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工程读本系列,是二鱼文化一直广受好评的文学教材。增订版新收录这十年间蔚为大家的经典作品,重新研讨作品内容,并更新作者近况,以全新的面貌、更完整而丰富的内容,与喜爱台湾文学的朋友碰面,适合教授文学课程的老师们作为教材。
《报导文学读本》在初版时即收录了杨逵、翁台生、心岱、林元辉、杨渡、柏杨、官鸿志、蓝博洲、刘还月、杨南郡、瓦历斯.诺干、刘克襄、徐如林、廖嘉展、杨树清等等大家的着名之作,揭露为当时社会关注一时的事件,并展现报导文学写下历史、影响当世与后世的撼动力量,如〈麻疯病院的世界〉报导被人拒于千里的痲疯病患者生存的现实景象、〈不孝儿英伸〉详实地记录至今仍是台湾最年轻的死刑犯汤英伸的故事,直指台湾社会对原住民的歧视与打压……等等故事,皆是训练现代青年学子,以更透彻的视角,关注社会事件。本次增订版,新增了日治时期重要的小说家吴奚圣的作品,向上追溯台湾的报导文学在殖民统治与白色恐怖之下瘦弱的溪水。
主编须文蔚在导论重申报导文学的价值:「和其他几乎同一时代诞生的文类相较,报导文学的场域还没有繁花似锦过,作者人数与作品量都难以和诗、散文与小说匹敌。但是任谁也不能否认,在台湾迈向民主、自由与多元化社会的过程,许多令人难忘的报导文学作品,揭露出岛屿上幽暗甚至腐臭的面向,让人民错愕、震惊与伤痛之余,这些来自于现场的反省、批判与进步的声音,正提供了社会运动飞驰的航线,更鼓动大众改革社会的热情。」
书籍重点
「台湾现代文学教程」系列读本之一,「报导文学读本」收录日治时期杨逵以降具代表性的报导文学作品,篇末皆附上「作者简介」与「延伸阅读」。
作者简介
向阳,本名林淇瀁,台湾南投人,一九五五年生。
文化大学新闻系硕士,政治大学新闻系博士。曾任自立报系总编辑、总主笔、副社长,现任台北教育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副教授。着有诗集《乱》、《向阳诗选》、《向阳台语诗选》、《十行集》等多种。
须文蔚,台北市人
东吴大学法律系法学士,国立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硕士、博士。
现任国立东华大学华文文学系教授,兼任系主任、数位文化中心主任、花莲县数位机会中心主任。曾获创世纪40、50週年诗创作优选奖、五四文学奖、国科会89年度甲种研究奖励、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文学评论),98年电子化成就奖(优选)。着有诗集《旅次》,文学研究《台湾数位文学论》、《台湾文学传播论》。编撰有《文学@台湾》、《那一刻,我们改变了世界》等书。
006 编辑凡例
008 导论 再现台湾田野的集体记忆∣∣从社会运动与再现论
考察下的台湾报导文学史∕须文蔚
046 吴希圣 人间.杨兆佳∣∣纪念的螺旋桨
072 杨 逵 台湾地震灾区勘察慰问记
088 翁台生 痲疯病院的世界
112 心 岱 大地反扑
130 林元辉 黑熊悲血霜满天
154 杨 渡 矿坑里的黑灵魂
176 柏 杨 穿山甲人
194 官鸿志 不孝儿英伸
238 蓝博洲 幌马车之歌
290 刘还月 重重后山寻平埔
330 杨南郡 斯卡罗遗事
346 瓦历斯.诺干 Losin.Wadan∣∣殖民族群与个人
370 刘克襄 石路∣∣塔塔加、八通关越岭记
394 徐如林 源自圣稜线
422 廖嘉展 那是个爱唱歌的地方
438 杨树清 被遗忘的两岸边缘人
460 须文蔚 五个女子和一份报纸
我一直认为,好的文学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能够让他们在字里行间找到自己的影子。《报导文学读本(增订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发现自己常常会被其中的某些段落深深触动,因为它们所描绘的情感和境遇,与我自身的经历或观察有着惊人的相似。作者们用一种非常真诚和贴近的方式去讲述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我能感受到他们对笔下人物的尊重和理解,无论是赞扬还是批判,都带着一种人性的温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更是作为一个参与者,去感受那些人物的挣扎、困惑、希望与绝望。这种代入感极强,让我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人和事,也让我对“真实”的含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评分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常常被作者们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力所折服。他们能够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意义,并将其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那些探讨社会问题的篇章,作者们并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通过详实的调查和采访,引导读者自己去思考。他们展现了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从城市边缘的打工者到乡村的留守儿童,再到那些为理想而奋斗的创业者,每一个故事都真实而鲜活。我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也看到了它存在的不足,这些内容让我对当下社会有了更全面、更客观的认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的各个侧面,也照出了我们自身。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度也大大提高,这无疑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精神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第一眼看过去就有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美感。封面采用了偏复古的米白色底,搭配烫金的标题,既不张扬又显质感,触感细腻,拿在手里非常舒服。书脊的设计也很考究,压痕清晰,装订牢固,翻阅起来页脚部分也不会轻易散开,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我尤其喜欢它字体的大小和行间距的设置,阅读起来十分流畅,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纸张的质感也恰到好处,厚实且不反光,即使在光线不充足的环境下阅读,也能保证良好的视觉体验。每一篇作品前的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如其分地烘托了文章的氛围,给我的阅读增添了不少想象的空间。这本书的排版布局也相当合理,文字疏密有致,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让人很容易沉浸在作者所构建的世界里。我是一个对书籍外在有较高要求的人,而这本《报导文学读本(增订版)》从头到尾都传递出一种匠心独运的专业态度,光是这份精美的包装,就已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相信里面的内容也一定不会让我失望。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旅程。我惊叹于作者们捕捉瞬间、塑造人物的功力。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他们的笔下却被赋予了生命,比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未竟的话语,都能勾勒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作者们并没有将笔触局限于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普通人,那些在历史进程中默默无闻却又至关重要的人物。他们的命运,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喜怒哀乐,在作者的笔下被细腻地呈现出来,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般。我读到了一些关于城市变迁的故事,那些老建筑、老街巷的消失,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更是几代人记忆的断层。读到了一些关于个体奋斗的故事,那些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与坚持,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韧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多种可能性,也让我对那些平凡生命中的不平凡之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社会肌理、捕捉时代脉搏的文字情有独钟,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深度阅读的渴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上的克制与精准,他们不回避现实的复杂与残酷,但又不会过度渲染情绪,而是通过冷静的观察和细致的描写,将事实本身的力量展现出来。那些人物的对话,看似平淡,却字字珠玑,蕴含着生活的智慧、挣扎与无奈。我能感受到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采访,去了解每一个事件背后的多重维度,去呈现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角落。读完之后,我总会陷入一种沉思,对人性的善恶、社会的变迁、历史的厚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更是一种反思,它迫使我去审视自己的认知,去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其中一些篇章,更是让我看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坚韧与渺小,他们的故事虽然平凡,却足以撼动人心,让我对生活有了新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