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

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近代史
  • 东亚
  • 图像史
  • 历史
  • 百年
  • 照片
  • 文化
  • 社会
  • 视觉史
  • 历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近代日本崛起过程的历史画册,图文均选自《幕末‧明治‧大正回顾八十年史》全书24本系列画册,选取的重点在于近代日本与台湾、中国大陆有关的历史事件,同时也呈现日本从被迫开埠通商至崛起、对外扩张的完整面貌。

作者简介

阚正宗

  台湾嘉义人,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博士。万行杂志总编辑、菩提长青杂志社发行人,法鼓佛教学院、佛光大学佛教学系兼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集中在殖民时代以降至近现代台湾佛教史、日台佛教交涉等方面,着有《台湾佛教一百年》、《重读台湾佛教》、《台湾佛寺的信仰与文化》、《台湾佛教史论》、《台湾日治时期佛教发展与皇民化运动:「皇国佛教」的历史进程1895-1945) 》等书。

历史的侧影:近代东亚社会变迁中的视觉叙事 引言:凝视的维度 本书并非专注于一部特定的图像集,而是旨在构建一个更宏大、更具纵深感的历史框架,通过对近代东亚(主要聚焦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社会、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各个侧面的视觉记录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展现一个在剧烈动荡中寻求转型的复杂区域。我们相信,图像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附属品,它们本身就是历史的构成要素,是理解特定时代人们如何感知世界、构建身份以及进行权力运作的关键文本。 本书的核心目标在于超越对单一图像或图像集的简单罗列与描述,转而探讨一系列相互交织的主题:现代性的引入与冲突、身份的重塑与民族主义的兴起、物质生活的变迁以及大众媒介的兴起如何共同塑造了近代东亚的视觉景观。 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在主流历史叙事中可能被忽略的“侧影”,即那些关于日常生活、风俗习惯、技术传播和边缘群体生存状态的视觉证据。 --- 第一部分:现代性的强光与阴影——技术、都市与权力的视觉显现 近代东亚的转型始于西方技术与观念的冲击,这种冲击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视觉媒介和城市景观的剧变。 第一章:摄影术的“入侵”与凝视权力的转移 摄影术的传入是理解近代东亚视觉文化转折点的关键。我们首先探讨摄影技术如何从最初的殖民记录工具,逐步被本土精英所吸收、模仿并最终改造的过程。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复制过程,而是一场关于“谁有权观看”以及“如何被观看”的权力博弈。 肖像的革命: 分析传统肖像(如水墨或版画)如何被照相肖像取代。这种变化不仅是媒介的更迭,更是个体身份认同的重构。人们开始通过镜头的固定瞬间来定义自身的“现代”或“传统”面貌。我们关注精英阶层如何利用摄影来展示其与西方接轨的进步性,以及这种“摆拍”背后的文化焦虑。 异域他者的构建: 考察西方旅行者和早期汉学家留下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往往服务于欧洲的东方主义想象。我们将解构其中隐藏的刻板印象、对“落后”的浪漫化或批判性描绘,以及这些图像如何反向影响了东亚内部对自身形象的认知。 第二章:都市空间的视觉编码与阶级分野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东亚主要城市(如上海、横滨、汉城)留下了深刻的视觉烙印。这些城市成为了现代性展示的“舞台”。 建筑语言的杂糅: 分析新式洋行、火车站、百货公司等新建筑类型,它们如何与传统街区并置,形成一种视觉上的断裂与融合。这些图像记录了物质上的现代化,同时也揭示了不同阶层在共享城市空间时的隔离与冲突。 交通工具的符号学: 从人力轿子到电车、轮船,交通工具的更迭是现代速度感和空间观念转变的视觉体现。电车的广告牌、拥挤的车厢,都是社会流动性与不平等的直观证据。 --- 第二部分:身份的构建与民族的想象——媒介中的自我定位 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离不开一套有组织的、具有强大动员力的视觉语言。