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阅读,人类有了过去。
因为阅读,人类看见未来。
因为阅读,人类开始了解彼此。
任何人——老的、少的,在世和不在世的——都得承认它的重要性。在古埃及的官员看来,它是「水上的驳船」。在四千年后奈及利亚好学的学生而言,则是「昏暗深井中的一道光芒」。对我们大部分人来说,它永远都是文明的声音本身……它就是阅读。
今天白领劳工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多过饮食、打扮、旅游、社交或是一般的运动和娱乐——也就是说,花掉每个工作天的五至八个钟头。(多到只有睡眠可以相提并论。)至于电脑跟网路呢?这两者都是阅读的革新。
不过,阅读却是比工作或网路更加丰富。读物之于心智,就好比音乐之于精神。读物可以令人着迷、培养能力、丰富生活、提出挑战。我们看着白纸或萤幕上的小黑字,而这些文字就足以令我们感动流泪,打开生活的眼界和体会,提点我们安排自己的人生,以及跟万物形成联系。
世上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惊奇了。
本书特色
本书讲述了阅读的活动、使用的人员及其社会环境,以及在石片、骨头、树皮、墙壁、碑碣、泥版、书卷、册子、图书、萤幕和电子纸张上的种种表现。内容虽然侧重在西方阅读的历史,却也勾勒了它在中国、韩国、日本、美洲和印度的演进。作者希望大家透过这么一部历史,不仅能对阅读在过去和现在的情形有所了解,更能明白它在将来所能带给世界的启发和力量。
虽然阅读和书写是携手并进的,但它其实是书写的对立面——两者即便在脑内也有不同的活动部位。书写是技巧,阅读是能力。文字原本是制作出来的,后来还在机缘凑巧的情况下得到採用;阅读则会连同人类对书面语潜在性能的深入了解而不断演进。文字史显示了一连串的借用和修正,阅读史则呈现了社会渐次成熟的各个阶段。文字是表现于外,阅读乃铭感于内。文字有公开性,阅读具私密性。文字是明白限定的,阅读则是开放结局的。文字冰冻了当下。阅读则行之久远。
作者简介
史帝芬.罗杰.费雪(Steven Roger Fischer)
奥克兰大学玻里尼西亚语言暨文学研究所所长。
近年着作有:《文字的历史》、《语言的历史》、《语言简史》、《太平洋岛屿史》、《世界末端的岛屿--复活节岛风起云涌的历史》等书。
译者简介
李中文
学历:辅仁大学德文硕士
译作:《亚历山大大帝》、《海盗》、《浪漫主义》、《穆斯林发现欧洲》、《当我再次想起天主》、《何谓哲学问题》、《爱因斯坦在柏林》和《无效的医疗》等
第一章 不朽的证物
头一批阅读者
美索不达米亚
埃及
书写语之散播
宗教与阅读
第二章 纸莎草纸的口语
希腊人
犹太人
罗马人
上古末期和基督教初期
第三章 阅读的世界
中国
韩国
日本
美洲
印度
第四章 羊皮纸的视线
中古前期
阿拉伯人和犹太人
默读
中古盛期
学习阅读
经院哲学
阅读用眼镜
方言的挑战
第五章 印刷的页面
印刷和阅读
「再度」充当工具的书籍
「烧掉国内所有档案」
宗教改革和阅读活动
折角和《妥拉》
十七世纪
第六章 「共同的良知」
十八世纪
约翰生:「基础得靠阅读来奠定」
欧陆的表现
十九世纪
出版业
新大陆的阅读
「读遍相关报导!」
「拼命看书」
游历型读者
全球性的影响
二十世纪
第七章 阅读未来
变迁
科技
学习和进步
「第六官能」
阅读的结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