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公司喜欢在媒体上放消息,宣称公司营收又创新高、今年预计发多少股利,甚至夸口说自己是零库存管理。
这些利多消息已经够让股民心痒痒的了,如果再加上「美好的财务报表」,就成为世界无敌的吸金大法。
直到有一天,气球吹破了,才知道这些全是高明的骗术。
回头一看终于恍然大悟,寅吃卯粮的假营收、误导性的假销货、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收购案,……其实早就隐藏在黑心报表中。
别担心,鸭蛋再密也有缝,当黑心公司说了第一个谎,势必会有第二个谎、第三个谎、第四个谎。
有会计界福尔摩斯之称的霍尔.薛利,要教你逐步拆穿这些漫天大谎,在《骗术与魔术》书中,黑心公司的名字完全没有马赛克,保证大唿过瘾。
作者简介
霍尔.薛利 (Howard M. Schilit)博士
特许会计师(CPA)
财务骗术侦测集团公司(简称FSD)的创办人兼执行长;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在于警告客户当心财务骗术。在此之前,他还创办了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nd Analysis)。《智富》(Smart Money)杂志二度将他选为投资界「前30大重量级人士」(Power 30)之一。薛利博士现居佛罗里达必斯肯岛及马里兰州洛克维尔。
杰洛米.裴勒(Jeremy Perler)
特许财务分析师(CFA)、特许会计师
风险指标集团(RiskMetrics Group)会计犯罪研究计画(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的前身)共同主持人;风险指标集团是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及财务研究服务方面的全球领导者。裴勒经常在产业大型会议及训练研讨会中发表专题演说,也在诸多媒体上发声,如《巴伦週刊》(Barron’s)、《商业週刊》、《华尔街日报》以及CNBC电视台。
译者简介
吴书榆
台大经济系、英国伦敦大学经济所毕业,曾任职于公家机关、软体业担任研究、企画与行销相关工作,目前为自由文字工作者。译有《50堂领导力必修课让团队成员甘愿为你卖命》、《第35个故事》、《征服》、《看穿对手的商业战术》、《征服领导》、《行销不必再喊选我选我》、《变身成Google》等十多本书。
第一部:基础的建立
恨在心里口难开
修饰一下X光片
第二部:操弄盈余骗术
骗术1:提前认列营收
简单讲就是寅吃卯粮,把后期营收拉到前期,黑心公司解决了眼前营收短缺,却替未来制造出了大问题。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检查以下是否异常,一、关帐日延后。二、认列的营收是否超过合约已经履行的金额。)
骗术2:认列造假的营收
先付1,500万美元给经销商,假装收到经销商1,000万美元的订单,产品则运到自家的秘密仓库。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假营收会带来有问题的应收帐款,黑心公司要用更多的谎圆第一个谎。)
骗术3:利用一次性或不长久的活动来提高收入
把电池制造部门卖给其他公司,同时再向被出售的单位购买电池。交叉使用一次性交易与重复性交易,鱼目混珠制造骗术。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一定要同时检视交易双方在出售业务时的揭露说明,才能了解葫芦里卖的是真药还是假药。)
骗术4:把目前发生的费用挪到后期
黑心公司费尽心力藏起资产负债表上的费用,假装这些成本其实是资产。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现金流大幅减少,而且营业现金流同样大幅下降。)
骗术5:运用其他技巧以藏匿费用及损失
销售产品时就要认列未来保固成本的费用,这是会计规则要求的。但黑心公司会故意认列较低的额度,让利润飙高。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但保固费用或保固准备却反而减少。)
骗术6:把现在的利润挪到后期
黑心公司刻意把现在的意外之财藏起来,不安好心地准备填补未来人为的大坑洞。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请注意资产负债表上的当期递延营收或预收营收,意外之财就是躲在这里。)
骗术7:把未来的费用挪到前期
为了夸大明天的利润,新任执行长通常会拚命地提前认列费用。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一定要非常非常谨慎地看清楚报表中的「非常态」费用。)
第三部:现金流骗术
骗术1:将来自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挪到营业活动项下
偷偷摸摸地把应收帐款卖掉,让你无法察觉黑心公司现金余额不足、业绩严重衰退的假象。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应收帐款揭露事项中,出现类似字眼:本公司在第四季做出决策,要将某些现有的分期应收帐款让渡给第三方。)
骗术2:将一般营业现金流出挪到投资项下
两家黑心公司共谋诈骗,你买我的货,我买你的货。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揭露事项中出现类似字眼:这些客户在本季度都签署购买本公司5亿美元的网路产能,而本公司在本季也承诺这些客户要投入大量资本投资。)
骗术3:利用收购或处分膨胀营业现金流
黑心科技公司专门收购一些规模很小的公司,技巧性地视为「不重要」,因此选择完全不揭露在报表中。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在收购后提报的营业现金流为正值,但在收购之后认列的自由现金流均为负值。)
骗术4:利用不持久的活动提高营业现金流
黑心公司施压给供应商,延长付款的时间。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应付帐款相对于销货成本的比率出现成长。)
第四部:重要指标骗术
骗术1:展现过度吹捧绩效的误导性指标
