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年试题,全面蒐罗精选
◎详尽解析,破除思路陷阱
◎答题要领,解说切中题旨
本书特色
要成为正式教师,必须通过教师检定及教甄战场的试炼,其中必考的国语文,考题范围既深且广,常会令考生深感困扰。于此,作者秉持多年解题的经验,蒐罗近年教师甄试各县市国语文试题以及近年教检试题,并精编解析,以做为读者迎战考试的参考。
本书完整搜罗101年各地区之精采试题,分析命题落点与出题比例,并针对困难试题加以详尽解析,专业解剖试题内涵,是极具参考性的考试用书,请务必精读。
本书除作为练习之用外,特别适合考前冲刺以及平日准备时间较为不足的考生朋友,建议读者可先自行练习,再核对答案并参考解析。
拥有此书,您已手握进入教师之门的钥匙!
第一部分 国小、幼儿园教师甄试
101年高中以下学校及幼稚园教师资格检定
101年台北市国小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桃园县国民小学暨幼稚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中区县市国小暨幼稚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嘉义市国民小学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台南市国民小学(含代理)教师联合甄试
101台南市幼儿园(含代理)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屏东县国小代理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屏东县国小附设幼儿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金门县国民小学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中附设国小教师甄试
101年东华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教师甄试
第二部分 国中教师甄试
101年台北市国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新北市、宜兰县国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桃园县国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中区县市国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南台湾国中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金门县国中正式暨代理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中附设国中教师甄试
第三部分 高中职教师甄试
101年教育部受託办理国立高中教师甄试
101年新北市高中职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高雄市高中职教师联合甄试
101年台北市立建国高级中学教师甄试
作者序
国语文高分准备秘诀
在教师检定及教师甄试中,国语文出题范围广,常常会令考生不知从何准备起。其实只要先掌握几大试题类型,再针对不同类型进行阅读、复习的工夫,除了专书外,也不断进行考题演练,准备起来便能更有效率,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就题型而言,从历届试题中可得知,大部分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其次是填充、问答、申论以及作文的题型。而幼教、国小、国中以及高中等不同学级的教师甄试,或是联合、独招、代理代课以及教师检定等考试,在题型、佔分比例及出题偏重等方面也常有所差异。甚至,即便是同一学级的考试,不同县市、区域或是不同学科等,情况亦不一。例如国小教甄,有的区域会考国语文科目,有的区域则否。此部分是考生在平日准备及报考前都须留意的,曾有一个考生向笔者表示,当他一早搭车匆忙赶到某县市联合甄试的考场,铃响后考卷发下来,才发现该县市竟然是考申论题。可想而知,那回笔试他自然是榜上无名,也遑论之后的复试。由此亦可知,选择与申论的题型,虽然在准备过程中所需阅读的书目多所重叠,但申论更强调逻辑思维与系统书写的能力,故考生务必先确定自己专攻的区域以及题型等,才不致发生乌龙情况而白忙一场。
选择及填充题型
