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愿,不抱怨

抱愿,不抱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释果东 有一种人生,怀抱愿心而来
当任务圆满而要离开的那天,没有牵挂,自在无碍。

  正面而行的人生,有着无限的力量、可能、成就
  果东法师邀你一起「心想愿成」!

  2012年圣严法师倡导「心灵环保」满20週年!
  同时,果东法师续任方丈,与你我分享《抱愿,不抱怨》,他的第一本书!

  活着,就是生命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应当从伦理来衡量。
  凡事正面解读、逆向思考,少一些烦恼纠葛,多一些平安快乐,便是心灵环保。

  「抱愿,不抱怨!」果东法师如是说。

  「知识的迷恋,文学艺术的迷恋,可能忽略生活周边的大小事,
  是我修行得不够彻底吧。

  因此对六祖的噼柴洗米,没有多言大话,知道要合掌恭敬。

  一直记得果东师父简短的『喝茶』,也要合掌恭敬。」——美学大师,蒋勋

  ★ 谨以此书感念圣严法师推行「心灵环保」20週年!
  全人类的心灵提昇运动,乃至不管有没有宗教信仰,你我都可一同分享。

  ★ 法鼓山方丈果东法师第一本着作,教你如何调心转念;温暖通透谈生死!

  ★本书另收录施振荣、林怀民、果东法师跨界对谈〈拥抱幸福的新思维〉,
  教你我体验当下幸福。

  果东法师在担任方丈和尚之前,曾长期担任法鼓山助念团辅导法师,关怀、安慰、陪伴并开解了许多面临生死别离的个人与家庭;《抱愿,不抱怨》一书,果东法师特别分享对于生死的体悟,对于往生者家属绝对不要流于形式上的说理,或是建议、分析,我们要做的是关怀、倾听与陪伴,他把佛法的利益如何用来陪伴生死大事,说得温暖而通透,发人深思。

  ★ 果东法师受用最深的「转念」,即「正面解读,逆向思考」!
  在书中为我们清楚解说箇中含意与如何运用于生活中,可作为我们一生前行的重要指引。此外,他对圣严法师提出的「心灵环保」,如何用于个人乃至于群体的和谐,都给了清晰的整理与说明。

  ★《抱愿,不抱怨》封面主视觉为法鼓山祈愿观音殿的三门,上面是晴空白云,门外是青山一脉、有情人间;封面採特色银来印刷,并加上雾光,呈现明亮、通透、沉稳的「雾银」视觉感受!内页编排许多法鼓山重要历史与情境照片,让文图对话,使读者如同经历一次法鼓山实境与心境的愉悦旅程。

  「有人问我:『担任方丈,如何面对各种挑战?』
  我说,我从不用「挑战」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只是想着如何学习与奉献,事情来了就面对。」

—果东法师

  「转念,就能带来正面的能量。难过的时候,告诉自己『难,过!』跨过难关,超越困境。

  难行的事情,勉励自己:『难,行!』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心念转个弯,前景无限宽。」

—果东法师

  人生每个阶段都是契机~~~

  1987年,经人接引,果东法师第一次接触农禅寺,最初是从阅读圣严法师的书开始。1992年,接连参加禅七及佛七之后,从此坚定出家的决心。「我出家最大的收获,便是从圣严师父的教导,认识了正信的佛法。」

  担任行者一年后,1993年9月15日于农禅寺剃度。剃度前一个月,接下的执事是担任师父的侍者。从1995年至2000年,果东法师在助念团获得很多学习经验,体悟到生死与往生者家属的世间佛法。

  「出家前,我的个性很强,遇到事情沟通不顺畅时还会与人反驳,出家之后,脾气已经慢慢改善,变得柔软了。」

  2006年8月31日举行的法鼓山僧团大会,通过圣严法师指示、僧团所拟定的「法鼓山方丈敦聘办法」,圣严法师并对僧众开示:「谁都不要动念头,最好不是我;也不要动念头,应该是我吧,僧团与师父赋予的任务,不论是谁,都应该发愿学习承担。」圣严法师接着在僧团大会公布,果东法师为新任方丈。

