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醫療的本質!
「無理的病人往往來自不友善的醫院,醫院員工與病人發生衝突,有九成是醫院的錯;病人跟醫師發生衝突,有九成錯在醫師。」這句話是真的嗎?
從眷村小霸王走到院士名醫,泌尿外科權威,他是最嚴厲的老師,最柔軟的醫師,專業醫病,醫德治心,俠義待人。
張心湜醫師憑著過人的膽識與精湛醫術,35歲當上榮總急診室主任,是全颱最年輕的醫院主任,43歲更被蔣經國總統拔擢,越過諸多前輩成為榮總外科部主任。
常有人問他,壓力不大嗎?那些「刀光血影」的日子怎麼挺過來?尤其他的專長是泌尿外科這麼敏感的醫學專科。巨塔之中社會百態宛如縮影,醫術、人情更彆提現在緊綳的醫病關係和醫院商業化的問題,這是醫師的考驗病人的難關。
張心湜從資深外科醫師和教育者的角度暢述,當前醫界、學界和醫病關係的種種問題。而醫師在麵對病傢與外界,說與不說,說多說少,個中分寸如何拿捏。身為病人又該如何與醫護人員有效溝通?
作者簡介
張心湜
1942年生,陽明大學教授、泌尿外科專傢。陽明大學終生榮譽教授、榮總醫療顧問。曾任颱北榮總醫院外科部主任、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校長、振興醫院院長、潤泰集團醫療事業體係執行長、衛生研究院董事會董事、颱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國際外科學院副主席及颱灣總會主席,國際外科學院院士。
發明經尿道攝護腺切除電刀之電腦控製裝置,獲多國發明專利及颱灣科技最高奬,專利金全數捐齣,成立泌尿科研究發展基金,奬掖後學。成立颱灣第一個泌尿外科培訓班及外科腫瘤醫師培訓中心。從事醫學教育三十餘年,持續第一綫臨床醫療及教學工作,經驗豐富,深受病患愛戴。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採訪整理∕邱淑宜
政大新聞係畢業,任職《聯閤晚報》多年,現為自由撰稿人。著有《颱灣大崩壞》《善的循環》等。
齣版者的話 集名醫、校長、院長、院士於一身 高希均
發行人的話 如何成為受敬重的良醫 王力行
推薦序 把真心講齣來 辜嚴倬雲
推薦序 曾誌朗
自序
第一部 從眷村老大的童年轉嚮行醫
第一章 眷村的老大童年
難忘兒時的逃難迴憶
拳頭打齣一片天
眷村影響我一生
第二章 大人教會我的事
砲火下的戰鬥營
功夫師父教會自製
父親的教訓
第三章 意外走上學醫路
我的第一誌願
大考受挫轉嚮學醫
遊進知識海
遲來的讀書樂
第二部 刀鋒的淬煉
第四章 嚴師的魔鬼訓練
沒人想去「小便科」
嚴師的鞭策
直言不韙反獲賞識
實踐恩師教育理念
難忘的「住院」生活
第五章 颱北榮總磨亮我的刀
黑色五月臨危受命
爭權益,對副院長摔餐盤
齣國進修新式開刀法
榮總泌尿外科趕上世界
全颱第一部震波碎石機
第六章 打破「死亡魔咒」
幫經國先生治病
改革榮總外科部
打造堅強的醫療團隊
第七章 刀鋒下的政治學
太高規格反齣錯
蔣夫人與特彆病房
同學不同命
政商名流治病易,對付傢人難
與老病患鬥智
兩位好病人典範
病曆上不能寫的祕密
名人的就醫隱私
隱私權殺手
第八章 病房中的生死學
天真小病人不知死神降臨
老夥夫的臨終感謝
上將的尊嚴
與惡疾同歸於盡
元配與小三之戰
親子關係見真章
第九章 醫院裏的社會學
開診斷證明務必小心
迷糊病患搞烏龍
太平間裏死而復生?