就选择及填充的出题内容来看,可区分为几大类,分别为:(一)基础能力:字音、字形、字词义、成语、标点符号等。(二)应用能力:文法句式、修辞、赘字病句等。(三)分析能力:句义、文句语气、语序组合与接续、篇章阅读、课文比较等。(四)文化常识能力:书信、题辞、对联、公文等。(五)国学与文学常识能力:经史子集、文字学、声韵学、四书等。(六)其他能力:九年一贯。
不论是在教检以及幼教、国小或国中教甄的单选及填充试题中,国学与文学常识都具一定比重;而在问答与申论题的部分,也常以国学或文学专业知识为题,或是加以国文教学设计等相关的题目。「请以论语中的文句,说明孔子周游列国的心境及期待。」即属于国学与文学常识能力的试题。此外并出现「以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设计教学活动(包括教学目标、作者教学、教学活动)」及「以涵一段文字的思想为主,请设计一题国中基测作文题目」的试题,即与国文教学设计直接相关。
(一)基础能力
有关上述几类出题内容的准备方式,先就「基础能力」来看,此类能力中包含了字音、字形、字词义、成语及标点符号等,这类题目在试卷中所佔比例通常不多,但也有可能在某一年试题中数量突然跃升。字音部分,要注意的是「一字多音审订表」及常见的误读字音,有些也会考一些字用于人名或姓氏的特殊唸法,或是某些较少见用字的注音。幼教及国小教甄则应再多注意国音学的部分,如声调的变化、连音的变化、ㄦ化韵以及注音符号教学法等。字形部分,多是考别字判断,如形似字、常见别字等,幼教及国小教甄则偶会出现部首判断的题目。字词义则可和句义、文句语气甚至是文法句式合併学习。而成语的考题除了典故、意义理解及是否使用正确的判断等,也可能考字形是否正确。
(二)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部分,包含文法句式、修辞及赘字病句等。其中,语源(如外来语判断)、句式的判断偶会出现,词类及修辞则佔数较多。如:「下列成语,何者前句与后句之间具有『转折』关系?(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兵来将挡,水来土掩。(C)皮之不存,毛将焉附。(D)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或如「下列『』中各词的用法,何者与『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十二年)的『生』、『死』相同?(A)范增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B)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C)见公卿不为礼,无贵贱,皆「汝」之。(《隋书.杨伯丑传》)。(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左传》僖公三十年)。」须对国文文法有基本的认知,可阅读专书如杨伯峻《文言文法》、杨如雪《文法ABC》或相关整理讲义等,配合题目的练习,便能具备一定的作答能力。而修辞的题型,比起词类、句式,出现机率更高,尤须注意。修辞可大略区分为形式修辞格与内容修辞格,再于此分类下去认识常见辞格的定义、用法及分类,并进一步针对较常出现于考题中的双关、借代、讳饰、对偶、错综及转品等修辞去加强学习,可参考的专书有黄丽贞《实用修辞学》及黄庆萱《修辞学》等。此外,对偶的部分也可与篇章阅读、对联常识等一併学习,而借代及讳饰等亦可与文化常识合併,可有更完整的认识。
(三)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的部分,对于文句、篇章的阅读是最需要注意的,一定要掌握的是《国文选》、《古文观止》、《唐宋诗举要》、《唐宋词选注》、《四书集注》及《现代诗选》等书籍。若在阅读测验方面较弱的考生,可依先秦文选、汉魏六朝文选、唐宋文选、明清文选、古典诗词曲、现代散文、现代诗及论孟选文等的分类方式,一一进行重点阅读,阅读测验考题的演练亦不可少。此外,由于是师资甄选,故有些县市也会强调由课文延伸的阅读能力,或由学测、高中各校段考改编试题或直接採用入题,如「中国文学批评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曹丕、刘勰为当时重要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二人对文学看法的叙述,何者正确?(A)刘勰〈情采〉总论评赏文章的要素与方法,故言心定而后结音,理正而后摛藻。(B)曹丕认为建安七子均能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章,成一家之言,而声名自传于后。(C)刘勰认为《诗经》以后之作家,远弃风雅,近师辞赋;逐文之制日疏,体情之篇愈盛。(D)曹丕认为文章如经国之大业,是永垂不朽的盛事,年寿与荣乐皆不足与之并论。」即为考古题。故平日也可由国高中教科书选文来作延伸、精深学习,甚至是课文之间的比较,同样可採用上述的体裁及时代分类,依序渐进,亦可收完整学习之效。
