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让年轻学子看得懂为原则,本书定位为政治学的入门书籍,因此作者并没有像一般的政治学学术论着一样,做引经据典的长篇论述。本书主要的诉求对象是政治学的初学者,包含政治系本系生,与外系或修读通识课程之非本科生。因此,作者尝试以通俗的口吻撰写,目的是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子认识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当然,作者也希望本书除了能让学子获得一些知识的累积之外,也能有系统地建构出政治学的大致样貌,并培养出其对政治议题具批判思考的能力。
本书除了涵盖常见的政治学议题外, 更进一步探讨政治之「谁」、「什么」、「如何」等层面的议题。因此,特别纳入了民主政治、族群政治、政治权力的工具等章。此外,为了让学子有更清楚的背景知识作为了解政治的基础,作者也以相当大的篇幅介绍台湾的选举、政党政治、政府组织等,并引用国人于报章媒体常见的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等为案例来辅助说明。
作者简介
谢国斌
学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社会学博士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硕士
现任:
兴国管理学院通识中心专任副教授
台湾国际研究学会副秘书长
经历:
崑山科技大学公共关系暨广告学系兼任副教授
长庚技术学院嘉义分部兼任副教授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培育计画
着作:
《平埔认同的消失与再现》(2009)、
《社会科学概论─多元观点的透视》(2009)(与何祥如合着)
另外有发表在《台湾国际研究季刊》、《台湾原住民族研究季刊》、《台湾风物》、《教育研究月刊》等期刊论文合计二十篇。
序言
第一章 什么是政治?
第一节 多元的政治定义
第二节 政治运作的几个通则
第三节 政治分析的几个面向
第二章 国家
第一节 国家的缘起
第二节 国家的实证意义与构成要素
第三节 国家的规范性意义与价值
第三章 意识型态
第一节 意识型态的意义与特质
第二节 意识型态的作用
第三节 重要的政治意识型态
第四章 民主政治
第一节 民主政治的意义
第二节 民主政治的实践方式
第三节 代议机关的类型
第四节 民主政治的类型
第五节 民主政治的条件
第五章 选举
第一节 选举制度的缘起
第二节 民主选举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谁该拥有投票权?
第四节 常见的选举制度
第五节 选区划分
第六节 台湾的选举
第六章 政党与政党制
第一节 政党的意义与功能
第二节 政党的分类
第三节 政党制
第四节 台湾的政党政治
第七章 政府体制
第一节 民主政府体制的原理─分权制衡
第二节 常见的民主政府类型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权限的划分
第八章 族群政治
第一节 族群作为政治行为者
第二节 族群关系与族群政治
第三节 民主国家实施多元主义之常见方法
第九章 政治权力的工具
第一节 政治权力的意义与本质
第二节 统治者的工具
第三节 弱者的武器
重要法令条文附录
随着民主化的发展,「政治」一词已是国人所熟悉的词汇。但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可说又爱又恨。爱的是,人们喜欢谈政治、看政论节目、关心国家大事等;恨的是,人们对于政治的权力斗争、社会对立等黑暗面,却又有所顾忌。不过,不管是爱也好,恨也好,或不爱也不恨,只要住在人类社会,只要不离群索居,人们就离不开政治活动。因为,如美国政治学者伊士顿所言,政治涉及的就是生活中「社会价值权威分配」的问题。
在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并非人人都能获取其所欲之「社会价值」,如财富、权力、意志的遂行等。因而,势必有些人能得到他所想要的东西,有些人则得不到,箇中奥妙如另一位政治学者拉斯威尔所言,政治就是:「谁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政治学即是探究「社会价值分配」的一门学问。不过,什么是「社会价值」?使用抽象的概念来指称具体的事物,是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常见的作风,政治学者尤然。一方面有其周延定义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其也具有隐晦不明避免得罪人的作用。有时候,这也可能是学者欲彰显其独特性的策略。问题是,玄之又玄的抽象概念,对于涉世未深,人生经历尚浅的年轻学子是否适合?他们能否有效理解箇中奥妙?依据我的经验与观察,答案是否定的。
基于让年轻学子看得懂为原则,本书定位为政治学的入门书籍,因此作者并没有像一般的政治学学术论着一样,做引经据典的长篇论述。
本书主要的诉求对象是政治学的初学者,包含政治系本系生,与外系或修读通识课程之非本科生。因此,作者尝试以通俗的口吻撰写,目的是要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帮助学子认识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当然,作者也希望本书除了能让学子获得一些知识的累积之外,也能有系统地建构出政治学的大致样貌,并培养出其对政治议题具批判思考的能力。
国内政治学相关书籍不少,不过普遍存有两个问题。首先,国内学者的着作较少,也过于老旧。许多着作都是成书或酝酿于1990年代以前,而当时的威权政治环境迫使学者们对政治的运作与内涵隐晦其词,或仅以国外为案例,让国内学子无法依据己身的背景经验认识政治。其次,国外学者的翻译书颇多,其中虽然不乏知名学者的着作,其对政治的剖析也深入浅出,然而其书写背景毕竟是以其自己的国家为背景(例如美国),对于缺乏背景知识的人不见得适合。
基于上述理由,本书的写作试图解决此问题。全书分成九章,第一章详述政治的意义、政治运作的场域与政治分析的层面等,作为贯穿全书的主轴。在政治涉及「谁得到什么?如何得到?」之意义下,本书除了涵盖常见的政治学议题外,例如国家、政党、选举、政府等,更进一步探讨政治之「谁」、「什么」、「如何」等层面的议题。因此,本书特别纳入了民主政治、族群政治、政治权力的工具等章。此外,为了让学子有更清楚的背景知识作为了解政治的基础,作者也以相当大的篇幅来介绍台湾的选举、政党政治、政府组织等,并引用国人于报章媒体常见的政治新闻、国际新闻等为案例来辅助说明。
本书构思于作者课堂的教学,包括政治学、民主与政治、政治时事解读等课程。而作者的政治学知识之型塑,则源自于台大政治系所的基础训练,而后加上在美国所受的社会学训练。因此,如果要志谢,台大政治系的师长们当然要特别感谢一番,包括我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庄锦农教授,大一政治学启蒙导师任德厚教授,以及其他曾经授业于我的诸多师长们。学思历程的型塑是持续而动态的,除了台大政治系外,我也要特别感谢近几年来在台湾国际研究学会的学习经验,包含论文的发表以及与政治学界前辈们的互动,如施正锋教授、纪舜杰教授、范盛保教授、陈俐甫教授等。
从社会学再度看政治学,或许增添了一点距离感,却能帮助作者釐清当局者迷的可能谬误。这方面,我得感谢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社会系的师长们,包括我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Michael Lichter,以及Michael Farrell、Tai Kang、Jorge Arditi、Mark Gottdiener、Christopher Mele等教授。他们对我的社会学训练,犹如学习新的武功般,迫使我必须先忘记政治学的招式,但最后结果却是将政治学与社会学融合在一起,成为混合政治与社会的媒地丝。
