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去爱子女和家人。
中华民国100年,让我们用更多的爱来回报母亲深厚的慈爱与恩情。
感念大地母爱深厚,本书销售所得扣除征文活动与出书费用后,全数捐助主妇联盟环境保护基金会推动支持在地生产消费教育的相关活动,全民共同参与守护台湾的母亲。
本书特色
◎集结台湾各地以及海外华人投稿征选「把爱写给妈妈看」散文,真挚动人。
◎46位作者所描述的妈妈来自不同年龄、生活背景,每位妈妈表现出不同的「爱子女」行为,令人感同身受。
◎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出发,对母爱有另一层的认识。
◎特别收录母爱名人语录、母亲精选电影简介、动物母爱故事、母职测验卷、死刑犯真心告白,内容丰富,值得收藏。
作者简介
白象文化2011母亲节征文活动,由开始征文到截稿,历时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海外华人近150篇的稿件,投稿人所描述的母亲有各种不同年龄、职业与现况,篇篇都是投稿人真挚诚意的告白,有把妈妈Kuso一番,写下她的可爱趣事,当然更多是妈妈的包容与付出、支持与不悔、爱与坚忍…,还有借由此次征文活动,向妈妈忏悔、互动,或是冰释误会。
由于篇幅有限,最终入选了45篇不同叙事类型与方向的作品,入选者虽非专业写作人,但是文笔流畅、真诚亲切,白象编辑部甚至发现有一家四人皆入选的情况,父母各自写自己对妈妈的情感,两个儿子则分别写出自己对妈妈的爱,由于个性与个人状况不同,读来特别让读者想像这一家子的个别形象!
真诚的话语令人感动,读者阅读着每篇文章后面对母亲说的一句话,这些话语彷彿也是读者向妈妈的倾诉,让人感同身受。
站炉边抢头香──算是出版序
母爱的荆棘冠冕∕水边
辑一
十字架,会走路∕王念祖
傻孩子的幸福∕邱子巍
亲情堆砌而成的人生∕曾庆正
两个妈妈的爱∕杨子莹
吃苦是要让你幸福∕许毓云
您是我们的星空∕默子
来不及看到的爱∕谢宛伶
妈妈也爱孩子陪∕林佩苓
顺利人生之下,母亲的背影∕黄鼎钧
ㄚ母影城
兵士的歌谣
辑二
048 替我排队占位子∕简明雪
十八般武艺样样通∕王乃俐
妈,我会好好照顾妳∕吕奇霖
矛盾、可爱,也很宝∕周欣宜
我可爱的阿母∕ carol
活宝马妈妈∕马诚亿
我真心相信∕董谷梅
不说一句怨言∕卢薇如
凡事带动儿的才女妈∕芬将
辑三
一一九∕盛连金
我的无敌妈妈∕黄翔
阴阳师母亲陛下∕余志挺
便当皇后不在家∕廖雪君
单亲妈妈煳涂娘∕小含
妈,去床上睡嘛∕郭沛盈
照顾你到终老∕昙星
无话不谈的大姊姊∕杨宜轩 我的妈呀!∕许逸莲
母职新视界
「母职对对碰」第一次模拟考
ㄚ母影城
母亲三十岁
辑四
不要给妳麻烦∕杨秀然
一只不听话的鱼∕陈英立
请再给我迷路的胆量和勇气∕陈英任
对不起,我一直误会了你∕陈文和
当时怀你是意外∕林念蓁
狗妈妈四条腿∕天赦
用自己的方式付出爱∕许巽絜
以宽容和谅解之名∕李昭铃
不哄老妈没饭吃∕须小朱
死刑犯之歌
「母爱绵长无尽期」∕于思
ㄚ母影城
非常母亲
辑五
米粉炒热母女情∕钟国凤
妳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林于雁
还好有玩起来放∕邱素玉
充满惊叹号的花园∕张景婷
暖暖的光辉温暖着我∕叶思孜
不要厚人看不起∕石鹏来义
彷彿是襁褓的温暖∕张明珠
牛、牛船,我的船长妈妈∕何雨彦
特别收录
「母爱的颜色」∕方益松
附录
「写给妈妈的爱」征文办法
作者序
站炉边抢头香--算是出版序
母爱的荆棘冠冕
