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者重新认识父亲的一次心灵探索,借由追索父亲的生命历程,达成对自我生命本源的探问。
父亲过世,转眼之间,倏忽十年。这十年之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有了一个小孩。
有了小孩之后,我更加珍惜,当初写出这样一本书,能够清楚记住父亲生前种种。
因为不久之后,我也要如法炮制,父亲曾教过我的东西,我也要教给我的小孩……
全书十八篇,以散文之情小说之笔,书写父亲离开人世后儿子内心的种种情感,塑造的是唐山老家一位木匠师傅,内战期间被胡琏部队征兵入伍,历经古宁头之役与八二三砲战,终于以上士排副的名义退役为荣民;其后重操土木旧业,辛苦养家。写父亲从军、娶妻、教育孩子书法、太极,读三国演义,点点滴滴呈现出荒唐战乱时代下,一个父亲想守住一点文化命脉的微薄努力,篇篇动情。
以「离别赋」为名,用眼泪写下孺慕情真,唿应一对父子也是一种男人情谊的叩问。
作者简介
张辉诚
一九七三年生于云林县,原籍江西黎川。从小于云林乡间长大,虎尾高中毕业后,资赋优异保送台湾师大国文学系,后又就读国研所,目前为博士班研究生,同时亦任教于台北市立中山女高。作品曾获时报文学奖、梁实秋文学奖、全国学生文学奖等,着有散文集《相忘于江湖》、《我的心肝阿母》。
序:耿耿孺幕 余光中
序:情理交织的锦绣 杨昌年
序:说父亲 龚鹏程
新版序:〈泪书〉
旧版序:〈火光〉
最初的告诫
过年
家书
职业
洗澡
光头
消失
离家
相牛
药
医院史
说书人老张
老张说三国
书法
返乡
从军考
最后的叮咛
附录:〈墓志铭〉
后记:〈贵人与我〉
新版自序〈泪光〉
父亲过世,转眼之间,倏忽十年。
这十年之间,最大的变化就是,我有了一个小孩。有了小孩之后,我更加珍惜,当初写出这样一本书,能够清楚记住父亲生前种种。因为不久之后,我也要如法炮制,父亲曾教过我的东西,我也要教给我的小孩,──他曾祖父传给他爷爷,他爷爷再传给我,我又传给他,兴许就在传授过程当中,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什么叫做家教、什么叫做家学、什么又叫薪火相传。
《离别赋》旧版曾在时报出版社梓行,五年版权期限到期,存书售罄,我特地将版权取回,因为想把这本书和《我的心肝阿母》併在一块,两书同在一家,就像父亲对我阿母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感情。
重校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件苦差事,因为勉强校完一篇,无一例外,总要伤心掉泪一回。掉泪当下,才又想起当初也是这样一边掉泪,一篇接着一篇辛苦写成。──只没料到,过了五年,眼泪还来。
所以,这是一本用眼泪写成的书,又用眼泪重校而成的书,如果读友读着读着不小心也泫下泪来,很有可能不是因为我的文笔如何如何、故事如何如何,而是里头有太多我们对亲人的不舍、遗憾与歉疚,当然还有更多的是疼惜、想念,和爱。
因为在爱中,眼泪显得温暖,显得庄严。
倘若真是如此,这本小书,或许就有了一丁点的价值和意义
《离别赋》带给我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令人绝望,反而有一种治愈的力量。它让我明白,人生中的每一次告别,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那些离开的人,那些逝去的时光,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宝贵的财富,滋养着我们继续前行。这本书就像一杯陈年的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书,而是会一直留在我的书架上,偶尔翻开,都能从中找到新的感悟。
评分老实说,《离别赋》这个书名,一开始真的没有勾起我太大的兴趣。我平常看书的口味比较杂,从历史小说到都会爱情,再到一些奇幻武侠,只要故事够吸引人,我都会捧场。但“离别赋”这三个字,总给我一种既沉重又可能有点掉书袋的感觉,总觉得离不开一个悲伤的故事,或者是一堆咬文嚼字的描写。你知道的,有时候书名真的会限制住一部分读者的第一印象。我承认,我有点以貌取人了,看到书名就脑补了一个可能有点压抑,不太适合我这种想放松一下心情的时候阅读的题材。
评分我不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但《离别赋》让我流了几次眼泪。不是那种嚎啕大哭,而是偷偷地,眼眶湿润。它让我回忆起很多我以为自己已经忘记的事情,一些小小的瞬间,一些曾经深埋在心底的情感。作者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它能穿透那些时间留下的壁垒,直抵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被净化了一样,卸下了不少不必要的包袱,心情也变得格外平静。
