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得有一本书
教我们如何真正关怀他人
并且,找到人生的意义
父母关心孩子,爱之深责之切,但如何真正帮助他成长?
老师关心学生,但是要如何教导,引领他找到自己的路?
对于公司里的同事,我们视为理所当然,常常忘了关怀……
一般人忙碌了大半辈子,才幡然醒悟,我这一生为何而来?人生有没有意义?
本书的作者米尔顿.梅洛夫,是美国的哲学教授、作家。
他的这本小书《关怀的力量》,于1971年首度出版,是极少数专门讨论「关怀」这个概念的一本书。四十年来,本书深深影响了教育、医疗护理等领域,甚至一些企业人士也很推崇它。而本书的文字之美,也创造出一种让人安心、反思的情境。
从近年来传出许多教育问题、校园霸凌的问题,不管是为人父母,当老师,或在家庭、公司里,我们常常会忽略了关心他人的细微之处,而人又是最敏感的。或许这本充满启发的小书,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如何关心别人。
作者认为:关心一个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帮助对方成长和实现自我。比如说,一位父亲关心他的小孩,他会尊重这个孩子是个独立的存在,而且有成长的需求。他感觉到孩子需要他,并回应他的需求而去帮助他成长。但是,关怀并不是利用他人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关怀不是一种手段。
关怀是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人会与他人产生联系,关系得以发展,而透过彼此信任,关系的品质会改善而且深化,友谊也会随之出现。不论是父母关心他们的小孩、老师关心学生、心理治疗师关心他的病人、或先生关心妻子,都具有同样的模式。
然而,我们也会关心一个想法(idea)、一个理想(ideal)、或是我们所在的社区(community),就如同作家会关心他的着作、音乐家关心他的作品,这些也是关怀的行为,而具有同样的模式。
关怀的行为落实在生活里,可以为他的价值观和日常活动建立起秩序,因而他的生活会有一种稳定性出来,他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就定位」(in place),不会四处漂泊、没有归宿。他能够活出自己人生的意义。
一个人能在这世界上找到归宿,不是靠着征服、解释、欣赏,而是透过关心别人,以及接受别人的关心。
作者简介
米尔顿.梅洛夫(Milton Mayeroff)
美国哲学家、作家。他自1963年起,于纽约州立大学科特兰分校(University of New York College at Cortland)哲学系任教,直至1979年9月因车祸过世。
他的思想源头是杜威(John Dewey)、佛洛姆(Erich Fromm)、马塞尔(Gabriel Marcel)和罗杰斯(Carl R. Rogers)等人的着作。
他的传世之作《关怀的力量》(On Caring)于1971年出版之后,对于教育哲学、医护伦理学等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包括影响到女性主义教育学家诺丁(Nel Noddings)的关怀伦理学研究。又由于本书综论人生的意义,文字优美洗鍊,受到诸多读者的喜爱,1990年被收录于HarperPerennial出版社的「世界观点」(World Perspectives)系列出版。
译者简介
陈正芬
专职译者,美国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会计硕士。译有《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奢华,正在流行》、《C型人生》、《假如你明天当上主管》、《用心饮食》、《一座小行星的新饮食方式》、《葛林斯班的骗局》、《你的钱,为什么变薄了》、《定价思考术》、《发现你的经济天才》、《达蜜经济学》等。
致谢
对于关怀的种种说法
推荐序 懂得.关怀.安身立命∕方志华
推荐序 帮助他人成长?爱说笑!∕余德慧
1 前言
Part I 关怀是为了帮助对方成长
2 基本模式
3 人的成长 vs.概念的成长
Part II 关怀的主要元素
4 了解
5 调整你的步调
6 耐心
7 诚实
8 信任
9 谦卑
10 希望
11 勇气
Part III 关怀的各种面向
12 透过关怀而实现自我
13 过程最重要
14 关怀与被关怀的能力
15 关怀的对象要固定
16 关怀时产生的罪恶感
17 礼尚往来
18 关怀不是漫无边际的
Part IV 关怀人的一些特定情况
19 关怀其他人
20 关怀我自己
Part V 关怀如何为生命排序,并赋予人生意义
21 关怀是一切价值的核心
22 关怀使我在世界上「就定位」
23 关怀「适当的」对象
24 活出我生命的意义
Part VI 以关怀为核心的生命,有哪些主要特征
25 基本的确定性
26 活着的过程便已足够
27 可理解性与深不可测
28 独立自主
29 信心
30 感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