书导∕水边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燄。--罗曼.罗兰,20 世纪法国着名作家、音乐评论家,1915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孩子的妈,是雪霸国家公园的义务解说员,趁星期六、日去新竹观雾受训,是跟「观雾山椒鱼」有关的解说课程。这两天,原本我想到公司加班赶母亲节征文活动相关事情,但之前答应让孩子的妈去受训,所以我就跟两个六岁与四岁孩子待在家里,试着抽空将通过初选的征文一篇篇看完。虽然外头天气晴朗,我只能不尽责地让他们窝在家里看卡通DVD、玩玩具。
不知是年纪真的大了,还是当了爸爸的关系,看着这数十篇通过初选的文章,竟经常眼眶湿润,无意中浪费了不少面纸。
这个征文出书活动,从起念、构思、执行,到结束,大约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挺赶。
实际的征文收件时间,大约一个月不到。本来还担心来稿是否不太足够选出不错的文章集结出书,没想到投稿情况还算踊跃,清明节连假一过,截稿前又拥进一批新稿,让编辑部忙翻天。
母爱是一双魔法鞋
这批征文,老实说,比我预期得好。虽然投稿者都不是名家,也多半不是专业写手,但母亲、母爱是多数人的共同体验,因此写起来很容易触碰到真心诚意的感动。这些「写给妈妈的爱」,说出了每个孩子心里、眼里所珍藏的母爱,母亲不设限地为孩子付出、牺牲,纵使辛苦万分,纵使挫折不断,当孩子拥抱母亲、牵起母亲的手、共同回忆母子和母女的过往点滴,再多的苦与难也都值得了。劳动的妈妈、讨厌的妈妈、慈爱的妈妈、好笑的妈妈、衰老的妈妈、安详的妈妈、焦急的妈妈、哀伤的妈妈、快乐的妈妈……在一篇篇文字里,都是「爱我的妈妈」。
看稿的同时,孩子正在看知名卡通《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OZ)DVD,故事是叙述一个小女孩桃乐丝无意中被巨大龙卷风从故乡堪萨市带来到神祕的奥兹王国(OZ),为了返回堪萨市爷爷与奶奶身边,她展开了一趟奇异之旅,同时结识了想拥有头脑的稻草人、想拥有心的机器人和一头想拥有勇气的狮子。几经折腾,即将如愿返家之际,桃乐丝才由好魔女葛琳达口中得知,原来她刚到奥兹国不久,魔女送她的一双鞋拥有无比法力,可以立刻将她带到任何地方,包括堪萨市,桃乐丝说,她不知道鞋子的魔法,不然一开始到奥兹国时就可以回家了,但魔女葛琳达反问她,若不是因为这样,桃乐丝怎么有机会一路遇到稻草人、机器人与狮子这些难得的好朋友?
陪孩子看到这一段卡通,我心里冒出一种联想:这过程和「母爱」是不是很像?女性被赐予的「母亲」身分与本能,犹如无比强大的魔法,因为不知道魔法的力量,母亲得经历生产、养育之苦,然而回过头来,却从不后悔走过这段路。
许多母亲在经历这一趟艰辛的母爱实践时,都难免会兴起无限感叹,或者希望可以挣脱、摆脱或逃离这种甜蜜却沉重无比的「天职」。但是慢慢地,随着女儿、儿子长大,母爱的满足感多半与日俱增,母爱实践的旅程或许漫长、挫折、失望,但终究会在子女身上获得满足感。
跟子女说「后悔当妈妈」的人可能不多,多数妈妈都是上了贼船才知道妈妈的苦真是一言难尽、无可比拟,想弃船远走的妈妈应该不少,但真的苦到弃船的妈妈,相信是真的不多。
感情要「培养」,要「陪」也要「养」。爸爸或妈妈若经常在外头就「赚」不到与子女的亲密,感情是复杂的,很多时候是「赔」了妈妈青春却换来孩子「痒」得难耐直想脱逃。脐带可以剪断,母子母女关系很难剪得下,但是若没有长时间的付出与培养,这个联结如何能这般坚韧。
母爱好像是一双魔法鞋,若妳知道它的魔力有多强大,它就能让妳轻松地抵达任何地方。但对多数母亲而言,这魔力彷彿註定要在亲身走过养育的甘苦路之后才能感受得到。
关于「母亲」这款头路
我不确定这样形容「母爱」是否适当,但母爱确实存在着若干矛盾。若不是母爱往往得伴随着许多牺牲,或许就不容易称得上伟大吧?! 若不是女性天生被赋予生育的能力,或许母亲与子女的联结就不会那么难分难舍,母亲要挣脱子女与家庭去追求自由与自主时,或许就不会那么难以抉择吧?!
