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各年级小朋友的国语文程度,设计了各种不同的主题单元,主要是与小朋友的生活有关,并且可以想像的主题。每个单元都设置了「作文指导」,让小朋友先了解,写作相关的题目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并且提供小朋友可以发挥的素材;接着提供数篇「作文观摩」,让小朋友从这些优良的选文里,看出作者是如何利用及发挥「作文指导」所提供的建议。
每个单元并有数篇「阅读评量」,让小朋友更大量地阅读与主题相关的文章,并测验其理解的程度。在「作文观摩」及「阅读评量」之后,便提供数个与主题有关的写作题目,让小朋友自行练习。最后,并设有「作文维他命」再一次提醒小朋友,写作相关主题时应该注意的地方。
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小朋友,在往后的阅读里,都能随时观察别人作文中的优点,并且揣摩、学习这些优点,让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天比一天进步。
第一单元、春回大地
第二单元、清晨景色
第三单元、旅行郊游
第四单元、敦亲睦邻
第五单元、珍惜友情
第六单元、甜蜜童年
第七单元、发明创造
第八单元、诚实待人
第九单元、海底世界
第十单元、热爱国家
第十一单元、访问报导
第十二单元、遗失启事
第十三单元、整洁强身
第十四单元、趣味故事
这本书简直像一道照进我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学习路上的曙光!我一直为孩子作文这件事感到头疼,每次拿到作文题目,他都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半天憋不出一个字,就算写了,也是流水账一篇,毫无亮点。买这本书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读完之后,我才明白什么叫做“相见恨晚”。 首先,它并没有像很多市面上的教辅那样,上来就抛出一堆枯燥的写作技巧和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阅读”入手,这一点我真的太赞同了。老师们常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本书恰恰印证了这一点。它精选了非常贴近三年级孩子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优秀范文,这些文章篇篇都是精品,语言生动,情感真挚,主题鲜明。不仅仅是提供范文,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们如何“读”。不是囫囵吞枣地看一遍,而是引导孩子去体会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是如何组织段落的,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书中的“阅读指导”部分,会针对每一篇文章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你觉得作者最想告诉我们什么?”“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让你印象深刻?”“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续写?”这些问题设计得非常巧妙,能够激发孩子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陪着孩子一起读,通过讨论,我发现他开始能够主动地去分析文章的优点,甚至模仿一些精彩的表达方式。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直接灌输知识要有效得多。
评分这本书对于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和“立意构思”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很多时候,孩子拿到题目,脑子里想的都是最浅层的东西,很难深入挖掘题目的内涵。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它会针对一些常见的作文题目,比如“我的烦恼”、“一次难忘的经历”等,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题目的核心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切入,可以挖掘出哪些更深层次的主题。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篇关于“帮助别人”的范文,它并不是简单地写自己帮助了别人,而是通过描写帮助的过程中的困难,以及自己内心的纠结和最终的坚持,来展现“帮助别人”的真正意义。这本书就引导孩子思考,在生活中,什么样的帮助才是有意义的?为什么要帮助别人?这种对“立意”的深入挖掘,让孩子的作文不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教会孩子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赋予自己的文字更强的生命力。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的非常适合小学生,它不像一些成人的指导书那样,充满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亲切、易懂的方式来讲解写作技巧。每一个指导点都配有具体的例子,而且例子都非常生动有趣,能够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书中的插图也很多,这些插图并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与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概念。 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描写人物”的板块。它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孩子“要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而是通过分析范文中精彩的人物描写片段,比如,作者是如何捕捉到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来展现其性格的。它还会提供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库”,并附带例句,让孩子能够模仿着去运用。我还记得,有一篇写“我的好朋友”的文章,孩子以前写就是“我的好朋友个子高,很聪明”,读完这本书,他开始学着用更生动的语言去描写,比如“他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月牙一样”,“当我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这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让孩子不再感到写作无从下手。
评分这本书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布置的写作题目,都比较规矩,孩子写出来的也都是千篇一律。这本书却提供了很多“奇思妙想”的写作引导。比如,它会鼓励孩子去“假如我是…”,想象自己变成小动物、变成一棵树,然后去观察和感受世界。它还会提供一些“故事接龙”的游戏,让孩子在别人写的基础上继续往下写,培养他们的联想能力和故事构建能力。 我还记得有一篇范文是写“一个神奇的雨天”,文章里充满了想象力,比如雨滴变成了彩色的宝石,地上的积水里出现了小鱼。读完这篇文章,孩子就被深深吸引了,他开始主动思考,如果他遇到这样的雨天,会怎么样?他会捡起哪颗宝石?会和小鱼说什么?然后,他就开始写一篇充满想象力的作文。这本书并没有否定孩子的奇思妙想,而是鼓励他们大胆地去想象,并用文字去表达出来。这种开放性的指导,极大地拓宽了孩子的思维,让他们知道写作的世界是多么广阔和自由。
