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与防爆(第二版)

防火与防爆(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消防安全
  • 爆炸安全
  • 防火工程
  • 防爆工程
  • 安全科学
  • 工业安全
  • 风险评估
  • 安全技术
  • 化工安全
  • 电气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内的半导体产业,人才济济,硕士与博士满街走,资金充裕,产值超过千亿元,却对空气中易燃、可燃物质的着火浓度限值与静电茫然无知;「不仅不会设计安全可靠的排气系统,也不了解氧气助燃的效果,社会大众怎能期望这些高度专业人员能将台湾建设为科技岛呢?而不是可怕的恶魔岛?

  如果消防队员仅有冒险犯难、牺牲小我的精神,但缺乏辖区内工厂所储存的物质资讯与化学物质灭火经验,吾人又怎能奢求他们因应日益增加的大小灾变呢?如欲改善目前状况,唯有加强安全教育与推广安全观念,将工业安全观念深植人心。

  有鑑于此,笔者乃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并参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有关制程安全、防火、防爆等专业书籍、论着,撰写一系列书籍,曾先后出版《制程安全管理》、《化工制程安全设计》等书,分别阐述安全管理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本质安全设计与疏解系统等,期以协助设计工程师熟悉原理、方法与设计技能。本书着重于案例分析、火灾与爆炸的预防,期以协助现场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简介

张一岑

  学历∕美国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化学博士。
  现职∕国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学环安系教授
  经历∕工业技术研究院能源与矿业研究所副所长
     经济部能源服务团副团长
     美国Exxon石油公司、Bechtel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工程督导
     具三十年国内外化工制程、能源节约、废弃物处理与焚化系统工程规划、设计与研发经验
     美国德克萨斯州註册化学工程师