这本书,也像我孕育的孩子。我花了许多时间思考:如何让我的孩子特别一点?如何让我的孩子受到更多人喜爱,或让更多人感动?本来我还想邀一些名人写稿,替本书增色,后来这个不易与不及执行的作法被我放弃。透过主妇联盟认识的朋友淑静,用email 协助宣传这个活动时写到:
这样的活动不错,不过想要提醒大家,母亲除了「坚忍与付出」,应该还有更多元的面向,母亲的专业,母亲的公共参与,母亲的挣扎,不同世代族群的母亲多一点不同的书写与思考面向,像我越来越受不了所谓的母亲节庆祝活动,觉得满残忍的,去年写了篇文章,给大家参考。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7847
淑静这篇文章〈公主漫步云端:庆祝母亲节的集体暴力〉原刊于《立报》,我上网看了一下,就决定要设法让大家在跟母亲说爱的同时,也能多关注「母亲」这个身分与角色平常在舞台下失去观众注目时的苦闷与无奈,并扩充我们对「母职」的更多想像。
老婆和我本来决定做顶客族,后来大概还是无法狠下心让父母失望,决定生一个就好。刚从坐月子中心带着婴孩回家,第一天晚上我和老婆好像被丢进十八铜人阵里被一个婴儿王折磨着,老婆一边哭一边说她受不了,她没办法在家里带孩子,最好要请个保母或佣人来帮忙,她甚至气得想把孩子丢出窗外。后来我们还是决定自己带孩子,当然,暂时没工作的老婆得留在家里。
老大快两岁时,我和老婆决定替老二播种。因为孩子让我们都感到很满足。老婆感受到带孩子的乐趣,我也发现老婆有许多特质被孩子激发出来,而我自己竟那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
「带孩子」是一种很特殊的经验,从以前到现在,有一样也有极不一样之处,但可以肯定的是:「母亲」这份没薪水的「头路」很需要被社会给予更多的重视与支持。由于时间有限,本书中只能以一种特殊的形式来触碰(还称不上讨论)这个议题。但我很希望日后会有人继续出书来深入讨论。
没有母亲,没有世界
在人类出现之前,「母亲」这个角色就存在很久了。
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有「母亲」,但并不是所有的「母亲」都用相同的方式带「孩子」。动物行为的许多研究,可以让我们多认识「母亲」与「母职」的普同性与特殊性,人类学家曾经在跨文化研究中探讨「母爱是不是天生的?」这类问题,据说成果丰硕,只是知道的人不算多。于是我在本书中也找一些不一样的动物妈妈、昆虫妈妈,让读者可以换个不同的角度,来亲近母亲、认识自己。
本书的主轴,还是「爱」。除了投稿者第一手的真爱唿唤,我也不免俗地去找了一堆名人讲过的母爱与母亲名言或各地谚语,替舞台上的主角们敲敲边鼓助阵一番。
不尽职的老爸还没加完班,孩子们继续看《绿野仙踪》,一边玩着黏土。我把笔电搬到客厅餐桌上,算是聊尽陪伴的责任,也可以注意他们的动态,顺便替他们做了几只黏土蜗牛,陪孩子看卡通。桃乐丝返回堪萨市后,没多久又不小心飞回奥兹王国,那时候稻草人国王正被一群颇有女性意识的年轻女孩赶走,这些女孩说:「女人比男人伟大」,因此这个国家要由女人当家来管。后来,稻草人与桃乐丝等众人重返翡翠王国时,发现男人都在带孩子与做家事,女人则在玩乐与休息,一个路过的男人说他累坏了,稻草人反问说,那么女人做这些事为何看起来那么轻松,男人说:女人应该是铁做的。(我一听就笑了出来)最后稻草人国王简单讲了一席话,告诉大家「夫妻要互相帮助与尊重」,获得大家的认同与掌声,翡翠王国才恢复正常。
没错,无论如何分工,好像「相互尊重」才是王道。
没有母亲的世界无法想像。或者,没有母亲,根本就没有世界。
