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心理学是现代人必修的功课!
精神生活就是法界,法界就是精神生活,要不断提升精神生活才能参入庄严的一真法界,这是一趟很有意义的历程。如何从自我中心的我相中解脱出来,要自我觉醒,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去生活,去发挥自己的潜能,成就生活,然后用它来布施,来服务社会,回向佛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解脱,见清净自性。
本书将心理学的素材完全渗入佛学,深入浅出地显露佛法生动活泼的原貌,并透过心理学和佛法,讨论人类精神生活的现象、动力和出路。无论你学佛与否,都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共鸣和收获:
˙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实现自己
˙了解别人.接纳别人.宽容别人
˙明白事理.承担是非.事事无碍
˙落实于生活.放下妄念.精进圆满
作者简介
郑石岩
心理学家郑石岩,宜兰县员山乡人,政治大学教育学硕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当过中学老师,也在大学任教多年,并担任教育部训育委员会常务委员,负责学校辅导及训导工作,现已退休。从事心理谘询与教学研究三十余年,曾获颁教育部辅导工作优良贡献奖;七岁即接触佛法,对佛学与禅学素有修持;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务农做工经商,人生阅历丰富,是融合心理学、教育学与禅佛学于日常生活应用的倡言人。
他理论与实务并具,着作超过四十本,曾获行政院新闻局优良图书金鼎奖,是积极入世,以书文度人的最佳见证。每年有两百场以上的演讲,其着作在海内外广受欢迎,自诩为踏实悦乐的生活者。目前研究与旅行是他的学习方式,写作与演讲是他的工作,助人与讲经则是他的行持。
总序∕我的创作历程 4
新版序∕美好的人生之旅 12
原序∕活出生活的喜乐 16
前言∕自性清凉心,光明菩提行 20
壹 自我的醒觉 23
现实我──依他起性所产生的我相 29
理想我──计所执性所产生的我相 33
真我──入圆成实性的真我 36
以自我的醒觉实现崇高伦理 39
自我的困境与出路 48
贰 意识与业力之净化 59
烦恼障──了别和思量两种意识所产生的困扰 63
所知障──法执的意识阻碍慧性的开展 73
业力之净化与实现的生活 79
参 从醒觉到实现的生活 89
醒觉是对精神生活的彻底醒悟 93
实现的生活就是创造性的生活 112
肆 伦理的精神法界 139
佛教的人文伦理 143
信仰与精神生活 159
迈向庄严的精神法界 163
入精神法界的进阶──十地菩萨 180
伍 中观的生活智慧 195
精神生活的「四依」 199
中观的生活智慧 211
陆 信仰与实践 233
新版序
美好的人生之旅
人生很像是一趟旅行。一方面要实现丰富的生活,让自己过得开心,过得有意义;另一方面要在旅行结束后,懂得回归灵性的老家,找到真正的归宿。旅行的要领就是保持清凉心,实现菩提行。
清凉心是聪慧的本质。它使我们清醒和冷静,产生清楚的思考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多采多姿和意义丰富的生活。每个人都有其特有的人生素材,遗传不同,个性互异,环境因缘更不一样。只要透过清凉心和智慧,去觉照自己的生活现实,就能看出光明面,展现美好的人生,过着充实有意义的生活。
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遭遇,但却可以选择正向的态度和清醒的思考。运用眼前的素材,走出自己的人生路。这需要自我醒觉,透过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创造意义和成就感。就佛法观点来看,这就是圆觉的人生。它的特质是用现成的素材,走在菩萨道上,行济世之仁,做一位「觉有情」的大乘行者。
每个人都注定要用自己手上的素材和能力,去做利己利人的事,去过实现的生活。每个人性向、兴趣、体能和禀赋都不同,但只要往正向发展,都能对社会有贡献,成就其菩萨行。看在佛陀的眼里,人人都是平等的,都在绽放着生命之光,都去展现其光明的佛性。
在精神生活上,人之所以产生烦恼、痛苦、忧郁、焦虑等等心理症状,是由于失掉了省悟的清凉心,失去自我实现的契机,而陷于空虚和绝望。心灵生活的最大苦难就是放弃自我实现的喜悦,想把自己变造成别人的样子,或一心一意追求物慾,成为慾望的奴隶,造成迷失和压力。当你的心陷入挣扎、嫉妒、憎恨、敌意和罪恶,结果不但现实生活变得窘困,在心灵层次上也感受到炼狱般的痛苦。
拯救心灵陷入苦痛和悲剧的方法,就是透过清凉心来觉悟自己,从而去过实现的生活。这个妙方既是佛法的精义,同时也是心理学家寻找美好的人生之旅,所发现的康庄大道。于是,我把佛法和心理学融合在一起,让两个领域的知见互相解释,相信读者很容易受用,从中得到启发。
美好人生之旅的第二个核心因素就是菩提行。它既是行动力,同时又是证道的人文伦理。透过菩提行的修持和陶冶,我们才发展出哲学家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所谓的「实践理性」,从而展现佛陀所谓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贵品德。这能使生命展现大爱,并在步步踏实之中,开展般若大智,把自己提升到高层的精神法界,找到真正的生命归宿和意义。
菩提行要从信、解、行、证四个阶段去实现。人生之旅充满着诱惑和迷蒙,为了确保不迷失、不走错路,维持正确的行径,就必须有正确的信仰、清楚的修持步骤,才能在实践力中,孕育充沛的精神力。从而开启心灵生活的法眼,成为一位觉者。真正做到「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的大乘菩萨。
菩提行是学习做为一位觉者的行动指南。我把佛教主要经典的实践法门,做了综合归纳。继而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好让读者了解菩提行的要义。更进而透过《华严经》和《梵网经》,深入讨论人文伦理的内涵和行动方案,道出菩萨德行的心理历程。
