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師尊從民國七十八年到民國八十三年(西元1989~1994年)共六次臨壇批示瞭《叮嚀心語一○一則》,其中一段提到:「不要太強調和注重佛堂或道親人數的多寡,而造成瞭爭奪和擁有的心念,這都是不正確的,稍起偏差即起心計較,則易墜魔道。須知道,上蒼最後的評功論果,是以德性、戒律、心念、願行、火候而定昇降,並不在於外來的福德名相。」並特彆交代這《叮嚀心語一○一則》的語錄是末後一著的「修辦指南」,將來要傳遍萬國九洲。
恩師說:「凡我徒兒皆當知道,三教傳心彆無功,真性常住萬法通;離世住世無汙染,妙用方知與佛同;離色離相無人我,念善念惡本來空;悟得本來無一物,徹天徹地處處通。」師尊深怕我們迷失在道名、道利、道權的名相上,而忘失光明的本性,故而做瞭這般深切的叮嚀。
恩師擔心我們「若無真功實善,如何真正迴天?」故又於民國八十七年、八十八年(西元1998、1999年)期間,由天然古佛、李鐵拐大仙、濟公活佛、韓湘子大仙、漢鍾離大仙,分彆在泰國、馬來西亞批示瞭《叮嚀心語一○一則》中的「德性、戒律、心念、願行、火候」五篇妙訓,旨在提醒吾輩從心性下功夫,以願行為力量,依此五個方嚮作為迴天的資糧;並交代將此五篇妙訓編輯成冊,以為末後修行的指南,是為「迴天五個條件」之緣起。本社誌此妙訓之因緣,再加以收錄匯整及註解演說,以完成恩師「訓語指迷津,明白是知音;唯望真誠相應,聊慰仙佛心」的慈心悲願。
序
火候,是陶冶心性的功夫--是修心煉性的試金石,是成聖成賢的重要關鍵。
火候,原本是道教修行功法的名詞,是道傢「煉丹」成否的重要關鍵;而火候的掌握,除賴個人修為外,也與天地日月運度之理,包括年、月、日、時、刻、分、季、氣、候及五運六氣和方位等息息相關。所以道教的祖師們「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透過對「陰陽否泰之機,發生萬匯之要」的體認,有係統地提齣「火候學」,以參贊造化,達到天地人三纔閤一的「真」境。
火,就是「神」。在道教裏,「神」有識神、元神之分,而「火」是元神之火;常與「神」同時齣現的是「意」,「意」有凡意、真意之彆。道教所用的「意」是真意,係五行之土,土為火所生,「元神真意」其實隻是一個元神,指清淨的心體。
候,是指修煉過程中的一個曆程。其中又可以有幾個階段,而曆程的完整週期,稱為「周天火候」。修煉過程中有諸多環節,一個環節就是一個「候」;不同環節的次第,叫作一候、二候、三候……等等。候,就是「機」,類似佛語的「當下」。什麼時候、作什麼、不作什麼,不同時候又有不同的反應,這些作為反應就是「用火」。
道教所稱之用火,有文火、武火的差彆。文火為沐浴溫養,武火則猛烹極煉。用文還是用武,完全看當時所處時點的客觀狀態而定,這當中不能夾雜任何主觀偏好而作為或不作為,這就叫「無為而無不為」。清代全真道士劉悟元說:「一步有一步之火候,步步有步步之火候,變化多端,隨時而行,方能有準」。其中「隨時而行」四個字,正顯示道教棄主觀、重客觀的基本精神,這是火候的重要內涵。
道教所講「心息相依」,即元神真意必須與氣息連在一起作用,纔會産生用火的效果。先天真一之氣是主體,元神真意的作用是工具性的,所以道教也以重視心地的涵養為本,修道人不可本末倒置!
火候的修煉,在佛傢即修「定」的工夫。參禪是修定,持戒是修定,念佛也是修定,研教還是修定。真正的禪定要如《壇經》所謂:「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換言之,不受外境一切人事物的誘惑,自心不亂,纔是真定。所以,八萬四韆法門,都是修火候的方法。手段不一樣是異,修禪定是同,異不礙同,同不礙異,異中有同,同中有異,抓住這個道理,「真善美慧」就能現前,「常樂我淨」就能落實。
《金剛經》末後,釋迦牟尼佛囑咐須菩提尊者,菩薩住世一定要自行化他。要用什麼樣的態度自行化他?世尊教他「不取一相,如如不動。」這八個字就是禪定。不取一相,就是外不著相;如如不動,是內不動心。簡言之,一個修行人絕對不能被外境所誘惑,這就是「不著相」。不是離開外麵境界,離開瞭還能度什麼眾生?要度眾生,就要跟眾生接觸。雖接觸,絕不著相,絕不受影響,這是「禪」。內不動心,是不動貪瞋癡慢,不動是非人我之心,絕對沒有分彆執著,這是「定」。所以,真正修禪定的人,不一定要打坐,天天打坐的人不一定是修禪定。
《道德經》雲:「治大國,若烹小鮮。」老子認為治理一個國傢,都要如同料理食物一般,火候大小控製得宜,纔烹調得齣美味佳餚,而修身齊傢又何獨不然?在對待人物、與人交往的關係上,火候的掌控更是要拿捏得宜,免得傷人又害己。
道傢講「修心煉性」與儒傢言「存心養性」、佛傢說「明心見性」,都是在講心性的陶冶煆煉達到相當的程度,而展現齣與天地閤德、與日月閤明的德能,所以皆為同一道理,無不是在培煉此心,使其迴復真如本性。
僅僅是書名“迴天的五個條件-火候”,就足以讓我的思緒萬韆。它仿佛是一扇門,通往一個充滿智慧和可能性的世界。我一直在猜測,“迴天”所指代的是否是一種深邃的變革,一種能夠改變事物本質、扭轉發展方嚮的重大舉措?而“五個條件”則像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石,每一個條件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更讓我著迷的是“火候”這個詞,它太有東方哲學韻味瞭。它讓我聯想到烹飪時對火力的精準控製,以達到最佳的口感和風味;也讓我想象到戰場上對戰機的把握,瞬間的決策就能決定勝負;甚至是在人際交往中,恰如其分的言辭,纔能化解矛盾,增進理解。這本書會不會就在探討,如何在人生、事業、乃至社會發展的關鍵時刻,找到那五個核心的“條件”,並掌握好那微妙的“火候”,從而實現令人驚嘆的“迴天”之舉?我期待著,它能提供給我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一種能夠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發展規律,並從中找到突破睏境、實現飛躍的智慧。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種探索,一次與智慧的對話。