外科醫師的另一種風險
最「難看」的兩種病人
住院擲筊選醫師
第十章 拔刀力抗不平事
槓上退輔會主委
搶救器捐死刑犯
正麵迎戰黑函風波
第三部 行醫這條路
第十一章 醫病關係傾斜瞭
知識不對等的失衡關係
先天加後天的缺陷
醫師的社會評價
請把行醫當誌業
最佳醫病教材
第十二章 醫病溝通怎麼說
該跟誰說明病情
善意的謊言終是謊
實話怎麼說
非瞞不可的特例
術前說明誰代錶
醫病溝通「教戰守則」
侵入性內診的溝通要更技巧
拒絕惡質病傢
第十三章 醫病衝突如何避
無理的病人來自不友善的醫院
醫師失言惹大禍
醫師的罩門
「對不起」威力大
醫師不是神
醫病互重保安康
颱灣醫師刑事犯罪率世界第一
中醫無外科的緣由
第十四章 健健康康齣醫院
醫院裏沒有真正的公平
追逐名醫不如尋覓良醫
病人要勇於發問
堅持己見=乾擾醫療
探病會乾擾醫療
第十五章 健保,颱灣的醫療奇蹟
送走「産值」低的病人
吃健保 醫院花招百齣
吃病人 醫師成為推銷員
賺的比罰的多,醫院不怕罰
生意人不適閤辦醫院
第十六章 自愛自重纔有尊嚴
迴扣與紅包
循規蹈矩 醫院纔能永續經營
醫院進步的指標
第四部 手術刀與教鞭
第十七章 外科醫師一百分纔及格
滿分的外科照顧
龜毛的必要
失之毫釐差之韆裏
雙重確認絕對必要
我也聽錯檢驗結果!
漏看關鍵字慘誤人命
第十八章 颱灣的醫學教育
誰適閤讀醫
颱灣醫學教育不及格
醫學教育注入人文點滴
醫學生最重要的學習
減壓,重要的課外學習
第十九章 教齣術德兼備的醫師
一個床位吵翻天
閤作閤群倒數第二
PBL的革命性改變
推動改革反彈重重
引爆陽明最大學潮
走過風雨見藍天
第二十章 走過陽明
「用你的智慧來解決」
推動企業參與辦學
試吃威而剛上頭條
讓更有能力的人負重擔
挖角曾誌朗
第廿一章 改變的力量
當選颱灣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
剛硬變柔軟的震撼教育
圓桌的省思
讓將來的自己更好
採訪後記 謙謙君子 泱泱大度
校長的眼淚
不藏私、不揚己
平實有料君子風範
推薦序
紙上空無一字,卻寫盡我的後半生∕曾誌朗 中研院院士
那年是我年過半百後的第三年,剛好是我離開美國加州大學教職,迴到颱灣南部的鄉下,投身參與國立中正大學建校的第七年。有一天我起得特彆早,由宿捨走到研究室,四週新蓋的黌捨屹立,少許的老師和零落的學生在美麗的校園裏晨跑,沿途所聞、所見,盡是清新的空氣,蓬勃的朝氣。學校的「文治」已經大緻完備,學校的「武功」也是有闆有眼,老師的研究錶現在颱灣學術圈中漸露頭角,而我自己帶領的研究團隊也開始在國際認知科學領域中有突齣的錶現。我坐在研究室思考這一切,同時埋首準備那天下午要講演的投影片(PowerPoint?還沒齣現呢!),題目是「世紀之婚:認知與神經科學整閤現在與未來」。
我翻過一張又一張投影片,仔細檢視內容,滿意的笑容浮現在臉上,但看到最後幾張投影片,已經笑不齣來瞭,國外的腦波誘發電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 ERP)研究已分齣語意和語法處理的腦部運作,而正在興起的功能性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的腦神經活動影像,曆曆如繪在我的眼前。我提醒我自己,科學的未來不會等我們!建校的軟硬工程,前段工作已告完成,但我迴國推動腦科學中的認知神經科學發展,卻八字還沒有一撇。中正大學不可能為我建立這些前沿的大腦研究設備,結論隻有一個:It is time to move on!
好巧,就在這個時候,國傢衛生研究院的院長吳成文已經注意到這個跨領域科學研究,將會成為廿一世紀研究人類本身的顯學,而颱灣必須趕快建造fMRI設備,一方麵進行科研,趕上世界的學術水準,一方麵培育認知與神經科學的跨領域研究人纔。他敦促颱北榮民總醫院籌資,購建第一部專供研究用的3T-MRI,然後打電話到中正大學,問我願不願意北上,主持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工作。他還說,為建置這個大型實驗設備,委員會到海外求纔,找瞭很久,海外的科學傢指齣,「曾誌朗不是在颱灣南部的中正大學嗎?捨他其誰?」他開玩笑說,原來臥虎藏龍在民雄。我當然有意願,而且中正大學的行政工作也到七年之癢的極限瞭。電話裏,我毫不遲疑,錶示有機會一定共襄盛舉,為颱灣打造第一個fMRI的研究工作!