这篇不怎么像序的序,是分了好几段时间写的。因为正在「暂代母职」,我不能专心做自己的事。平时,孩子的妈大约也是这样:……瞄到桌上一块抹布要洗、走去厨房看到地上一个小玩具便弯腰捡(很多时候是宁可视而不见)、抹布洗了一半想起阳台的衣服没晾完,抹布弄好准备去阳台,看到猫咪刚从阳台晒完太阳要进屋,才放猫进门,便听到孩子说那个卡通很好笑叫妳一定要去看,好吧,去看孩子笑什么,结果只摸到笑点的尾巴,哥哥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地形容着那段好笑的情节,这时注意到弟弟坐得太靠近电视,哇?自动扫地机卡住了,哥哥说他要去大便,捧着碗跟着老二一口一口餵午餐,哥哥从厕所出来,换弟弟进去,「那个黏土工具不玩了快点收一收,我已经讲很久了」,「我大完便了帮我擦屁股」,好想一个人出去买杯咖啡喝,突然想起冰箱里有一包忘了处理的咖啡豆,于是带着孩子打咖啡豆,拿钢杯替自己泡了杯咖啡,算是勉强让自己喘了口气。「喂,小弟,你怎么把玩具丢进水族箱里?」自动扫地机又卡住了!小弟午餐吃了老半天,还得不时鼓励他吃菜的好处,哥哥开始踢足球,「小心,别撞到弟弟」,小弟突然来要抱抱,哥哥也挤过来抢着要抱抱,听到小弟的吸鼻嚏声,赶紧替他擦鼻嚏……糟了,早上忘记餵小弟吃药,「我讨厌吃药」,「帮我折飞机」,地上又看到一张面纸,懒得捡了,自己也打了个喷嚏,糟糕,希望不要被小弟传染了,玩具忘了修,晚餐要煮什么?有点懒得煮,可是冰箱里的菜得赶快处理,「妈~我要吃苹果」……老婆说,带孩子时自己很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我─真─的─相─信!
我相信每个陀螺都有不同转法,共同特点是:自己停不下来。直到累得动不了。
工作累了、烦了,可以递辞呈,母亲累了、烦了怎么办?孩子就是Boss,没有辞呈可递,让母亲被迫绑在家事与养育子女的岗位上,莫非有一些坚忍、牺牲的特质是如此被逼迫出来的?
复杂的母难,简单的解答?
「家事」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一来,这是为爱人们做的事。二来,做家事的过程,通常也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因为妈妈不在,我暂代母职,一边在厨房里洗碗,一边听见两个孩子在客厅里嘻戏玩耍吵闹,一边想像孩子的妈平日在家的处境(尤其是当我周六加班,她自己在家里带两个六岁和四岁的男孩)。
家事与工作确实不太一样。工作有成就感、有薪水可领、可接触到新知或容易交到新朋友,也有机会给自己一点独处的小自由,但家事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来自哪里?你我都该想一想。
女性与男性本是对立且对等,感觉对了就凑「一对」走入婚姻中,孩子出世后,母亲与父亲的角色都是相对于孩子才产生的,和孩子的角色相互依存、依附,我们习惯用(父母)上(子女)下的关系来看待,但从真实且拉开时间轴线的角度来看,这关系其实也有对立且对等的一面──其实父母也在被孩子养大。再扩大来看,女性与男性不都是从一个家庭里诞生的?他们一定会有个妈妈,有个爸爸,在人类远古的游牧时期,在外打猎的父亲还不太具有家庭的观念,母亲与子女的关系可说是最原始且悠久的结合(bonding)与依恋。
以前的妇女背着婴儿工作,婴儿哭了,妈妈就放下工作餵婴儿吃奶,婴孩看着妈妈的脸、吸乳头的乳汁、从乳房闻到母亲的体香或汗味、听见妈妈的歌声或话语、身体被妈妈紧抱着,一种全方位的满足感日益建立起婴孩对母亲最可靠的「依恋」(attachment)。
有研究者说,孩子若可以在五六岁前的婴孩期获得良好的依恋关系,日后有助于孩子自信心与自我认同的良性发展,孩子较懂得如何与人相处,懂得如何爱人与被爱,具高抗压性与稳定的情绪。不知道妈妈们是否也有同感?
