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期,日本政治如何转型呢?作者指出,日本出现最激烈的争论议题是,是否扬弃以「吉田主义」为基础的和平国家,而逐渐转型为正常国家。惟,做为「正常国家」的日本,将呈现种面貌呢?
该议题的讨论相当复杂,学术界与实务界各有不同的争论,其相对的结果往往产生更多的质疑与辩论。因此作者试图将这些议题的讨论脉络,进行最有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希望从邻国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研究心得。
作者指出,日本未来的发展确实将会产生相当的质变与不同面貌,受限于许多不确定因素,其发展途径将出现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而每一种可能性,将影响东亚政治的现况。本议题的热门性与重要性,绝对值得国人重视。
作者在研究日本政治方面很有见地,是中生代非常杰出的作者,这是继作者《从派阀均衡到官邸主导:1990年代日本政治体制改革之分析》,另一本重量级好书。
作者简介
杨钧池
国立高雄大学政治法律系主任
国立高雄大学政治法律系副教授
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博士
第1章 导论
1.「正常国家」论的提起
2.「政治主导」论的兴起
3.愈来愈明显的现实主义外交路线
4.研究目的、分析架构与章节安排
第2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决策模式的改革
1.日本决策体制的「政官」争议
2.日本决策体制改革之意义
3.小泉政治对日本政治的冲击
4.小结
第3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新保守主义者的兴起
1.日本的保革对立轴与政党重组
2.日本政治新的对立轴之一:新保守主义的主张
3.日本政治新的对立轴之二:新自由主义的主张
4.节小结
第4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危机事件处理机制之调整
1.国际因素对日本调整危机事件处理机制的影响
2.日本利用「有事法制」的立法来建构危机事件处理机制
3.小结
第5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军事情报组织之调整
1.防卫省的成立
2.日本情报机构的调整
3.日本调整军事情报组织的意义
4.小结
第6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宇宙基本法」
1.日本发展太空事业之历史演变及评析
2.日本首相主导之太空政策决策机制
3.日本「宇宙基本法」与太空基本计划之评析
4.小结
第7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海洋基本法」
1.日本提出「海权论」的分析
2.日本成为海洋大国的具体作为:以「南西诸岛驻军」为例
3.日本想成为「海洋大国」的现实争议
4.小结
第8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外交政策的争论
1.反应式国家的外交政策及其争论
2.日本外交政策未来走向之争论
3.小结
第9章 日本迈向正常国家与美日同盟
1.「同盟」的理论分析
2.美日同盟关系的演变:从冷战时期的双边关系到后冷战时期的全球合作
3.美日同盟是否终结?或是持续下去?
4.小结
第10章 结论
图与表
图1.本书分析架构
图2.日本中央省厅改革前后之比较(2001年1月6日)
图3.日本的对外情报机构∕部门
图4.Richard J. Samuels对日本安保政策的分类
图5.日本重要政治人物对「美日同盟」代表性主张 (冷战时期)
图6.作为和平国家的日本以及作为正常国家的日本在重要政策上的比较
表1.国防会议、安全保障会议、国家安全保障会议的成立与修改的过程
表2.学者针对日本内部安保政策讨论的分类
表3.Hirata的对日本安保政策团体的分类
表4.Hirata归纳四个安保政策团体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意见领袖
表5.现阶段日本主要的政治势力及其重要主张
自序
这本书的撰写,主要是针对日本在后冷战时期政治转型的观察与分析。后冷战时期日本出现激烈争论的议题是,日本是否扬弃以「吉田主义」为基础的和平国家而逐渐迈向「正常国家」?如果作为「正常国家」的日本,又将呈现何种面貌?这些议题的讨论其实是相当复杂的,学术界与实务界皆有不同且激烈的争论,针锋相对的结果往往产生更多的质疑与辩论。
笔者尝试把这些议题的讨论脉络,进行有系统的整理与分析,希望从邻国的角度来提出不同的研究心得,并显示出作为和平国家的日本以及作为正常国家的日本,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日本」的确有相当大的质变与不同的发展面貌。而且,本书也将指出,未来日本的发展仍受限于相当多不确定因素;或者是说,日本的未来发展途径仍有许多不同的可能性,这也许是迈向正常国家的日本最令人感到困惑且矛盾的现象。
书中大部份的章节内容皆曾在国内与日本的学术会议上发表过,并经过修改以及匿名审查后刊登在相关的学术书籍与专业的学术期刊,笔者在此感谢多位学术界资深教授长期以来对笔者的鼓励、提携与指教。笔者也感谢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提供的专题研究计画补助,协助笔者进行日本政治研究,这些研究计画分别是:
《2000年以来日本主要政党讨论宪法修正提案及其对和平条款的影响与可能之转变》(计画编号:94-2414-H-390-003);《日本行政改革与首相主导型决策体系之理论争议及其影响》(计画编号:96-2414-H-390-003-MY2);《日本财政政策与决策之政治经济分析》(计画编号:98-2410-H-390-023-MY2);《日本民主党执政后政官关系之转变及其分析》(计画编号:100-2410-H-390-020)。
本书的完成,需要感谢的人,非常的多,实在无法一一列举。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名誉教授许介鳞老师导引笔者进入日本政治的学术研究领域,他也是笔者的博士论文指导教授,而许老师勤于撰写论文与出版专书的研究精神,让笔者更加战战兢兢地从事学术研究。台大政治学系的蔡政文教授、萧全政教授、包宗和教授、赵永茂教授、杨永明教授等人,长期关怀笔者,邀请笔者参与各项研究计画与研讨会议,无论是学术研究,或是生涯发展,皆给予笔者相当多的协助与鼓励。笔者也感谢政治大学国关中心蔡增家教授特别多次邀请笔者前往日本发表学术论文。
日本交流协会、东京大学的北冈伸一教授、庆应大学的国分良成教授、中京大学的浅野丰美教授、宇都宫大学的松金公正教授、天理大学的松本充丰教授等人,他们多年来对笔者的指导与协助,在此一併感谢。
不过,书中仍有许多思虑欠周,或者文字表达错误之处,仍需归咎于笔者的才疏学浅。笔者更期待学术界先进与同好对本书不吝提出各种批评与指正。
高雄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丽卿教授以及政治法律学系诸位同事的提携与鼓励,在此衷心感谢您们。
高雄大学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决议本书送请学者匿名审查后同意出版,并列入高大法学丛书编号(4)。笔者感谢编辑委员会以及多位学者的提携与指导。
最后感谢我的家人长期以来对笔者的支持与容忍,内人佳慧以及两位可爱女儿的体谅,让笔者可以悠游于学术研究,给予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杨钧池 谨识
2012年2月于高雄大学法学院研究室
