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10
旅行过海角天涯的作家,犹若流云飘浮,涌潮倾听;温润如交响诗的特异文体萦绕于曾经暴烈的革命壮怀,文学是他借以一生的名字,亦是历经千折百回的凛冽宣示、内在灵魂对决的终极救赎。
《遗事八帖》以大散文结构,巨视时代,衬之文史;借以盆地古大湖、流亡与迁徙、山水寄情、殖民地印象、屠杀和禁锢、思想谜结、知识份子、揣臆未来诸题旨,呈现壮阔、美丽的文字美学异采。
这是林文义散文四十年允为最具代表性的定音大书,更是虔诚着力的扛鼎之作;为深爱的台湾留记,敬献给乱世红尘中依然坚定秉持真情实意的文学信约。
八帖简介
1.鱼龙前书
台北盆地。几近一生的文学书写,以之为题,我诞生的所在,想是老去亦不会离开的地方;悲欢离合、爱恨交炽,犹若永恆恋人。
从这里出发,再回到这里。循环的生命符码及其次序,说是熟谙却又彷彿陌路……犹若最深邃的情爱,总是乍近还远。我生死与之的家园,置身、浸润的昼夜晨昏,真的全然明晰这座首都之城吗?一定还有未知的迷思未解。
我总漫思于千年之前,揣臆古生代的盆地许是大湖云梦,族和传说的龙潜匿深水,是否就是内海的岬湾?凯达格兰人的祖灵看见过吗?于是写过一首诗以此为题,衬托出今时的人尘喧嚣对照从前的幽然悄静……意味书写者本质半遁世主义之消极,这是我的不幸。
半遁世主义。盆地之子能够主何处?文字如此允诺只怕徒留讪笑及不合时宜之讥,但顽强如我,就是一厢情愿地抒写己念。很多人与事都是难以预测及护持,文字坚定的留存亦是一种见证,后人如何评比、议论,就由它自去;我只纯粹的编织一方梦土,曾经存在或不存在的台北古大湖,如此壮阔,如此苍茫。
2.双桅船
合该是七岁以前,依稀彷彿的祖父带我穿过大稻埕民生西路尽处的六号水门,看见搁浅河岸,已然斑剥、碎裂的双桅木壳船;七岁以后,疼爱我的祖父就因硅肺过世了。
很多年以后的初秋,北美西岸的史丹佛大学东亚图书馆。我总是不太专心的不时侧首遥看那扇哥德式窗外未红的那株五叶风,桌间堆积着近代史书籍,偶尔巧遇台湾来此研究的学者魏萼以及美国教授马若孟,他们正为蒋经国基金会合写一本书:《四十天与四十年》。
只是颔首致意,并未交谈。我试图寻求各种史料,比较三百年间距的前之郑成功,后之蒋介石与台湾的关键;不谙学术,仅为文学借题。「民族英雄」和「民族救星」?从前的造神运动毋宁过于沈重,或许回归于人性本质看待,真正的生命才能鲜明、活络起来。两者相似之处,在于改朝换代的被迫离乡来台,岛屿接纳了两颗残破、悲愤的心灵,而他们为台湾此后做了什么?
