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故事,引领您进入禅的深奥哲理中,
在慌乱人生中找到依归,看到自己的真心。
「禅」是什么?青原禅师说,禅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不是分别意识的心,而是心灵深处的那颗「真心」。这颗真心超越一切有形的存在,却又包涵于宇宙万有之中。
置身于迷惘的都市,如果有缘走进这些心灵的故事,您会发现,禅如同清风甘泉,滋润了我们心灵的荒漠;又如同当头棒喝,让我们时刻保持着清醒。如果您想获取打开心灵解脱之门的那把金钥匙,寻觅到心中失去的乐园,就让我们在朝阳初昇的清晨、在片刻休憩的午后、在彩霞满天的黄昏、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打开这本书来感知心灵的宁静吧!
审订者简介
活佛确真降措仁波切
1939年诞生于腾龙山区一个农牧家庭。大成就者根让活佛的第四世转世,腾龙夏周达尔基寺的主持。
活佛仁波切在降生时,出现许多瑞相!热汝寺的吉美多吉活佛亲自给孩童诵经加持后说:「这灵童很聪明,有大智慧,前世的因缘他今生会弘法广大。」两岁时,着名的伍青卓巴活佛来到孩童家,根据活佛的授记及各种显现;通过了前世活佛用品经孩童选认等……认定孩童是根让活佛的转世无疑。六岁时,依止上师堪布白玛根让学习藏文和显密经论。十三岁时,任波切被世代有缘的根本上师梭磨活佛江样克周摄受,从此依止根本上师座下,学习了很多显密经论仪轨。智慧大进,已达无碍之境。
活佛仁波切先后依止大成就者三恩根本上师白玛嘎旺仁波切,闻修了《郎木秋伏藏》的外、内密法传承及《玛啥喻伽》、《阿努喻伽》、《阿地喻伽》的教法;依止索洛上师,多吉扎德活佛,闻修《无量光》、《无量寿》的修法;依止达贤活佛,闻修《伏藏度母修法》、《莲师净土铜色吉祥山》的修法。依止伏藏大师衮扎仁波切,闻修《宁玛派伏藏修部的八大法行》和《那甯巴伏藏》的传承。
活佛仁波切主要为四众弟子们传授大圆满虚空藏法的;前行、扎龙、大圆满正行三山居法,和宝洲掘藏师的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成就法等显密佛法。
近年来活佛仁波切除了在腾龙寺弘法以外,足迹遍佈藏汉地弘扬佛法,利益有情。
堪布土丹尼玛仁波切
生于一九六八年神山圣海之地一个虔诚特殊的佛教家庭,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培养和教育,不论是文化和佛法的修学,都是出类拔萃。
少年就显示超凡的智慧。十五岁出家依止大德智者白玛嘎旺仁波切修学语法,文选,诗词,显密经论。十九岁到青海白玉寺佛学院,依止大堪布丹真让布仁波切修学入行论,定解宝灯论,入中观论等。二十岁在甘孜洲甯玛派祖庭白玉寺高级佛学院修学显密经论,二十二岁在白玉高级佛学院获得佛学博士学位授大堪布。二十三岁到色达勒都,依止大成就者堪布曲乔仁波切,修学并亲授显密经论及大圆满窍决密部。二十八岁在五明佛学院依止晋美彭措法王,广闻佛法同时任授课堪布。
后来应白玉寺白诺法王之聘请,回到甘孜洲白玉祖寺白玉高级佛学院担任堪布,讲经传法。仁波切为了圆满先师的遗愿,于一九九七年回到夏周达尔基寺担任堪布,传授中观,因明及大圆满的法要传承。
在弘法传法的同时,他还负责腾龙悉地海洲佛学院的总体建设任重道远的工作。仁波切博学多才,精通显密。
第一章
禅者的棒喝
一语喝退五百僧
打是情,骂是爱
无位真人在何处
有来处,也有去处
无风起浪
野鸭飞过了无痕
佛祖西来意
一宿觉
天龙一指禅
棒打喝杀是活法
厚积薄发待机缘
如此一棒
仪山的揵槌
第二章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自有一双无事手
蜂子投窗笑太痴
