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静坐传统

东亚的静坐传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东亚文化
  • 静坐
  • 冥想
  • 佛教
  • 道教
  • 儒家
  • 禅宗
  • 内观
  • 身心
  • 灵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为「东亚的静坐传统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之结集,共收论文十五篇。全书以儒、释、道为序,展开对三教静坐工夫的讨论;首尾覆以跨地域、跨时代的综述,包括对东亚静坐类型的擘分,以及儒家静坐法研究成果的回顾。在儒家的讨论方面,其内容涵盖中、日、韩三国古今知识人的静坐理论与工夫实践。对佛教静坐的探索,介绍有历代高僧大德对治昏沉之方,以及天台、禅宗、密宗的坐禅法门。与道教相关者,则论及了其静坐方式发展至唐宋的精致化过程、丹田观念的流变,以及韩国人对道教修炼要诀的容受与转化等议题。

  本书所论及的时代与地域既长且广,加以学者不同的学术背景,使得全书呈现多样且丰富的观点。因而在梳理静坐行为及其义涵的同时,也可启示东亚身体观与思想史研究的新视角。

作者简介

杨儒宾

  1956年生于台湾台中。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曾任国家科学委员会人文社会处中文学门召集人;韩国外国语大学讲师;日本东京大学、九州大学及美国威斯康新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神话与宗教学等。曾获国科会优等研究人员奖、国科会杰出研究人员奖等学术荣誉。主要着作有《儒家身体观》,编着有《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译有《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荣格》、《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永恆回归的神话》等书。

马渊昌也(Mabuchi Masaya)

  1957年生。东京大学硕士、驹泽大学博士。曾任专修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现任日本学习院大学外国语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宋明理学、隋唐佛学(以华严为主)。主要着作有《唐代华严教学□□□□三生成传论的展开□□□□》、《宗密思想□□□□华严教学的危机》,编着有《东□□□的阳明学 : 接触.流通.变容》等书。

艾皓德(Halvor Eifring)

  挪威奥斯陆大学文化研究与东方语文系教授,国际雅肯静坐学会秘书长,Dyade 杂志编辑,目前主持关于静坐文化史的国际研究计划。研究领域包括挪威方言与俚语、近现代汉语语法、中国传统文学等。近期将出版与黄嘉慈、蔡志忠合着之漫画书:《和平海盗说静坐》(双元文化,2012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身体与自然」丛书序言--杨儒宾

导论--杨儒宾、艾皓德、马渊昌也

1.东亚静坐传统的特点--艾皓德

2.东亚儒家静坐研究之概况--史甄陶

3.宋明时期儒学对静坐的看法以及三教合一思想的兴起--马渊昌也

4.韩国儒学之静坐法--孙炳旭

5.主敬与主静--杨儒宾

6.日本朱子学之「敬」之意味--高岛元洋

7.佛教禅之对治「睡眠盖」传统--释惠敏

8.天台止观之坐法--池田鲁参

9.宋代天台所见安心与静坐--林鸣宇

10.道元、莹山坐禅观之较析--吉津宜英

11.密教冥想法在日本的展开--田中文雄

12.试论导引与存思并重的道教静坐法门--萧登福

13.六朝以前道教丹田说及其修行法研究--萧进铭

14.丹田存思法在韩国的传布白东湖

15.日本当代新儒家冈田武彦的「身学」及其思想产生之背景--藤井伦明

人名索引

名词索引

图书序言

「身体与自然」丛书序言

  「身体与自然」是两个独立的概念的结合,这两个现代的概念都同时有来自西洋思想及本土传衍下来的语义内涵,我们今日使用「身体」论述,有可能来自body一词的文化脉络,也有可能来自于传统所用「形」、「身」的相关意义。我们用的「自然」一词,有可能是nature 的对译,也有可能是老庄以下的自然义。简言之,今日学界使用的「身体」与「自然」的语汇可以说是双源头的,但两个源头的内涵都很重要。然而,双源头的语词如果混淆其语义,往往会造成极大的困扰,「自然」一词及其衍生词(如自然主义)在人文科学领域内造成的困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身体」与「自然」是国内人文社会学界晚近研究较集中的热门领域,就前者而言,它渗入到医疗史、工夫论、性别研究、隐喻论诸领域;就后者来说,它与「生态伦理」、「物质文化」、「自然书写」等领域关联甚深。这两个概念所以有渐成显学之势,无疑的是对以往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重意识甚于身体、重精神甚于物质、重人文甚于自然的模式之反动。「身体」、「自然」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它们也有可能被诠释成在本质上即密切关联,不管东西哲学领域,一种建立在自然基盘上的身体主体都不是陌生的概念,一种建立在身体想像上的自然图像也都是常见的事。

  新学科的建置与新学术术语的引进东方已逾百年,这股新学的巨潮给东方世界带来极大的冲击,其作用不下于政治革命带来的影响。百年来,由于整体华人世界都处在动盪不安的局势,不管是革命中心的中国大陆,或是处在东西冲突介面的港、台,莫不如此。前辈学者身处浪潮之中,可以平心静气处理箇中议题的空间较为有限。但经过百年来的吸收、积累,加上这三十年来的东亚世界相对安静无波,甚至隐然有太平盛世的形貌。文穷而后工,学则不免需要安定的环境之支持。我们这一代学者已有较好的机会沉淀激情,与析新义,这是个很好的反省的时代。

  本丛书的设计缘于两期国科会支持的整合型计画,因计画总主持人任职国立清华大学,原拟委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但后来因为出版社人事变动,出书政策有所调整,丛书出版单位不能不更改。兹征得清华大学出版社应允,本丛书改由国立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出版《身体与自然丛书》,其余的编辑程序及行政事宜大体不变。我们很感谢两校的体谅与支持,也期望海、内外学术先进惠赐文稿,玉成此系列丛书。

  本系统丛书不採传统的分类模式,着作可译、可撰、可编,内容可文、可哲、可史,两个词语的内涵可採今义,也可复活古义。形式的多样性希望带来意义的丰饶,我们的标准只有一种:就是符合学术标准。

民国101年元月 杨儒宾 谨识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