亲子关系不和谐或暴力相向的现象日益频繁,或许与「依恋」关系无法正常发展有关。更多父母为了工作养家被迫将依恋期的孩子送进托儿所或保姆手上、送回阿公阿嬷的身边,用奶粉与奶瓶取代母乳与乳房,付钱请人「看管孩子」取代「带孩子」,(像我此刻一样)餵孩子看卡通好让自己可以工作,这些现象或许值得注意或克服。
这社会好像很复杂,但简单来看,不也就是无数家庭组合而成。
每个家庭多半都有母亲与父亲两大支柱,这两大支柱若安稳健壮、互相尊重体谅支持与帮忙,再加上国家「拼幸福」可以专心一点,替每个家庭提供更多资源与支持,多站在「母职」的立场想问题,认真帮担任「母职」的妈妈或爸爸解决问题,让每个家庭都能尽力使家庭和乐,把子女教养好,世界的问题应该就会消失一大半了吧。
「快乐幸福妈妈指数」,绝对是国家GDP 与社会治安最相关的指数。
「母亲节」送礼物给妈妈,快变成商业炒作的救赎了。平时多找机会抱妈妈、陪妈妈、带妈妈出去走走,戴过「妈妈」这顶荆棘冠冕的人都知道,这会比任何礼物来得赞!
最后,感谢雪霸国家公园把孩子的妈叫去受训。老实说,如果没有这两天「暂代母职」,而是让我一个人在公司加班,这篇文章应该就不会写成这样吧!
《母愛的花蕊》這本書,確實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它的內容和風格都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期。我原以為會看到很多傳統的、歌頌母愛的文章,但事實上,它更像是一次關於「母親」這個身份的深度探索。作者並沒有直接給你一個標準答案,而是拋出許多問題,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去體會。書中有描寫到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母親,她們面對的挑戰各不相同,但她們對孩子的愛,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我特別喜歡其中關於「放手」的論述,它描寫了母親如何學會漸漸放開孩子的手,讓他們獨立成長,那種內心的掙扎和不捨,被刻畫得淋漓盡致。這讓我聯想到自己,也開始反思,在什麼時候,該給予孩子更多的空間,讓他們去闖蕩。這本書的語言非常優美,有時候像詩歌一樣,有時候又像朋友聊天一樣,非常貼近人心。讀著讀著,我會感覺到一股溫暖的力量在身體裡流淌,好像所有過去的疑惑和不安,都在這份母愛的環繞中,得到了解答。它不是一本讓你哭得稀裡嘩啦的書,而是一本讓你靜下心來,深刻感受到愛,並重新充滿力量的書。我認為,無論是想更了解母親,還是想成為一個更好的母親,這本書都絕對值得一讀。
评分《母愛的*花蕊*》這本書,絕對是一本能夠觸動靈魂的佳作。作者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母愛的多種樣貌。它並非僅僅在歌頌母愛的偉大,更深入地探討了母愛背後的複雜情感,包括母親的犧牲、掙扎,以及她們如何在自我與母職之間找到平衡。書中許多情節,都讓我回想起自己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我看到了母親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中,依然堅持為我創造最好的生活;看到了她在面對我犯錯時,那份既嚴厲又充滿關懷的眼神。這些畫面,在我腦海中一一浮現,讓我對「母親」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母愛傳承」的章節,它闡述了母愛並非單向的給予,而是像一條河流,在不同世代之間不斷流淌,滋養著家庭的根基。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母愛的滋養下成長起來的,而我們也正在將這份愛,以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它是一本能夠觸動心靈、引發思考的好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理解和珍視母愛的人。
评分我必須說,《母愛的花蕊》這本書,給我的衝擊遠比我預想的要來得大。我一直以為母愛就是無私奉獻,就是照顧孩子的一切,但讀完這本書,我才發現,母愛遠不止於此。它是一種智慧,一種引導,一種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最重要的「導師」角色。書中的一些篇章,讓我對於「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作者並不是教你如何「教」孩子,而是教你如何「陪伴」孩子,如何與孩子一同成長。它探討了母愛中的「界線」,什麼時候該介入,什麼時候該放手,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我特別欣賞書中對於「母愛」與「自我」之間的平衡的討論。很多母親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的夢想和事業,這本書並沒有否定這種犧牲,但它也鼓勵母親們,在付出的同時,不要忘記照顧好自己,因為一個快樂、有力量的母親,才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這本書讓我從一個更宏觀、更長遠的角度去看待母愛,它不只是一時的情感,而是一生的課題。我會將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朋友,尤其是那些正在經歷育兒階段的母親們,我相信你們會從中獲得很多啟發和力量。
