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汉学家毕来德
引用大量西方学术思想
使读者更了解庄子思想的西方解读方式
本书自2002年在法国以法文出版后,再版多次,在西方汉学界和普通法语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作者在书中跳出了自郭象以降的庄子解释传统,提出了以「动能机制」等概念理解庄子的新思路,对庄子原典做出了独到的阐释。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西方学术思想,以帮助西方读者由其已知的事物出发,从而更直接地去把握庄子的思想。本书中文版的问世必将有助于中文读者进一步了解一种新颖的庄子思想的西方解读方式。
作者简介
毕来德(Jean Francois Billeter)
1939年生于瑞士巴塞尔,于日内瓦大学法国文学系毕业后在巴黎学中文,1963-1966年在北京留学,于北京大学学中国古典文学,后又在京都、香港、巴黎深造。1972-1999年任日内瓦大学讲师、教授,创立了中文系。
他的研究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方面的着作有《论中国的「阶级身分」》、思想史方面的着作有《受非难思想家李贽》,美学方面的着作有《中国书法通论》,哲学方面的着作有《庄子四讲》及《庄子研究》等。其着作和学术论文均以法文发表。
译者简介
宋刚
1972年生,成都人,现任教于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译着有萧沆《解体概要》、弗朗索瓦.于连《道德奠基》等。
中文版序
本书四讲(Lecons sur Tchouang-tseu)是根据我2000年秋天在巴黎法兰西学士院所作的四场系列讲座整理而成的,在其中介绍了自己当时研究《庄子》的一些成果。
自我卸下日内瓦大学教职以来,我所从事的《庄子》研究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在研究《庄子》思想之外,想在《庄子》的启发之下研究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问题;二是让《庄子》将来有一天变成西方学人能够深入理解的一部经典。在这方面,我只能做一点点铺路的工作。
为此,我在这本小书里採取了四种办法:首先是翻译,通过法文翻译呈现我对文本的解读。我认为,这是我工作的精华所在,也是这本小书能够吸引法语读者的主要原因。其次是阐释,让阐释伴随本文,使二者一样地明晰而有共同的节奏,产生一种复调音乐的效果。第三,尽量参照西方读者固有的一些知识和亲身体会,让他们更容易切入庄子的思想。第四,在出版选择上,刻意跳出了一般读者往往敬而远之的汉学研究系统,更注意避开了风行于市,却不为真正爱好哲学思考的人所接受的「东方智慧」丛书。本书发表几年以来,一直受法语读者的欢迎,可以说证明了这些办法是有效的,当然更证明了庄子是一个极为精彩的思想家。
这本小书是给西方读者看的,相对于中国读者,可以说是背过身子讲话;但也许,正因为如此,它会在中国引起一定的兴趣。把这样的一本书译成中文,不是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对《庄子》的解读主要体现在我的翻译当中,所以必须把我的法文翻译翻回中文,不能径取原文了事。我为了阐释《庄子》思想创造了一些新的概念,中文没有现成的相应辞汇,加上法语与汉语的句法、修辞相距甚远,把清晰流畅的法文转换成准确自然的中文,实非易事。其中的种种困难,译者宋刚先生都一一努力解决了,我在此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中文版增加了一些简要的注解,对中国读者可能不熟悉的人名、书名或概念作了说明。
这本小书的法文第一版于2002年问世,现已多次重印。随后2004年出版的《庄子研究》(Etudes sur Tchouang-tseu)是我其他一些关于《庄子》研究论文的结集,篇幅比较长,难度也大一些,但同样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我对《庄子》的理解与阐释,以及对中国思想史的一己之见,希望方家不吝指教。至于我提出来的哲学问题,则祈愿能有「忘言之人而与之言」矣。
原序
本书四讲系2000年10月13、20、27日与11月3日,应法兰西学士院中国现代史教授魏丕信(Pierre Etienne Will)先生之邀,在该院所作的四场讲座。在此,笔者对自己在卸下日内瓦大学中国研究教职之后所从事的一些研究做了一次检视。
庄子是中国古代一位大哲人。一般认为其卒年当在西元前280年左右。汇集了他本人及其后学着述的作品没有标题,习称《庄子》。
这部举世无双的作品,西方汉学家很少有人曾认真加以研究。究其原因,恐怕在于,这本书我们若想入其堂奥,就必须先完成一种双重批判:一是要摆脱我们普遍认定的那种所谓「中国思想」的概念,二则还得同时对我们自己某些最牢固的观念提出置疑。
《庄子》目前还没有一个称人意的法文译本。Liou Kia-hway(刘家槐)的译本L’ uvre complete de Tchouang-tseu(Gallimard, 1969),虽收入「七星丛书」《道家哲人》(Philosophes taolstes, Bibliotheque de la Pleiade, 1980),译文却委实薄弱;晚出的J. J. Lafitte译本(Albin Michel, 1994)也没有更理想。L. Wieger神父在其《道家学说的诸教父》(Peres du systeme tao lste, 1913, Cathasia 1950年再版)一书中的译文,则已是彻底过时了。最好的西文译本当属Burton Watson的The Complete Work of Chuang Tzu(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968)。A. C. Graham(葛瑞汉)的Chuang-Tzu, The Seven Inner Chapters(Allen & Unwin, London, 1981)不如前者令人信服,但书中提出了一些看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对原文引用出处的标示,第一个数位元为篇数,字母表示篇下的分节,之后的数字为《庄子引得》(哈佛燕京引得编纂处,1947,台北承文出版社1965年再版)中文字句对应的行数。本书对汉学研究的引用力求简要。
《四讲》第七次发行时,笔者因2004年《庄子研究》(Etudes sur Tchouang-tseu, Allia, 2004)一书的出版,对原书略有更动。
