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佛教经典中只有记录佛的言行方可称作「经」,
  《六祖坛经》是中国佛教着作中唯一被尊称作「经」的,
  它记载了唐代高僧惠能的言行。

  《六祖坛经》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应韦刺史的邀请,在韶州大梵寺说法的内容,弟子所做的整理纪录。全书叙述了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蹟和启导门人的言教,描述了惠能如何由一个不识文字的砍柴少年成为一代宗师的过程,阐明了禅宗的传承、南宗的禅法,以及南宗对智慧、定慧、坐禅、顿渐、一行三昧、无相、无住、无念等问题的解释。

  本书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首先是惠能自述生平,叙说他出身贫苦、黄梅得法、南归传禅的主要事蹟;其次是惠能弘法所说内容,即其如何以空融有、直了心性、顿悟成佛的禅学思想和禅法特色;最后是惠能弟子对大师的请益以及他与弟子的问答。《六祖坛经》说明了,只要能够自我体忍认自性就能达到解脱,所谓「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本书《六祖坛经》开本大方,编排清晰疏朗,共分题旨解说、原典、译文、注释,以深入浅出的文字重新诠释和解析佛经旨意。读者可透过此书轻松运用《六祖坛经》的心法,当作读经的诵念本,同时清楚了解《六祖坛经》的文句涵义。

主编简介

赖永海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鑑真图书馆馆长。出版《中国佛性论》、《中国佛教文化论》、《佛学与儒学》等16部着作,主编第一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11卷,近300万字),主编第一部《中国佛教通史》(15卷,700万字)。

译注者简介

尚荣

  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师从赖永海、吴为山教授,主要从事佛教艺术研究,着有《中国佛教艺术百讲》,为《中国佛教艺术》编辑部主任,独力主持教育部青年基金专案,参与多项国家专案,现任教于南京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问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禅品第五
忏悔品第六
机缘品第七
顿渐品第八
护法品第九
付嘱品第十
延伸阅读

图书序言

前言

作为禅宗的宗经宝典,《六祖坛经》(亦称「坛经」)在中国佛教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绝无仅有的一本被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因为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言教的着作才能被称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教徒的着作只能被称为「论」。以《六祖坛经》冠名惠能(也作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也足见《六祖坛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之高,惠能禅宗影响之大。

一、《六祖坛经》书名
关于《六祖坛经》一名的缘由,「坛」原是指《六祖坛经》的作者──禅宗六祖惠能于唐仪凤元年(六七六)出家受戒的戒坛,此戒坛原为南北朝刘宋时,印度僧人求那跋陀罗三藏创建,并立碑预言:「后当有肉身菩萨,于此受戒。」至梁天监元年(五○二),又有智药三藏从西竺国航海归来,带回菩提树一株种植于戒坛之畔,预言:「后一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开演上乘,度无量众,真传佛心印法主也。」其后一如谶语所言,作为禅宗创始人的惠能于此阐扬佛法,将此「戒坛」更赋予了「法坛」的意义。惠能对当时的传统禅学进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变革,其影响之深,变化之巨,致使佛教史上誉称之为「六祖革命」。由此我们可知《坛经》之名中的「坛」乃取「法坛」之意;而「经」意是由于惠能门徒「视能如佛」;惠能之法语,如同佛经,因此名为《坛经》。

二、《六祖坛经》作者
惠能(六三六—七一三),唐代人,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关于「惠能」一名的由来,据载:惠能刚出生时,曾有二异僧造谒,专为之安名,上惠下能:「惠者,以法惠施众生;能者,能作佛事。」这预示着惠能是因弘法而来,今后必将大兴佛法、惠施众生。「惠能」亦作「慧能」,二者通用。佛教在使用上,「惠」是「施」义,「慧」则是「智」义,以「法」「惠济众生」,属「六度」中的布施,以「法」「慧施众生」,则是「六度」中的般若。
惠能俗姓卢,据大多数《坛经》本子中「本贯范阳」及《神会语录》载惠能「先祖范阳人也」可知,惠能祖籍范阳,即今河北、北京一带。父亲卢行王舀,母亲李氏。父亲原本为官,唐武德三年(六二○)被「左降迁流岭南」而贬为新州(今广东新兴)百姓。惠能三岁时遭父丧之劫难,从此家境「艰苦贫辛」,稍长,不得不「于市卖柴」,靠每日砍柴鬻柴维持生计。虽则身处贫贱,却早早地显示出卓尔不群、异于常人的风范。《曹溪大师别传》中说他「虽处群辈之中,介然有方外之志」,显示了一代弘法大师的高远超迈的宏阔气象。

关于惠能出家的典故,历来有「闻经悟道」的记载:一日,惠能市集卖柴,偶听一客诵读《金刚经》,一闻便悟,经人指点后前往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西北)东山寺参拜五祖弘忍大师,并开宗明义声称自己远来,「惟求作佛,不求余物」,显示出不凡的根器和超越常人的智慧。受到五祖明为叱责,实为考炼的问难:「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以「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慨然作答,深契五祖弘忍之心,认定惠能根性大利,定下传授衣钵之心念。

「得传法衣」是惠能一生重要的事件,这缘于惠能所作的偈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比较于弘忍的上首弟子,当时已是教授师的上座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未见本性」的偈颂而言,前者深契心性常清净的旨趣,明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道理,令弘忍大为赞赏,是夜三更,五祖弘忍密召惠能,为其演说《金刚经》并密授衣法。由于六祖惠能的根器非凡,五祖弘忍的慧眼独具,导致了惠能成为禅宗六祖、行化曹溪、大开「东山法门」,创立了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最大的禅宗「南宗」,并对中国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等领域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法衣的付予标志着尚未出家的惠能已经承继了禅宗传法衣钵,得到了禅宗宗主的地位,从而成为了第六代祖师。在广州法性寺,惠能以「风幡之议」为契机,在公众面前亮相,从此一鸣惊人,一举奠定其作为一代宗师的地位。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