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湾电影是从二十世纪6、70年代的健康写实电影和台语片的传统中创新的电影,并为延伸留住台湾本土化,此外更要趋向国际化、全球化,可以说新台湾电影是既本土化、台湾化,又国际化的多元文化的新电影。总之新台湾电影是从电影传统中创新,创新中又不脱离传统。
从此时此地电影大制作的盛况,回顾近百年来台湾电影制作走过的艰辛克难道路更该有一个新的里程碑或标竿,显示台湾电影进入新阶段,实现了近百年前人的梦想,《新台湾电影》就是这个标竿,显示新世纪新时代电影制作的康庄大道。
作者简介
黄仁
本名黄定成,福建连城人,1925年出生。1946年来台后,1948年起主编〈台北晚报〉影剧版兼写「影评」,从此编写电影迄今60年,1951年转至〈联合报〉任职长达43年。出版过〈欧美名导演集〉、〈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国片史话〉等20多种电影丛书。曾担任金马奖、金钟奖、国家文艺奖、电影辅导金评审。曾获颁中国文协文艺奖章、新闻局特别贡献奖、金马奖特别贡献奖。国立台南艺术大学名誉艺术博士。
剧照(新台湾电影代表作)
辑一 试论新台湾电影
一、为何要强调「新台湾电影」(代序)∕南艺大名誉博士 黄仁
二、「后海角时代」年轻导演创作的新台湾电影∕资深影评人 梁良
三、新台湾电影的市场潜力与契机∕南艺大教授 黄玉珊
四、由“闽南语热”观“新台湾电影”
-以《海角七号》和《鸡排英雄》为例∕厦大教授 李洋
五、新台湾电影史的悍卫者井迎瑞∕黄仁
辑二 闽南文化是大部份新台湾电影的根
一、第一届闽南文化影展及论坛序言∕南艺大音像学院院长 井迎瑞
二、闽南语电影的文化内涵与台湾电影的文化多样性∕北大教授 李道新
三、新型闽南电影文化及其产业链的构想∕厦大台湾研究院研究员 陈飞宝
四、台语片的过去与现在(传统与新生)∕黄仁
辑三 新台湾电影导演群像
九把刀∕王育麟∕王童∕何蔚庭∕吴乙峰∕吴念真∕李安∕李祐宁∕周美玲∕林正盛∕林育贤∕侯孝贤∕张作骥∕陈骏霖∕钮承泽∕冯凯∕黄玉珊∕杨力州∕杨雅喆∕杨德昌∕万仁∕叶天伦∕蔡岳勋∕蔡明亮∕郑文堂∕郑有杰∕戴立忍∕钟孟宏∕魏德圣
辑四 新台湾电影代表作
青山碧血(又名《雾社事件》)(1957)∕血战(口焦)吧哖(1958)∕王哥柳哥游台湾(1959)∕龙山寺之恋(1962)∕两相好(1962)∕高雄发的尾班车(1963)∕儿子的大玩偶(1983)∕油麻菜籽(1983)∕看海的日子(1983)∕搭错车(1983)∕海滩的一天(1983)∕嫁妆一牛车(1984)∕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青梅竹马(1985)∕童年往事(1985)∕超级市民(1985)∕恋恋风尘(1986)∕父子关系(1986)∕桂花巷(1987)∕稻草人(1987)∕恐怖份子(1987)∕旧情绵绵(1988)∕悲情城市(1989)∕牡丹鸟(1990)∕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无言的山丘(1992)∕戏梦人生(1993)∕多桑(1994)∕爱情万岁(1994)∕饮食男女(1994)∕超级大国民(1995)∕春花梦露(1996)∕太平天国(1996)∕忠仔(1996)∕今天不回家(1996)∕一只鸟仔哮啾啾(1997)∕黑暗之光(1998)∕天马茶房(1999)∕超级公民(1999)∕真情狂爱(1999)∕沙河悲歌(2000)∕梦幻部落(2002)∕艳光四射歌舞团(2004)∕生命(2004)∕无米乐(2005)∕南方纪事之浮世光影(2005)∕翻滚吧!男孩(2005)∕插天山之歌(2006)∕海角七号(2008)∕夜夜(2008)∕冏男孩(2008)∕停车(2008)∕不能没有你(2009)∕眼泪(2009)∕霓虹心(2009)∕一席之地(2009)∕听说(2009)∕阳阳(2009)∕艋舺(2010)∕有一天(2010)∕近在咫尺(2010)∕当爱来的时候(2010)∕父后七日(2010)∕台北星期天(2010)∕一页台北(2010)∕第四张画(2010)∕鸡排英雄(2011)∕宝岛漫波(2011)∕阿爸(2011)∕牵阮的手(201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2011)∕翻滚吧!阿信(2011)∕命运化妆师(2011)∕青春啦啦队(2011)(纪录片)∕面引子(2011)∕赛德克.巴莱(2011)∕龙飞凤舞(2012)∕阵头(2012)∕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2012)∕女朋友.男朋友(2012)
感谢各出品公司提供剧照及资料
《新台湾电影》参考文献及网站
这本关于「新台湾电影」的书,实在是个意外的惊喜!原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影史梳理,没想到读起来却相当有共鸣。书里对于台语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创新”之处,有非常细腻的描绘,不只是从技术层面,更是从文化和情感的维度去解析。作者对“台语”在电影中的角色,有着独到的见解,不只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承载着台湾人共同的身份认同与情感记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乡土文学”与台语电影的连结,那种质朴、接地气的情感表达,真的是在其他地方很难寻觅到的。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台语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种种困境,像是市场萎缩、人才流失,但更重要的是,他强调了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有许多电影人坚持着,用他们的创意和热情,为台语电影注入新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可能忽略的、但又切实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在地文化”,也让我对“创新”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原来创新不一定是颠覆性的,也可以是深耕在地、不断打磨、让传统焕发新生的过程。读完之后,我忍不住去重温了一些老电影,感觉像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一样,充满了感动。