图像在塑造“国民性”和定义“我们”与“他们”的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 第三章:大众印刷品的兴起与启蒙的图像 随着活字印刷技术和石版画的普及,图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传播,成为启蒙思想和政治动员的重要载体。 “开明”的教化图景: 研究晚清和民国时期流行的连环画、时事漫画和教育插图。这些图像如何向大众解释科学原理、批评社会弊病,并推销新的政治理念(如共和、民主)。这些图像往往采用高度象征化和戏剧化的手法,以适应文化水平不一的受众。 服饰的政治学: 服装的变革是身份重塑最显著的视觉标志。从长袍马褂到西式套装、中山装,再到女性的旗袍和学生装,每一次服装的更迭都在视觉上宣告着对旧秩序的决裂或对新秩序的拥抱。本书将考察这些服饰图像背后的社会压力与个人选择。 第四章:战争的景观与英雄叙事的视觉定格 近代东亚充满了冲突与革命,战争场面成为塑造国家英雄主义和集体记忆的“高光时刻”。 战地新闻的介入: 关注早期战地记者和官方摄影师如何记录冲突(如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这些图像往往经过严格筛选和后期的修饰,以服务于特定的宣传目的。 “受伤的身体”与“光荣的牺牲”: 对比不同阵营对伤亡士兵的描绘。一方可能侧重展示敌人的残暴以激发愤怒,另一方则可能将本方牺牲者描绘成无私奉献的楷模。这些图像共同编织了国家情感的史诗。 --- 第三部分: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被遗忘的视觉切片 宏大的历史叙事往往聚焦于权力的中心,而本书的另一重要维度在于挖掘那些关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它们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肌理提供了宝贵的参照。 第五章:家庭、性别与私密空间的视觉化 相较于公共领域的宏大叙事,私人领域的图像更具揭示性。 家庭相册的解读: 分析家庭收藏的、非官方拍摄的相片。这些照片揭示了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内部的互动模式、儿童的教育环境以及亲属关系在现代性冲击下的微妙变化。 商业广告与消费文化: 探究近代早期商业广告中对女性形象的运用。化妆品、烟草、食品等广告如何利用女性身体和家庭场景来诱导消费,这反映了性别角色在商品经济驱动下的新的被建构方式。 第六章:风俗的存续与消亡的影像记录 在现代化浪潮下,传统习俗的视觉记录显得尤为重要,它们记录了正在消失的文化形态。 节庆与仪式: 考察关于传统节日、庙会、婚丧嫁娶仪式的图像资料。这些图像记录了社会生活节奏的保留,同时也可能记录了传统仪式在面对现代性干扰时的尴尬、简化或变异。 手工艺与劳动者的形象: 关注对传统工匠、农民、码头工人等劳动群体的描绘。这些图像往往带有一定的“人类学”色彩,但它们至少为我们保留了工业化之前生产方式的视觉档案。 --- 结论:未完成的图像史诗 本书最终汇聚于一个核心论点:近代东亚的图像史是一部充满张力、断裂与持续协商的历史。我们所考察的每一张图像,无论是官方宣传照、商业广告还是家庭快照,都是在现代性、民族主义、全球化和本土传统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努力。通过对这些图像进行细致入微的“阅读”,我们可以更全面、更立体地理解这百年间的社会是如何在光影交错中完成其剧烈而深刻的转型。对这些图像的持续研究,就是对我们自身如何被视觉经验塑造的历史过程的不断反思。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I
01. 明治天皇诞生… …………………5
02. 大政奉还……………………6
03. 幕末日俄之关系.雷札诺夫来朝…………………8
04. 自美国使节来日以来…………………11
05. 咸临丸之访美… …………………16
06. 开港当时之横滨图…………………20
07. 幕末之横滨与长崎…………………24
08. 明治维新的诸侯…………………30
09. 江户城【东京】之旧貌…………………34
10. 王政复古大号令颁布…………………36
11. 欧洲派遣修好使一行…………………38
12. 四国联合舰队砲击下关与英舰砲击鹿儿岛湾…………………44
13. 德川庆喜之大政奉还…………………48
14. 辅佐明治维新大业之公卿… …………………54
15. 五条誓文……………………58
16. 明治天皇与昭宪皇太后…………………60
17. 王政复古大号令颁布…………………62
18. 戊辰之役.朝议征伐幕府… …………………64
19. 江户城之引渡… …………………68
20. 明治改元与五条誓文…………………70
21. 明治初年京滨间之交通…………………74