  着作∕《化工制程安全管理》
     《化工制程安全设计》
     《防火与防爆》(第二版)
     《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精华版)
     《制程安全管理》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学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建筑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工程师及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实用的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学教材与参考手册。本教材立足于21世纪土木工程对材料性能日益提升的需求,系统阐述了构成现代基础设施的各类关键材料的本征属性、微观结构、力学行为、耐久性机理以及先进的应用技术。 全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内容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广阔领域。我们特别关注材料的尺度效应、环境敏感性及其在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性能优化策略。 第一部分:材料基础与本征性能 本部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侧重于材料的原子结构、微观组织及其宏观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的科学基础 本章首先概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工程中的战略地位。重点讲解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化学键合理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在工程材料中的体现。引入材料的微观组织(晶界、相界、缺陷)对宏观性能(强度、刚度、韧性)的影响机制。此外,探讨热力学和动力学在材料相变和老化过程中的作用。 第二章:力学性能的量化与表征 本章深入探讨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响应。详细介绍应力-应变关系,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度等核心力学指标的精确测量方法(如万能试验机操作规程、引伸计使用)。重点阐述材料的粘弹性、粘塑性行为,这是理解混凝土、沥青等时间依赖性材料性能的关键。探讨疲劳(低周疲劳与高周疲劳)、蠕变及应力松弛的机理与寿命预测模型,特别是基于Paris-Erdogan法则的裂纹扩展分析。 第三章:工程材料的耐久性原理 耐久性是土木工程材料的生命线。本章系统分析材料在长期服役环境中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内容包括: 1. 电化学腐蚀机理: 重点分析钢筋在钢筋混凝土中锈蚀的电化学过程、影响因素(氯离子侵蚀、碳化作用)及防护策略(阻锈剂、涂层、阴极保护)。 2. 物理性老化: 讨论冻融循环对多孔材料的破坏机理,孔隙结构特征(孔径分布、连通性)与抗冻融性能的关系。 3. 化学侵蚀: 深入研究硫酸盐侵蚀、酸雨对石材和混凝土的侵蚀机理,以及碱骨料反应(AAR)的微观机制与预防措施。 第二部分:关键结构材料的深度解析 本部分聚焦于土木工程中最核心的结构材料,探讨其配比设计、微观演化及其性能优化。 第四章:水泥基材料的演化与控制 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石,本章对波特兰水泥及其衍生材料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1. 水化反应动力学: 精确描述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等主要矿物的水化过程,重点分析水化产物(C-S-H凝胶、氢氧化钙)的纳米结构及其对早期强度的贡献。 2. 混凝土拌合物流变学: 探讨用水量、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早强剂)对和易性、流动性(坍落度、T500时间)的影响。 3. 高性能混凝土(HP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介绍UHPC中纤维增强机制、高压密实度、以及其极高的抗压强度和韧性的来源,包括胶体效应和纳米尺度填充。 第五章:钢材及其在结构中的应用 本章侧重于结构钢材的冶金特性、性能设计与防护。 1. 钢的微观结构与强化机制: 分析碳含量、合金元素(Mn, Si, P, S)对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组织的影响。深入探讨热轧、正火、淬火和回火等热处理工艺对钢材机械性能的调控。 2. 焊接结构中的残余应力和脆性: 讨论焊接热影响区(HAZ)的微观组织变化,以及冷裂纹和氢致裂纹的预防。 3. 耐候钢与不锈钢: 介绍耐候钢(Corten)表面钝化膜的形成机理,以及高合金钢在特定环境下的抗腐蚀性能优势。 第六章:先进聚合材料与沥青 本章涵盖用于铺装、防水和结构粘结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1. 沥青的粘弹性行为: 深入分析沥青胶结料的胶体结构(胶质、沥青质、芳香油),引入松弛时间、交点温度和性能指标(PG分级系统)。讨论改性沥青(SBS、SBR改性)对高温抗车辙能力和低温抗裂性的提升机制。 2. 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介绍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子结构对拉伸强度和长期稳定性的影响,包括土工合成材料(土工布、土工格栅)的力学性能与界面作用。 第三部分:新型材料与可持续性发展 本部分聚焦于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特别是响应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升级的需求。 第七章:先进功能性与智能材料 探讨能够感知、响应并改变自身属性的材料。 1. 自修复材料: 介绍胶囊法、血管网络法等自修复机制,以及在水泥基体中实现微裂纹的“闭合”过程。 2. 形状记忆合金(SMA)与压电材料: 分析SMA在结构减隔震中的应用潜力,以及压电材料在应力感测和能量收集中的应用原理。 3. 透水与绿色材料: 重点研究透水混凝土的连通孔隙结构设计、自保温砌体材料的热工性能模拟。 第八章:再生材料与循环经济 本章致力于推动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1. 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副产品的再利用: 详细分析这些活性矿物掺合料如何替代部分水泥,改善混凝土的长期强度和耐久性,以及它们在火山灰反应中的作用。 2. 再生骨料(RCA)的性能评估: 讨论RCA表面包裹的旧水泥浆体的特性,以及通过后处理技术(如碳化法、浸泡法)提高RCA性能的方法,以达到替代部分天然骨料的目标。 第九章:材料的无损评估与监测技术 介绍如何获取材料服役状态的实时和历史数据。 1. 声学与电磁波技术: 阐述超声波检测(UPV)在评估混凝土内部缺陷、孔隙率和强度估算中的应用;介绍探地雷达(GPR)在识别内部钢筋和空洞方面的原理。 2. 应变监测与健康诊断: 探讨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在结构长期应变和温度监测中的优势,以及如何将传感器数据与材料老化模型相结合,实现结构健康监测(SHM)。 本书的特点在于紧密结合实验数据和工程案例,使理论学习能够直接指导实际工程问题的解决,是培养新一代具有材料素养的土木工程师的必备参考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序 i

Part 1 导论 1
Chapter 1 火灾与爆炸统计 3
1.1 一般火灾统计 4
1.2 工业火灾统计 8
1.3 重大工业火灾∕爆炸事件 11
1.4 火灾╱爆炸演化过程 12
1.5 灾变的预防 15
参考文献 21