幾天之後,陽明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武光東主任就來電請我北上談談。他說奉張心湜校長之命,邀請我到天母的法樂琪餐廳,去討論加入榮陽研究團隊的可能性。我欣然同意,並且事不宜遲,立刻敲定那個星期六就上颱北,趕快談齣一個可行的方案。武老師電話剛剛掛上,張校長也親自打電話來,讓我受寵若驚。我不認識張校長,隻聽說他是榮總的名醫,颱灣泌尿外科的第一把交椅,而他寥寥數語,就展現瞭他的熱情邀請,讓我安瞭心,也對那個週末的會麵充滿期待!
那時候由嘉義民雄到颱北不是很方便,如果碰到西北雨,班機延誤或取消都很平常。我決定一早開車北上,先到颱北颱大法學院旁邊的洪蘭傢,把兒子交給她的父母親,就趕往天母。到瞭中山北路,乖乖!車塞人多,寸步難行。抵達餐廳,已經遲到一個小時瞭。張校長請主秘郭旭崧把我和洪蘭接進去,他完全洞視我的窘態,三言兩語就化解瞭我的慌亂,這位醫生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親切可感。我這個鄉下人,夾在眾多都市裏的名醫和名教授之中,忽然之間,有瞭早該「迴傢」(在美國,我是有名的以實驗室為傢的科學傢)的衝動!
我這個人,一激動起來,就會不顧一切,直言直語的把心中想法錶達齣來。我問張校長,也看著武光東主任及徐明達、周成功、羅時成、蕭廣仁好幾位我心儀已久的科學傢,說:「我們能和大傢一起做什麼?」大夥都盯著張校長,等著迴答。張校長看著洪蘭和我,說:「你們都到通識教育中心任教,武教授卸任之後,你來接中心主任,並兼本校學術副校長!」
我當場嚇瞭一跳,我來參加榮陽團隊,嚮往的是他們的學研成就,一心想的是跟著大傢往腦科學的高階研究去努力,行政工作我可能做不來!但我還來不及開口推辭,張校長那聞、望敏銳的直覺,已經從我的臉部錶情和肢體動作中,透視我的退縮之意。他從容不迫從西裝的內袋裏,掏齣一張對摺又對摺的紙,推到我的桌前,簡單說瞭一句:「這就是我要你做的工作!」
我被他誠摯的聲音攝住瞭,一邊接過摺疊的紙,一方麵心裏嘀咕著,不知道寫瞭什麼?十幾雙眼睛這下子全都轉嚮瞭我,好奇的猜測紙裏到底有何玄機。我猛然打開,又被嚇瞭一大跳,紙上空空如也,一個字也沒有!但轉瞬之間,我其實也就明白瞭,張校長給我的訊息是:信任、挑戰,海闊天空任你行!他完全掌握瞭我的性格,不用說服,我就這樣加入瞭榮陽研究團隊。迴嘉義的路上,我一邊開車,心裏激動不已,不停念著「挑戰!挑戰!挑戰!」,眼前閃過的卻是那張空無一字的白紙,以及餐會上種種對話的畫麵。我腦海裏突然浮現齣瞭「馬龍白蘭度」,張校長擁有的是他那洞悉人情、掌握全局的教父風範!
這張白紙,就此改變瞭我的後半生。
往後的日子裏,他果然不管我。在教育部和國科會閤辦的「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計畫」的奬助選拔中,他完全授權,交付我從學校眾多計畫案裏選齣兩個最有競爭力的榮陽閤作研究案。這必須剔除其他計畫,當然會有不服的怨言和排山倒海的反對聲音,張校長全力幫忙我挺住這龐大的反彈勢力,完全信任我擇精拔尖和聚焦求勝的主張與作為。當教育部公佈瞭十六個獲選計畫,陽明所提的兩個案子都雀屏中選時,榮陽兩方的閤作,證實是鋼鐵般的研究利器,我當然滿心歡樂,而張校長也高興的對我說:「白紙不空,潛力無窮!」
張校長溫文儒雅,說話從容不迫,但隱藏在話中的睿智和幽默,是我最欽佩的地方。我當瞭他的副校長,發現我的辦公室在三樓,就在校長辦公室的正上方,我心裏不安,但學校的空間安排如此,也沒有辦法改變。我下樓去請教他,他笑笑說:「就是要讓你在高處,幫我看看更遠地方的發展,陽明大學纔不會睏在山邊。」我安然走迴辦公室,遠眺山下遠處颱北市景的一隅,決定努力乾活!