大爱无言,大音希声
骑牛觅牛
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清清之水,游鱼自迷
文字纸墨非真义
第三章
行云流水话禅心
体禅入微
出入得宜
根深方能叶茂
泯灭恩仇
心念一动,达及十方
拿得起,放得下
平常心是道
千山走衲僧
自古艰难唯一忘
好事不如无事
诸佛法身遍虚空
一子出家,九族升天
义学沙门寻羚羊
要眼珠
五蕴山上无真我
野狐禅
佛心的回响
我也可以为你忙
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
未到曹溪亦不失
有与无
珍惜青梅子
百丈立清规
防山中贼易,防心中贼难
捡一片,少一片
有多重
体用一如,凡圣两忘
回向
佛堂无佛
只为有所以来
炷香增福
自性与法性
最具魅力
必修课程
快乐之道
找禅心
退即是进,予即是得
心净国土净
机缘相契,开悟证果
割舍
为圣不增,为凡不减
一切现成
佈施金箔
进入深山
安身在何处
般若智慧是财富
处处是路
画里的慈悲
不给人怀疑
不做传声筒
不知道
参禅的法器
禅味生活
化得今身是法身
无上法宝
真心不昧
真正的自己
只手之声
松云渡母
早就放下了
何必苦追寻
唾面自干
画饼岂能充饥
第四章
禅,即是生活
喝茶、吃饭亦是禅
镇州萝卜
禅在生活中
不缺盐酱
我们的禅道
有情与无情
一切皆禅
天堂净土
像牛粪
禅的妙用
雪霁
第五章
参透生死始成佛
喝茶、吃饭亦是禅
镇州萝卜
禅在生活中
不缺盐酱
我们的禅道
有情与无情
一切皆禅
天堂净土
像牛粪
禅的妙用
雪霁便行
铁笛横吹作散场
我往西方走
何须更问浮生事
一路顺风
形可变,性不可变
生乎?死乎?
前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昔日,佛陀在灵山会上说法。世尊手持一朵鲜花,面对大家,不发一语。法座下的听众一个个面面相觑,不知所以,只有迦叶尊者会心一笑。佛陀看到后高兴地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实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于是,禅便在一朵花和一个微笑之间诞生了。
在中国的南北朝时代,禅宗二十八祖达摩一苇渡江,卓钖少林,将探究人生命意义的极高智慧和悟道的精髓传到了中土。经过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的大力弘扬下,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的宗门。禅的故事也因此流传开来。
「禅」是什么?青原禅师说,禅就是我们的「心」。这个心不是分别意识的心,而是心灵深处的那颗「真心」。这颗真心超越一切有形的存在,却又包涵于宇宙万有之中。即使是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也处处充满了禅机。宋朝的慧海禅师说:「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可见禅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离不开生活的,所以我们人人都可以谈禅。禅,是智能,是幽默,是真心,是你我的本来面目。所以说,关于禅的故事也就是关于心灵的故事。
置身于迷惘的都市,如果有缘走进这些心灵的故事,你会发现,禅如同清风甘泉,滋润了我们心灵的荒漠;又如同当头棒喝,让我们时刻保持着清醒。如果你想获取打开心灵解脱之门的那把金钥匙,寻觅到心中失去的乐园,就让我们在朝阳初升的清晨、在片刻休憩的午后、在彩霞满天的黄昏、在万籁俱寂的深夜,打开这本书来感知心灵的宁静吧!