评分“迴天的五個條件-火候”,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瞭一些非常宏大的概念。它似乎指嚮瞭一種超越尋常的能力,一種能夠改變既定命運、扭轉頹勢的力量。在我看來,“迴天”本身就蘊含著一種逆流而上的決心和勇氣,而“五個條件”則像是達成這一宏偉目標所必須具備的要素。我好奇的是,這五個條件是否具有普適性?它們是否能夠應用於不同領域,比如個人事業的突破,企業發展的轉型,甚至是國傢層麵的戰略調整?而“火候”這個詞,更是為整個概念增添瞭一抹神秘的色彩。它讓我想到瞭某種微妙的平衡,某種恰到好處的力度,以及對時機的精準把握。這可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的積纍和不斷的嘗試。我想象這本書會深入探討,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下,找到並運用這五個條件,並且在最關鍵的時刻,以最精準的“火候”去推動事情的發展。它可能不僅僅是在講述方法論,更是在傳遞一種深刻的哲學思考,關於如何理解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以及如何成為那個能夠掌握關鍵,並最終實現“迴天”的智慧者。
评分這本《迴天的五個條件-火候》,光聽書名就讓我想到瞭那種古老而又充滿智慧的東方哲學。它不像一些暢銷書那樣直白,反而帶著一種含蓄的美感,需要細細品味。我總覺得,這“五個條件”應該不是簡單的羅列,而是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而“火候”這個詞,更是精妙絕倫,它不僅僅指代時間上的恰當,更包含瞭一種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深刻理解。我想象中的“火候”,可能是一種能量的積纍,一種勢能的轉化,一種在最恰當的時刻,釋放齣最大能量的能力。這本書會不會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揭示瞭如何通過修煉這“五個條件”,掌握這“火候”,最終達到“迴天”的境界。它可能涉及到的領域非常廣泛,或許是關於決策的藝術,關於人際關係的智慧,甚至是關於生命意義的探索。我期待著,它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看似難以逾越的睏境,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淡生活中的轉機。這本書,在我看來,就像一杯需要慢慢品嘗的陳年佳釀,每一口都能帶來不同的迴味和感悟,並且能激發我深入思考,去探尋那些隱藏在現象背後的本質。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寫意的筆觸,仿佛勾勒齣瞭曆史的風雲變幻,又帶著一絲神秘的東方韻味。光是書名“迴天的五個條件-火候”,就足以讓人浮想聯翩。我一直在思考,“迴天”究竟是指什麼?是扭轉乾坤,還是力挽狂瀾?而“火候”又是如何與這“迴天”聯係在一起的呢?這不禁讓我想起中國傳統烹飪中對火候的講究,一絲一毫的偏差都能影響菜肴的最終味道。如果將這種精妙的烹飪藝術比喻成一種策略,一種掌控全局的智慧,那麼這本書可能就是在探討如何通過精準的時機、恰當的力度,去達成某種重大的、甚至是顛覆性的改變。我很好奇作者會從哪些角度切入,是曆史事件的剖析,還是某種抽象理論的闡述?是純粹的思辨,還是結閤瞭實踐案例?這本書就像一塊未知的寶藏,等待著我去挖掘其中的奧秘,去理解那“火候”背後隱藏的深意,去感受那種“迴天”的磅礴氣勢。我期待著在字裏行間,找到那個令人醍醐灌頂的答案,去品味作者對人生、對時代、對命運的深刻洞察。
评分初拿到這本書,內心就湧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書名“迴天的五個條件-火候”實在是太有畫麵感瞭。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古代戰場上,將領們如何把握戰機,運籌帷幄,最終扭轉戰局的場景。又或者是在政治鬥爭中,關鍵時刻的決策,如何影響王朝的興衰。這“五個條件”聽起來就像是成功的秘訣,而“火候”則像是賦予這些條件生命力的關鍵所在。我忍不住想象,作者會不會將曆史上的重大轉摺點,比如某些國傢從衰敗走嚮復興,或者某些個人從低榖走嚮巔峰的經曆,進行抽絲剝繭的分析,找齣其中的共性,並將它們歸納為這五個“條件”。而“火候”則可能代錶瞭時機、力度、甚至是一種微妙的平衡感,是那些看似不經意,卻能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我想,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可能包含瞭作者對現實世界諸多現象的深刻觀察和獨到見解。它也許在告訴我們,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社會發展,抑或是國傢命運,都存在著某種內在的規律,而掌握好這“火候”,纔能真正實現“迴天”的可能。我迫不及待想要翻開,去探索這深邃的智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