本书的完成我也得好好地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他们的支持与体谅,本书绝对没办法顺利完成。再者,我要感洪叶文化的同仁们,若非王建惇经理的提案与支持,与其他同仁的协助,即使本书的撰写构想已经酝酿数年,安于逸乐的惰性恐怕会让此书的出版遥遥无期。政治学是一门有趣但也包含广泛的学问,虽然力求周延完善,但由于作者才疏学浅,或恐内容的涵盖与立论上仍有疏漏与谬误之处,尚祈学者先进不吝指正。
谢国斌
2011年7月26日
总的来说,《政治学概论》是一本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入门读物,它为我打开了认识政治世界的“大门”。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对概念的简单罗列,而是通过历史的视角、比较的眼光,将政治学的核心内容娓娓道来。我对书中关于“公民”与“政治参与”的探讨印象深刻,这让我认识到,政治并非少数人的专属,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了解政治,关心政治,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书中对不同政党制度的分析,如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劣势,让我明白了政党在现代政治中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理解现实中的政治事件。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探究事件背后的政治逻辑,去分析不同参与者的动机和利益。《政治学概论》是一本能够让你“看明白”政治的书,它让我对社会运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对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它激发了我对社会和政治的深度思考。《政治学概论》就像一个精密的放大镜,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政治世界运作的每一个细节。书中对“主权”的探讨,让我明白了国家为什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这种权力是如何被界定的。对“政治文化”的分析,也让我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政治观念和行为模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根植于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书中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介绍,也让我明白了政府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为什么很多政策的实施会面临各种挑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社会的理解更加立体和全面,我不再仅仅看到表面的现象,而是能够去探究现象背后的政治逻辑和制度原因。这本书让我成为了一个更主动、更具批判性的思考者。
评分这是一本能够唤醒思考的书,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政治学概论》就像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脉络徐徐展开。从古代城邦到现代民族国家,从封建制度到共和体制,每一个阶段的政治形态都得到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权力”与“合法性”之间关系的阐释,它让我明白,统治者之所以能够维持其统治,并不仅仅依靠强制力,更重要的是其统治行为是否被被统治者所接受和认可。这种合法性的来源多种多样,可能是基于传统的敬畏,也可能是基于法律的理性,或者是基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书中对不同政治意识形态的梳理,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解释了它们的思想渊源,更揭示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具体表现,让我对理解当今世界的各种政治思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政治背后的人性,也让我看到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评分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读到这本书,我的很多社会观察和价值判断,可能会更加成熟和深刻。《政治学概论》就像一本点石成金的宝典,它将那些纷繁复杂的政治现象,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隐藏的逻辑和规律。书中对“意识形态”的探讨,更是让我脑洞大开,原来我们所持有的很多观点,并非完全出于理性,而是深受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些概念不再是生硬的标签,而是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历史积淀。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也更能理解那些与我持不同政见的人们,他们的出发点和思考方式。这本书在解释国家如何运作,如何制定和执行政策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让我明白了,政治决策并非总是理性的最优解,而是多种力量相互博弈、妥协的结果。即使是看似简单的法律条文,背后也可能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和利益权衡。《政治学概论》教会我,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政治问题,要保持批判性思维,不被表象所迷惑。
评分我一直对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权力运作感到好奇,而《政治学概论》这本书,则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理解这一切。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梭于政治学的浩瀚星辰。从对“国家”的定义和演变,到对不同“政体”的比较分析,再到对“权力”的本质和运作机制的深刻揭示,这本书层层深入,引人入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合法性”的讨论,它让我明白,一个政权的稳定和延续,并非仅仅依靠武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否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这种认同的来源,可以是传统的权威,也可以是法律的公正,甚至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书中对不同“意识形态”,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的梳理,也让我对理解当今世界存在的各种政治观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我不再是一个政治的门外汉,而开始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评分《政治学概论》这本书,就像一本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对人类社会的组织方式和权力运行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直对政治这个话题抱有好奇,但往往因为其复杂性和专业性而望而却步。