菩提行也代表着宝贵的人文伦理。这种伦理不是建立在权威的规范,更不是透过罪恶感的心理来强制人们服从。它是从精神生活的提升,引发心灵生活中的主动性,悟入或契会如来的法界。透过菩提行,我们找到心灵生活的归宿,找到真正的自在。
这本书不但阐释了佛法要义,让有志于学佛者,有个信仰和修持的蓝图。同时,也是应用心理学知识,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展现美好人生之旅的导引。为了培养这些心力,更透过﹁中观﹂的智慧,清楚地指出实践的理则和方法。
我试着用通俗的语言,借助心理学等现代学术工具,把艰深难懂的佛法和修持密藏做清楚的陈述。我相信透过本书,读者很容易从中找到要领,步上美好的人生之旅。
我對這種結合了哲思與生活實踐的書籍一向很有興趣。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了詩意,聽起來就讓人聯想到內心的平靜與成長。我平常會閱讀一些佛學相關的書籍,但有時候會覺得比較理論化,不容易與日常生活連結。而這本書似乎有著不錯的平衡點,能夠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找到一個黃金比例。我喜歡作者能夠將深奧的道理,轉化成易於理解的語言,並且用許多貼切的比喻來闡述。這會讓讀者更容易進入狀況,並且產生共鳴。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菩提心」的意涵,並且在生活中實踐它,即使只是很小的點滴,也能累積成巨大的力量。我對書中的案例和故事也很期待,相信這些真實的經歷,能夠讓理論更加生動,也更能打動人心。總之,這是一本我認為值得細細品味,並且反覆閱讀的書。
评分對於「菩提行」這個詞,我一直抱持著一份好奇與嚮往。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第一眼就感覺到一股清新的氣息,彷彿能洗滌心靈的塵埃。我喜歡閱讀能夠拓展視野、深化思考的書籍,而這本《清涼心菩提行》恰好迎合了我的閱讀偏好。作者似乎是一位對人生有著深刻洞察的人,他能夠用一種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中的種種挑戰,並且提供出一種積極、正面的解決之道。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探討如何將「清涼心」融入日常的「行」中,也就是如何在紛擾的世界裡,保持一份獨立與清醒,不被外在的種種誘惑所左右。我相信,這不僅是一種心態的調整,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獲得更多關於如何培養內在智慧的啟發,並且將這些智慧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上,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圓融、更加自在的人。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才拿到手,封面設計得很舒服,有一種寧靜悠遠的感覺,一看就知道是會讓人沉靜下來的作品。翻開書頁,雖然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光是目錄和前言就讓我對作者的用心有了初步的感受。感覺這不是一本隨隨便便出版的書,裡面蘊含著作者對生命、對人生的深刻體悟。我平常的生活步調其實有點快,常常被各種瑣事牽絆,有時候會覺得有點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忙碌什麼。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就覺得它好像是在對我說話,告訴我要放慢腳步,找回內心的平靜。我特別喜歡封面上的留白,給人一種想像的空間,也讓整本書的質感提升不少。我預計這本書會是個很好的陪伴,無論是閱讀時,還是擺在書架上,都能給予我心靈上的慰藉。我對書中的內容充滿期待,希望它能帶我進入一個與世無爭的境界,讓我暫時擺脫塵世的喧囂,好好地感受當下。
评分說真的,我最近的壓力有點大,每天下班都覺得身心俱疲。朋友推薦我試試看閱讀一些能夠讓心靈平靜的書籍,然後我就在書店裡看到了這本《清涼心菩提行》。當我拿起它時,一種莫名的安定感就油然而生。書的質感很好,紙張的觸感也很舒服,這在現今電子書盛行的時代,顯得格外珍貴。我翻閱了一下內文,發現作者的文字風格非常溫暖,沒有絲毫的尖銳感,而是像一股春風,輕輕拂過心田。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吸引力,或許就在於它能夠提供一個讓浮躁的心靈得以喘息的空間。我期待它能夠帶我進入一個不一樣的世界,一個更加平和、更加喜悅的世界。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能成為我生活中一個安靜的陪伴,讓我在疲憊的時候,能夠找到一個可以依靠的港灣。
评分喔,這本書!我是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推薦,然後就忍不住把它買下來了。收到書的時候,我一開始是抱持著一種「先翻翻看」的心態,但沒想到,才看了幾頁,我就被作者的文字給吸引住了。他的敘述方式很特別,不像坊間很多心靈成長類的書籍那樣說教,反而像是在跟你聊天,用一種很溫柔、很貼近的方式,娓娓道來。我尤其欣賞他對於一些生活細節的觀察,能夠從平凡中發現不平凡,從瑣碎中提煉出智慧。有時候,我們都太容易被大道理淹沒,反而忽略了身邊最真實的感動。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讓我重新審視自己與周遭的關係,也讓我意識到,原來平靜的心態,是可以透過一些微小的練習來培養的。我真的很期待接下來的閱讀體驗,相信它能帶給我不少啟發,也希望自己能從中學到一些方法,應用在日常生活中,讓自己的心靈更加強韌,更加懂得感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