Chapter 2 工业火灾与爆炸意外案例 23
2.1 蒸气云爆炸 24
2.2 液化石油气爆炸事件 38
2.3 化学反应失常事件 41
2.4 有机过氧化物工厂爆炸事件 46
2.5 粉尘爆炸实例 51
2.6 油品储运时因静电所引发的火灾与爆炸事件 55
2.7 半导体工厂火灾与爆炸案例 58
2.8 烟火工厂意外事件 68
参考文献 75

Part 2 基本观念 77
Chapter 3 火与爆炸 79
3.1 火的基本特征 80
3.2 可燃性物质 80
3.3 火的分类 83
3.4 物质的着火特性 83
3.5 点燃与燃烧 94
3.6 爆炸 101
参考文献 122

Part 3 火灾、爆炸之防范 125
Chapter 4 防火防爆对策 127
4.1 点火源管理 128
4.2 降低氧化物的浓度 149
4.3 降低可燃物质的浓度 155
4.4 压力的包容 156
4.5 突燃的排放疏解 156
4.6 防止着火性物质的外洩 167
参考文献 179

Chapter 5 防火防爆设计 181
5.1 安全设计的目的及基本概念 182
5.2 制程设计 188
5.3 厂址选择及评估 194
5.4 厂内布置及规划 196
5.5 土木、建筑及结构设计 208
5.6 公共设施 209
5.7 单元设备 214
5.8 电路及电机设备 229
5.9 雷电防护 234
参考文献 237

Chapter 6 防火防爆设备 239
6.1 侦测仪器 240
6.2 抑焰器 247
6.3 突燃焰爆炸抑止系统 256
6.4 管路中燃烧隔离装置 260
6.5 压力疏解装置 261
6.6 紧急移送及处理系统 280
参考文献 293

Part 4 消防与安全管理 295
Chapter 7 消防设备 297
7.1 水消防系统 298
7.2 泡沫灭火系统 307
7.3 干粉灭火系统 314
7.4 卤系灭火系统 319
7.5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326
7.6 惰性气∕液体灭火系统     329
7.7 防火障碍 330
7.8 防爆墙  332
7.9 耐火结构 334
7.10 保温材料 335
7.11 排放∕泼洒控制系统 339
参考文献 340

Chapter 8 特殊生产场所防火防爆对策 341
8.1 废水处理工厂 342
8.2 食品工厂 347
8.3 溶剂萃取工厂 351
8.4 室内仓储 357
8.5 室外储存 367
8.6 谷类的储存及处理 370
8.7 半导体生产工厂 376
参考文献 384

Chapter 9 如何扑灭液体碳氢化合物火灾 385
9.1 基本概念 386
9.2 局限性油品火灾 386
9.3 非局限性油品火灾 388
9.4 局限及非局限性火灾同时发生 389
9.5 液化石油气火焰的控制 389
9.6 浮顶式储槽的防火 390
9.7 球形储槽火灾的控制 392
9.8 烃基铝火灾的控制 394
9.9 液化天然气火灾的处理 395
9.10 天然气火灾的控制 395
9.11 使用泡沫灭火剂扑灭气体火灾 396
参考文献 400

Chapter 10 安全管理 401
10.1 安全管理组织 403
10.2 防火、防爆计画的执行 404
10.3 风险评估及管理 407
10.4 意外调查及申报 410
10.5 职工安全训练 413
10.6 消防组织及训练 415
参考文献 420

附录 421
附录一 物质着火(爆炸)浓度范围 422
附录二 海龙灭火剂与替代品之特性比较 429

图书序言

  台湾地区在短短的四十年内,由一个传统农业化社会转变成高度工业化社会,台湾的经济奇蹟不仅使得国人骄傲,并且已成为开发中国家的楷模;然而,在傲人的成就之下,却隐藏着无限的危机。由于国人急功好利,仅重视硬体(设备、建筑),忽视软体(技术研究开发、人才培养),工业基础并不稳固,宛若在沙滩上堆砌的城堡,操作人员对于错综复杂的生产程序、诡异的化学反应,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地狭人稠,工业区与社区、商业区之间几无安全缓冲距离可言,万一发生重大灾变,后果不堪设想。由下列几个最近发生的工业意外案例,即可发现台湾地区的高度危险性:

  .某国企业在两年内,发生十余次意外,包括火灾、爆炸、油气洩漏等,财产设备与赔偿损失超过十亿元,现场工作人员伤亡十余人,这一连串的事件皆是由人为失误所造成的。

  .半导体工业在一年内发生三次火灾,损失将近二百亿元,在半导体发展史上,可说是空前绝后,以一件损失高达一百二十亿元的火灾事件为例,即可看出整个产业的问题。意外发生的原因,在于排气管线中易燃物质的浓度过高,超过着火浓度下限,而排气管线又以塑胶材质制成,易于产生静电,静电放电所产生的火花,点燃引火;火势在燃烧一至两小时后,本已由消防人员扑灭,但是为了排放浓烟,却将密闭的厂房打开,引入大量空气,又再引燃,终于酿成不可收拾的大祸。

  .桃园县芦竹乡某化学工厂发生火灾,消防人员未能充分掌握厂内储存的溶剂、树脂资讯与特性,贸然使用大量消防水灭火,结果造成火势蔓延与连续性爆炸,多位消防人员殉职。

  试想一个历史悠久、营业额高达三、四千亿元的大型公司,居然无力督促员工确实执行安全的标准作业程序,频频发生人为失误,吾人又怎么能希冀千百家人才与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的中小型工厂能安全操作运转呢?

  如果消防队员仅有冒险犯难、牺牲小我的精神,但缺乏辖区内工厂所储存的物质资讯与化学物质灭火经验,吾人又怎能奢求他们因应日益增加的大小灾变呢?如欲改善目前状况,唯有加强安全教育与推广安全观念,将工业安全观念深植人心。

  有鑑于此,笔者乃根据个人工作经验,并参考欧、美、日等先进国家有关制程安全、防火、防爆等专业书籍与论着,撰写一系列书籍,曾先后出版《化工制程安全管理》、《化工制程安全设计》,分别阐述安全管理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估、本质安全设计与疏解系统等,期以协助设计工程师熟悉原理、方法与设计技能。本书着重于案例分析、火灾与爆炸的预防,期以协助现场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

  本书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篇为导论,含第一章「火灾与爆炸统计」与第二章「工业火灾与爆炸意外案例」,以过去发生的案例与统计资料,分析讨论发生的原因与背景;第二篇为基本观念,仅含第三章「火与爆炸」,概述火与爆炸特性;第三篇为火灾、爆炸之防范,介绍对策(第四章)、设计(第五章)、设备(第六章);第四篇为消防与安全管理,除讨论消防设备(第七章)、特殊生产场所防火防爆对策(第八章)、如何扑灭液体碳氢化合物火灾(第九章)外,并介绍安全管理(第十章)。本书内容多取材自国外大型工业灾变的实例、跨国性公司与美国消防协会(NFPA)准则、方法,并强调火灾、爆炸的预防。全书平铺直陈,尽量避免理论的探讨,凡具大学一、二年级理工学院程度者皆可理解,除可供从业工程师参考外,并可作为工程科系教科书。

  防火、防爆范围广泛,笔者虽然广泛蒐集资料,并多方请教专家学者,解决疑惑,但限于个人能力、精力,独自编写本书,难以周全,未尽善美之处,恐不胜枚举,尚祈海内外专家学者指正。

  本书承扬智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叶忠贤先生鼎力支持,工研院于宁博士协助借阅相关书籍,云林科技大学徐启铭博士提供灾变资料,王若怀小姐协助翻译日文资料,阎富萍小姐协助编辑出版事宜,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最大的谢意。没有他们的热忱协助与鼓励,本书无法如期完成。