二十三年后,终于以之作题用「双桅船」意象,描摹两者无乡可返的沈郁。被禁锢于瓶中的双桅船,静止在湮远的历史里,大海潮涌,故国唿唤,永远回不去的乡愁。
3.硫火之雪
硫火,遥想到干燥以及炙热。如若描写水文及历史,自然而然的想起清代旅行家郁永河来台的採硫轶事雪之意象恆属北方,喜爱日本,尽行扶桑,遇雪则悦,静美的茫白。
年少时曾在阳明山竹子湖借居十月,文学初旅就在四季递换之间启程;四十年后石然有幸重返大屯山脉背后临海的别墅落脚,彷如一种因缘促成的奇妙,冥冥中是否要我忏思青春年华的任性及不驯,或许如爱妻所祈愿,盼我净心涤尘,晚云及晨星相映山风海雨之静好。
静好、宁谧的山居偶宿,在此竟因大自然的灵气而不思笔墨,就是单纯地近山眺海。似乎冬季未寒,深秋时庭园里的枫叶不红,那株樱花逐出绽开,倒教我深深思念山居的主人,已故的知心挚友卢修一先生;好意提供租借于此的卢夫人陈郁秀女士想是多少明白我的惦念,慷慨且信赖的予我夫妻二人亲炙故交遗址。
硫火之热,霜雪之寒,犹若人生行路,昼与夜的现实情境确是冰炭满怀;相信伤逝多年的卢修一先生早就深谙。离开了生老病死的轮回宿命,花开叶落,山居静寂,我乃沈定。
4.日岛
从前的台湾,现今的沖绳。历史来去的激流乱云,彷彿延绵着殖民年代的幽幽哀歌。
偶而聆听母亲反覆说起日本殖民台湾的昔忆,时光胶囊般地打开,却是支离的碎片,难以组装、拚凑;八旬母亲那时青春正好,二十岁的美丽女孩,惊见面目全非的战后流离。
我所直觉想到的多的是日本文学,少的是风光明媚;作家与地景融合的自是三岛由纪夫之于京都,我曾静坐在三岛自戕前几个星期,住宿过的「柊家」旅馆房间,他书写的桌前,窗外静美的庭园,酷似遗着最后绝笔之描景。
大江健三郎的义愤到老依然难平,三十岁撰述的《沖绳札记》至今仍是争议不休;我并不很欣赏大江的作品,但我敬佩他的道德良知。他凛冽质疑「日本人」的定位,亦如同我思索「台湾人」的本质:殖民者早已离去,某些人的心却还是自困于「被殖民」的孤儿心态。
如若不被历史的遗绪所制约,以为熟悉实质还是阳明一的日本,毋宁在文化层面值得深入究寻蕴涵,他们将千年前的唐代几乎完整的临摹、留存。我试图借着旅行与书写,对这个位于亚洲却异于亚洲的岛国,恆是逸兴盎然。
5.红与白
文史作家陈芳明以历史学者定义发生在一九四七年初的二二八事变乃是「两个相异文化的冲击」,诚哉斯言!比起近十年偏颇的以此不幸事件操弄族群、制造纷争的政客及御用文人而言,可谓持平之论。随后五○年代的白色恐怖更是令人发指的法西斯式之国家暴力。
似乎,这历史阴影曾经犹若鬼鬼魂般地久久不去。红的血,白的花……我最初以小说形态呈现那极其灰黯年代的前人身影,在二十年前;而今是散文的反思,祈望以昔为镜,撕裂复融合,认知相异但求倾听且理解、尊重。历史可以宽恕但不能遗忘。识者诤言如是清明。
这般沈痛的命题,彷彿试图在荆棘之中种植玫瑰,起自由衷的良美初心,文学的温润。
父亲他们那一代人,是全然幻灭的牺牲者,而后带着破缺碎梦告别尘世,下一代的我们必须以最庄严的敬意、凛冽的文字,留下他们曾经青春、漂亮的身影……。
血缘传承悲剧因子,下下一代人却要唱出欢乐之歌;前人说过:小说比历史更真实。不再是禁忌的今时,我再次执笔描摹六十年前最黑暗无明的苦难,犹如燃起千盏烛光的壮美。
6.光影迷离
如今抵达府城台南,几乎不识旧貌,寻觅年少时服役的网寮军营,幸而还保留在荣民医院对面已然高楼四起的街角;芒果树还在吗?
