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代,他成长于茫然失根的香港;
八○年代,他浪迹欧洲,在西方艺术的冲击下寻找自我;
九○年代,他在台北的破旧小公寓里,投身前卫大胆、创意勃发的剧场实验;
直至踏上罗浮宫、奥斯卡、雅典奥运的舞台………
东方,是叶锦添的创作印象,更是他致力再现的全新未来。
「东方不是指只有中国的范围,而是一个广泛有别于西方视觉下的东方世界。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母体、根源,是超越国界的共同体。
每部电影、每一次的创作,我都试图向着那个靶心射击,每一次都找寻一个不一样的角度,使自己更能从多个方向去理解那种真实性,丰富着诠释历史的可能。」
浪迹东西,追寻古典,召唤东方
叶锦添悠游电影、电视、剧场艺术间
兼擅商业作品与艺术创作
一一细述,华美绝艳视觉背后的创作足迹
「神思(being),是我们已知的世界,仅涵盖庞大真实世界的一小部分;陌路(unbeing)则是未知,人类受困于对世界理解的深刻怀疑中。
我感觉有一个认识世界的方法与对应的创作态度产生,未来会是在充满变异与爆发力的状态中前进,古典与前卫会以更激烈的形式交流,出现一种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新景观。」
叶锦添,活跃与电影、服装、剧场界的艺术家,曾获金马奖、香港金像奖、亚洲电影奖、奥斯卡金像奖等国际性奖项肯定,展览足迹遍及欧美及两岸三地。
从香港到台北,乃至踏上国际舞台,他的创作养分从何而来?他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作品中,展现东方文化的多样可能?
本书详细记录他创作《霸王别姬》、《楼兰女》、《罗生门》、《长生殿》、《卧虎藏龙》、《夜宴》、《赤壁》等多部知名作品的心路历程,不仅可一窥艺术奇才的创意发想历程,更能从其介于东西方文化间的挣扎与取舍过程,重新思索「东方」与「古典」的意义,发现艺术创作在未来世界的全新可能。
本书特色:
◎ 曾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美术设计、作品横跨电影、电视、剧场、展览的艺术大师叶锦添,回顾自身成长、学习经验,以及跨入电影、剧场创作的心路历程。
◎ 向来以浓厚东方韵味见长的叶锦添,为何选择这样的创作路线?又如何看待西方文化霸权宰制的商业艺术领域?他如何诠释「东方」与「古典」,并兼顾国际观?本书真诚记述了艺术家的反思。
◎ 详实记录参与电影《霸王别姬》、《诱僧》、《卧虎藏龙》、《夜宴》、《赤壁》,剧场《楼兰女》、《罗生门》、《长生殿》等作品,及参与大型国际艺术节的创作经验,一窥艺术奇才发想、构思、创作的过程。
作者简介
叶锦添 Tim Yip
游走于服装、舞台、电影美术、视觉艺术、当代艺术创作等多元领域,醉心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诠释。叶锦添,二○○一年以电影《卧虎藏龙》获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与英国电影学院「最佳服装设计」奖,为首位获得以上殊荣的华人艺术家。
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一九八六年参与了第一部电影《英雄本色》,二十多年以来,担纲多部电影、戏剧的美术与服装创作,包括电影《赤壁》、《夜宴》,舞台剧《楼兰女》、《韩熙载夜宴图》、《八月雪》、《长生殿》以及电视剧《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等。叶锦添不断探索「新东方主义」美学理念,诠释古代文化对未来的启示,是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文化艺术之美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
电影、戏剧之外,近年亦涉入更广阔的艺术领域,涵盖服装场景设计、舞台戏剧、装置艺术、珠宝设计、空间设计、学术演讲等,作品包括台北故宫博物院《时代的容颜》服装特展、雅典奥运会闭幕典礼与北京奥运会交旗仪式的美术与服装设计等。二○一一与现代舞大师阿喀郎.汗(Akram Khan)合作,担任舞剧《DESH》视觉艺术总监,日前刚完成与着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合作的大型舞剧《孔雀》。
推荐序
大海上的一片叶子 吴兴国
当衣服灵魂出壳时 许舜英
我所认识的叶锦添 温庆珠
体会贯通古今的华美 蔡康永
Ⅰ 图像时代
Ⅱ 东方主义
Ⅲ 浪迹东西
Ⅳ 远古—未来主义
Ⅴ 神思陌路
Ⅵ 卧虎藏龙
Ⅶ 召唤东方
Ⅷ 形神格意
Ⅸ 跨界惊艳
Ⅹ 后记
推荐序
大海上的一片叶子
我一直以为小叶很聪明地明白世人要什么,但,现在才了解,原来小叶一直很清楚自己要什么!