评分这本书的“同步练习”设计得非常贴合教学实际,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能够螺旋上升,不断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每次学完一个写作技巧,或者分析完一篇范文,都会有相应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要求孩子根据提示写一小段话,有的是要求孩子修改自己写的句子,有的是要求孩子运用学到的词语来完成填空。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仿写练习”和“命题写作”环节。仿写练习能够让孩子在模仿优秀范文的基础上,初步掌握写作方法,而命题写作则能让孩子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而且,书中的命题作文题目,设计得非常贴近三年级孩子的实际生活,既有挑战性,又不至于太难,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写作热情。通过这些练习,孩子不仅巩固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举一反三,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写作中去,这种循序渐进的练习方式,让他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扎实的提升。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它对“情感表达”的重视。很多三年级的孩子,写作文的时候,往往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很难写出真情实感。这本书通过精选的范文,巧妙地引导孩子去体会和表达情感。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要写出你的感受”,而是通过范文中的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作者对事件的评价,来教会孩子如何将情感融入到字里行间。 我记得有一篇关于“奶奶生病了”的文章,孩子读完后,非常有感触。书中的指导部分,会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真实的细节,比如奶奶的脸色苍白,说话声音微弱,来展现对奶奶的关心和担忧。它还会引导孩子思考,在生活中,当家人遇到困难时,自己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然后鼓励孩子去写写自己的经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写作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情感的传递。通过这本书,我的孩子学会了如何用文字去触动人心,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的孩子写作文的态度可以用“畏难”来形容,每次布置作文,他都宁愿去玩一会,也不想面对那个空白的稿纸。但是,自从有了这本书,情况有了很大的转变。书中的范文,题材非常广泛,有关于亲情、友情、校园生活、大自然等等,这些都是三年级孩子熟悉且感兴趣的话题。更重要的是,范文的语言风格非常活泼,充满了童趣,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甚至有时候会引起孩子共鸣,让他忍不住笑出声来。 书中的“拓展阅读”和“主题延伸”环节也做得非常到位。比如,读完一篇关于“小狗”的作文,书里可能会引导孩子去了解更多关于小狗的知识,或者鼓励孩子去观察自己的宠物,写写它的趣事。这种将阅读与生活、与兴趣相结合的方式,让写作变得不再是任务,而是表达自己、分享乐趣的一种方式。我还记得,有一篇写“第一次做家务”的文章,读完后,我让孩子也试着写写自己第一次做某件事的经历。他一开始还犹豫,但当我鼓励他像文章里那样,把当时的感受、遇到的困难、学到的东西都写出来时,他竟然兴致勃勃地写了起来,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已经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出来了。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内心深处对写作的渴望。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对“指导”的深入和细致。很多时候,家长辅导孩子写作文,往往是“我想这样写,你为什么不这样写?”或者“这里应该换个词”,这种方式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挫败。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写”,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写”。在每一篇范文之后,它都会有一个“写作技巧点拨”或者“好词好句赏析”的板块。它会把文章中那些精妙的词语、生动的句子拎出来,然后解释这个词语为什么用得好,这个句子有什么表现力,对整个段落有什么作用。它还会拆解文章的结构,告诉孩子这个故事是怎么开头,是怎么发展,又是怎么结尾的,不同的开头方式会带来什么不同的效果。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篇关于“友情”的记叙文,孩子读完后说“老师写的真好”,但不知道好在哪。这本书里就详细分析了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展现友情的,比如一起玩耍时的细节,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的场景。它还列举了一些表示友情的词语,并配以例句,让孩子知道这些词语在什么语境下使用会更恰当。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写作的养分。而且,它还会提供一些“模仿练习”,让孩子尝试用学到的技巧去描写自己的生活。比如,学了描写景色的方法,就引导孩子去描写学校操场上的某个场景。这种学以致用的设计,让写作不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变成了一项可以实践的技能。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看到了孩子在写作上的进步,这种进步不仅仅是体现在字数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思想的深度和表达的准确性上。以前,孩子写作文,脑子里想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逻辑混乱,语句不通。这本书的“段落组织训练”和“逻辑连接词运用”部分,简直是及时雨。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要用连接词”,而是通过分析范文中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以及优秀的连接词是如何帮助表达更流畅、更清晰的,来引导孩子理解。 我记得有一篇写“我的梦想”的文章,孩子一开始写得比较空泛,只说“我想当科学家”。这本书就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想当科学家?想成为什么样的科学家?在哪个领域?然后通过范文中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的梦想具体化,比如可以通过描述自己对某个科学现象的兴趣,或者自己为了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书里还提供了“小标题构思法”,让孩子学会为文章设计有吸引力的小标题,这不仅能让文章结构更清晰,也能帮助孩子理清思路。现在,孩子写作文前,会尝试先列个提纲,思考一下每个部分要写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表达,这都是这本书带给他的巨大改变。
评分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非常注重“细节描写”。很多孩子写作文,要么过于笼统,要么就是不注意细节,导致文章缺乏画面感和感染力。这本书通过大量的范文和精妙的指导,让孩子学会了如何捕捉和运用细节。它会分析范文中那些生动的细节描写,比如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景物的色彩、声音、气味,以及事物的发展变化。 我记得有一篇写“下雨了”的文章,范文里描写的雨,不仅仅是“哗啦啦”的响声,还包括雨滴打在窗户上的样子,雨水顺着玻璃滑落的痕迹,路边行人匆忙的身影,还有雨后空气中弥漫的清新味道。书中的指导部分,会详细分析这些细节是如何让画面变得更加鲜活,如何让读者身临其境。它还会提供一些“细节描写词语集”,让孩子在写作时有据可依。现在,我的孩子写作文,会自觉地去留意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并且尝试着用文字把它们描绘出来,让他的作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