同店销售额是分析零售业或餐饮业最重要的指标,不过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并没有详细的规范,让黑心公司有机可乘。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同店销售额加速成长,但店面平均营收却急速下滑。)
骗术2:歪曲资产负债表上的指标,以避免展现公司情况恶化的迹象
企图掩饰收款能力恶化的情况,黑心科技公司要求某些密切往来的客户签署文件,同意将应收帐款转为本票或贷款。
(识破假财报的方法:当投资人看到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大幅缩短时,应该就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第五部:汇整
复习各种骗术及相关建议
作者序
已有之事将再出现,已做之事将再发生;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传道书》1:9(Ecclesiastes 1:9)
无疑地,上市柜公司的资深管理阶层都渴望能提报正面的消息和出色的财务绩效,以讨好投资人而后进一步推升股价。虽然多数企业在提报财务绩效时都按照道德伦理行事,遵循会计规范,但有些却会利用规则当中的灰色地带(或者,会完全忽略这些规则),以误导的方式来描述自家的财务绩效。
企业财务丑闻存在的历史,和企业及投资人的历史一样长久。不老实的管理阶层一直都在剥削不会起疑的投资人,而且,他们不太可能金盆洗手。就像所罗门王(King Solomon)在《传道书》中说过的:「已有之事将再出现,已做之事将再发生;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因为这种想要讨好投资人的需求永无停歇,对管理接阶层来说,透过财务骗术来夸大正面绩效的诱惑也就永远存在。对那些费尽千辛万苦才能达成投资人期待,或追上竞争对手表现的公司而言,玩弄会计花招的诱惑尤其强烈。而且,随着这些年来投资大众愈来愈精于察觉这些招数,不老实的企业也不断寻找新方法(或回头使用旧方法)来愚弄投资人。
原文书第一版于1993 年出版,透过7 大操弄盈余骗术的形式,为读者介绍了一个企业巧取豪夺的诈骗世界。2002 年的第2 版(中文版为《识破财务骗局的第一本书》)以初版的架构为基础继续发展,揪出1990 年代的新招数以及最恶劣的犯行者。
因应过去10 年来这一波会计诈欺、重编财报以及其他财务报告方面的不当作为,这次推出的第3 版,再找出许多企业用来误导投资人的新技巧。本书扩充操弄盈余骗术的讨论,介绍了新类型的骗术(现金流骗术及重要指标骗术),并探究了遭受财务骗局冲击的新产业(银行业及保险公司)以及新地区(欧洲及亚洲)。
新版比前面两版更进一步深入探究企业的巧计锦囊,以便让读者全面地看到现今到处流窜的各式各样骗局花招。我们将这些财务报告骗术聚集后分成3 大类:
操弄盈余骗术:揭露企业如何操弄损益表以提报更高的营收、膨胀的利润,或是以不当手法调整后的平顺营收模式。
现金流骗术:讨论企业用来提报充满误导意味的亮丽现金流指标,包括营业现金流及自由现金流。
重要指标骗术:揭发企业如何操弄被认为是衡量企业绩效或体质健全度的重要指标,展现误导的统计数字以愚弄投资人。
从失败的财务报告中学得教训
我们相信,针对编制、审计或评估财务报告的相关专业人士,最佳的训练就是让他们专心沉浸在案例研究当中,以从真实世界的失败财务报告中学得教训。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执行处前任会计长罗伯.萨克就非常强调这一点,他建议应该像训练医学院学生从大体来了解健康史一样,用同样的方法来训练会计师。他说:医学解剖的目标,是要知道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并判断下次可以有哪些不同的作为。医学专业人士试着从失败中学习,以拓展答案的选项。不幸的是,财务报告流程有时候也会失败……我们必须替会计师找到方法来善用这些失败的财务报告,以拓展我们的知识基础。
本书採用的就是这种作法,从让人震撼不已的骗局,及提报虚伪或误导财务绩效的企业身上获得启发。我们使用的案例范例,选自证交会执行的查核行动、证券集体诉讼以及财务研究与分析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Research and Analysis,现隶属于风险指标集团(RiskMetrics Group)〕所做的会计犯罪学研究,呈现最相关、最有指标意义的企业祕辛,看他们如何借用财务骗术以隐藏业务恶化迹象。
这些小故事提供了宝贵的教训,教会投资人侦测方法,在企业提报的结果无法代表经济实质面时,得以窥见端倪。
哪些人可因阅读本书受惠?
虽然我们在本书中和读者对话时经常都提到投资人,但我们认为有很多人也可以从这门严谨的课程中获益。比方说,任何有相关经济利益(例如商业银行从业人员、债券持有人、保险承保人以及其他信贷供应商)的机构;他们需要能传达基本经济实质面的精准财报,才能针对特定企业做出周延的决策。
此外,独立的审计人也必须了解管理阶层使用的会计花招,才能针对财务报告的公平性表达合理的意见。董事会的成员若未谨慎搜寻财务骗术的征兆,也就无法为投资人担起有效的信託责任。而政府监理人员必须了解会计骗术花样,也才能适切地施行规则。影响层面深远的信用评等机构,在评估发行机构的财务报表时若不精准严密,则无法保障债券持有人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至于企业高阶主管本身,他们必须监督自家公司以及竞争对手的表现,也会因本书的诸多教训受益匪浅。
虽然多数企业都诚实对投资人提报营运绩效,但也有为数甚多的公司使用会计或财务报告花招来隐瞒真相。投资人多半不清楚管理阶层的诚信标准为何,因此,就财务报表来说,聪明的投资人要自求多福,抱持健康的怀疑态度,并进行严谨认真的实质审查(due diligence)。此外,每一个产业都会出现财务骗术,更没有地理疆界的限制。因此,就算投资人追踪的是总部位在中国的公司,也会从有兴趣分析位在美国、巴西或任何其他国家企业的人身上获益。
我们要传递且放诸四海皆准的讯息是──这种企业夸大正面消息、隐藏负面消息的不当需求永远不会消失;而只要有诱惑存在,骗术通常就会随之而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