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现代雕塑、景观设计、舞台设计、家饰设计于一身的二十世纪雕塑大师野口勇,首本完整的中文生涯与作品介绍,追踪其跨足,多种媒材、多种领域、不同文化背景,而铸造其独特魅力的全方位发展。
野口勇(Isamu Noguchi 1904-1988)是二十世纪雕塑大师、卓越的景观设计家,并跨足公共艺术、舞台设计、家具及灯饰等领域,被《纽约时报》誉为「全方位的多产雕刻家」。他的创作生涯跨足亚洲、美国、欧洲的文化背景,透过石材、钢铁、木材等诸多材质应用方式,独特的演绎手法,将东方工艺的审美观与西方现代艺术理念揉合成为三度空间作品,赢得举世的瞩目。
野口勇的父亲为日本诗人,母亲是带有苏格兰血统的美国英语女教师。他在日本度过大部分的童年时光,十三岁时取得美国公民权。1922年他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这个城市启发了他对雕塑的热情,两年后他离开学校,专注于抽象雕刻创作。随后拜罗马尼亚雕刻家布朗库西为师,从此迈入雕刻世界的大门。
二○至三○年代,野口勇以雕刻塑像谋生,并为舞蹈家玛莎.葛兰姆(Martha Graham)设计了二十个舞剧的舞台装饰。他也前往中国与日本,在北京跟随齐白石学水墨画和中国园林建筑心法,并接触到日本禅宗庭园的风格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他一半的日本血统身分,曾被诱入收容所七个月。从收容所出来后,他决心不再为艺术以外的事物分神。此时他创作一系列名为〈月景〉的从内部发出光芒的光之雕刻,象征他在生命黑暗期中迎向光明愿景的寓意。五○年代,一次旅行途中,他发现了岐阜县当地的和纸灯笼,他将纸型加以设计,并装上电灯泡,成为古意新创的半透明物件,后来设计成量产的「光」灯系列作品,大受欢迎。
六○年代之后,野口勇在国际艺术界建立起名声与掌声:1962年获选进入美国艺术文学院;1971年获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士;1986年代表美国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87年荣获美国国家艺术奖;1988年荣获纽约雕塑中心的终身成就奖,这一年他在纽约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野口勇介入不同艺术领域及设计范畴,把最小的东西,扩展到都市空间的运用,创造出优雅又坚定的永恆图象,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艺术家之一。本书为其生涯与作品介绍,以浅显的文字与彩色作品图版,追踪这位全方位艺术家的美学发展与独特魅力。
前言(何政广撰文)
沉思与禅修的艺术:野口勇
.朝圣者的灵魂
.武士的静修之地
早期头像雕塑
舞台设计相关作品
「我们是一片包含了自己所有见闻的风景。」
.〈耕耘纪念碑〉、〈玩山〉
.〈墨西哥的历史〉、〈新闻〉
.〈广岛受难者纪念碑〉
.公家机关、私人企业委託设计庭园雕塑
.未能实践的纽约雕塑公园
.〈札幌莫艾雷沼泽公园〉
「永远不要为了下个阶段做准备,因为你将来做的,不会比目前手头上正在进行的更好。」
.从陶艺雕塑的学习与创作出发
.40年代的实验:石膏、木材、塑胶
.石板、铝片、铜、不锈钢
.光之雕塑
.大理石雕刻作品的创作
.花岗岩与玄武岩
野口勇年谱
对于野口勇,我一直怀有一种既敬畏又亲近的感情。他的作品,总能巧妙地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让人们在不经意间,与艺术发生最直接的互动。从儿童游乐场的设计,到大型的公共广场,他似乎总能找到最适合空间的方式,注入他的艺术语言。我特别关注他如何处理作品的尺度感和比例,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材质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质感与生命力。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仿佛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野口勇内心世界的窗户。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他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景观雕塑作品,不仅是它们的形态,更是它们背后的构思、理念以及它们在特定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此外,我也很想了解他是否在创作中,对某些哲学思想或是东方美学有所借鉴,这能帮助我更全面地理解他作品的深度与广度。
评分作为一个对艺术史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深知野口勇在现代雕塑领域的贡献。他不仅仅是一位雕塑家,更是一位探索空间、材质与人之间关系的先驱。我常常思考,艺术家如何在创作中融入个人的哲学思考,并将其转化为能够与大众产生共鸣的作品。野口勇的作品,似乎总带着一种宁静而又充满力量的气质,能够在喧嚣的城市中,为人们提供一处可以休憩、可以沉思的角落。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位大师的机会。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披露他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或者他与其他艺术家、设计师的合作经历。同时,我也想了解他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景观雕塑的理解和实践,这对于我们拓展艺术的视野,思考本土化艺术创作的方向,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分这本《野口勇:现代景观雕塑大师》的书名一亮出来,就勾起了我浓厚的兴趣。野口勇这个名字,即便是在台湾,也绝对是现代艺术界绕不开的巨擘。我一直对他在公共空间中注入生命力的雕塑作品感到着迷,像是纽约的《母亲花园》或是日本的《太阳神庙》。这次终于有机会能通过一本书,深入了解这位大师的创作理念、他的美学哲学,以及他如何将抽象的艺术形式与大地、自然、乃至人类的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期待书中能探讨他如何看待雕塑与场所精神的关系,如何让作品不仅仅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成为环境的一部分,甚至改变人们与空间互动的方式。例如,他那些如同天然岩石般错落有致的座椅,不仅是休息的地方,更是引导人们探索和体验公园的媒介。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就像是收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让我有机会从更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野口勇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的作品,也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关于如何看待和创造公共艺术的灵感。
评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关注台湾本土的公共艺术发展,但总觉得有些作品虽然形式上很新颖,却缺乏一种与土地的连接感。每当我看到野口勇的作品,我总会惊叹于他那种将自然元素与艺术创造完美结合的能力。他不是在“建造”雕塑,而是在“生长”雕塑。我特别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在创作中捕捉到大自然的精髓,并将之转化为具有雕塑生命力的形态的。这本书的封面就非常有吸引力,我能想象书中会呈现许多他标志性的作品,从色彩、线条到空间布局,都会有细致的解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野口勇的创作美学,比如他对“虚”与“实”的运用,他对光影的把握,以及他对人体工学的理解。在我看来,一件成功的景观雕塑,不仅要美观,更要能够被人们使用,能够成为社区生活的一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让我更深刻地理解,野口勇是如何在艺术与功能之间找到那微妙的平衡。
评分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一本介绍野口勇作品的画册,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他作品的震撼力。他的雕塑,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的艺术品,而是充满了生命力,仿佛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尤其是那些大型的景观雕塑,它们不仅仅是伫立在空间中,而是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一种对话,一种共鸣。我一直觉得,好的景观雕塑,应该能够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能够让人们在其中找到一种归属感。野口勇的作品,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他将装置艺术的思考,融入到公共空间的设计中,使得整个空间变得更加有趣,更加富有层次感。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到非常欣喜,因为它提供了一个更深入了解这位艺术家的机会。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他的创作过程,他的灵感来源,以及他对不同材质的运用。特别是那些在户外环境中,能够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我很好奇他是如何考虑材料的耐久性与美感的平衡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