  最后谨将本书献给业师高(王黎)教授、Dr. B. L. Bruner与Dr. T. W. Leland,以感谢他们当年导引笔者走入学术的殿堂。虽然本书内容与三位恩师所传授的量子化学与统计热力并无关联,但是他们追求真理的精神与所指引的研究方法,一直协助笔者解决疑惑、克服困难。令人惋惜的是Dr. T. W. Leland早在1986年即已逝世,笔者无法再亲聆教诲,当面表示由衷的感谢。

张一岑
民国101年9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防火与防爆(第二版)》的过程,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知识“升级”。我一直认为防火防爆是一个很“接地气”的领域,但这本书却通过严谨的理论讲解,让我看到了它背后深厚的科学底蕴。书中关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在燃烧过程中的作用的阐述,让我对火灾的发生和发展有了更宏观和深入的认识。比如,它详细解释了链式反应如何加速燃烧,以及绝热条件下燃烧温度如何随之升高,这些都远超出了我原有的认知范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在讲解火灾蔓延时,不仅考虑了热辐射和对流,还详细分析了传导的作用,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模型。这对于我理解不同结构和材料在火灾中的表现,非常有帮助。而且,本书在介绍灭火剂时,不仅仅是简单列举,而是对各种灭火剂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例如,对水、泡沫、干粉、气体灭火剂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分析,以及它们在扑灭不同类型火灾时的效果差异,都有清晰的阐述。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书中提供了大量具体的防火设计图例和防爆设备选型指南,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直接借鉴和应用的。例如,在讲解仓库防火分区时,它会给出不同储存物品的防火间距和墙体耐火等级的要求,并且附有详细的图示。对于防爆区域的划分,它也根据爆炸危险性分为不同的区域等级,并对每个区域内的电气设备选择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逃生和救援技术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火灾场景下的逃生方法、疏散组织以及救援技巧,这些内容对于提高个人的应急处理能力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知识,更提供了实操性的指导,它能够帮助我更有效地识别和应对各种防火防爆风险,提升工作安全水平。

评分

《防火与防爆(第二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冲击,也让我对原本模糊的防火防爆概念有了非常清晰且深刻的认知。书中对于火灾的发生机理,从分子层面的反应动力学讲到宏观的火焰传播,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告诉你“火会烧”,更是告诉你“火为什么会烧,以及如何阻止它烧”。例如,书中对不同燃烧模式的详细解释,包括扩散燃烧、预混燃烧等,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让我对火灾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尤其受益的是,书中对消防法规和标准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列举了条文,而是对每个标准制定的背景、目的以及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例如,在讲解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时,它会详细解释防火分区、疏散距离、安全出口设置等要求,并附有大量的图例说明,这对于我理解和应用规范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还对不同类型建筑的防火设计进行了分类介绍,比如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都有针对性的讲解。这使得本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能够满足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需求。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到消防员的个人防护装备和救援技术。这部分内容虽然与我的日常工作可能关联不大,但它让我认识到,防火防爆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更涉及到人的生命安全。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极其专业且内容丰富的防火防爆著作,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防火防爆知识体系,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保障安全。

评分

《防火与防爆(第二版)》这本书,无疑是我近年来阅读过的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专业书籍之一。它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的方方面面,为我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防火防爆知识体系。我一直对火灾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规律感到好奇,而这本书中对燃烧化学、热力学以及流体力学在火灾过程中的作用的深入讲解,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详细解释了不同因素如何影响燃烧速率和火焰传播,并提供了相关的计算模型和模拟方法。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电气火灾的预防和扑救做了详细的阐述。它不仅分析了电气火灾的常见原因,如短路、过载、接触不良等,还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如何进行电气系统的安全设计,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电气火灾扑救措施。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处理电气设备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此外,书中还对消防工程设计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消防水系统、消防电气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机械排烟系统等。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还提到了防火防爆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这个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也激发了我继续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技术、实践、前瞻于一体的权威著作,它能够帮助我全面提升在防火防爆领域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

