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篇古文今說的故事,雖以「因果故事」定名,事實上細論瞭人生、生死、善惡、觀念、心性與解脫等問題。從過去的人事物,影射到今人的諸種身心靈睏擾;透過故事情節,看到人心渾噩與迷惑的根本原因,進而觀照到自傢最潔淨、最原始的本來麵目。
本書採用原版四十二品之目錄順序及原來內容,有彆於現有版本的,是將生硬難懂的字句,作瞭較現代、通暢的錶達口吻,並將原本較難連接的前後因果敘述,作瞭通順的修正;最後再將故事中較具有與現實生活及修辦有關的問題,列成幾則「問題探索」,做為自我省思、鞭策的動力,並可做為上課或讀書會結束時的班員探討問題。
一念定三韆,念動則輪迴起,欲跳脫因果籓籬,當從心地下工夫。《壇經》雲:「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情種,是生命的延續,也是生命的桎梏。濟公活佛雲:「眾生有兩件事最難做,一是放下,一是承擔。」也因為心中裝滿瞭善惡憎愛的種子,所以一直處在放下與承擔皆兩難的情境,因因果果反覆重演。明師一指,正是讓我們懂得從不動的本性去透識驛動的因果,從此念來念去,隨覺隨除,不將心受。
無門和尚說:「春有百花鞦有月,夏有涼風鼕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中不掛一事,事來應,事去靜,便是如今白陽法門修辦一如、聖凡兼修的最佳寫照,更是祖祖相傳的密語密意。從菩薩不捨一法、不捨眾生的平等慈懷中,讓我們看到各位老前輩、點傳師們,各個無不是藉由立願瞭願瞭因果而成道證果。《四十二品因果錄》便是提供瞭道證真者的最佳題材,是一本老少鹹宜、普及三根的瞭因證果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