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吉的青春

利吉的青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东人、台东情,与台东事。

  八篇小说,
  八个故事,
  写情、写景、写人;
  依循着后山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脉络,
  结合当地住民的生命经验,
  以抒情朴实之笔,
  让故事主角的悲欢离合,
  在台东这块土地上,
  动人地活出自己的样貌。

本书特色

  1. 居住台东三十余年,花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创作者林韵梅,以其对台东的情感与认识,融合台东的人、地、情,所创作的八篇短篇小说,除了故事主角的悲欢离合外,还能看见属于台东特有的风土与民情。

  2. 作者累积三十余年的创作经验,纯熟的文学底蕴,没有华丽堆叠的词藻,平实质朴,却深刻动人。

  3. 长期的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结合文学创作者的敏感观察力,让这八篇小说,不但是小说,也是最在地、最写实的台东故事。

作者简介

林韵梅

  笔名音木,一九五三年出生于台北市,师大国文系毕业后,缘于对山林海洋忍不住的向往,从西部到台东中学任教,从此长住台东。长期以来进行与台东相关的文学创作,并致力于台东的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希望能够建立「努力、宽容体谅、热爱土地与自然的台东人形貌」。是花东地区极具代表性的文学创作者。

  曾获师铎奖、教育部教学优良奖、第二十五届中国语文奖章、教育部全国文艺创作奖散文首奖、吴浊流文学奖小说正奖等,并以《发现后山历史》获得行政院新闻局金鼎奖。

  着有小说《后山歌声》、《发现后山历史》、《走过后山岁月》;散文《生音树》《寻找后山桃源》、《在地与他方》等书。主编《当代台东文选》、《东海岸文化景观》、《南回文化景观》等。目前为「后山文化工作协会」成员。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绿岛之梦
三和之鲣
五线的晨昏
北里的夜
利吉的青春
马武窟的岁月
九间头和红杏
马兰忆往

图书序言

绿岛之梦



「来财的船转来啊!来财的船来啰!」码头上涌来一阵又一阵的唿唤声;来财婶走到左舷,向这群好些年不见的乡亲们点头致意。儿子立在她身后,轻轻扶住她的肩。阿崙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她身侧,「嫂啊!抑是阮财哥较有价值;虎死留皮,人死留名,敢不是焉尔?」

值不值呢?一时半刻也想不周全。码头上开始有人跃上船桥,大踏步走了来,是她的兄哥。「早慢拢是爱转来,你会当转来,大头仔一定足欢喜。」她明白,这是兄哥好意安慰的话。来财在临命终前,心情郁卒,厝里大细汉,谁人不知?每日清早,她一定要扶着伊下床,站上磅秤,磅秤上的数字是一天天在递减,来财的神色也一天比一天萎顿。「勇勇马去绑置在将军柱」,每一次重新躺回床上,来财都要重复这句话。她明白伊的感叹:不管人有多勇勐,在死亡面前只有屈首。若不是欲完成来财在生愿望,捡拾先人骨骸,重新安葬,哪会选在透东北风时回来?她由来怕坐船,一闻到柴油味,就会肚肠翻搅。但是,为着一个心愿,将心一横,吞两粒防止晕船的药丸,上船后就昏昏睡去;一旦听到喧哗声,船已靠岸。

来财决定要将家业自岛上徙到台东市区当时,她一直不愿同意,原因之一就是怕坐船,隔了大海,想回岛上探望亲人都难;伊却是十分坚持——软地歹赚食,要替子孙打算。她辩不过,生平头一次坐大船,在弥漫着柴油又臭又苦气味的船上吐了一点多钟,才到富冈。上岸的时候,一步也站不稳,好像踩在泥里、好像还在海上。她终于有些明白乡里人叫大海做「软地」的原因了。