  为了使果东法师及早进入状况,师父亲自带领认识方丈寮环境,并且教导如何做好方丈的本分。师父告诉我心胸要广大,眼光要深远;又帮我打了预防针说:「将来一定会有人拿你跟师父比较,你不必担心,只要请大家不要考你就好了。」

  2009年2月3日,圣严法师圆寂,其无尽的悲愿,有赖果东法师与法鼓山僧俗四众,以及所有认同法鼓山理念的人,一起踵继步履、践行抵达 。「其实,师父从来没有离开过,因为师父的法身舍利、智慧永在。」

  圣严师父念兹在兹:「佛法这么好,知道的人却那么少。」所生起实践与分享的那种心切,也在我心中逐日加深。

作者简介

果东法师

  1955年出生于台湾基隆,1993年于法鼓山创办人圣严法师座下出家,曾任圣严法师侍者、助念团及护法总会辅导师、关怀院监院、僧团男众副都监,也是圣严法师于2005年传法的法子之一。2006年9月起接任法鼓山第二任方丈,2007年担任法鼓山僧伽大学院长,2009、2012年续任第三、四任方丈。

  果东法师性情开朗,言语幽默,每以精辟金句提点大众,从烦恼念转清净心,唯在一念之间。透过各种场合,进一步阐发圣严法师所教导的「心灵环保,即正面解读,逆向思考」真谛。果东法师常与大众共勉,一切人事物因缘,均是修福修慧的助道资粮。觉察自己的烦恼,要从观念来疏导,辅以方法来消解;见他人起烦恼,需以同理心包容,生起善念为对方祝福。

  自接任方丈以来,果东法师依循圣严法师的教导,时刻以奉献自己、成就大众、建设自心与人间净土为期许,和合四众,尊重专业,群策群力。而弘法行履,遍及海内外,除法鼓山体系内关怀,亦经常受邀为政府、校园及民间机构举行专题讲座,分享法鼓山「心灵环保」理念,推动圣严法师提倡的「心五四」、「心六伦」运动,将法鼓山「大学院、大普化、大关怀」三大教育的整体关怀,落实于每一个当下。

  果东法师矢志秉承师嘱,带领法鼓山僧俗四众推动佛法的普及化、年轻化及国际化,期以同心同愿,凝聚共识,将法鼓山「提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在人间遍广深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合掌恭敬 蒋勋
【自序】

【辑一】和合欢喜心
一、调心转念
◎尽心尽力,随缘努力
◎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
◎缩短烦恼的时间
◎眼见不一定为真
◎理直气要和
◎简单最好
◎吃亏原来是舍得
◎莫让顺境成为绊脚石
◎一边学习,一边奉献
◎精进是细水长流
◎三业殊胜,人定「胜」天
◎抱愿,不抱怨
二、当我们面对生死
◎师父为我们上的一堂生命课
◎珍惜生命,多想两分钟
◎庄严佛事,自在告别

【辑二】师父和我们
◎初发心中看见佛陀
◎随机善巧的教化
◎无尽身教,自在说法
◎师恩如炬,灯灯相续
◎师父悲愿,法鼓精神
◎一心清净,国土庄严
◎一起耕耘大福田
◎一生只做一件事
◎源源活水心愿来
◎法鼓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辑三】关怀在人间
◎悲智双运,心灵环保
◎伦理:生命心价值
◎从心笑出来
◎恰到好处的分享
◎六度行愿菩萨心
◎禅心对万变,安和丰富年
◎知福是最大的幸福
◎心灵环保,法鼓之愿
◎活在当下,踏实向前
◎感恩心接受,智慧心处理
◎奉献利他,始终如一
◎一口唿吸便是无限生机
◎心灵环保,身心自在

【附录】拥抱幸福的新思维

图书序言

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

经上说:「心本无生,因境而有。」心,本来是纯净、光明的,然而一遇到境界,有的人产生烦恼心、分别心,也有的人升起慈悲心、智慧心。你是哪一种心?