因为拍电影《诱僧》的结识,一句诚恳的邀请,小叶立即提着皮箱,并带着一名小裁缝和一位充满创意的化妆师,全挤进我那二十坪大小的国宅公寓内。那年,一九九三年,我们一家四口,和三位香港朋友朝夕相处了三个月,并展开了夜以继日的《楼兰女》服装创作工程。在那段时间里,我终于领会了小叶对创作饥渴的心灵骚动,和锲而不舍的耐力。他情愿把钱拿去买书,口袋里也经常掏不出买一杯咖啡的钱。
《楼兰女》在舞台上首演后,引起台湾艺文界惊艳,于是来自戏剧、舞蹈、电影、时尚界的邀请,渐渐多了起来。但,追求理想的小叶,过了很久三餐不继的日子,在台湾这片茫茫艺海中载浮载沉。
当代传奇剧场和小叶合作了四出戏,这些服装,几乎每一块布,都是他拉着皮箱,从迪化街永乐市场蒐集而来;每一顶发冠、一件饰品,也是在他严肃盯梢下手工制作完成。现在,他离开台湾,八年了吧!就在做完《李尔在此》(二○○一)的戏服后,跟我挥手互道珍重。他说:「台湾的舞台生态太差,专业人才少,如何能在如此匮乏的资源下,完成理想成绩呢?只是将人的气力耗干而已!」
如今,穿着他精心设计制作的戏服在世界舞台上发光,怀抱的是十几年浓厚的友情,暖暖地裹着彼此共同对艺术的爱。不怪他离开台湾,只是从此难在他排满的行程中,轧出时间来「贡献」给舞台——在台湾,这是可怜的、没什么收入的艺术。每隔一段时间,就在想:小叶又有什么新点子?又到了哪个国家去办有趣的展览了?偶尔通上电话,听到电话另一头的小叶,说的是永远改变不了的广式国语,和时时传来爽朗的、孩子般的咯咯笑声,和一九九三年的小叶并无两样,没有因功成名就而遮掩了质朴的性情。这时,我总是安心了许多,觉得他应该仍然是快乐地沈浸在艺术的发现和创造之中。
祝福他,愿这永远的友谊化为一口和风,吹送这一片大海上的叶子,航向未来、充满冒险的生命旅程。
吴兴国
作者为当代传奇剧场艺术总监
推荐序
当衣服灵魂出壳时
如果衣服做为一种巫术,他们全都等待召唤师将内在的魔性解除封印。从远古神巫文化到手工编织罩衫,从希腊悲剧到大和唐风印花染布,透过「创作」这一件事,艺术家为我们示范一种超时空链结,一种美学方法论。人如何变成艺术家就是如何把自己变成一部传输神谕的翻译机的过程。
为了追求创作的极致,除了让自己成为与宇宙万物对话的灵媒,我更常看见一种建立在不被满足之上的创造力的升华,创作与焦虑是bones and skin(骨与血肉)的关系,文化创意产业的共同语言就是来自对文化美学的焦虑。
或者,与其说这是焦虑,不如说是一种体质。愈了解自己的身体,我对比例错误的服装轮廓就愈敏感。活在地球愈久,我对文字、语言、沟通愈充满恐慌。愈专注创作,我就愈拥有对空气中的柳絮产生意识的能力。离死亡愈靠近,我就愈渴望文化的创造带来的精神快感。
愈是置身诱发文化焦虑的环境,我对文化创作工作者就愈感到饥渴,乞求美学的祭司为我们通灵。我向往听见一个说着独立于其他人语言系统的诗人,在一部自我发现与自我辩证的地志学里,用他的眼睛游荡出叹为观止的足迹。
闪电。密封。黑色的气味。梅兰芳。书写。沟通。无时代感。碎片。鬼神。直观。视觉被压缩在心理场域,对着死去的灵魂对话的芭蕾舞蹈,动态暧昧的唐朝女人,甲片的缝制。安静!像是一剂剂的处方,我仔细咀嚼吞服,一种理智的麻药,一种远古召唤,一种专属创作者之间的语言,一种文化考古,一种不可能解码的前世今生。此时此刻,我享受漂浮在天花板上冷眼旁观的状态,当衣服灵魂出壳时。
许舜英
作者为前意识型态广告公司 执行创意总监、Ogilvy Fashion 首席创意长
推荐序
我所认识的叶锦添
最近日子过的有点浑浑噩噩的……关于锦添,我得让自己稍微静一下,再把时间拉回识他之初……
至少十年前吧!《Vogue》的总编胜天兄很兴奋地打电话来,提到一个他觉得很好的构想,就是让我的服装和一位自香江来的叶先生合作一个新单元。当时其实是很抽象的,甚至不懂是怎么个合作法?之后画面出来了才知道锦添原来是一位美术指导,他将我设计的衣服,以他的语汇再做诠释:层层叠叠,表情复杂,十分中国亦前卫!
