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遭遇這個時代,既非常不幸,又非常幸運。
因為它壯美,因為它殘酷,因它充滿苦難,又因它充滿精彩。
全書透過傢族人物的人生際遇、動盪年代的奇特故事及同學們艱難的戍邊生涯,記錄瞭中國社會幾十年間的變遷、迴歸與和解。書中揭示瞭無奈曆史命運下的人性幽暗和光明,在時代的轉型中,撫慰瞭隱隱作痛的曆史傷痕。
本書特色
1. 本書作者周孜仁在文革期間曾參加「重慶八一五派」並主編《815戰報》。其所撰時局述評〈大局已定,八一五必勝〉曾引起毛澤東「關注」,被坊間斥為「全國五大毒草」之一。
2. 見證時代荒謬的書寫,透過作者身邊人物的人生際遇和動盪年代的奇特故事,記錄瞭中國近幾十年間的變遷、迴歸與和解。
作者簡介
周孜仁
四川成都市人。高級工程師、作傢、社會活動人士。大學主修電機製造。先後做過報社主編、省委秘書、作傢、工人、高級工程師、職業經理人。因政治原因,曾多次被有司收審。晚歲在雲南省從事老年網路教育等公益活動。
自 序
傢族篇
我和父親
二哥
三姐和她的資産階級丈夫
四姐夫的遠山恩仇
七姐的淒美人生
客傢上墳記
社會篇
飢餓年代的飲食文化
大巴山記憶
1969年?一段舊聞背後的新聞
「學代會」鬧劇
基督徒的雲南故事
同學篇
電站,我的兒子
浴火記
序
命運總是樂此不疲地同我開玩笑:認真的和隨意的、殘忍的和荒唐的、早有預感的和猝不及防的。此生註定永無寜日。如被風暴和巨浪擊碎的船,隻留給我一塊破碎船闆。確實自由瞭,且再也不會沉沒,我隻能在大海漂流,直到如今,年已遲暮,老之既至。
一位朋友,現在身居高位瞭,他的屬下曾告訴我,說這位高官不隻一次在會上講:「我這權利誰給的?黨給的呀。人民給的呀。不能說明我水平高啊!我一位老師,水平比我高許多,時運不佳,最後隻當瞭作傢。」據說,他所稱「老師」,就是我。此語謬病存焉。其一,我水平怎麼說怎麼不高;其次,我肯定也不是作傢。幾十年來,特殊時代把我整個兒拋在驚濤駭浪中,九死一生。為尊嚴,也為生存,我轉換過的角色太多,從省委祕書到反革命疑犯,從維修電工到高級工程師,從新聞人到經理人……有幾次,甚至幾陷囹圄。
前麵提到這位高官,因為好心,讓我遭緻瞭一次幾乎毀滅性的厄運:他為此內疚。我真心實意對他說:人生,不就是一場旅行麼,不就於不同社會途次閱讀瞭不同人生風景麼?深牆大院是一種風景,竹籬茅捨也是一種風景;高山大野是一種風景,小橋流水也是一種風景……誰能說哪一個更美?重要的是,我比彆人閱讀瞭更多人生景緻,這就夠瞭。歐陽夫子〈醉翁亭記〉有雲:「醉能同其歡,醒能述其文」。我喜歡這種境界。醉者,與國與傢與人同迷糊,同受難,同抗爭;大悲大喜之後,噩夢醒來,能豁達,能理性,能從容不迫地記錄自己(通過自己,記錄整個社會)所曆所為,所思所想。如認同人稱作傢,其源唯當於此瞭。彆無他好,我就喜對著電腦傾訴,說社會、人和自己的命運,並且思考。
如是,隔三岔五,我便寫瞭。利用工餘、假日和節日,沒完沒瞭地寫。無意發錶,亦無經濟訴求,但得心裏平靜而已。文畢貼去網上,能有讀者點擊,便很滿足;若有被某編輯惠眼偶顧,得以登堂入室,印成鉛字,更加惶惶瞭。文壇多名利場、是非地,世間何處無知音?涉足渾水而何?七八年間,竟得數十萬字,在電腦螢幕上拼湊起來,密麻一片,其情何等欣慰!中國作傢講究級彆、講究三六九等。一個局外人,不經意間竟寫齣這麼多,按洋人說法,作一WRITER(寫字的人),夠資格瞭。中國的「作傢」二字翻成英文,好像也當是WRITER。
我遭遇這個時代,既非常不幸,又非常幸運。因為它壯美,因為它殘酷,因它充滿苦難,又因它充滿精彩。能以一個見證人的名義,為它的履曆錶填寫一行註腳,餘願足矣。
周孜仁 2012年10月 於昆明
這本書的書名《歲月迴望錄:紅衛兵小報主編的傢族追憶》,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曆史和人性的好奇。我一直覺得,最生動的曆史往往隱藏在最平凡的敘述之中,而一個“紅衛兵小報主編”的身份,更是讓這種敘述具有瞭獨特的視角和權威性。我好奇,他/她當年是以怎樣的心態去主編這份充滿時代色彩的報紙?文字背後又承載瞭多少真實的情感和思考?而當這份“主編”的身份轉化為“傢族追憶”的視角時,我期待看到的是一場跨越時代的對話。書中的傢族成員,是否會在這段追憶中,呈現齣不同的立場和經曆?比如,長輩們是否會分享當年參與運動時的熱血與迷茫,而晚輩們又將如何理解和審視這段曆史?我想象,書中可能會充斥著那個年代特有的詞匯和錶達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它會觸及到個體在宏大敘事下的無奈與抗爭,以及在時代變遷中,傢族成員之間情感的維係與斷裂。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扇通往過去,也通往心靈深處的窗戶,我渴望從中看到一段既有曆史厚度,又不失人情溫度的真實故事。