II
22. 岩仓大使一行赴欧,最早的女留学生… …………………80
23. 最早之博览会与万国博览会参列委员… …………………82
24. 明治初年英国式的军事训练…………………86
25. 基督新教之传来…………………94
26. 佔领琉球设藩… …………………100
27. 明治5年开放奴隶「玛丽亚露思(Maria Luz)号事件」………………102
28. 琉球藩之设置… …………………104
29. 征韩论之沸腾… …………………106
30. 西南之役……………………110
31. 明治初年陆海军军人之服装…………………122
32. 第一届日本国内劝业博览会…………………125
33. 幕末明治初年之军舰…………………128
34. 台湾征讨之役… …………………131
35. 军人敕谕的颁布…………………133
36. 明治15年及17年的朝鲜事变…………………135
37. 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138
38. 东学党之乱…………………140
39. 甲午战争、广岛大本营御前会议…………………144
40. 临时混成旅团先行部队在仁川上岸…………………146
41.临时混成旅团在万里仓凯旋…………………148
42. 黄海大战……………………150
43. 清廷丁汝昌派代表于日舰松岛号内谈和图…………………152
44. 甲午战争最后一场陆战…………………154

III
45. 佔领九连城…………………156
46. 战后的金州城… …………………158
47. 攻佔旅顺……………………160
48. 佔领威海卫刘公岛…………………162
49. 强舰定远的最后…………………166
50. 镇远舰被掳获… …………………168
51. 威海卫港内沈没的清舰…………………171
52. 春帆楼中日媾和谈判…………………174
53. 天津城埋伏地雷董军门大胜西兵图…………………180
54. 征讨台湾……………………182
55. 北白川宫征台… …………………184
56. 台湾平定……………………186
57. 庚子事变(义和团事件)… …………………188
58. 佔领大沽砲台… …………………192
59. 攻击天津……………………198
60. 战后的天津…………………204
61. 坚守北京……………………207
62. 北京救援……………………210
63. 佔领北京……………………213
64. 战后的北京与入城仪式…………………217
65. 庚子事变媾和会议…………………221
66. 中国人所画的庚子事变版画…………………226
67. 第5届日本国内劝业博览会…………………232

IV
68. 北白川宫铜像建造…………………234
69. 日俄战争──日俄两军之出征…………………235
70. 日军封闭旅顺港…………………239
71. 旅顺攻略……………………242
72. 旅顺战争遗蹟… …………………244
73. 辽阳及奉天(沈阳)的会战…………………250
74. 日本满洲总司令部奉天入城…………………254
75. 日军在奉天的二元帅六大将…………………256
76. 在昌图(辽宁昌图县)视察的日本满洲军总司令大山元帅……………258
77. 佔领库页岛(桦太)…………………260
78. 对华问题,阿部局长之死… …………………266
79. 台湾理蕃事业最后讨伐…………………270
80. 裕仁亲王立为太子礼…………………274
81. 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进攻青岛(一)…………………277
82. 进攻青岛(二)…………………280
83. 青岛佔领庆祝会…………………286
84. 青岛围攻目的揭示文…………………291
85. 和平博览会之开展…………………292
86. 裕仁摄政宫游台湾…………………296
87. 大正年间访日的外国名士… …………………302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不得不说,《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是一部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作品。书中的图像,从战争场面、政治集会,到文化活动、民生百态,其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广阔,让人惊叹。我尤其对那些描绘普通人在历史事件中的反应的图像,如逃离战火的民众、参与改革的农民、表达诉求的学生,印象尤为深刻。这些图像没有被宏大叙事所掩盖,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个体,展现了历史进程中人民的力量和情感。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国际交往和殖民历史的图像,列强的舰船、租界的建筑、被占领地区的景象,都让我们深刻反思那个时代东亚各国所经历的屈辱与抗争。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关于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的图像,绘画、戏剧、音乐、电影,这些都反映了那个时代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以及它们如何成为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沉默的画面,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在视觉的冲击中,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上的共鸣。

