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于2012年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的「台湾国际人权两公约总体检圆桌论坛」,邀请了国际人权两公约相关主管机关官员、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两公约在我国正式施行三年以来的具体成果与缺失,本书即是此项国际学术会议的重点总整理。
作者简介:
论坛主持人:
瑞内.瓦德罗主席(Dr. Rene Wadlow)(联合国NGO世界公民总会主席暨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
论坛与谈人:
曾有田(前司法院大法官)、陈清秀(东吴大学法律学系教授)、彭坤业(法务部法制司司长)、苏友辰(中华人权协会理事长)、邓衍森(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陈志龙(台湾财经刑法研究学会理事长)、葛克昌(台大财税法学研究中心教授)、黄俊杰(中正大学财经法律研究中心教授)、廖福特(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研究员、教授)、林明辉(监察院人权保障委员会主任秘书)、林天财(中华人权协会赋税人权委员会主委)、黄茂荣(司法院大法官)、帅嘉宝(最高行政法院法官)、黄士洲(国立台北商业技术学院财政税务系副教授)、蔡文精(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全国联合会税制委员会会计师)、蔡富强(联合国NGO世界公民总会台湾分会人权委员会主委)、黄源浩(辅仁大学法律系教授)、吴景钦(真理大学法律系教授)、黄文皇(台中律师公会理事律师)、叶扬春(标准生技公司总经理)、尤美女(立法院立法委员)
序一∕瑞内.瓦德罗博士Dr. Rene Wadlow
序二 王建□院长
序三 陈明堂次长
序四 柴松林教授
序五 李永然律师
序六 苏友辰理事长
第一篇 国内外两公约施行现况
第一章 两岸少年隐私权的保障∕曾有田前大法官
第二章 台湾两公约实践与赋税人权保障∕陈清秀教授
第三章 公政公约及经社文公约在我国之落实情形∕彭坤业司长
第四章 以财政部公告松绑的法律、规章及命令为例∕苏友辰理事长
第五章 赋税人权与正义∕邓衍森教授
第二篇 从行政权运作看两公约之落实
第一章 两公约之人权思维与新时代行政权∕陈志龙理事长
第二章 人性尊严、人格发展-赋税人权之底线∕葛克昌教授
第三章 从行政权运作看两公约之落实∕黄俊杰教授
第四章 台湾与联合国两人权公约接轨之检讨∕廖福特教授
第五章 如何以监察权监督行政部门执行两公约∕林明辉主任秘书
第三篇 从司法权运作看两公约之落实
第一章 司法与赋税人权∕林天财主委
第二章 司法权运作来看两公约的落实及税捐课征两个重要的原则∕黄茂荣大法官
第三章 从司法权运作看两公约之落实∕帅嘉宝法官
第四章 租税人权的实质保障有赖健全法制∕黄士洲副教授
第五章 披着羊皮的大野狼--实质课税原则不应凌驾租税法律主义∕蔡文精会计师
第六章 严重违反两公约的案例--太极门税务冤案∕蔡富强主委
第四篇 从国内法令制度看两公约之落实
第一章 两公约是天边的彩霞∕黄源浩教授
第二章 从罗马规约谈国内冤罪究责法制的欠缺∕吴景钦教授
第三章 无端被课税一亿一千两百万的公益律师∕黄文皇律师
第四章 乌龙税单误一生 台湾经济受灾害∕叶扬春总经理
第五章 从国内法令制度看两公约之落实∕尤美女立法委员
《附录》
第一章 瑞内.瓦德罗主席(Dr. Rene Wadlow)闭幕致词
第二章 苏友辰理事长致词
第三章 现场来宾Q&A提问及总结
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探讨台湾落实国际人权公约的著作,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它深入浅出的笔触,将复杂的人权议题变得容易理解,同时又保有学术的严谨性。我对于台湾在《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实践,一直有很高的关注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列举了条文,更重要的是它试图分析这些条文在台湾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是如何被诠释、应用,以及在推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困难。我对于书中对一些具体案例的剖析,印象尤为深刻,它让我看见了人权保障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复杂性。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台湾在人权保障的道路上,还有哪些进步空间,又该如何才能更好地实践普世价值。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让我能更系统地思考这些问题。
评分这是一本厚重的书,光是翻阅目录就让人感受到作者在人权议题上投入的心力。我个人一直对台湾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实践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ICCPR)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ICESCR)这两份重要公约上,台湾是如何落实、又面临哪些挑战。这本书显然并非仅止于理论探讨,它深入剖析了台湾政府在相关领域的政策、法律条文,甚至是实际执行中的案例。读过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人权保障绝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甚至每个公民共同努力的复杂工程。尤其是在社会议题日益多元的今天,如何平衡不同群体间的权益,如何在实践中找到最符合台湾社会发展的路径,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视角。它让我对台湾的人权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促使我更积极地去思考自己在这场人权对话中能扮演的角色。
评分近期读到一本关于台湾在国际人权公约实践的书,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本书以一种相当扎实的学术态度,将台湾在《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落实情况,做了全面而细致的梳理。它不回避问题,直面台湾在人权保障上存在的各种挑战,像是原住民族权利、性别平等等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时,能够引用大量的官方文件、判例,以及学者的研究成果,使得论证更加严谨有力。对我而言,阅读过程就像是在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入的人权教育课。过去我对这些公约的理解大多停留在书本上的条文,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些条文如何在台湾的土地上被解读、被实践,甚至是被挑战。它也让我意识到,人权保障是一个不断进步、需要持续关注和改进的过程,绝对不能因为取得一些成就就沾沾自喜。
评分说实话,在拿到这本书之前,我对台湾在国际人权公约上的实践了解非常有限,基本上是零散的片段。但读完之后,我才真正体会到,原来人权议题的讨论可以如此深入和全面。这本书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审视了台湾在《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落实情况,并且提供了非常多具有建设性的分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论述中,能够兼顾理论与实践,不仅指出问题所在,也尝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让我能够以更清晰、更系统的脉络去理解台湾的人权发展。它也让我意识到,人权保障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使命。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社会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也更加关注相关的社会议题。
评分最近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关于人权议题的讨论,正好读到一本关于台湾国际人权公约实践的书籍,觉得收获良多。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台湾在《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落实上的努力与成就,但同时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挑战。我个人对于书中对一些社会敏感议题的处理方式,感到非常佩服,它能够以一种客观、理性且富有同理心的方式,来探讨这些复杂的问题。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人权保障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我对台湾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思考。这本书就像是一个引路人,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台湾在人权保障的道路上,所走过的足迹,以及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