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电影是从二十世纪6、70年代的健康写实电影和台语片的传统中创新的电影,并为延伸留住台湾本土化,此外更要趋向国际化、全球化,可以说新台湾电影是既本土化、台湾化,又国际化的多元文化的新电影。总之新台湾电影是从电影传统中创新,创新中又不脱离传统。
从此时此地电影大制作的盛况,回顾近百年来台湾电影制作走过的艰辛克难道路更该有一个新的里程碑或标竿,显示台湾电影进入新阶段,实现了近百年前人的梦想,《新台湾电影》就是这个标竿,显示新世纪新时代电影制作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
黄仁
本名黄定成,福建连城人,1925年出生。1946年来台后,1948年起主编〈台北晚报〉影剧版兼写「影评」,从此编写电影迄今60年,1951年转至〈联合报〉任职长达43年。出版过〈欧美名导演集〉、〈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国片史话〉等20多种电影丛书。曾担任金马奖、金钟奖、国家文艺奖、电影辅导金评审。曾获颁中国文协文艺奖章、新闻局特别贡献奖、金马奖特别贡献奖。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名誉艺术博士。
剧照(新台湾电影代表作)
辑一 试论新台湾电影
一、为何要强调「新台湾电影」(代序)∕南艺大名誉博士 黄仁
二、「后海角时代」年轻导演创作的新台湾电影∕资深影评人 梁良
三、新台湾电影的市场潜力与契机∕南艺大教授 黄玉珊
四、由“闽南语热”观“新台湾电影”
-以《海角七号》和《鸡排英雄》为例∕厦大教授 李洋
五、新台湾电影史的悍卫者井迎瑞∕黄仁
辑二 闽南文化是大部份新台湾电影的根
一、第一届闽南文化影展及论坛序言∕南艺大音像学院院长 井迎瑞
二、闽南语电影的文化内涵与台湾电影的文化多样性∕北大教授 李道新
三、新型闽南电影文化及其产业链的构想∕厦大台湾研究院研究员 陈飞宝
四、台语片的过去与现在(传统与新生)∕黄仁
辑三 新台湾电影导演群像
九把刀∕王育麟∕王童∕何蔚庭∕吴乙峰∕吴念真∕李安∕李祐宁∕周美玲∕林正盛∕林育贤∕侯孝贤∕张作骥∕陈骏霖∕钮承泽∕冯凯∕黄玉珊∕杨力州∕杨雅喆∕杨德昌∕万仁∕叶天伦∕蔡岳勋∕蔡明亮∕郑文堂∕郑有杰∕戴立忍∕钟孟宏∕魏德圣
辑四 新台湾电影代表作
青山碧血(又名《雾社事件》)(1957)∕血战(口焦)吧哖(1958)∕王哥柳哥游台湾(1959)∕龙山寺之恋(1962)∕两相好(1962)∕高雄发的尾班车(1963)∕儿子的大玩偶(1983)∕油麻菜籽(1983)∕看海的日子(1983)∕搭错车(1983)∕海滩的一天(1983)∕嫁妆一牛车(1984)∕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青梅竹马(1985)∕童年往事(1985)∕超级市民(1985)∕恋恋风尘(1986)∕父子关系(1986)∕桂花巷(1987)∕稻草人(1987)∕恐怖份子(1987)∕旧情绵绵(1988)∕悲情城市(1989)∕牡丹鸟(1990)∕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无言的山丘(1992)∕戏梦人生(1993)∕多桑(1994)∕爱情万岁(1994)∕饮食男女(1994)∕超级大国民(1995)∕春花梦露(1996)∕太平天国(1996)∕忠仔(1996)∕今天不回家(1996)∕一只鸟仔哮啾啾(1997)∕黑暗之光(1998)∕天马茶房(1999)∕超级公民(1999)∕真情狂爱(1999)∕沙河悲歌(2000)∕梦幻部落(2002)∕艳光四射歌舞团(2004)∕生命(2004)∕无米乐(2005)∕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2005)∕翻滚吧!男孩(2005)∕插天山之歌(2006)∕海角七号(2008)∕夜夜(2008)∕冏男孩(2008)∕停车(2008)∕不能没有你(2009)∕眼泪(2009)∕霓虹心(2009)∕一席之地(2009)∕听说(2009)∕阳阳(2009)∕艋舺(2010)∕有一天(2010)∕近在咫尺(2010)∕当爱来的时候(2010)∕父后七日(2010)∕台北星期天(2010)∕一页台北(2010)∕第四张画(2010)∕鸡排英雄(2011)∕宝岛漫波(2011)∕阿爸(2011)∕牵阮的手(201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翻滚吧!阿信(2011)∕命运化妆师(2011)∕青春啦啦队(2011)(纪录片)∕面引子(2011)∕赛德克.巴莱(2011)∕龙飞凤舞(2012)∕阵头(2012)∕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2012)∕女朋友.男朋友(2012)
感谢各出品公司提供剧照及资料
《新台湾电影》参考文献及网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