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学士班2012年毕业设计作品。
本书特色
北科大创意设计学士班是由工设、建筑及家具与室内设计三个组别组合而成,本书中收录了第三届各组毕业生的作品。
序
在盛夏的某一天,我们谈起了一个故事,是关于我们四年来说不完的故事。
从初学设计开始,我们学着与议题、问题对谈,在反覆对话之间,逐渐釐清思绪。接着,我们与时间对话、与每每不断倒数的评图日对话,试图在发表的当下与评审老师对话:对话之间,酝酿下一次、再下一次的思考、梦想。我们与工具对话,工程笔、美工刀、砂纸、泡棉、纸板,企图用每一刻对话得到的思绪,整理到设计之中。
每一次设计,都是你我与工具与环境的对话,
建筑 我们呢喃空间的灵魂,
产品 我们专注细节的话语,
每一次一言一语逐渐清晰每次的思考,
这一次,我们沉思了大学里最后一年,
我们不仅要学着与议题、与问题,与工具对话,
而要学着与每一个关注着我们的你与妳对话,我们想说着这一年来苦心酝酿关于设计的故事,
想与妳们对话,那你们,是否也有些话想说呢?
RE:___,是未完成的空格,是属于你与我的现在进行式。
期待着你与我,属于这个故事的对话。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本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设计作品集,需要具备独特的内容深度和精妙的呈现方式。《RE: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学士班第三届毕业专刊》的出现,让我对当下高校设计教育的成果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在思考,在众多设计领域中,北科大创意设计学士班的学生们,是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且展现出他们的特色与优势的?是侧重于产品设计,还是视觉传达?亦或是空间规划,又或是更具前沿性的交互设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勾勒出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成果,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前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我尤其关注的是,这些作品是否能够体现出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好的设计,往往不仅仅是美观,更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我期待在这本专刊中,看到一些具有社会价值、能够引发思考、甚至能够改变我们对某些事物看法的作品。这不仅仅是一次对毕业作品的浏览,更像是一次与未来设计趋势的对话,一次对创新力量的探寻。
评分这本《RE: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学士班第三届毕业专刊》,在我手中仿佛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它的纸张质感、印刷精度,都透露出一种严谨与用心。我一直认为,一本优秀的设计作品集,不仅仅是内容的堆砌,更是一种整体的审美体验。从目录的编排,到每一页的布局,再到字体的选择,都应该传递出一种清晰的设计逻辑和风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在视觉呈现上有所突破。我希望它能展现出北科大创意设计学士班学生们的多元化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雷同。或许有的作品偏向概念的深度挖掘,有的则专注于用户体验的优化,还有的可能是在跨界融合的道路上大胆探索。我尤其关注的是,他们是如何处理设计作品与文字说明之间的关系的。好的作品集,往往能够通过精炼的文字,点睛地阐述设计理念,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我不希望看到的是冗长空洞的介绍,而是那些能够引发思考、激发灵感的精彩论述。总而言之,我怀揣着一份对设计细节的挑剔和对创意本质的渴求,来审视这本专刊所能带给我的惊喜。
评分翻开这本《RE: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学士班第三届毕业专刊》,第一眼就被它充满活力的封面设计吸引住了。那种大胆的色彩运用和前卫的排版,瞬间就让人感受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作品集。作为一名对设计领域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非常关注各高校的设计类毕业展,而北科大创意设计学士班的毕业专刊,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期待在这里看到的是一股股喷薄而出的青春创意,是年轻设计师们对未来世界独到的观察与思考,更是他们用设计语言表达自我、探索未知领域的决心。我好奇他们是如何将四年的所学所思,浓缩在这本册子中,展现出他们独特的创意基因和扎实的设计功底。我猜想,里面一定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有能够触动人心灵的设计理念,也有可能是一些尚未被完全理解,但却极具潜力的前沿尝试。这不仅仅是一本毕业作品的集结,更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探一批未来设计界新星的成长轨迹,感受他们对设计的热情与执着,以及他们即将带给这个世界的崭新视角。这份期待,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发现那些隐藏在精美图片和文字背后的故事。
评分当我第一次听到《RE: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学士班第三届毕业专刊》这个名字的时候,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重塑”、“再造”的意象。“RE:”不仅仅是一个前缀,它可能象征着一种对过往的审视与革新,对现有设计语言的挑战与突破。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设计趋势的观察者,我深知当下设计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创意更是无处不在。北科大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高等学府,其设计学士班的学生,必定承载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我好奇的是,这届的毕业生们,是否在他们的作品中,体现出了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科技发展趋势,或者人文精神的独特回应?他们是否运用了新的设计工具、材料,或者方法论?我期望在这本专刊中,看到的是一些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设计方向的作品。我更期待的是,通过这些作品,能够感受到年轻一代设计师们身上那种敢于质疑、勇于尝试的创新精神。他们的“RE:”是否意味着对传统设计理念的颠覆?抑或是对可持续发展、人文关怀等社会议题的深度介入?这份好奇,驱动着我想要去探索这本专刊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评分对于一本毕业专刊而言,它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展示学生的作品。它更是学生们在校园四年学习成果的一次集中汇报,是他们与导师、与同学之间共同创作、相互启发的见证。我希望《RE:国立台北科技大学创意设计学士班第三届毕业专刊》能够传递出这样一种“共创”的温度。我好奇的是,在这些毕业作品背后,是否存在着一些感人的故事?比如,某个项目是如何从一个模糊的想法,逐渐清晰成型的?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导师的指导,同学间的协作,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图片和文字,更能触及到设计过程中那些充满人情味的瞬间。我尤其期待看到,那些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独特生命力。这些作品,或许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或许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畅想,又或许是对个体情感的细腻表达。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感受到设计之美,也能感受到创作之不易,以及在相互鼓励中成长的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