这本书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展现在我的面前。从对“国家”起源和性质的探讨,到对不同“政体”的比较分析,再到对“权力”的本质和运作机制的深入剖析,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合法性”的论述印象深刻,它让我明白,一个政府之所以能够维持统治,并不仅仅依靠强制力,更重要的是其统治行为是否被被统治者所认可和接受。这种合法性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是传统的权威,也可以是法律的公正,甚至是领导者的个人魅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政治的门外汉,而是开始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思维的“升级”,它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政治学概论》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它教会我如何去辨析政治信息,如何去理解不同政治行为者的意图,如何去评估政策的潜在影响。书中对“民主”的探讨,从其历史渊源到不同模式的比较,再到其面临的挑战,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对民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书中对“国际关系”的初步探讨,也为我理解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基础。我不再把国际政治看作是简单的“你死我亡”的零和博弈,而是认识到其中充满了合作、竞争、妥协和博弈。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能够更理性地看待新闻事件,更深刻地理解社会议题,也更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远不止于知识的增量,更在于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周遭的世界。过去,我可能会将政治看作是新闻里充斥的各种事件,是遥远而复杂的博弈。但《政治学概论》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这些现象的 G 门。它将政治学的基本原理、核心概念,如主权、合法性、权力、统治等,层层剥开,清晰呈现。我开始理解,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国家制度,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为什么同一个议题在不同国家会有截然不同的讨论方式。书中对“权力”的分析尤其深刻,它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政府的专有物,更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无处不在的动态关系。关于“合法性”的讨论,也让我幡然醒悟,原来一个政权的稳定,并非仅仅依靠武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否获得民众的认同和支持,这种认同的来源,可以是传统、可以是法律,也可以是魅力型领袖。这本书对于理解现代政治的运作机制,比如代议制民主、政党制度、利益集团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以前对很多社会现象感到困惑,读完这本书,很多谜团都迎刃而解了,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一个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公民。
评分坦白说,在翻开《政治学概论》之前,我对政治学的印象还停留在教科书的刻板印象里,以为会是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笔流畅自然,仿佛在与一位智者对话,娓娓道来。它不仅仅是关于“政治是什么”,更是关于“政治为何如此”。书中对“国家”的多种定义和功能进行了细致的解读,让我认识到国家并非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在历史和社会变迁中不断演化的复杂组织。我尤其对关于“民主”的不同模式,如代议制民主、直接民主、协商民主等的讨论印象深刻,这让我明白了民主并非只有一种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机制和适用范围。书中还对“全球化”时代的政治变迁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比如国际组织的作用、跨国公司的影响力、以及非国家行为体日益重要的地位,这些都为我理解当今世界格局提供了宝贵的视角。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政治的旁观者,而是开始具备了参与公共讨论和理解社会议题的能力。
评分这本《政治学概论》真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我仿佛置身于古希腊的广场,聆听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激辩国家理想,又仿佛穿越至文艺复兴时期,与马基雅维利一同剖析权力者的生存法则。从古至今,人类对政治的探索从未停止,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多才的向导,带领我们深入其境。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政治理论和学派,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比如,在讨论“国家”的起源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给出几种主流学说,而是娓娓道来,从契约论到暴力论,再到家族起源说,每一个理论的背后都蕴含着对人性、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的深刻洞察。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政体分析的部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演变和消亡的,读来令人拍案叫绝。更不用说,书中对不同政治思想家,如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阐述,更是鞭辟入里,让我对启蒙运动、自由主义等概念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明白,政治并非遥不可及的庙堂之语,而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未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认知边界被大大拓展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