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后殖民与批判

东亚后殖民与批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刊还是选择了从「东亚后殖民批判」开始出发。

  因为横在东亚社会面前的一道共同的历史(或者现实)障碍,仍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问题,虽然现在大家都看不到它、避谈它或用隐晦的文化修辞说它。然而,它还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不管在文化思想领域或政治经济结构中,新旧殖民主义的幽灵不但徘徊不去,甚至蜕变了新貌统治着时代。

  「东亚的后殖民批判」与西方传入的后殖民主义论说不同,它不是唯心主义的,也与后现代主义式的唯文化批判不同;它总是归结到政治经济的批判,且与殖民主义后面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对决的批判。通过这样的后殖民批判,才能确立自己的话语权。

  在东亚,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批判,不是已经结束,而是一切批判的前提。

作者简介

曾健民

  高雄医学大学毕业,日本九州齿科大学研究,现为执业医师。曾任台湾社会科学研究会会长。现任台湾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专研台湾近现代社会史,尤其着力于光复前后台湾史,曾编着出版《1945破晓时刻的台湾》(联经) ,《台湾1946 动盪的曙光》(人间),《1949  国共内战与台湾》(联经) ,《新二二八史像》、《文学二二八》等书,发表许多评论文章及学术论文。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特集:香港回归十五年】
陈映真.曾健民对谈 从台湾看香港历史
从殖民地到特区─香港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的变迁
回归十五年 京港人心仍千里

【专集:亚洲后殖民批判】
「琉球电影」的世界─日本和美国的夹缝之间
照出丑恶的帝国主义
从根本上审视东亚历史
殖民地身份造就了港人优越感

【选辑:「东亚冷战与国家恐怖主义国际研讨会」论文选】
东亚冷战与朝鲜政治暴力的起源     
纵容性暴力的日美安保─打破沉默
致辞—建设一个人与人平等的社会 

【台湾社会批判】
挺士林王家真的那么「正义」吗?
论「台湾意识型态」

【「两岸争鸣」─谁在欢唿?谁在悲伤?】
重庆事件是一面镜子
谣言机器─谈薄熙来事件
中国现在的主要矛盾
了望台週记

【复现黎明的历史】
永不开花的枯苇

【文学与艺术创作】
我的陈老师
重复与暂停
边陲的前缘─略述我从西瓜寮到绿岛的诗写
水杉林中「青春无悔」

图书序言

【编辑室报告】

(前略……)

香港与台湾有不同的社会历史,也有十分相同的历史命运;看香港可以看到台湾,也可以看到中国,看到亚洲。今年是香港回归十五周年,殖民历史的阴影仍在后殖民时代重重纠缠着香港,呈现了世界普遍的后殖民现象,也映照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曲折道路。把「香港回归十五周年」作为特集刊出,有纪念的意义,更多的是有批判的意义。

十五年前,在香港回归的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起,陈映真在台北举办了一系列「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沧桑」照片展和讲座。其中有一场是陈映真与曾健民的对谈──「从台湾看香港历史」,可惜这个「对谈」一直没有整理发表过。本刊把这个十五年前香港回归日的对谈作为本特集首文刊出,一方面是怀念在北京养病中的陈映真先生;另一方面是由于它站在中国现代史的高度通过比较台港殖民社会历史的异同,大大开展了对港台两地殖民和后殖民问题的认识视野,今天读之仍生动感人,对今日的港台问题仍有相当的启示。再加上特邀的,香港八○年后新生代学者萧裕钧的社会科学力作〈从殖民地到特区〉以及甘希文(Omena. K)感人的〈回归十五年,京港人心千里〉两文,更呈现了香港后殖民批判的历史和现实的张力。

陈映真在十五年前回归日的「对谈」中就意有所感地指出:「一些后殖民问题要如何处理,不能说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平过渡就算了,这就需要香港的知识份子,台湾的知识份子,再扩而言之就是中国的知识份子,要去面对的一个具有现实性且尖锐的后殖民问题。」

特邀的萧裕钧先生,是一位年青的香港学者,他的力作〈从殖民地到特区〉,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对香港社会历史和现实的变迁,做了一个鲜明而清晰的解读;更难能可贵的,他又把这解读收歛到香港阶级解放的图景,与「对谈」形成了一个有力的辩証空间。甘希文(Omena. K)的〈回归十五年,京港人心千里〉一文,贴近香港人现实生活的新变化,用锐利的眼光揭露了回归十五年后后殖民人心的异相和背离;在平实的笔调后面有令人动容的民族感情,自然中流露出严肃的后殖民批判。再次感谢两人对本刊的支持。

专集「亚洲后殖民批判」,组刊了包括琉、日、韩、港的文章。东亚洲各国地区虽然各有各的社会历史,但是一百多年来都共同经历了两个帝国主义支配的历史,因此在后殖民问题上有共同的经验。这些经验,呈现了异于其他地区的后殖民样相,处于殖民、新殖民和后殖民混杂的困境中。仲里效先生是一位活跃的琉球文化评论家,他从近一百五十年扭曲的琉球近代历史中锤鍊出来的自立视点,在各个层面揭露两个帝国主义对琉球文化支配的真实。在〈琉球电影的世界〉文中,他从战前到战后琉球电影的许多代表作中,解读出各时代的诠释者如何有意无意透过影像的三菱镜折射出琉球的「视线政治」。徐胜这位日本出生的韩裔学者、社会运动家,同时也是受过长期牢狱之苦的政治犯,一生从事东亚的反帝反殖人权运动,积极奔走东亚各地团结同志。本刊选译了他两篇文章,简要概括了他抵抗殖民主义的东亚历史观和人权观。

同样在十五年前(一九九七年),在台北首次召开了「东亚冷战与国家恐怖主义国际研讨会」,该研讨会经过分别在琉、日、韩的六次会议后于二○○二年结束。研讨会是近一百多年来在两个帝国主义支配下,东亚的反抗历史和人物第一次的相遇和团结。在帝国主义支配下遭国家恐怖主义肃清的人和历史,第一次得到复权和夺回自己的历史。研讨会曾留下一百多篇精彩的论文,人间思想创作丛刊曾逐期选刊了一些论文,本刊也选译了三篇研讨会论文,将来会继续选刊。这些论文,翻开了不同于主流论述的东亚历史,一个在主流眼光之外被意识形态掩蔽的大众历史。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