本书用100则关于禅的经典故事,并搭配精美的插图来讲述禅的奥妙,让读者在轻松自然的享受中领悟禅独特的思想魅力。在本书编录的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无门关》、《碧巖录》、《星云文集》以及《金刚经》、《坛经》讲记中列举的公案。将其中的一些传奇、轶事、寓言故事进行精心筛选,罗列一书,以飨读者。
本书的每一则故事都阐明了禅的事理,浅近的文字中深含奥义。于理,或淋漓阐发,或缄默而不宣;于事,或描述细腻生动,或概括简洁而精粹。皆朗朗可读,妙趣横生。读者若是能在阅读中会心一笑,或是在掩卷后默默沉思,也算是成就了我们的一份功德。
这本书大概是我最近翻阅过最能触动心灵的一本了。封面那淡雅的水墨画,就有一种洗涤尘埃的宁静感,捧在手里,甚至能感觉到一丝凉意,仿佛置身于山林深处,听着溪水潺潺。书名《关于禅的100个故事》听起来就很有意境,我一直对禅学有些浅浅的兴趣,但总是觉得它高深莫测,难以企及。这本书的出现,却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通往禅世界的道路。 故事的篇幅都不长,但每一个都像是一滴浓缩的禅意甘露,虽然量少,却滋味无穷。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无我”的几个篇章,起初读的时候,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甚至有些抗拒。我们从小被教导要“自我”,要“出人头地”,如何能做到“无我”呢?然而,随着故事的深入,我渐渐体会到,所谓的“无我”,并非是泯灭自我,而是放下执着,超越小我,去体悟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广阔。我记得有一个故事,讲述一位禅师如何用一片落叶来开导一位烦恼的弟子,那种举重若轻的智慧,让我拍案叫绝。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理论,只是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一个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的故事。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内心的某个角落被悄悄地触动了,一些长久以来困扰你的烦恼,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评分《关于禅的100个故事》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我并非宗教人士,对禅的了解也仅限于一些零星的文化符号,但这本书却以一种非常友善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了禅的世界。故事的叙述方式非常贴近生活,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展现了禅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知足”的那些故事,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度追求物质和名利的种种不必要。 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每一个故事都仿佛经过精心打磨,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东方哲学的韵味。读这些故事的时候,我常常会放下书,陷入沉思,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比如,书中有一个关于“留白”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在人际交往和工作处理中,适当地留出空间,反而能带来更好的结果。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是一面清澈的湖水,映照出我内心的杂念,并逐渐将其涤荡干净。它不是要我成为一个脱离世俗的僧侣,而是教我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生活中,如何保持一颗清醒、平和的心。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非常简洁有力,没有多余的修饰,却字字珠玑。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则寓言,短小精悍,却能引人深思。我喜欢书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试图用强烈的说教来改变你,而是通过故事的力量,一点点地渗透你的内心,让你自己去领悟。我记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禅师如何用一块石头来解释“空”的含义,那种辩证的思维方式,让我大开眼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卸下了很多不必要的包袱。那些曾经让我焦虑、让我不安的东西,现在看来,好像都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本书教会我,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追逐外在的成就,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平和。它让我重新认识到,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对内心的掌控,来自于对自我情绪的觉察。我将这本书放在床头,有空就会翻开,它就像一个忠实的朋友,随时准备给我带来一丝宁静和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巧妙,不像一本说教性质的书,而是更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但又彼此呼应,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禅意图景。我通常是在睡前翻几页,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钟,但效果却比看任何励志书籍都要好。那些故事,有的让我忍俊不禁,有的让我若有所思,有的甚至让我眼角湿润。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深处的渴求与迷茫。比如,书中关于“放下”的那些故事,每次读到,都会让我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执念。我们总是害怕失去,害怕改变,于是小心翼翼地抓住不放,最终却把自己困住了。禅的故事,则教会我,有时,真正的获得,恰恰在于勇敢的放下。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当下”的强调。很多时候,我们活在过去的回忆里,或者担忧着未来的未知,却忽略了眼前最真实的生活。书中的故事,常常会引导读者去关注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去感受微小的美好,去体会生命的呼吸。我试着去实践,比如在喝茶的时候,不再一边想着别的事情,而是全神贯注地去感受茶的香气、温度和滋味。这个简单的举动,却让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放松。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禅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引导,一种心灵的滋养。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让我懂得,原来幸福,就藏在看似平凡的日常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种一本正经地讲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禅的精髓。这些故事,有的来自古代的禅宗大师,有的则是民间流传的智慧,它们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却依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我最喜欢的是那些关于“平常心”的故事,它们教会我,即使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也能保持一颗平静淡然的心。比如,故事里那位面对顺境和逆境都泰然自若的僧人,他的智慧让我为之动容。他不是没有情感,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懂得如何去化解,去超越。 读这本书,我常常会停下来,闭上眼睛,回味故事中的细节。那些看似不经意间的对话,那些充满禅意的动作,都如同种子一般,在我心中悄悄地生根发芽。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周围的世界似乎有了新的认识。曾经让我烦恼的事情,现在看来,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这本书就像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它没有副作用,只有疗愈。它让我明白,禅不是一种玄而又玄的宗教,而是一种贴近生活、净化心灵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