我回想当年那青涩、羞赧,野战服的少男,晨起带着《叶珊散文集》穿过蓊郁如林的芒果树群,有些凝滞、踌躇的青春苦闷……。
不谙退伍后初临这繁复大社会的明暗,人心多端、诡谲的迷离;光影切割着自以为一切都是美好的愚騃,自然反挫得难以相信。
很多年后的冬夜人在土耳其旅行,两个月前领了自立晚报易主后自请离职的资遣费,神伤地告别一生最为衷爱的副刊编辑台,失业之外,我坚执的理想与信念也随之颠踬、消逝。资本主义可以掠夺、耗损所有的良知和美质,冬夜微雪是耶诞前夕,客船从希腊渡海去土耳其边境,我知道从前的种种,永远回不来了。
文学评家张瑞芬教授言之:我以散文写日记。确是知己者言。亦如已故作家郭松棻所喻:书写是因为害怕失忆。因之我心须留存湮远的从前,穿梭光影,解析迷离,彷彿一个不存在的乌托邦一直是存在云雾深处;不可能或可能的发生,永远是文学中光影迷离的魅惑。
7.鬼道
佛典和圣经的差异,在于「无我」与「救赎」之别;那么何以千百年来,人类还是坐困于无数的纠葛、烦郁之心病,难以真正解脱?
十年来,台湾的知识份子终于令我澈悟:风骨与人格已是被封存在古老的地窖底层,成为灰烬。见风转舵,遇权贵则曲身,政争乍起,只问立场不问是非,亦是我个人在几年前断然引退于政论节目的主因,没风骨何以为人?
或许是我一厢情愿的主观认知,与这未见提昇却早就沈沦的乱世格格不入,不合时宜;他者安之若素,我却不以为然,何以如此?埋怨自己因为了解太多,就苦了我这一向秉持「完美主义」的愚騃,看来只能遁世以终了。
鲁迅早做先知之言:人吃人的社会。他悲痛的是民智未开的中国。八十年后夸言民智已开的台湾,正应验着鲁迅「人吃人」的印证。人比鬼还要可怕?知识份子的无格、虚矫、逢数是今时台湾最大的不幸,喜将灵魂典押给撒旦,自陷鬼道,我依然以不忍之心写下如是直觉,犹若夜读鲁迅之书,只能掩卷叹息。
狄更斯名言:这是光明的时代也是黑暗的时代。不幸的台湾,我们的明天又是什么?
8.未来的未来
这是未来的预言,还是忧杞的现在。
忧杞数位化的电子书,图书馆将成废墟之预言。纸页之书终成萤幕上冰冷的符码,是进步还是退化?我依然院美于墨香温润的纸本阅读,抵死不从的以笔纸书写,似乎悲壮,却自信雄壮、沈稳!科技,只是晶片的游戏。
真的是这样吗?我是固执还是蒙昧己心?
四十年前美国太空总署发射的「旅行家二号」探测船飞向无垠的宇宙,永远不会归返;犹若那年我十八岁,决意文学起程,至今不渝……此时,我忽然想起:探测船到哪里了?孤独的穿过险恶的陨石群,它,至今还吗?萌生撰写〈未来的未来〉就如同一份思念。
其实是写给未来的孩子(他们在电子书寻搜?)。很多年之后,孩子们是否只能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比头论足的指着举世仅存的一册纸本书?会有那样的场景,在未来的未来。
未来的未来,我们早就不在了。此刻写下的文字,印刷的书籍,百年后飞灰烟散,无人记取;但是必须在今时虔诚、勇健的留下,未来的孩子得以知悉从前的现在。就像永不归返的「旅行家二号」远行四十年,我还思念着。
作者简介
林文义
1953年生于台湾台北市。少时追随小说、漫画名家李费蒙(牛哥)先生习绘,早年曾出版漫画集6册,后专注于文学。18岁写散文、48岁撰小说、53岁习新诗。
曾任出版社、杂志社总编辑、报社记者、研究员、《自立副刊》主编、国会办公室主任、广播与电视节目主持人、时政评论员,现专事写作。着有散文集:《欢爱》、《幸福在他方》、《迷走寻路》、《边境之书》等37册。短篇小说集:《鲑鱼的故乡》、《革命家的夜间生活》、《妳的威尼斯》3册。长篇小说集:《北风之南》、《蓝眼睛》、《流旅》3册。诗集:《旅人与恋人》。主编:《九十六年散文选》等书。
【自序】遗事的仪式
鱼龙前书
双桅船
硫火之雪
日岛
红与白
光影迷离
鬼道
未来的未来
篇外:八帖留言(作品小註)
【附录】真情实义的「不惑之旅」 陈维信
发表索引
创作年表
遗事八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遗事八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