评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一些畫麵:泛黃的報紙,油墨的香氣,以及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昂語調。一個紅衛兵小報的主編,本身就是一個充滿戲劇性色彩的身份。這不僅僅是一個記錄者,更是一個那個時代話語權的一部分。而當他/她開始“傢族追憶”時,我預感到這不會僅僅是一段個人史,而更像是一麵映照整個時代的鏡子。我想象,在那個激情的年代,傢族成員們是如何被捲入曆史的漩渦?他們的個人命運又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起伏?這本書可能會揭示齣一些我們可能不曾瞭解的、發生在普通傢庭裏的,與政治事件緊密相連的故事。比如,傢族中是否有人是堅定的革命者,有人是沉默的觀察者,甚至有人是時代的受害者?主編的視角,會如何將傢族成員的經曆串聯起來,並與他/她作為主編的視角産生怎樣的碰撞?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齣那個年代復雜的社會人情,以及在極端環境下,人性的光輝與陰影。這本書,不應該隻是一份簡單的迴憶錄,而更應該是一份對曆史的深刻反思,一份對傢族命運的深情呼喚。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猶如一把鑰匙,輕輕開啓瞭我對一段特殊曆史時期的想象。一個“紅衛兵小報主編”,一個“傢族追憶”,這兩個看似獨立的身份與行為,一旦結閤,便充滿瞭探索的價值。我非常好奇,當年那位年輕的主編,是如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用文字記錄時代,又如何在歲月的長河中,迴望和梳理自己傢族的故事。我猜想,書中或許會穿插著當年小報上的一些片段,那些充滿時代氣息的標題和內容,與傢族成員的個人經曆交織在一起,會産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我期待看到,傢族中不同成員,在那個激蕩的年代,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他們的命運又如何與大時代的車輪緊密相連。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一個傢族的敘述,更是關於一個時代在傢庭層麵的摺射。我想象,字裏行間會流淌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情感,有熱血,有迷茫,有犧牲,也有溫情。我期待,這本《歲月迴望錄》能夠帶領我,穿越時空的迷霧,去感受那些鮮活的生命,去理解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
评分“紅衛兵小報主編的傢族追憶”,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個人敘事的溫度。我一直對那個年代的社會生活感到好奇,特彆是身處其中的個體,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情感又是怎樣的。這本書的書名暗示瞭作者的特殊身份——一個當年在信息傳播領域有著一定影響力的角色,同時又迴歸到最親密的傢族關係上來。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去看待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我想象,書中的傢族成員,或許有積極投身運動的,有默默承受的,有心懷睏惑的,他們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構成瞭一幅幅生動的時代畫捲。主編的視角,是否會帶著一種反思和審視,去重新解讀當年那些激情澎湃的口號和文字?是否會揭示齣那些隱藏在曆史洪流之下的,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我期待的,不僅僅是一份曆史的記錄,更是一份對人性復雜性的探索,一份對傢族情感的深刻體悟。這本書,應該會是一次觸動心靈的閱讀體驗。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夠引人遐想,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歲月迴望錄”背後藏著怎樣的故事,而“紅衛兵小報主編的傢族追憶”更是增添瞭一層特殊的曆史厚度與個人視角。我一直對那個特殊的年代有著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其宏大敘事的敬畏,也有對其個體命運的關懷。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獨特的切入點,不是從宏觀政治層麵,而是從一個身處其中的個體的視角,去觸碰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我非常好奇,作為當年紅衛兵小報的主編,他/她當年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組織那些充滿激情卻又可能帶有稚嫩言辭的文字?這本書會如何描繪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那些熱血沸騰的口號,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傢族成員之間的關係是如何被重塑、被考驗的?我設想,書中一定充滿瞭那個年代特有的符號、語言和精神烙印,或許還有一些在曆史記載中被忽略的細節。我期待能在這本書中,看到一段既有曆史溫度,又不失人性深度的傢族故事,從中窺見一個時代的縮影,以及個人在時代變遷中的成長與反思。這本書的名字本身就承載著一種沉甸甸的過去,而我,作為一個讀者,非常渴望去打開這扇通往過往的大門,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記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