评分

刚拿到《防火与防爆(第二版)》,就被它厚重的篇幅和丰富的章节所震撼。这不是一本简单的手册,而是一套系统的防火防爆知识体系。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应用,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火灾风险评估的部分,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风险点,而是提供了详细的风险识别方法、定性和定量评估技术,以及风险控制策略。比如,在讲解化工行业的风险评估时,它详细介绍了HAZOP分析、FMEA分析等方法,并且提供了具体的案例演示,这让我对如何科学地进行风险评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的防爆技术部分也相当详尽,它不仅介绍了各种防爆措施,如隔爆、本质安全、泄爆等,还深入探讨了这些措施的原理和设计要点。例如,在讲解隔爆结构时,它详细解释了爆破片、安全阀等泄爆装置的设计参数和安装要求,这对于我理解如何有效降低爆炸压力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消防工程设计的要求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消防水系统的设计、消防电气的配置、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成等。这些内容都非常具有指导意义,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专门辟出章节介绍消防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应急演练等内容。这些管理方面的论述,能够帮助我提升场所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技术、管理于一体的权威著作,无论是在防火防爆理论学习,还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都能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评分

拿到《防火与防爆(第二版)》,我立刻被其深厚的专业底蕴所吸引。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无疑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将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浓缩于此,为读者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知识财富。书中对各种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特性和爆炸极限的详细阐述,让我对潜在的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例如,书中对液化石油气、氢气、甲烷等常见易燃气体的性质和爆炸范围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这些信息对于我这种需要在化工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压力容器和储罐的防爆设计,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压力容器的结构特点、强度计算以及安全附件的配置要求。这对于我理解如何确保这些高风险设备的安全性,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详细阐述了工艺过程中的防火防爆措施,包括工艺流程的安全设计、设备选型、操作规程的制定以及安全联锁系统的应用等。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全面地审视和优化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节。让我特别惊喜的是,本书还包含了火灾扑灭后对火灾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方法。这部分内容对于我学习如何从事故中吸取教训,改进安全措施,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防火防爆的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智慧宝典,它能够帮助我系统地提升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评分

《防火与防爆(第二版)》这本书,让我对“安全”这个词有了全新的、更深刻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少一些意外,更是建立在科学原理和严谨技术基础上的系统性保障。我被书中对火灾动力学的细致讲解所吸引,它阐述了热、质、动量传递在火灾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这些因素来达到防火的目的。这种科学的视角,让我对火灾的演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的防爆部分,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爆炸,如粉尘爆炸、气体爆炸、蒸气爆炸等,并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发生机理和预防措施。让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粉尘爆炸的讲解,它不仅阐述了粉尘爆炸的“五要素”,还详细分析了不同种类粉尘的爆炸特性,以及如何采取针对性的防爆措施,如惰化、抑爆、泄爆等。这些内容对于我这种需要处理大量粉尘的行业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此外,书中关于消防设施的维护和保养也有详细的介绍,包括各种消防设备的使用寿命、定期检查的项目和方法,以及故障排除的指南。这对于确保消防设施的有效运行,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发挥作用,至关重要。让我感到惊喜的是,本书还涉及到一些新兴的防火防爆技术,比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火灾风险预测,以及智能化的消防监控系统。这些内容让本书更具前瞻性,也让我看到了防火防爆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系统的防火防爆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和应对火灾与爆炸的风险,从而更好地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

评分

说实话,拿到《防火与防爆(第二版)》之前,我对于“防火防爆”这个主题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比较笼统的概念上,比如知道火灾的危害,知道爆炸的可怕,也知道需要一些设备来预防。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认知。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防火防爆背后的科学原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燃烧机理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燃烧的“火三角”,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这些要素来阻止火灾的发生。这种从根本上去理解问题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然后,书中对各种易燃易爆物质的特性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类和介绍,包括它们的燃点、闪点、爆炸极限等等,并且详细说明了不同物质在特定环境下的危险性。这些数据和描述,对于我这种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接触到这些物质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防火分区和疏散设计的章节,它不仅讲解了设计的基本原则,还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规范要求。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楼梯间或防火门,背后蕴含着多少精心计算和严格的标准。而且,这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还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包括一些经典的火灾事故和爆炸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这些案例分析,让我对书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更加重视每一个细节的防火防爆措施。书中对消防设备的介绍也相当全面,从灭火器到消防栓,再到自动喷淋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包括它们的原理、性能以及适用范围。这些信息对于我选择和使用消防设备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从一个“知道要防火防爆”的人,变成了一个“知道为什么以及如何防火防爆”的人,其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