兄哥的后生驶来一辆九人座的车在码头外等候,见到面,接过行李,点头叫「阿姑」;她离开岛上时,这孩子才刚要上国中。兄哥让她和儿子坐后座,自己坐在驾驶座旁;车还没发动,就开始向后生讲说过去交通不便的艰苦——以前没有南寮港,船只在中寮下货,中寮没有码头,要用小舢舨接驳。「恁阿丈早早就想欲买船,伊讲艰苦五年十年,就会当有一个事业留予子孙。伊的愿望,有影完成啊!」她知这是兄哥体己的话,却也是对少年时叉鱼射鱼同侪的思念。

车行晃动,让她想起六岁时经历的那场大地震。战争结束前四年,厝边阿伯忽然推开那扇摇摇欲散的门,面色仓皇,对蹲在地上剁猪菜的阿娘说:「连兴埋在井里。土粉、碎石一直崩落来,连唿声拢无听着,人就幂置土内底啰。」阿娘举头看着阿伯,双目大大睁着,突然间,一阵又大又勐的撼动,神主牌倒了、门扇歪了、桌床全走了位;她和两个兄哥跑去偎在阿娘身边;阿伯在出门时,被咾咕石的屋壁擦伤了手掌。挖井为业的爹亲,就这样放下她们母子弃世。阿娘自此承担起一切家计,而且不准两个兄哥去做什么挖井的工作,宁愿他们去讨海。

她将目光游至窗外,白色的灯塔矗立在左前方——鼻头的绿色山坡上。灯塔建好那年,她四岁,童年最鲜明的记忆就是初次看到灯塔顶端射出白色的光束,一圈又一圈巡视漆黑的天空与洋面;五、六层楼高的塔忽然间睁开巨大的眼,在她看来,简直如同天神一般。她听来财讲过,灯塔是美国人捐钱起造的:在她两岁那年的十二月,在公馆外海,有一艘三万吨的美国大船触礁搁浅,连船员带旅客总共一千多人,前后三天,全被绿岛人的小舢舨救上岸,分散在中寮、公馆的民家做客。来财曾经随家人驶舢舨到大船上拿碗盘、牛奶、面粉、罐头,看过船上的餐厅、跳舞厅、游泳池、球场,不单是歆羡而已。若是没有这段经历,伊也不会想要成立一家船公司吧!她记得,在驶铁牛车的时候,来财经常从家里的碗橱上层拿下一个牛皮纸包,里面是两个白瓷盘,上面印着金色的英文字,伊总是把盘子擦了又擦,告诉她,那金色的英文字是一个美国总统的姓。

「你看!我佮恁阿丈,较早的时,就是时常在彼位叉鱼。」重新修整过的机场候机室,看起来很有精神;候机室后可以看到延伸到珊瑚礁岸的跑道。这一片海岸,兄哥十分熟悉,常在礁石密布的海湾中泅水;她头一回遇着来财,便是跟着两位兄哥,要看他们叉鱼的本事。那年她十二岁,礁石锐利,好像不肯留情似地割着她赤裸的脚板,兄哥加快脚步,在石上跳跃前进。「大头仔!」兄哥亲切响亮的唿唤,真的叫出一个硕大的头颅,那个头领着一具挺直厚实、黑黑亮亮的嵴背站起身来,大大的头颅转了过来,凹陷的眼眶、明亮的黑眼珠、眼白是青蓝色的、略厚的唇、颧骨比一般岛上的人略宽。伊突然起身的动作,让她受了些惊吓;尔后她才知道,来财原本是低着头在整理鱼枪的。在三个男生叉鱼的过程中,她负责用麻绳把鱼串起来,分做两串;她听兄哥说过,来财的阿爸,管伊很严。叉鱼的活动在阳光消失后结束,各自带着鱼串回家。早四、五年,十几岁的男孩原本都在海边打杂;日本人要求乡民下海採海绵,供应给日本工厂,二十岁以上的男人是主力,兄哥、来财只能在岸边等着,将海绵装篮;阳光、海水把这些男孩锻鍊成勇士。然而,当她在礁石上看着来财黑亮背嵴的当时,想都没有想到,竟然有一天会成为伊的牵手。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