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是高雄城市产业结合艺术的重要艺文活动,自2002年开始举办以来,每两年都以钢铁呈现不同的创意。本届钢雕艺术节以「全民大恋钢」为主题,特别将最受到民众嘱目的现场创作营扩大办理,网罗亚洲顶尖雕塑家与在地新锐创作者等16位艺术家,于驳二艺术特区蓬莱仓库广场创作。
16位艺术家在创作营现场,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型态,从废弃钢材到艺术品的过程,是展览最大的魅力,每个时刻所呈现的都是不同的风景。
本书以图文方式,从策展概念谈起,并纪录艺术家创作过程,完整呈现钢雕艺术创作与「大恋钢」的辽阔气势、美好氛围。
本书特色
完整呈现16位亚洲知名雕塑艺术家:木户修、多和圭三、李在孝、成东勋、展望、董振平、梁任宏、宋玺德、李耀生、张乃文、郑宏南、陈右昇、蔡坤霖、任大贤、陈奕彰、卢之筠。
从概念到完成品,以图文比例6:4的精采丰富钢雕创作历程。
我是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关于《全民大恋钢:2012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的零星信息,当时就觉得这个主题太酷了!“钢雕”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硬朗、坚韧的感觉,但“大恋”又注入了一种温暖、浪漫的色彩,这种反差感特别吸引人。2012年的高雄,在我印象中,就是因为这个艺术节而变得不一样了。以前的高雄可能更多地和工业、港口联系在一起,但钢雕艺术节的到来,让这座城市多了一层艺术的光环。我记得当时在西临港线,那些巨大的钢雕作品,在海风吹拂下,在夕阳映照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壮丽。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不会收录一些参与艺术家对于“恋钢”的理解?是不是有艺术家以高雄的城市故事为灵感,创作出与这座城市情感相连的作品?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钢雕创作过程的深度介绍,比如材料的选择、焊接的技术、以及如何让冰冷的钢铁展现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力。
评分坦白说,我对《全民大恋钢:2012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这个书名第一反应是有点搞不懂,钢雕和“恋”在一起,听起来很有趣。2012年我那时候还在读书,对高雄的印象也比较模糊,只知道是个南部的港都。但钢雕艺术节,听起来就很有气势,用钢铁这种硬邦邦的材料来创作艺术,而且是“国际”级别的,一定很厉害。我猜这本书不会仅仅是堆砌作品图片,应该会挖掘更多故事。比如,当时有哪些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来到高雄,他们带来了怎样的作品?这些作品背后有什么样的创作理念?高雄作为主办城市,在这次艺术节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是不是有很多市民也参与其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我很好奇,书里会不会有一些艺术家和当地居民互动的故事,或者是有一些年轻人因为这个艺术节而爱上钢雕艺术的经历。这种更有人情味的分享,会比纯粹的作品展示更有吸引力。
评分这本《全民大恋钢:2012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光看标题就很有意思,感觉它不只是一本介绍展览作品的画册,更像是一份关于那段时期高雄城市艺术脉搏的记录。2012年的钢雕艺术节,对我来说,是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大型公共艺术的力量。以前对雕塑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小巧精致的层面,但钢雕不一样,它带着一种原始的、工业的、却又充满创意的生命力。我记得当时在驳二艺术特区,那些巨大的钢构件被重新组合、焊接,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像飞翔的鸟,有的像沉思的巨人,还有的干脆就是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高雄作为工业城市,能够举办这样一场以“钢”为主题的国际艺术盛会,本身就非常有象征意义。这本书,我猜想一定能捕捉到这种城市转型与艺术结合的独特魅力。我特别好奇,书里会不会介绍一些国际知名雕塑家的作品,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材料和技术上的挑战,创作出这些令人惊叹的艺术品的。
评分哇,看到《全民大恋钢:2012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这个书名,就勾起了我好多回忆!2012年那会儿,高雄真的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钢雕乐园,到处都是震撼人心的作品。我记得当时我刚毕业没多久,特别有空,就拉着朋友们到处跑,想把每一个角落都看遍。高雄港边的艺术品,那种金属特有的冷峻和硬朗,却被艺术家们赋予了生命和故事,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有些作品巨大无比,光是站在下面仰望就觉得渺小,但那种力量感却直击人心。还有一些作品巧妙地融入了高雄的地理特色,比如与大海、港口景观相呼应,让整个城市都充满了艺术的呼吸。这本书的名字“全民大恋钢”,听起来就充满了趣味性和参与感,仿佛在邀请大家一起拥抱这种钢铁的浪漫。不知道书里会不会收录一些我当时特别喜欢的作品的细节,比如那个充满童趣的动物造型钢雕,或者那个象征着高雄精神的巨型机械臂。真的很期待能够通过这本书,重温那段充满艺术气息的美好时光,也了解更多艺术家们创作背后的故事。
评分《全民大恋钢:2012高雄国际钢雕艺术节》这个名字,立刻勾起了我对2012年高雄的独特记忆。那一年,高雄市政府真的非常有魄力,将钢雕艺术带入大众视野,而且还是以一个这么有温度的名字来命名。钢雕,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种带有工业美学和力量感的艺术形式,但“全民大恋”四个字,又让它多了几分亲和力。我当时虽然没能亲临现场,但通过新闻和网络上的照片,已经被那些巨大的、充满想象力的钢雕作品深深吸引。那些作品,有的雄伟壮观,有的精巧别致,都在用钢铁诉说着不同的故事。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补上那段未能亲历的时光。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详细介绍那些参展的钢雕作品,它们的尺寸、材质、创作背景,以及艺术家们是如何将冰冷的钢铁变成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这次艺术节是如何真正“全民化”,让高雄的市民,甚至是远方的读者,都能感受到钢雕艺术的魅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