刚收到这本《防火与防爆(第二版)》,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本的装帧设计相当扎实,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第一感觉就非常专业。书页的纸张厚实,印刷清晰,即使是图表和公式也能看得非常清楚,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需要经常查阅细节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翻开目录,内容涵盖的广度让我惊喜,从最基础的火灾科学原理,到各种危险化学品的燃烧特性,再到具体的防火设计规范和防爆技术措施,几乎你能想到的关于防火防爆的方方面面,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相应的章节。特别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火灾动力学模拟和风险评估的部分,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很强,但作者却用相对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进行了解释,这对于我理解复杂的火灾发展过程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风险管控非常有帮助。书中列举的许多真实案例,无论是成功的案例分析还是惨痛的事故教训,都让人触目惊心,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防火防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技术细节的严谨性。而且,这本书在技术细节的阐述上,也毫不含糊,例如在介绍气体爆炸的传播机理时,详细讲解了激波的形成、传播和演化过程,并且配以大量的公式和图示,这对于我这样需要深入理解原理的读者来说,是极大的价值所在。此外,书中对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下的防火防爆要求也做了详细的区分和论述,比如化工、电力、仓储等领域,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介绍,这使得这本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可以满足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需求。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新兴技术在防火防爆领域的应用,比如物联网、大数据等,这些章节的引入,让整本书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具有前瞻性,这对于我这种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启发。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本百科全书,一本实用的工具书,无论是在理论学习还是在实际工作应用中,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次购入的《防火与防爆(第二版)》真是一本让我惊艳的图书。它的内容之丰富、讲解之透彻,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对火灾的蔓延过程感到好奇,而这本书中的火灾蔓延模型和模拟技术章节,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发。它详细介绍了热辐射、对流、传导等热量传递方式如何影响火势的扩大,并且还提供了相关的数值模拟方法。这对于我这种需要对火灾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对不同类型爆炸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讲解,也做得非常出色。例如,在讲解粉尘爆炸时,它不仅分析了粉尘爆炸的发生原因,还详细介绍了惰化、泄爆、抑爆等多种控制方法,并且对每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以及设计要点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工程案例分析,包括国内外一些经典的火灾和爆炸事故,对事故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这些案例分析,让我对书中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更加重视每一个细节的防火防爆措施。此外,书中还对消防监督管理、应急救援组织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我提升场所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理论、技术、案例、管理于一体的权威著作,无论是在防火防爆理论学习,还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都能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评分

初次翻阅《防火与防爆(第二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权威性和全面性。这本书的编纂团队无疑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的知识体系和实践经验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书中对各种防火防爆技术原理的阐述,严谨而深刻,逻辑性极强,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个技术点的来龙去脉。例如,在讲解防爆电器时,它不仅仅列举了防爆等级,还详细解释了不同防爆类型的原理,比如隔爆型、增安型、本安型等等,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场合和安全要求。这种深入的讲解,让我对防爆电器的选择和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避免了盲目性。此外,书中关于火灾探测和报警技术的部分,也相当令人耳目一新。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烟雾报警器和温度报警器,还深入探讨了火焰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等新型探测技术,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优势和劣势。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设计和维护复杂消防报警系统的人来说,是宝贵的知识财富。书中还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建筑和工业场所的防火分区设计原则、疏散通道的设置要求、以及消防给水系统的配置等内容。这些内容都非常贴近实际工作,能够直接指导我的设计和施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的部分,它系统地介绍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的方法,并提供了多种应急预案的编制范例。这对于我提高场所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非常有借鉴意义。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但又不失严谨和条理,对于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防火防爆知识体系,并且能够指导我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科学、更有效的决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