兩年後,張校長忽然另有人生的規劃,婉拒連任校長,而我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接任瞭校長。我去請教他怎麼做校長,尤其是醫學大學的校長?張校長又一眼看穿我的忐忑,他又從容又自然的對我說:「把白紙填上光彩的圖案,這是你的『卡米洛城』瞭!」我知道,我需要的是「圓桌武士」瞭!
不到一年,政黨輪替的混亂中,我被延攬入閣當教育部長。我當然要去請教張校長,剛好在一個餐會中與他同席,就問他怎麼做纔好?再一次,他不疾不徐的告訴我:「你不是說鬍裏鬍塗的當上校長,現在又沒有說『不』的可能,必須去做部長,那就隨遇而安吧!在我給你的白紙上寫下更多詩篇,畫齣更多美麗花朵!你纔寫瞭一點點,還有很多空間等著填滿!」
不久前,張校長說他寫瞭一本書,他謙虛的要我看一看值不值得齣版,也希望我為它寫篇序。此時此際,我正帶著颱灣學生到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參加「Imagine Cup」比賽,為瞭趕赴書的印刷,一早就起來寫稿,卻總是不滿意,心裏有些雜亂與糾結,阻擾瞭我的思緒,因為我不斷的想起這些人、這些事。
張校長的這本新書,絕對值得大傢(醫師、醫學院的學生、護理學院的師生,以及非醫事相關的所有人)仔細閱讀。他重視醫病關係,認為治病不隻靠臨床的技術,最重要的是「醫人」和「人醫」的情意聯絡,變成正嚮的信任和關懷。他身體力行這些理念,成為他所有學生的典範。其實信任和關懷,本來就是人與人相處最應該遵守的道理,但張校長認為醫事人員更要有人痛我痛、人飢己飢的人道精神,纔是醫療的本質!
那天,我送瞭張校長我最近齣版的一本書。他看瞭封麵大大的「正直」兩個字,他說正直是對的,但太正直就太孤單,要我有時稍微柔軟一點。我知道他是對的,但很想告訴他,其實他的教父性格,注定他是個很正直的人,而他堅持改善颱灣醫界長久忽略的醫病關係,就是落實他維護社會正義的理念。看看他所培養齣的醫生,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會多花一些時間和病人說話的「良醫」。
我真的很感恩那張空白的A4大小紙張!至於寫在上麵和畫在上麵的人生,不一定好,但卻是嘔心力作--獻給張校長。願更多人仔細閱讀你的新書,體會做人做事的哲理!
齣版者的話
集名醫、校長、院長、院士於一身-張心湜醫師的「人生好風景」∕高希均 天下文化創辦人
(一)
年輕時,準備教材上課,有激勵學生的興奮;年長時,思考文章題材,是一種推廣觀念的挑戰;近年來,勸說有成就的人物,要把他們的經曆與智慧與海內外讀者分享時,有說不齣的期待。當勸說成真,就有極大的成就感。這時我就特彆體會到分享有成就人的「智慧」,遠比分享有錢人的「財富」有價值。在說服本書作者齣版的過程中,王力行發行人功不可沒。
本書作者張心湜校長(大傢習慣這樣稱呼他),正是颱灣社會半世紀來一位有成就與智慧的典範人物。我們十分感謝他在國內外繁忙的日程中,抽齣時間,接受資深記者邱淑宜採訪。張校長也許仍然會謙虛地說:我的一些經曆祇是告訴大傢,尤其年輕人:「如果我能,你們一定也能!」
如果讀者對作者的名字有些陌生,可能是隔行如隔山,更可能是因為張校長的個性、工作性質、醫學專業以及那些病人(包括經國先生)的敏感性,使這位良醫、名醫、優秀的大學校長及教育傢,習慣於低調及不多言;這就更使得這本書的內容更為珍貴。
(二)
這本十萬字的書精簡、流暢,祇要打開首頁,就會一口氣讀完。書中的張校長使讀者驚喜:他侃侃暢談大事,娓娓道來說故事;他講得自然、坦率、親切;因此全書故事多、節奏快、文字乾脆、譬喻生動。書中更有對醫學教學及醫病關係的深思,也齣現「快人快語」的直言。例如這些引人入勝的題目:
.從眷村「老大」的童年轉嚮學醫
.遇到嚴師,選擇泌尿外科
.齣國修習新式開刀法
.幫經國先生治病
.政商名流治病易,對付傢人難
.傾斜的醫病關係的深思
.改善健保與醫療品質的艱辛
.外科醫師一百分纔及格
.接掌陽明大學,引起改革風波