评分我對《母愛的花蕊》這本書的評價,可以用「驚喜連連」來形容。開頭的幾頁,我就被作者獨特的敘事風格吸引住了。它並不是那種傳統的、一板一眼的寫作方式,而是像一位溫柔的說書人,用充滿感情的筆觸,娓娓道來。書中並沒有刻意去煽情,但字裡行間卻處處流露著真摯的情感,讓人不自覺地被吸引。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母愛」與「成長」之間關係的探討。它並沒有將母親描繪成完美的聖人,而是展現了母親作為一個普通人,也會有迷茫、會有掙扎,但她們依然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孩子,去支持他們的成長。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母愛並非毫無保留的給予,而是一種智慧的引導,一種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承擔的過程。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母愛的韌性」的論述,即使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母親們總能展現出驚人的力量,去保護和 nuôiate 自己的孩子。這本書不僅讓我對母親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反思自己作為子女的角色。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身邊所有的人,它是一本能夠溫暖人心、啟迪心靈的好書。
评分《母愛的花蕊》這本書,在我閱讀的過程中,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感動和啟發。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關於母親的溫情故事集,但實際上,它更像是一次對「母性」這個概念的深度挖掘。作者運用了非常詩意且充滿哲學的語言,去描寫母愛中的各種面向,從最細微的日常關懷,到最宏大的生命哲學,都觸及得恰到好處。書中有些章節,會讓我突然停下來,望著窗外,思考自己和母親的關係。我開始回想起,那些母親默默為我付出的時刻,那些我曾經視為理所當然的點滴,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麼的珍貴。這本書讓我理解到,母愛不僅僅是照顧和保護,更是一種支持和鼓勵,是一種讓孩子學會獨立、勇敢去追尋夢想的力量。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母親的孤獨」的描寫,很多時候,母親們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卻選擇默默承受,這本書讓她們的聲音被聽見,讓她們的付出被看見。我認為,這本書非常適合那些正在經歷母職挑戰的女性,也適合所有想要更深入理解母親的人。它會讓你感受到,母愛是如此的偉大,又是如此的平凡,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评分哇,拿到這本《母愛的花蕊》真的是一股暖流在心頭蕩漾開來。封面設計就很讓人驚豔,柔和的色彩,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蕊,讓人不禁聯想到母親溫柔而堅韌的愛,那種孕育生命、默默付出的力量,總是那麼細膩而深刻。翻開書頁,我彷彿進入了一個充滿愛與溫情的空間。書中描繪的種種場景,讓人回想起自己成長的點點滴滴,那些母親的叮嚀、鼓勵,甚至是不經意的眼神,都像一顆顆種子,在我心裡紮根發芽,長成了今天的我。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母親如何在平凡生活中展現偉大愛意的篇章,那種不求回報、只願孩子安好的情懷,總是讓人熱淚盈眶。這本書不是那種轟轟烈烈、充滿戲劇性的故事,而是用一種最真實、最貼近生活的筆觸,勾勒出母愛的無聲告白。讀著讀著,我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傳訊息給我的媽媽,告訴她我愛她。這本書的力量就在於此,它喚醒了我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讓我們重新審視並珍惜那份最珍貴的親情。我覺得,無論是為人子女,還是身為母親,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找到慰藉,找到繼續前行的勇氣。它就像一盞溫暖的燈,照亮了我們心中那片關於母親的記憶,也溫暖了我們對未來的期盼。