评分坦白说,我对“赋”这个字,一直有点距离感。总觉得它带着一股古风,需要很高的文学素养才能欣赏。但是,《离别赋》完全打破了我的刻板印象。它用非常现代、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关于“离别”的故事。这里的离别,可以是爱情的结束,可以是亲情的淡漠,可以是友谊的疏远,也可以是和自己曾经某个阶段的和解。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晦涩的典故,只有最真挚的情感和最细腻的观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像是在品尝一杯温润的茶。
评分我一直觉得,好的故事,不是让你跟着情节大起大落,而是让你在读完之后,仿佛经历了一段人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它不是那种“哇!好刺激!”的读物,而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坐在你对面,轻声跟你讲他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经历里有欢笑,有遗憾,但更多的是一种成熟后的释然。我会在某个咖啡馆的角落,或者是在回家的捷运上,一边翻阅,一边陷入沉思。那种感觉,就像在和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分享他的世界,我也在其中找到我自己的影子。
评分阅读《离别赋》的过程,与其说是沉浸在一个故事里,不如说是被带入了一种情绪的氛围。作者的文字,就像在台湾夏天傍晚的海边,吹着微风,看着夕阳一点点沉下去,那种颜色,那种温度,那种安静,都恰到好处地存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一些细微之处的描绘,比如一片落叶的轨迹,一个眼神的停留,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气味。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却能瞬间勾起我内心深处某种模糊的记忆,让我觉得,哦,原来我曾经也感受过类似的心情。
评分每次读完一本好书,我都会有一种冲动,想和身边的人分享。但《离别赋》不一样,它更像是一本藏在心里的小秘密。我不太想把它拿给别人看,怕他们无法体会到我所感受到的那种微妙的情感。它讲的离别,太个人化了,太属于我自己的独家记忆了。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我希望它能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提醒我,我曾经有过的那些,也曾被深深触动过的瞬间。
评分我一直以为“离别”是一个极具悲剧色彩的词汇,但《离别赋》却用一种非常温柔的方式,向我展示了离别的另一种可能。它不是轰轰烈烈的告别,也不是刻骨铭心的痛苦,而是一种淡淡的,却又挥之不去的思念。这种思念,不带怨恨,不带悲伤,只是一种对曾经拥有的美好,以及对未来未知的淡淡的期盼。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有些告别,其实是带着祝福的,带着一种,希望对方能够过得更好的,默默的祈愿。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是它对待“离别”的态度。通常我们说到离别,总是伴随着伤感和不舍。但《离别赋》却赋予了离别一种新的意义。它不是终结,而是一种新的开始。就像花儿凋谢是为了孕育新的种子,就像冬天过去,春天一定会到来。这种乐观、这种韧性,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让我重新审视生活中的一些告别,不再一味地沉浸在悲伤中,而是学会从中汲取力量,继续前行。
评分那天在诚品书店闲逛,本来只是想随便翻翻,看看有没有什么新出的杂志或者小品文集。然后,《离别赋》就被我随手拿了起来。封面设计倒是挺朴素的,但那种素净反而有种说不出的质感,不像很多书那样哗众取宠。我翻开第一页,然后第二页,然后就有点停不下来了。这不是我一开始想象的那种“离别”,它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没有生离死别的悲痛。它写的是那种,你明明知道要告别,但却又有点舍不得,甚至带着一丝丝期待的复杂情感。那种感觉,就像毕业季,你看着身边一起疯过闹过的朋友,知道从此天南海北,但心里又清楚,这份友谊会一直都在,并且未来各自精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