我们所面对的境界,原来无分好坏,只因个人喜好、分别、比较而产生判断,对顺心如意的境界感到喜欢、执着,对于不如预期的事情,生起厌恶、逃避之心,这都是人的习性。当我们觉察自己的情绪,常随外境生起忧悲苦恼,我相信很多人是希望改变的。

日常生活中,碰到各种情境,发现自己的身心处于紧张的状态,可运用以下几个方法,来帮助我们调心。

首先要建立缘起的观念知见。知道一切现象是无常、无我、空的,好的念头是暂时的,坏的念头也是暂时的;好的事情会过去,不好的事情也一样会过去。遇到境界,好的不贪着,坏的不讨厌,只是体验,而不参杂情绪,就是在调心。

其次,可运用禅修的方法,也就是圣严师父经常开示大众放松身心的方法。闭上双眼,眼球放松、头脑放松,而把注意力有意无意地放在唿吸上。先作几次深唿吸,体验唿吸的一出一入。刚开始,唿吸可能是急的、紧张的,经过几次练习之后,气息会愈来愈深、愈来愈长。一边体验唿吸,一边享受生命,唿吸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慢慢体验,身体也会渐渐放松。体验唿吸的过程,就能帮助我们调适身心。日常生活中,一旦察觉到身心处于紧绷状态,可从体验唿吸来练习放松身心。

另一种方法,是从信仰来寻求安定的力量,或是持咒、诵经,或是祷告都可以,就看平时熟习的方法。如果已经学佛,可以持念佛菩萨圣号,例如: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药师佛、地藏菩萨,或是释迦牟尼佛等圣号,让自己的心与声声佛号融合一起,持念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我们的心安定下来。

从究竟法来讲,这些帮助我们转移烦恼的方法也是妄念,仅是权宜的方便法,但至少可让我们的心,当下不与比较、计较、执着等烦恼心相应,而与无染的清净心相应,如此「以妄治妄」,也是调心的过程。

练习的时候,可能刚开始的专注力比较薄弱,信心也不足,会觉得方法用不上,此时不必气馁,而要勉励自己回到方法。前一念妄念,下一念正念;前一念烦恼念,下一念清净念。一回生,两回熟,工夫就会愈来愈纯熟。好习惯是慢慢养成的。

简单最好

我经常要到国内外关怀,有时刚从海外回来,就要面对会议、活动、会客等一连串行程,就有人说:「方丈和尚行程这么忙,还要面面俱到,真不简单!」我说:「我也不『复杂』啊。」

提到复杂,一般人多半想到的是人际关系的复杂、事项的复杂,事实上,这些都与心念的杂染有关。

我们经常体验到苦的滋味,生气、烦恼、忧愁,都是苦,其实这些现象,包括情绪反应、心理波动等等内心感受,都是各种因缘和合而生。心念是生、住、异、灭的无常现象,不断流逝,也不曾停留,然而我们却执着不放,钻牛角尖、胡思乱想,而且还一股劲儿往负面去想,一边提不起,一边放不下,这就是复杂。

换个角度想,如果心念能够清净不杂染,便是一种简单;心清净,生活单纯,人际关系也就不复杂。

对于简单生活,我自己有个体会,往返国内外各地,经常需面临时差问题,但我很庆幸,自己身体还算健康,虽然体重不轻,还好身体负担不重,因此就目前来讲,时差在我身上并不明显。最主要是我一向不在意时差,该做什么就做什么,有空档就休息,如此也就克服了时差。

这就正如圣严师父教导我们,有事情,一样一样处理,事情多的时候,要赶不要急,要忙不要乱。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身心是轻松愉快的。也可以说,简单,就是禅的精神。

禅不离日常生活,行住坐卧皆是禅。例如,开车的时候,遇到交通尖峰期,塞车了,很可能心里跟着急。但是,急也不是办法,对事情也没有帮助,倒不如趁此观照自己的身心,是否能够安住当下。

我也听说,有的人一边开车,一边诵经,当成是修行。我的建议是,开车时应避免诵经,如果是在车上播放圣号,倒不失为一种帮助摄心的方法。

《金刚经》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简单」生活的至高境界。简单,也许真的不简单,却可从不复杂迈向清净的简单。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