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在传统拨絃乐器中算是表现力最丰富的一种,其特殊的演奏技法如:吟、伏、拖、捻、撒、煞、轮与滚、张力滑音、绞弦…等,可展现独特的音乐风貌与魅力,是其他乐器所无法取代的。作曲者特意尝试将刚柔并济个性鲜明的传统独奏乐器与西方弦乐四重奏的编制结合与对话,以期探索另类的音乐风格与内涵。
※本曲2000年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委託创作之作品,2001年于国家音乐厅举行世界首演。
本书特色
1.此作品结合传统乐器中四条弦的琵琶,与西洋乐器中四条弦的弦乐四重奏一同演出,各自利用现代技巧创造出特殊音色,也併出不同的火花。
2.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陆续出版台湾当代音乐作品,并推广至世界各角落。
作者简介
马水龙(1939.07.17- )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出生于台湾基隆。是第一位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以整场发表个人作品的台湾作曲家。1991年被列入《世界名人录》及《五百名人录》。曾获美国国务院傅尔布莱特学术奖助、行政院文建会奖助至美国进行学术研究。并两度获得金鼎奖、中山文艺创作奖、吴三连文艺创作奖、第三届国家文艺奖音乐类得主、总统府特授予二等景星勋章、行政院文化奖与台南大学、台北艺术大学等名誉博士。
马水龙曾任教于国内各大学音乐系,并曾任亚洲作曲家联盟副主席、台湾音乐着作权人联合总会董事长、总统府国策顾问等。目前仍任教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系暨研究所,亚洲作曲家联盟台湾总会荣誉理事长,财团法人邱再兴文教基金会「春秋乐集」创办人,并担任此活动之顾问。其作品包括器乐独奏、管絃乐、室内乐、钢琴曲、声乐曲、合唱、舞台剧音乐等近百余首,经常在海内外演出,代表作品有《雨港素描》、《梆笛协奏曲》、《霸王虞姬》、《关渡随想》、《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意与象》、《玩灯》、《廖添丁管弦乐组曲》、《无形的神殿》等。马水龙流传最广的作品是《梆笛协奏曲》,它的导奏是1990年代中国广播公司的整点报时音乐。
当我捧起《琵琶与弦乐四重奏》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只是觉得书名听起来挺别致的,想尝试一下不同类型的读物。然而,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不是一本简单的音乐科普读物,也不是一本纯粹的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种奇特的跨界体验。作者用一种非常大胆而又细腻的笔触,将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音乐形式——琵琶的古典雅致与弦乐四重奏的严谨宏大,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我被书中的意象所吸引,仿佛看到了琵琶在月光下低吟浅唱,每一个音符都带着一丝清愁;又仿佛听到了弦乐四重奏奏响宏大的乐章,每一个和弦都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书中对情感的描绘也是我非常欣赏的部分,作者能够捕捉到音乐中最细微的情绪波动,并将之转化为读者能够感同身受的文字。有时候,读着读着,我会不自觉地跟着书中的情感起伏,仿佛自己也成为了那个在音乐中徜徉的灵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声音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载体,是人类内心最深处表达的途径。它打破了固有的音乐分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诠释了音乐的魅力。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融合了东西方音乐元素的艺术作品充满好奇,所以《琵琶与弦乐四重奏》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这本书给了我一种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文化交流与碰撞的史诗。作者以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角,将中国古老的琵琶音乐与西方古典的弦乐四重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东方庭院,感受着琵琶那独有的清冷与悠扬,又瞬间被拉入到一座欧洲音乐厅,聆听着弦乐四重奏那磅礴而深邃的交响。书中对两种音乐形式的描绘,既有对技术层面的细致刻画,更侧重于情感的传递。琵琶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在作者笔下仿佛有了生命,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弦乐四重奏的严谨结构和丰富和声,则展现了人类在音乐创作上的智慧与情感的深度。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不同乐器之间对话的描写,那种不同音色的碰撞、不同旋律的交融,所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通过文字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本书让我对音乐的理解有了全新的维度,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不同文化的音乐元素,在巧妙的融合下,能够迸发出如此令人震撼的力量。
评分读完《琵琶与弦乐四重奏》,我内心涌起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与灵魂的对话。这本书的文字如同流淌的音符,在我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音乐画卷。作者对琵琶的描写,充满了东方古典的韵味,那是一种婉转、细腻、带有一丝禅意的声音,仿佛能够穿透时光,触动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而对弦乐四重奏的描绘,则展现了西方音乐的严谨与深沉,那是一种饱满、丰富、充满戏剧性的声音,能够激荡起内心深处的澎湃情感。最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在描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风格时,并没有生硬地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是通过一种巧妙的笔触,将它们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张力。我仿佛看到了琵琶与小提琴在对话,看到了古筝与大提琴在共鸣,那种不同文化、不同时代音乐的碰撞与交融,产生的火花是如此的绚烂。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音乐本身,更是关于一种超越语言的沟通方式,关于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音乐的意义,也让我对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这次偶然的机会翻到了这本《琵琶与弦乐四重奏》,名字就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拿到书的时候,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一种水墨画般的意境,似乎能闻到古老乐器的气息。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之旅。书中的文字就像一根根细腻的丝线,编织出了琵琶那婉转悠扬的旋律,以及弦乐四重奏饱满而丰富的层次感。作者并没有生硬地堆砌音乐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诗意和感性的语言,去描绘音乐的情绪、色彩和形态。我仿佛看到了琵琶在指尖跳跃,那清脆的拨弦声如同山涧流水,时而激昂,时而低语。而弦乐四重奏则像是四位艺术家在对话,大提琴的深沉、中提琴的温暖、小提琴的高亢,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壮丽的音画。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似乎能捕捉到音乐中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比如淡淡的忧伤,又比如澎湃的喜悦,都通过文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聆听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和感动。它不仅仅是关于音乐的书,更是关于情感、关于生活、关于艺术的深刻体悟。我强烈推荐给所有热爱音乐、也热爱文字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
评分《琵琶与弦乐四重奏》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刚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它充满诗意的书名所吸引,仿佛能从中感受到一种古老与现代的碰撞,一种东方与西方的交融。读进去之后,我更是被作者的文字功底深深折服。他用一种非常生动且富有想象力的语言,将琵琶那独特的音色和韵味描绘得淋漓尽致,时而如黄莺出谷,时而如断肠人在天涯。与此同时,他又能够精准地捕捉到弦乐四重奏那层次分明、情感丰富的表现力,从低沉的大提琴到悠扬的小提琴,每一个音符都在作者的笔下有了鲜活的生命。最让我惊叹的是,作者能够巧妙地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形式串联起来,仿佛它们本就是一体,在不同的时空下,以不同的方式诉说着同一个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对音乐的解读,更像是一种对心灵的抚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它让我沉醉在音乐的世界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也让我对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这是一本真正能够触动人心的书籍,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艺术有追求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