评分

这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简直是一本视觉百科全书,将近代东亚百年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书中的图像,从宏伟的建筑、壮观的工业景象,到细致的服饰、生动的肖像,其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都极为多样。我被那些描绘城市变迁的图像深深吸引,从古老的街巷蜕变成现代化的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近代化对城市面貌的重塑。书中也收录了许多关于社会思潮和思想解放的图像,例如报刊杂志的封面、激进青年的集会、知识分子的著作,这些都反映了那个时代思想的碰撞与革新。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图像,新式学校的建立、实验室的仪器、科技展览会,都象征着东亚国家对知识和进步的追求。通过这些图像,我看到了一个古老文明在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时,所展现出的学习、适应、以及最终的创新能力。这本书不仅仅是图片的集合,更是历史知识的浓缩,通过视觉的引导,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每一次翻阅《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我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这套书的图像涵盖了极其广泛的领域,从政治宣言、军事部署,到艺术展览、体育赛事,再到民间传说、社会运动,几乎涵盖了近代东亚社会的方方面面。我尤其对书中那些描绘人民大众日常生活的图像,如集市的喧嚣、农耕的辛劳、家庭的温馨,印象最为深刻。这些图像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最朴实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女性地位变化的图像,从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到接受新式教育的女性,再到参与社会活动的巾帼英雄,这些变化轨迹让人看到了性别观念的进步与挑战。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的图像,寺庙的香火、祭祀的仪式、传统艺术的表演,都展现了在现代化浪潮中,人们如何维系和传承着自己的文化根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传承,让后人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与过去的生命产生共鸣。

评分

我简直被这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深深吸引住了,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像是一部视觉化的史诗。书中的图像风格极为多样,从写实的摄影作品到富有表现力的绘画,再到那些充满时代印记的宣传海报,每一类都展现了不同维度下的历史风貌。我特别关注那些描绘社会变革的画面,例如不同时期人们的服饰变化,就是最直观的社会思潮变迁的体现。从传统的汉服、和服,到逐渐融入的西式礼服、工装,这背后蕴含的文化碰撞与融合,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都通过这些视觉元素得到了生动呈现。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城市景观的图像,高耸的洋楼、宽阔的街道、往来的车辆,与古老的寺庙、传统的民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视觉冲击力让人深刻体会到近代化带来的巨大改变。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反映科技进步的图像,早期的火车、轮船、电报局,都象征着那个时代人们对于新技术的渴望与拥抱。这些图像不仅仅是记录,它们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能够唤醒观者的想象,让我们在静态的画面中感受到历史的动态发展。而且,图像的注释也十分详尽,为我们理解画面的背景、人物、事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让阅读体验更加深入和有条理。

评分

翻开这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巨大的历史博物馆,每一页都陈列着珍贵的视觉证物。书中的图像,从帝王将相的肖像,到革命先驱的影像,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其涵盖的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我特别喜欢那些描绘社会转型时期不同群体生活的图像,例如新旧阶层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传统价值观与现代思想的碰撞,这些都通过图像得到了生动而形象的展现。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民族主义兴起和国家构建的图像,例如国旗的升起、庆典的游行、爱国宣传的标语,这些都象征着东亚各国在追求独立自主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强大凝聚力。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关于科技发展和工业化的图像,发电厂的烟囱、纺织厂的机器、通讯设备的普及,都预示着一个工业时代的到来。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思想的启迪,通过视觉的引导,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人们的追求和奋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翻开它,仿佛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洪流之中。书中的图像,从泛黄的老照片到精美的版画,再到时代特有的宣传画,每一张都承载着厚重的故事。我尤其喜欢那些描绘市井生活的画面,街头巷尾的叫卖声、孩童嬉戏的场景、茶馆里的家长里短,这些细枝末节生动地勾勒出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喜怒哀乐。通过这些图像,我看到了东亚各国在西学东渐、民族觉醒、工业化进程中的种种努力与挣扎。那些穿着西式服装的知识分子、兴建的近代化工厂、繁忙的港口码头,都诉说着一个古老东方正在发生的巨变。而且,图像的选择也相当有讲究,既有宏大的历史事件,如革命的爆发、战争的硝烟,也有微观的个体命运,如求学的青年、辛勤的劳工。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使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人物和真实的场景,让人感同身受。有时,一张照片中人物的眼神,就能传递出那个年代特有的迷茫、希望、甚至是反抗。这本书不只是给历史学家看的,更是给每一个想要了解我们从何而来的普通人准备的。它用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让我们触摸到了历史的脉搏。