(四)文化常识能力
而文化常识能力,出题比例虽不一定,但在一份试卷中几乎一定会见到其踪影。较常考的是书信格式及用语、对联原则与类型判断,以及题辞用法,公文入题的情况则较少见。书信格式及用语中,提称语及启封辞最常考出,此外则是一些书写时的格式原则,如「侧书」、「挪抬」及「平抬」的用法等。平日在进行试题练习时,便可将这类题目蒐集起来,如:信封的正确写法等,配合简要的重点整理表格,即可有清楚的认识。此外,柬帖常见用语如「周晬」、「悬弧」、「合卺」、「酴酥」、「蒲觞」、「杖期夫」及「合窆」等,也应了解其所指意涵及正确用处。对联的试题,以考对联原则及类型者为多,如对联「上联末字收仄声,下联末字收平声」等原则,就是一定要掌握的判断原则;而其属于何种职业联或应贴于室中哪一处所,有时也会入题,这时除了用文意来判断外,也须结合文化常识。至于题辞,相关的整理资料颇常见,而教育部的「线上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辞书附录」亦有「常用题辞表」,按婚嫁、祝寿、哀輓、贺喜及一般题辞作区分,可以此作学习并加以补充。
(五)国学与文学常识能力
接着,就是出题机率最稳定、且通常所佔比例最高的国学与文学常识能力,包含经史子集、文字学、声韵学、书法及四书等范围的试题。可与「分析能力」中的「篇章阅读」一併学习,例如在篇章阅读时也进行对文学背景的认识,作者所属流派、与作者齐名者或文学事件与发展等,如此便能更有效率地阅读与复习。可参考的书目如宋裕《中国文学史试题详解八百题》、章铭《文字学考题汇编》、吴臻《中国思想史试题精义》、程发轫《国学概论》、马积高及黄钧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叶庆炳《中国文学史》及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等,甚至是高中的《国学概要》,也可以帮助考生进行简要的复习。此部分务必加强考题练习,并将试题正解补充至书籍或讲义资料中,且亦可作笔记,按年代或文体或其他方式作分类,甚至是将国学及文学上「之祖、之最」、「并称」等作一整理,便利日后的复习进度。
这里也说明,由于有的县市对台湾文学史亦有所着重,故对台湾文学发展、作家以及其着作,也应有基本的认识。可参考的书目如:王德威《台湾──从文学看历史》、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及叶石涛《台湾文学入门》等。
(六)其他能力
在最后一个「其他能力」的部分,即是指与九年一贯国语文领域相关的考题,出题机率极低,但仍须经一番阅读,才能正确作答。故须留意「九年一贯课程纲要本国语文领域实施要点」等资料,在制作教案、备课的过程中,也会接触到这些资料,故此处不再详谈。
问答、申论以及作文题型
以上主要是针对选择、填充的题型作分析,而问答、申论以及作文试题,更须具深入的了解及平日的纸笔练习,精益求精,才能在考试中脱颖而出。选择、填充着重的是阅读的广博,而问答与申论则是强调阅读之精实,前亦述及,在国学与文学专业能力上,问答与申论题更须详阅相关专书,并多作考古题练习,训练自己在考试中能立即整理并汲取已学过的知识,并化为有系统、具条理的内容。故若有意考有问答或申论题型的学校、县市或学级,则前面所推荐的书籍如《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发展史》等,都须作一番扎实阅读的工夫。甚至在阅读此类汇整式的书籍之外,还能阅读相关书籍,如经部书籍《孟子》或子学着作《荀子》等,或古典文学着作如《红楼梦》等,也都有利于作答时的深度。当然,还是以阅读汇整式的专书及考古题练习为优先,行有余力则再搭配其他书籍的阅读。网路上的相关资讯亦极多,可多善用,如「九年一贯全国国语文领域辅导网」中,即有不少教学资源的联结,对于资料的蒐集、搜寻以及复习等皆有所助益。
至于作文的部分,有一般的论说文,也有他类新式作文,或与社会、人生相关,或与教育、专业教学相关,除了讲求条理通畅、结构完整以及遣词用字的精确外,平日也可多阅读与教育议题、国文教学等主题相关的书籍刊物,或如《天下杂志》此类常对教育、语文学习现况有所讨论的杂志等,必可对书写时的立论、举例等部分有所助益及提升。平日可找考古题来练习写作,若无太多时间练习,那么至少要对常见的题目类型有所认识,且试着在脑中思考,看到这样的题目会选用哪些材料以及採取什么样的写法。如此,真正上考场时,也不致一看到题目脑中就一片空白。
最后,也勉励诸位,尽管准备考试的过程极为艰辛,压力纷涌而来,然而若能採用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学习,加上认真与恆心,相信金榜题名绝对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祝福各位考生!
编者谨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