**评价二** 坦白说,这本书的名字一开始吸引我,是因为它直接点出了台湾目前许多人心中最纠结的问题。我们常说自己是“和平之岛”,享受着相对安宁的生活,但同时又面临着国际地位的尴尬,以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感。“正常国家”这个词,更是像一把钥匙,试图打开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正常”国门。作者在书中对“正常”的解读,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非常深入地研究了历史、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多个维度。他引用了大量的案例和理论,但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学术化,反而充满了现实的温度。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国家主权和国际承认的讨论,这部分非常精辟,揭示了台湾在复杂地缘政治中的困境,但也指出了突破的可能性。书中对台湾社会内部的观察也非常细致,包括我们对于自身“正常”的认知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国家认同。作者并没有强加自己的观点,而是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这是一种很负责任的态度。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正常国家”的意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政治读物,它更像是一次关于台湾身份的深度对话。
评分**评价一** 这本书的视角很新颖,从台湾这个“和平国家”的角色出发,探讨了走向“正常国家”的可能性和挑战,这本身就很有意思。作者并没有回避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特殊地位,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独特的起点。文中对于“和平国家”的定义,我觉得很有启发性,它不仅仅是指不参与战争,更包含了社会内部的和谐、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建设性角色。这一点我很认同,台湾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展现了这种“和平”的特质。接着,作者又深入分析了“正常国家”的内涵,这部分就更加复杂了。他没有简单地把“正常”等同于西方民主模式,而是结合了台湾自身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提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和本土性的“正常”概念。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国家认同和公民意识的讨论,这部分非常触及台湾社会的痛点,也提供了很多思考的空间。作者鼓励我们跳出蓝绿的二元对立,从更宏观的角度去审视台湾的未来,这一点我觉得做得很好。他并没有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让我们自己去寻找属于台湾的“正常”之路。整体而言,这本书读起来不会枯燥,作者的文笔流畅,观点清晰,而且充满了对台湾这片土地的热爱,让我感觉很亲切。
评分**评价五** 《从和平国家迈向正常国家》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充满迷雾的十字路口,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更清晰的道路。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审视了台湾在当今国际格局中的位置,并深刻剖析了我们如何从一个被动保持和平的角色,走向一个更主动、更具影响力的“正常国家”。书中对“和平国家”的定义,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不争斗,更延伸到了社会内部的治理能力、经济的韧性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道德担当。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因为这让我们看到了台湾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地理位置,更在于它所代表的普世价值。而对于“正常国家”的探讨,作者则展现了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他没有回避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没有忽视国际社会的复杂性,而是通过严谨的分析,为台湾的“正常化”指明了方向。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国家建构的讨论,作者强调了公民意识、制度完善以及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鼓励我们跳出狭隘的政治藩篱,以一种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的视野,来规划台湾的未来。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论证严谨,而且充满了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深情和期待,让我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是一本关于政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台湾灵魂的书。
评分**评价三** 这本书的结构很有条理,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读者一步步穿越台湾复杂的“和平”与“正常”的迷宫。他首先描绘了台湾作为“和平国家”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和魅力,比如高度发达的公民社会、丰富的文化多元性以及在人道援助领域的贡献。这部分让我感到非常自豪,也看到了台湾作为个体在世界舞台上可以扮演的角色。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开始深入探讨“正常国家”的实现路径,而这部分就更加具有挑战性。他没有回避那些敏感而棘手的问题,例如国家安全、国际法地位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的政治经济体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关于“软实力”与“硬实力”相结合的论点,认为台湾的“正常化”需要内外兼修。他分析了台湾在科技、文化、民主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指出了我们在军事国防、外交策略等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揭示了问题,更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作者的分析是基于事实和逻辑的,没有过度的情绪化表达,这使得他的论点更具说服力。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关心台湾未来的人,它能引发深刻的思考,并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台湾的定位。
评分**评价四** 老实说,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我有点犹豫,因为“和平国家”和“正常国家”这两个词,在我们台湾社会里,常常被赋予太多政治上的解读,很容易引起争议。但是,当我翻开这本书,立刻就被作者的论述所吸引。他没有用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我们生活的语言,来探讨这两个概念。书中关于“和平国家”的描绘,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更深入到社会层面,探讨了台湾社会在追求和谐、民主、人权方面的努力,这些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而对于“正常国家”的探索,作者也没有落入俗套,他没有简单地认为“正常”就是模仿别人,而是深入分析了台湾在历史、文化、地理位置上的独特性,提出了一个更符合台湾自身实际的“正常”定义。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国家认同”的探讨,这部分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疑问,作者引导我们去思考,到底是什么构成了我们作为“台湾人”的身份,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走向一个更成熟、更自信的“正常国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与作者的深度对谈,它让我对台湾的未来有了新的想象,也让我更坚定了为这个“正常”的未来而努力的决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