评分近期翻阅了这本探讨「新台湾电影」的书,内容着实引人入胜。作者以非常宏观的视角,将台语电影的发展脉络置于台湾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了一次深刻的审视。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演变”一词的精妙诠释,它不只意味着时间上的线性发展,更包含了在内外部压力下的螺旋式上升与自我调整。书里对于不同时期电影风格的分析,比如从早期的写实主义到后来的类型化探索,都有非常清晰的脉络梳理。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台语电影”局限于特定的年代或特定的影像风格,而是将其视为一种不断变化的文化现象,强调了其内在的生命力与适应性。书中对一些非主流但却富有实验精神的台语电影作品的介绍,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看到台语电影在追求艺术性和突破性上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台语电影的“创新”从来不是凭空而生,而是根植于对本土文化的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汲取养分、进行融合与重塑。读完后,我对台语电影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片段,而是一个完整、立体、充满活力的文化体系。
评分这本关于「新台湾电影」的书,真的让我对台语电影的认知有了全新的提升。作者以非常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台语电影从早期摸索到逐渐成熟,再到面临挑战与寻求突破的完整历程。书中所呈现的“演变”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充满了动态的张力,尤其是在“创新”这一维度上,作者的分析可谓鞭辟入里。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台语电影所承载的时代精神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娱乐产品,更是台湾社会变迁的晴雨表。书中对一些被低估的作品和影人的挖掘,也让我看到了台语电影文化背后隐藏的丰富性与层次感。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辉煌时期的缅怀,而是着重于探讨台语电影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与生存空间。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革新,更是内容、叙事、美学等全方位的突破,是与时俱进、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它让我看到了台语电影持续发展的可能性,也为我提供了理解台湾文化认同演变的一个重要视角。
评分最近读到一本关于「新台湾电影」的书,内容厚实,从台语电影的兴起,到它的黄金年代,再到后来面临的挑战与转型,都有相当深入的探讨。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去梳理这几十年来台语电影如何与台湾的社会变迁、时代脉络相互呼应,其中的文化意涵真的值得细细品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里不只谈论了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和影人,还挖掘了不少被遗忘的角落,展现了台语电影文化的多元与生命力。像是早期如何克服资源限制,用有限的条件拍出富有乡土气息的作品,以及后来如何吸收外来影响,在叙事手法和视觉风格上进行创新,都描述得相当具体。这本书让我在回顾过去的同时,也对台语电影的“再创造”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它不只是一份影史记录,更像是一本关于台湾这片土地上,集体记忆与情感如何透过光影流转而沉淀下来的故事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时期台语电影所反映的社会议题的分析,比如戒严时期的审查制度对创作的影响,或是解严后社会解构与重新建构的能量如何在电影中得到释放。这些章节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台语电影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艺术形式,而是深深扎根于台湾的土壤,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评分这本书对「新台湾电影」的探讨,可以说是非常全面且深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文化演变”时所采取的批判性视角,不只是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台语电影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既被塑造,也反过来塑造着台湾的文化认同。书中对“台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解读,让我看到了语言与影像之间微妙而强大的联系。作者花了很大篇幅去讲述那些在台语电影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影人与作品,但更难得的是,他没有止步于对经典的颂扬,而是着重于探讨这些作品如何“创新”,如何突破当时的局限,为后来的电影创作提供了借鉴。特别是书中关于“在地性”与“国际化”之间张力的论述,让我思考良多。台语电影如何在保留自身独特魅力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广泛的观众,这种探索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曾经为台语电影付出心血的先辈们交流,也让我对台湾电影的未来有了更多的期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