这本《庄子四讲》真是让我眼前一亮,尽管我之前对庄子其人其学知之甚少,只是依稀记得一些“北冥有鱼,其名为鲲”之类的片段,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却异常地引人入胜。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原文,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语境中,娓娓道来,仿佛一位老友在与你促膝长谈,分享着千年前的智慧。每讲都像是一个精心构建的思维迷宫,带领读者穿越一个个哲学命题,体验那种“逍遥游”的超然境界。特别是关于“齐物论”的剖析,让我深刻理解了世间万物皆有其道,也认识到我们惯常的二元对立思维其实是多么局限。读完后,感觉脑海中沉淀了许多以往不曾触及的思考,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精神世界的窗户,不再被琐事所羁绊,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开阔和包容。书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即使是哲学初学者也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发,确实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这本《庄子四讲》让我对“道”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者在解读“庖丁解牛”这个经典故事时,简直是点睛之笔。他用庖丁的技艺来比喻对“道”的体悟,那种“依乎自然”的境界,让我豁然开朗。我意识到,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困难重重,并非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没有顺应事物的规律。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去发现生活中的“大道理”和“小智慧”。它让我不再纠结于表面的问题,而是去探寻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从而能够以一种更加从容不迫的态度去应对人生的挑战。读完之后,感觉整个人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 subtle 的改变,更加平和,也更加有力量。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拿到《庄子四讲》这本书,我还有些犹豫,因为我一直对中国古典哲学不太感冒,总觉得那些文字太过古老,难以理解。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作者的讲解真的太棒了,他用非常现代化、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剖析了庄子思想的精髓。特别是关于“养生主”的部分,让我印象深刻。它不是教你如何养生,而是教你如何“不养”——不让自己的生命被外在的功利和欲望所侵蚀,从而达到一种真正的自由和舒展。这本书就像一个心灵的按摩师,在不知不觉中,就疏通了我内心的经络,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释然。我不再为小事烦恼,不再为得失计较,而是学会了用一种更加豁达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评分《庄子四讲》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哲学书,不如说是一本生活指南。作者以其独到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庄子思想中那些与我们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在“德充符”的讲解中,我看到了“美”与“丑”的相对性,也理解了内心的充实远比外在的表象更加重要。这种超越外在评判的智慧,让我在面对社会压力和个人焦虑时,多了一份从容。书中的文字如同清泉,涤荡着我内心的尘埃,让我重新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并非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如何感知和体验。每一讲都像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学会了放下不必要的执念,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关注内心的丰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并非征服他人,而是征服自己。
评分我本来以为《庄子四讲》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毕竟庄子思想的深邃和晦涩是出了名的。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以一种极其生动活泼的方式,将庄子那些看似玄奥的哲学理念,化解为一连串引人深思的故事和比喻。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应帝王”的解读,它让我看到了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如何做到“无为而治”。这种“无为”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妄为的最高智慧。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书中的某句话,某个意象,然后陷入沉思。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忘记了内心的声音,忘记了生命的本质。这本书就像是一剂良药,能够抚平我内心的焦躁,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