评分老實說,一開始拿到《母愛的花蕊》這本書,我心裡還有點猶豫,畢竟「母愛」這個主題聽起來有點老套,擔心會不會又是那種矯揉造作、說教意味濃厚的故事。但一翻開,我的顧慮就完全消失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它不是用單一的線性敘事,而是像一幅精美的拼貼畫,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點, mosaic 般地呈現出母愛的各種樣貌。有時候是細膩入微的觀察,捕捉到母親無意間流露出的溫柔;有時候是宏大的人生哲理,探討母愛在時代變遷中的演變。我特別欣賞它在描寫母親的辛勞時,並沒有一味地渲染苦難,而是著重於母親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堅韌、如何在疲憊中尋找希望。這種積極的態度,讓母愛的光輝更加耀眼。書中有些段落,我讀了會停下來,望著窗外,思考自己的母親。我開始回想起,那些在她身上,我曾經視為理所當然的付出,現在回想起來,是多麼的難能可貴。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母愛不是一種單向的給予,而是一種循環、一種傳承。它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縫隙裡,無聲卻有力。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在乎家人情感的人,它會讓你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理解和感受那份獨一無二的羈絆,並且,你可能會發現,自己也正在不知不覺中,承載著這份愛,並將它延續下去。
评分拿到《母愛的花蕊》這本書,我立刻被它的封面吸引了。那柔美的筆觸,彷彿描繪著一位母親溫暖的懷抱,又像含苞待放的花朵,預示著無限的生命力。翻開書頁,我被書中細膩的文字和深刻的洞察力深深打動。作者並非僅僅在歌頌母愛的光輝,更深入地探討了母愛背後的複雜情感,包括母親的犧牲、掙扎,以及她們如何在自我與母職之間找到平衡。書中許多情節,都讓我回想起自己與母親相處的點點滴滴。我看到了母親如何在艱難的環境中,依然堅持為我創造最好的生活;看到了她在面對我犯錯時,那份既嚴厲又充滿關懷的眼神。這些畫面,在我腦海中一一浮現,讓我對「母親」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母愛傳承」的章節,它闡述了母愛並非單向的給予,而是像一條河流,在不同世代之間不斷流淌,滋養著家庭的根基。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每個人都是在母愛的滋養下成長起來的,而我們也正在將這份愛,以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它是一本能夠觸動心靈、引發思考的好書,我強烈推薦給所有渴望理解和珍視母愛的人。
评分我得說,《母愛的*花蕊*》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讀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它並非那種單純的抒情文,而是將母愛這個主題,進行了多角度、深層次的剖析。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各種敘事技巧,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思考。書中許多關於母親如何面對人生選擇的篇章,都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我看到了母親們如何在家庭和個人追求之間,不斷做出取捨,如何將自己的夢想,轉化為對孩子的支持。這讓我意識到,母愛並非只是無私的奉獻,更是一種智慧的選擇,一種對生命的承擔。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母愛與獨立」的探討,它描寫了母親如何學會放手,讓孩子去闖蕩,去犯錯,去成長。這種放手,不是一種放棄,而是一種信任,一種對孩子能力的肯定。這本書讓我對「母愛」有了更為立體、更為全面的理解。它讓我看到了母愛中堅韌的一面,也看到了母愛中溫柔的一面。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渴望探索母愛真諦的讀者。
评分《母愛的花蕊》這本書,真的給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閱讀體驗。它不是那種一讀就懂、直白易懂的書,而是需要你慢慢去品味,去領會其中深意。作者的文筆非常細膩,像是用畫筆在描繪一個又一個溫馨的場景。我特別喜歡書中關於「母愛的細節」的描寫,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瑣事,卻蘊含著母親深沉的愛。例如,母親默默為我準備的午餐便當,母親在我生病時無微不至的照顧,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這本書也讓我重新審視了「犧牲」這個詞。很多時候,我們都將母親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卻忽略了她們為了我們所做的犧牲。這本書讓我明白,母愛並非毫無保留的奉獻,而是在付出中,也懂得愛自己,懂得追求自己的價值。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母愛中的界線」的探討。如何在給予孩子愛和支持的同時,也給予他們獨立成長的空間,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深思的問題。我認為,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母愛的書,更是一本關於成長、關於人生、關於愛的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