.走過風雨,告彆陽明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提早自公職退休
這是本人人可以得益的書。年輕人要學習如何從「放浪」中尋找自己的專業;醫學專業人士要學習「一百分纔及格」。他自己的成就是靠嚴師、自律及絕不馬虎的龜毛習慣;在做人處事上,要信任彆人、幫忙彆人、選用人纔、給人機會。他個性中一直閃耀著那股「俠醫」的道義。
(三)
看完本書,纔知道張校長與我有類似的成長背景:他是在高雄六十兵工廠的眷村長大;我是在南港六十一兵工廠長大。那是一個清寒、迷惘,需要努力奮鬥的年代。比我小六歲的他,曾是眷村小霸王;考入國防醫學院是人生轉捩點;自此他開始走上榮總名醫、陽明大學校長、振興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專業大道。如他所自述:「我行舟於人生長路上,水流曾平緩、曾湍急……但河水終能澄澈……我看到人生好風景。」
大陸媒體稱贊「颱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看到張院長與張校長對醫學與教育的重大貢獻,這句贊美的話真是何等地貼切!他一生的經曆真是「看到人生好風景」。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日
發行人的話
如何成為受敬重的良醫∕王力行 天下文化發行人
多年前,我們小天下一位同事李世榮得瞭早期腎髒癌,經診斷需立即動手術。我很自然地請問我大妹王必行的意見,她自大學畢業後就進入榮總外科部工作,直到退休。
她的老闆張心湜醫師正是著名泌尿科專傢,曾任振興醫院院長。當時振興醫院為更新泌尿外科的設備,特彆自美國購買價值逾兩百萬美金的「達文西」,由副聯會捐贈給振興醫院。這是一部極精密的機器人手術機,張院長用它來訓練學生輩醫師,以造福颱灣病人。
當時進口「達文西」,美方除提供技術指導,張院長也要求提供給十位病患免費使用。同事李世榮就成為其中之一;直到現在,世榮仍在小天下工作,也是張心湜院長定期迴診的病人。
幾天前,青島市委書記李群來訪,我正巧遇到前颱北副市長邱文祥。他是張心湜校長的嫡係弟子。提到張校長,邱文祥的迴應正如書中所說「張校長真的很兇」,「當時我們都不願選泌尿科,校長就說你們不要因為怕罵,就不敢選泌尿外科!」邱文祥追隨張心湜,嚴師齣高徒;如今擔任過颱北市衛生局長和副市長的他,是陽明大學醫學院院長,也是颱灣泌尿科名醫。
在病人眼中是良醫,在學生眼中是嚴師的張心湜校長,終於願意把個人的學醫、習醫和教醫經驗及省思,透過邱淑宜小姐之筆,寫成書和大傢分享,是非常難得的。
擔任過榮總外科部主任、陽明大學校長、振興醫院院長,張心湜曾替三位總統看過病,也是許多政要巨賈的醫師。他是一位嚴守分際、十分低調的名醫;不僅因為他是泌尿科專傢,也是因為父親、師長的教誨以及個人的修為。
他的病人有高官、大企業傢,也有貧睏榮民,甚至逃犯,但他往往被弱勢者感動。他是第一任遴選的陽明大學校長,引進PBL (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學法,親自學習參與,要培養陽明醫學生成為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溝通錶達及團體閤作能力的醫師。但也深知有部分教師因他沒有博士學位,慫恿學生藉題示威抗議。在任期滿後,功成身退,主動不連任校長。
由於在泌尿醫學的專長,他獲選颱灣第一位任大陸工程學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一得知這個消息,他立即從榮總、陽明大學提早十年退休,並辭掉振興醫院院長。
在這本書中,張心湜幾乎是知無不言,平實地道齣自己從偶然的學醫,到磨練地習醫;更坦率指齣當前颱灣醫界、學界和醫病關係的種種問題。透過自己的故事,告訴年輕學生和醫者,如何成為受人尊敬的良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