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小鱼和陈洁晧,取一小团土,作为人间功课,用心抚摸,尽心雕刻。敬重一团土的形状,篆刻一团土的气味。历经一年地水火风的教示,完成了一百个一团土做成的印章和印钮。书中收录其中七十一件瓷印,搭配1:1比例的印面与不同角度的印钮。
作者简介
小鱼
小鱼本名陈正隆,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大学时,于篆刻课堂上受曾绍杰老师启蒙,虽未遵守老师印风,至今感受。小鱼是一个忠于自己生活的行者,对于创作,他「以我观物」,无滞无碍;「以物观我」,一片浑然,用真感情写真景物,一派天真。作品大致分书法、水墨画,印章、散文四大类。出版书、画、印、文集二、三十本。
陈洁晧
陈洁晧,一九八O年生,多愁善感的双鱼座。二OO九年毕业于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视觉艺术研究所。二O一一年获选台北美术奖优选,二O一三年获高雄奖入选。在研究所期间进入乐生疗养院,开始接触社会运动与现代艺术,成为生命中转折性的体验。
每次看到精美的瓷器,我都会惊叹于它的温润和光泽。当我知道这本书竟然是以瓷器作为篆刻的载体,我简直太惊喜了!这绝对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我之前只见过石印,木印,纸印,但很少见到真正意义上的瓷印。这让我非常好奇,瓷器的材质是否会对篆刻的技法有新的要求?例如,它是否比石头更易碎?它的硬度是否也不同?我一直在想,陈洁晧老师是如何在瓷器上雕刻出如此细腻的线条的? 而且,“小鱼篆刻”这个概念,让我觉得非常有画面感。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条活泼的小鱼在水中畅游的景象,不知道老师是将这种意境融入到了印文的设计中,还是在印章的钮饰上有所体现?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带有生命力和故事感的艺术品。读这本书,仿佛是在与一位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家进行一场对话,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手艺的展现,更是他对生活、对艺术的理解和表达。
评分“制钮”的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印象中,印章的钮饰总是比较传统的龙、凤、兽之类的,但这本书里的钮饰,给我一种非常现代、又带着点趣味的感觉。我尤其被那个“小鱼”的钮饰吸引,它究竟是什么样的造型?是写实的,还是抽象的?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为了好玩,更是老师在为每一方印章注入灵魂,让它不仅仅是一件工具,更是一件艺术品。我还在想,这些钮饰的材质,会不会也有特别的选择?老师在设计这些钮饰的时候,有没有从古人的印钮艺术中汲取灵感,又加入了多少自己的创意? 我平时喜欢写一些明信片,也会用一些小印章盖在上面,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个性。看到这本书,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尝试学习一下,为自己的印章也制作一些特别的钮饰?书里的图片让我脑海里涌现出各种可能性,我甚至开始想象,如果把一些生活中的物件,比如一枚特别的贝壳,或者一个小小的陶瓷摆件,改造成印章的钮饰,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种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设计理念,真的让人拍案叫绝。
评分这本《人间一团土:小鱼篆刻 陈洁晧制钮 瓷印集》真的太对我的胃口了!最近在诚品书店随手翻到,就被它深深吸引了。我本身对篆刻就很有兴趣,但一直觉得那是一种很遥远、很专业的技艺,直到看到陈洁晧老师的作品,才发现原来这么有生命力。书里的每一方小小的瓷印,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特别是“小鱼篆刻”这个部分,我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巧思,能让这些线条在方寸之间如此灵动,像是真的在水中游动一般?我猜想,这不仅仅是刀法的精湛,更是一种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观察。 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有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触感很舒服,印刷的色彩也恰到好处,没有那种廉价感。我特别喜欢书里对制作过程的介绍,虽然文字不多,但配上的图片却能让我感受到老师下刀时的专注和耐心。我曾尝试过自己动手刻一点小东西,那种把一块石头慢慢“雕琢”成形的成就感,真是无可比拟。看到陈洁晧老师用瓷器作为载体,这又是另一层面的突破,我很好奇,瓷器的硬度、釉面等等,会不会给篆刻带来额外的挑战?老师又是如何克服的?书里的一些细节,比如印章的边角处理,印文的布局,都透露出一种不落俗套的审美。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老技艺怀有敬意的人,但同时我也拥抱创新。这本《人间一团土:小鱼篆刻 陈洁晧制钮 瓷印集》,恰好能满足我这种“老派”与“新潮”并存的审美。看到“小鱼篆刻”这几个字,我就在想,这个“小鱼”是老师的外号,还是作品的系列名?如果是外号,那也太可爱了!如果是作品系列名,那是否意味着老师会推出更多不同主题的篆刻作品?我对老师的创作过程非常好奇,他一定是一个心思细腻、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人。 我尤其喜欢陈洁晧老师在“制钮”上的巧思。我平时对一些小物件的把玩也很有心得,一个好的钮饰,能让整个印章的质感提升很多。我猜想,这些钮饰的造型设计,一定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打磨,才能达到如此精致的效果。我甚至在想,老师在设计这些钮饰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它们在不同光线下的表现?或者,它们在与各种纸张、墨水接触时,又会呈现出怎样的美感?这本书让我对印章这个古老的物件,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人间一团土:小鱼篆刻 陈洁晧制钮 瓷印集》,真的让我对“印章”这个概念有了颠覆性的认识。我一直以为印章只是身份的象征,或者仅仅是签名的一种替代。但看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方寸之间,可以蕴含如此大的天地。尤其是“小鱼篆刻”这几个字,充满了童趣和想象力。我猜想,这一定是老师在创作过程中,注入了许多对自然生命的观察和热爱。 我更对“陈洁晧制钮”的部分感到着迷。我经常会在一些小店淘一些古朴的物件,而一个好的印章钮饰,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中的钮饰,我很好奇它们究竟是什么样的造型?是动物,植物,还是抽象的几何图形?它们是怎样与印章主体完美结合的?我甚至在想,老师在设计这些钮饰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它们的使用场景?比如,在书画作品上,在信件上,或者在其他的手工艺品上,它们会带来怎样的不同感受?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它可以如此多元,如此有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