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2-09
今年是马勒《大地之歌》首演100年,世界各地均有纪念活动,台湾的国家音乐厅亦有相关的展览与演出。本社特别出版这本书,希望喜欢音乐的读者们,透过本书对于马勒的创作、对于《大地之歌》,有更深入的认识。
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廿日首演开始,《大地之歌》一直受各方瞩目。马勒选取歌词的内容和排序,传达了作曲家创作时的心境和人生观,有苍凉的叹息,也有对人生的赞颂与不舍。作品结束的「无尽时」,在一百年后,还屡屡震撼着听者。
本书聚焦于相关的基本议题,探讨歌词来源,并结合一手史料,展现作品复杂的形成历史、透视作曲家的音乐思想、解析作品的音乐内涵,并揭示马勒如何巧手让乐团奏出狂放、也有寂寥,更不乏诗情画意,并泰然面对生死,进入作品静谧的高潮。
本书由多位作者联手创作,依据个人的研究专长,分从不同的面向解析《大地之歌》的创作缘起、音乐类型、音乐本质、乐团处理与音色配置,以及《大地之歌》所依据的中国诗歌原文本问题,并广及比较文学上的重要议题:译诗、仿作诗与诗意的转化。书末也整理了马勒交响曲的编制表、《大地之歌》的研究资料选编、马勒交响曲创作、首演和出版资讯一览表,对于想更进一步研究马勒的读者而言,助益颇大。
作者简介
罗基敏
德国海德堡大学音乐学博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研究领域为欧洲音乐史、歌剧研究、音乐美学、文学与音乐、音乐与文化等。经常受邀于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重要中文着作有《文话/文化音乐:音乐与文学之文化场域》(台北:高谈,1999)、《爱之死──华格纳的《崔斯坦与伊索德》》(台北:高谈,2003)、《杜兰朵的蜕变》(台北:高谈,2004)、《古今相生音乐梦──书写潘皇龙》(台北:时报,2005)、《「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劳斯的《莎乐美》》(台北:高谈,2006)、《华格纳.《指环》、拜鲁特》(台北:高谈,2006)、《少年魔号──马勒的音乐泉源》(台北:华滋,2010)等专书及数十篇学术文章。
梅乐亘
瑞士伯恩大学音乐学博士,柏林自由大学音乐学研究所教授及「浦契尼研究中心」主持人,并曾作曲及导演歌剧。其学术足迹遍及欧、美、亚洲,除有以德、义、英、法等语言发表之数百篇学术论文外,并经常接受委託专案筹组学术会议,以及受邀为欧洲各大剧院、音乐节以及各大唱片公司撰文,对歌剧研究及推广贡献良多。其以中文出版之重要着作有《爱之死──华格纳的《崔斯坦与伊索德》》(台北:高谈,2003)、《杜兰朵的蜕变》(台北:高谈,2004)、《「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劳斯的《莎乐美》》(台北:高谈,2006) 、《华格纳.《指环》、拜鲁特》(台北:高谈,2006)、《少年魔号──马勒的音乐泉源》(台北:华滋,2010)等专书及其他学术文章。
前言
《大地之歌》歌词中译
贝德格(Hans Bethge)/马勒(Gustav Mahler)原作 罗基敏 译
由中文诗到马勒的《大地之歌》──译诗、仿作诗与诗意的转化
罗基敏 着
马勒的交响曲《大地之歌》之为乐类史的问题
达努瑟(Hermann Danuser)着 罗基敏 译
《大地之歌》之形成历史与原始资料
达努瑟(Hermann Danuser)着 罗基敏 译
谈《大地之歌》的钢琴版
达努瑟(Hermann Danuser)着 沈雕龙 译解析《大地之歌》
一、〈大地悲伤的饮酒歌〉
二、〈秋日寂人〉
三、〈青春〉
四、〈美〉
五、〈春日醉汉〉
六、〈告别〉
达努瑟(Hermann Danuser)着 蔡永凯、罗基敏 译
马勒晚期作品之乐团处理与音响色泽配置:《大地之歌》
梅乐亘(Jurgen Maehder)着 罗基敏 译
魏本听《大地之歌》首演感想
罗基敏 整理
马勒交响曲创作、首演和出版资讯一览表
张皓闵 整理
马勒交响曲编制表
张皓闵 整理
马勒《大地之歌》研究资料选粹
梅乐亘(Jurgen Maehder) 辑
本书重要译名对照表
黄于真 整理
大地之歌:马勒的人世心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地之歌:马勒的人世心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