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电影展示了跨文化的藩篱,开创出独特的电影美学观与全球化视野,示范了文化「跨界」于东西方的可能性。
李安电影掌握文化的话语权,寻找东方式的文化语境,体现的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意境之说,这是李安最具特色的自我与文化「再对话」的过程。就在「文化」与「对话」的跃进之中,流露出对中华文化感性的向往,但却又时时刻刻保持探究传统文化的转型、同化与融合的流变,提出了自己对「不圆满中的圆满」的意涵思辨,充满着对民族文化现象的挑动与反思,而如此的逻辑思考,开创了一种新的局面与视野,造就了李安电影独树一帜的东方文化视点与商业市场的成功。
作者简介
叶基固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所电影学博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研究所硕士、中国文化大学戏剧学系影剧组学士、国立台湾艺术专科学校电影科。现任世新大学广播电视电影学系专任助理教授、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电影代表作品:《深深太平洋》获行政院新闻局国片辅导金,入围夏威夷国际影展、长春电影节竞赛单元,并受邀洛杉矶国际影展、海参威国际影展;《违规停车》获第十四届新闻局金穗奖最佳剧情片。着有:《隐晦之后的显影-找寻张作骥的情感与人生》、《边缘记忆的存在与延续-台湾纪录片寻找身份认同的新视野》、《主流电影的非主流叙事策略:「商业」与「艺术」对话的李安电影》、《2007年中国广播影视文存》之《中韩流行文化之比较》篇、《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之《构筑返璞归真的电影道路-论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人文电影原貌》篇等。
推荐序 对一个电影小子的印象
自序
第一章 跨文化融合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叙事创作精神的互文性分析:从「家庭轻喜剧小品」到「悲剧动作大片」
第二节载体转换的叙事差异:从「原着小说」到「电影」
第三节叙事题材的心理探触:「恐惧」与「不安全感」的挑动
第四节主流电影的非主流叙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流」质疑
第二章 中国人文精神的形体展现
第一节文人导演的人物形象:「龙」与「虎」的人文精神
第二节男与女、男与男的关系建构:「显影」与「隐晦」的阴阳两性
第三节族群、文化、语言的分界:「尴尬」与「边缘」人物的设置
第四节自身投射的心理欲望:透视「角色与演员」、「演戏与导戏」的转化
第三章 饮食男女的众生之相:食、色、性也,戒?!
第一节食,不知味?「食」的隐喻、「家」的聚散
第二节色,戒不了!「色」的感性、「戒」的理性
第三节情慾无罪,情真有理:色戒之戒,非好色之戒
第四节主题的错位:去同志化、去汉奸化的迷思
第四章 镜语表达:文本-文化-跨文化
第一节寻找文化的天空:中国式的文化语境
第二节树立一面跨界的镜子:西方好莱坞的东方视点
第三节理性的解构,感性的重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五章 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的意境说
第一节文化现象的挑动与反思:「不圆满中的圆满」的思辨
第二节「文化」与「对话」的跃进
第三节传统文化的转型、同化与交融
第四节寻找中国式的意境美学特征
第六章 商业美学的独特建构与市场策略
第一节超越二元对立的文化立场:钻石体系理论的商业美学
第二节艺术性、商业性、文化性的「三性融合」:李安电影的品牌生产因素
第三节文化奇观创造商业价值:李安电影的磁吸效应
第四节商业美学与观众心理需求:波特的竞争作用力与基本策略下的李安电影
第七章 「艺术」与「商业」并置的全球化趋势
第一节悠游在好莱坞类型的跨文化电影:东方导演的典范
第二节生命历程的魔术数字
第三节商品市场化的准确性:创造世界性的视听文本
第四节文化产品艺术性的何去何从
结语 宽容与救赎:李安、电影、人生
后记 我思,故我在!
参考文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