评分

这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带给我的震撼是难以言表的,它像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波诡云谲的时代。书中的图像,种类繁多,从庄严肃穆的历史照片,到充满艺术气息的油画、水彩,再到那些极具时代特征的漫画、广告,每一类都为我们展现了历史的不同侧面。我尤其对那些描绘军事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图像情有独钟,它们记录了民族的屈辱与抗争,也展现了改革与革命的艰辛历程。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高举旗帜的军队、慷慨激昂的演说家,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紧张氛围和变革的力量。此外,书中关于文化交流的图像也让我印象深刻,例如留学生在异国求学的场景,不同文化元素在艺术、建筑、生活方式上的融合,都反映了东亚世界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汲取外部养分,又如何保持自身特色。我反复翻阅的还有那些关于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图像,描绘了新式学堂的建立、科学家在实验室工作的场景,这些都象征着知识的力量和对未来的憧憬。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像堆砌,而是通过精心的编排和选择,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近代东亚历史画卷,让人在视觉的震撼中,深刻思考历史的走向与民族的命运。

评分

不得不说,《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是一部极其珍贵的视觉史料。书中的图像,从政治宣言、军事行动,到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其展现的内容包罗万象,视角极其广阔。我特别钟爱那些描绘社会生活变迁的图像,例如交通工具的革新,从马车到汽车,再到早期的火车,这种改变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生活方式和城市格局的颠覆。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思想启蒙和教育普及的图像,新式学堂的建立、报刊杂志的发行、留学生的身影,都清晰地展现了东亚国家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对知识和思想的高度重视。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关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图像,工厂的烟囱、港口的码头、高楼大厦的崛起,这些都象征着近代东亚经济发展的蓬勃生机。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图像集,更是一部充满故事的视觉文献,通过这些精挑细选的图像,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梦想、奋斗与变迁。

评分

这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它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近代东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书中的图像,从战争的残酷、政治的动荡,到社会的变迁、文化的融合,其内容之丰富、视角之多元,让人叹为观止。我尤其对那些描绘社会变革中个体命运的图像,如背井离乡的移民、为理想奋斗的青年、在夹缝中生存的女性,印象最为深刻。这些图像没有被宏大的历史叙事所淹没,而是以最朴实的方式,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希望。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关于文化复兴和民族认同的图像,古籍的整理、传统艺术的传承、民族节日的庆祝,都象征着东亚各国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如何努力维系和重塑自己的文化根基。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关于科学探索和教育普及的图像,天文观测、化学实验、扫盲运动,都预示着知识的力量将引领东亚走向新的未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思想的启迪,让我们在视觉的冲击中,对那个时代人们的坚韧与智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感觉这套《近代东亚百年图像集》就像一个时空胶囊,里面装着许多珍贵的历史碎片。书中的图像,从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官方影像,到描绘日常生活点滴的私人收藏,再到那些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宣传品,种类之丰富让人目不暇接。我特别喜欢那些展现不同阶层人们生活状态的图像,例如富商巨贾的宅邸、贫苦百姓的居所、学生的课堂、工人的车间,这些对比鲜明的画面,为我们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社会结构的复杂性。书中也收录了大量反映社会习俗和节日庆典的图像,从春节的舞龙舞狮,到西式婚礼的仪式,这些都展现了传统与现代在社会生活中的交织与碰撞。我还在书中看到了许多关于交通工具发展的图像,从人力车、马车,到蒸汽火车、汽车,这些都象征着科技的进步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节奏。这些图像不仅仅是静态的呈现,它们背后蕴含的故事和信息,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和挖掘。这本书就像一位沉默的叙述者,用最直观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着近代东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