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碑

无字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活着的人离家千里,逝去者永眠地底。

  家庭被两岸分隔,战争使亲人死离,
  一块坚固的顽石,系起家族曾经存在的证明。

  此书为蔡长明的中短篇小说选。作品多取材自鄂西农村,描绘世态人相,歌颂山民勤劳、善良、豁达、坚韧的高尚品格。书中既有抗战岁月平民生活的悲壮,也有饥饿带给人们骨肉相食的残忍;既有集体求生的艰难,也有当今生活的乱象。作品文笔朴实,生活气息浓厚;加之那充满意趣的鄂西方言和丰富多彩的乡风民俗,将可使读者感受湖北优厚的地域文化。

本书特色

  农村描写和鄂西方言交融,传达出浓浓的土味。

作者简介

蔡长明

  一九五三年出生,王昭君故里──湖北兴山县人,县文联工作。湖北省作协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二级作家职称。着有长篇小说《苦年》、《乱年》,文史散文集《香溪毓秀》(合着),搜集整理《昭君故里五句子歌谣选》等五种。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无字碑
大旱望云霓
粪爷的故事
太阳接近山顶
杨小三护树
徐家水磨
扯滩的女人
花大妈捡生
胭脂红的晚霞
握不住的红头巾
梨花飘飘
刘老么和他的手艺
乡人轶事

图书序言

无字碑



蔡家垭坐落在凤凰山下。村前,沿着一道慢坡下行五里,便是古老的兴山县城。一条碧蓝的香溪,打神农架莽莽丛山中蜿蜒流出,穿城而过,又打莽莽丛山中优雅地淌去。站在村口,城里放广播、打鼓吹号大听见,倘若稍一注目,能看见街上的车行人动,穿红戴绿。然而,这个活活千把人的大山村,尽管处在县城的眼皮子底下,由于国道、省道都不打那儿过,不出名。

不过,阳世间的事情,上天总会给出一个公平。沉寂多年的蔡家垭,忽然间爆出来个特大新闻:有位台胞要从遥远的台湾赶回来,与阔别四十多年的亲人团聚!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传得蔡家垭一夜之间出了名。

「台湾」在当时来说,是个敏感的字眼儿,说话做事须谨言慎行。那边的台胞还没动身,这边老早就有人跑上了门。首先到场的是乡政府干部,接着来县上的大干部:有统战部、宣传部的各位部长,对台办公室主任,还有文化和广播部门的笔桿子、记者等,一拨一拨接二连三地赶来。他们拿着照相机、答录机、採访本,这里照照,那里问问,弄得村里热之闹之。

我们的主人公——台属是一老一少的两位妇女。老的叫严凤三,八十四岁,裹副小脚,白发苍苍;虽一身老态,但并不龙钟,耳朵管事,眼睛能拿针,家务活儿照做。少的叫玖玉,说她「少」,只是相对而言,其实也是一位五十八、九的老姑娘了。玖玉的身世蛮苦。她原来是严凤三的妹妹抱养的孩子,妹妹、妹夫福薄命浅,年纪轻轻的都先后病逝,妹妹临终便将玖玉託付给姐姐。严凤三生有三个儿子,想个女儿,加之亲情所负,六岁的玖玉便正式成了蔡家的一员。

她们住的一间土坯老屋,当中破了格儿,里头支铺,外头墙角处立口单灶,一张椿木桌儿,两把椅子和一条瘸腿板凳。头上铺的半合木楼,从没有楼板的檩木边,看到天上有几处漏子。整个屋里,寒薄是不消说的,却收拾得十分洁净,体现出女人的细致、精明;但也不难看出,这个家庭缺少一个男人的有力臂膀的支撑。譬如说那条瘸腿板凳,只需比着板凳的高矮锯一截木头,拿铁钉钉上去,瘸腿便会站立起来。天上的漏子也是,只消扛来一架长梯,上屋盖一下就行了。当然,这样爬高负重的活儿,两个老年女人也是无能为力的。

干部绕老屋看了几圈,随即眉头便皱起来了。他们在琢磨:倘若重新起屋,一是资金缺乏,再说时间也不允许。为了形象,大面子要顾,把老屋的外墙刷个白,天上的漏子修理好,门框倾斜得厉害,看着不安全,添两块方木撑住。另外,大队用统调工把坑坑洼洼的机耕路填平,再将道路打通,让车子直接开到严凤三的家门前。

分派这些工作的同时,他们还肩负着一项重大任务,兼做思想政治工作。简而言之,就是对台湾方面来的人,话只能赶好的说,不准讲政府的坏话。以往对待台属的政策和待遇,大家都心知肚明,开导严凤三少提过去的事情,要感谢党的英明,朝前看。

「有什么坏话可说?欢喜就欢喜不过来哩!这几年走好运:坏分子帽子摘了,赶上分田到户,今年又遇到儿子回家,严婆婆真是个老来福!」村里人这么议论。

严婆婆闲着的时候,到檐坎根前一把老木椅上坐下来,那双昏黄沉静、饱含期待的目光,呆呆地望着远方,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当她得知自己的儿子还活在世上的时候,一下激动得什么似的,像往常一样来到檐坎下,泪眼朝着远方,默默地唿唤着儿子的小名儿:「峻儿,快些回来呀,再不回来你妈就看不见了。老天爷保佑,总算等到了这一天!」夜晚,通宵睡不着觉,她把躺在脚头的玖玉叫过来,同她躺到一起,讲峻儿小时候的顽皮,讲他在家时的情形,讲着讲着就哼哼地哭起来了。

一个初夏的正午,吉普车在前,面包车在后,将归来的台胞——严婆婆的么儿子蔡元峻直接送到了家门口。人们丢下手头的活儿,扶老携幼,口里「回来了,回来了」地唿喊着,纷纷赶过来看稀奇。对于长年困守在土地上,没有走出过兴山县界的蔡家垭人而言,渴望遇到一件新鲜事,碰到一个陌生人,评论评论优劣,增添生活内容;别说这是一位土生土长、离开家乡几十年的乡亲,当然有资格奔跑,有理由围观。他们要看看这位漂洋过海的蔡家垭后生长的模样儿,是如何的出息,穿的什么,戴的什么,能听听他说话的腔调儿也是好的。

事实似乎又有些让大家失望。蔡元峻穿戴普通:外头套的藏青色的中山服,贴身一件白衬衫,脚上蹬的布袜布鞋。脸色红润,头发墨黑,声如洪钟,看相貌不像花甲老人。性情倒是开朗,不怯生,冲大家大声讲话:

「各位父老乡亲,我流浪在外几十年,没有一个时候不想念您们,想念蔡家垭,想念村中的大柏树,还有大柏树下的老水井。端起碗就想起家乡的包谷饭,拿起瓢就想到老水井里清凉水;做梦做的都是小时候的梦,梦到上凤凰山砍柴,下城里捡粪,香溪河里摸虾子。在外头好比一匹落叶,漂来漂去,扎不住根。我们的根在哪儿?在蔡家垭!生活中遇到困难想到这个根,害起病来想到这个根,过年过节想到这个根;想起这个根,心肠发软,就想长翅膀飞,飞不动就想哭,你怎么忍也忍不住,越哭越想哭,越哭越好哭……」

一席话说得大家泪水花花的,他自己也流起了泪。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