在此之后有了初次的对话,在一个当时很热门的小吧,他来时戴了顶深蓝色的棒球帽,和金色框边的小圆眼镜,说话时香港国语,我完全不记得咱们说了些什么,But,他十分老实真诚的模样,到如今丝毫未变。经过不知多少岁月和努力,跑出来了一个李安、李慕白和玉娇龙,让日夜不休研习美术创意的他,登上了奥斯卡的奖项。借由此次着作《神思陌路》更清楚表达了他对于美学创作道路上的功夫,我想,没有一丝的心血是白费的,让我再说一次「恭喜他!」
温庆珠
作者为温庆珠流行事业 总裁
推荐序
体会贯通古今的华美
叶锦添第一部正式担任美术指导的商业电影,刚好也是我第一部担任编剧的电影。从那部电影之后,我们两个人的工作,就渐渐走向不同的方向了。 我好庆幸叶锦添能一直留在电影的梦幻世界,展现出他巨大的创作力。
每次叶锦添开拓出一个新的领域,都让我再一次见识到他的收放自如。叶锦添的才华如同七层宝塔,从不同的角度释放不同的光芒,令人玩味再三,体会贯通古今的华美。
蔡康永
作者为台湾顽童才子、知名节目主持人
一直以来,叶锦添老师在我心中都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艺术家,他的名字总与那些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联系在一起。拿到《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修订版)》这本书,我感觉像是收到了一份来自神秘国度的邀请函。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光是看封面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我对于他如何将抽象的“创意”转化为具象的“美学”体验一直非常好奇,而“神思陌路”这个名字,更是充满了哲学意味,暗示着一条非同寻常的探索之路。这本书的“修订版”,让我更加期待,想知道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更多的实践,叶老师对他的创意美学理念是否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或者是否有新的思考角度被注入其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进入叶老师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独特的审美感知,学习他如何将灵感化为震撼人心的作品。
评分当我在书店看到《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修订版)》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终于等到了!”。叶锦添老师的作品,我一直是默默的关注者,他的每一个项目,无论是电影《英雄》、《十面埋伏》中的磅礴场景,还是舞台剧《图兰朵》的奇幻构建,都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不仅仅是在做设计,更是在创造一种独属于他自己的语言,一种能触及人灵魂深处的美学体验。这本书的题目“神思陌路”,就充满了探索的意味,让我很好奇叶老师是如何在他的“陌路”中,找到那些“神思”的出口。这次的“修订版”,我更是期待满满,希望能看到他对一些早期作品的回顾和反思,或者对近年来的创作有哪些新的理解和突破。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给我一种全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不仅仅是局限于设计本身,而是能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创意”和“美学”的内在联系,也期待从中获得一些能够应用于我个人学习和思考的养分。
评分哇,拿到这本《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修订版)》简直就像挖掘到了一座宝藏!迫不及待地翻开,书的质感就非常棒,厚实又有分量,纸张的触感也很舒服,一看就是用心制作的。封面设计本身就透露着一种深邃又富有想象力的气质,让人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叶锦添老师的作品和他的创作理念非常着迷,他构建的那个充满东方韵味又融合了现代思考的视觉世界,总是能给我带来很多惊喜和启发。这本书既然是修订版,想必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有了更深度的挖掘和更新,这让我更加期待能从中一窥他那些天马行空的灵感是如何落地生根,最终成为令人震撼的艺术呈现的。我尤其好奇他对于“创意美学”的理解,这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赏心悦目,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和表达,是如何在不同的媒介和项目中体现出来的呢?这本书就像是一扇窗,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一位大师是如何思考、如何感知、如何将内心深处那份独特的审美转化为触动人心的作品的。
评分我一直深信,伟大的作品往往诞生于对世界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之中。《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修订版)》这本书,在我看来,正是这样一座连接艺术家内心世界与外界的桥梁。叶锦添老师的名字,总是伴随着一种超越时代的视觉想象力,他构建的那些令人屏息的场景,总能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我渴望了解,在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创作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一种思考模式?“神思陌路”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着一种探寻的意味,仿佛在引导读者踏上一段追寻内心灵感的旅程。而“修订版”的出现,则预示着这次的探索将更加深入,或许会触及到更多不为人知的创作细节,或者带来一些全新的见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窥见大师的创作思维,学习他如何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如何将“创意”与“美学”融会贯通,最终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评分说实话,我最近正处于一个创作瓶颈期,感觉脑子里空空荡荡的,急需一些新鲜的养分来激发我的思维。偶然间看到了《神思陌路:叶锦添的创意美学(修订版)》这本书,书名就带着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仿佛在指引着一条通往神秘创作境界的道路。叶锦添老师的名字,对我来说,一直是“天马行空”和“极致美学”的代名词。他的设计,无论是舞台美术还是电影视觉,都有一种独特的语言,能够瞬间将人带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时空。我一直很想了解,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什么样的观察角度,才能创造出那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视觉奇观?这本书的“修订版”三个字,更是勾起了我的兴趣,想知道在过往的积累之上,叶老师是否又有了新的感悟,或是对某些经典案例有了更深刻的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不一样”的视角,一些能打破我固有思维模式的火花,让我重新找回创作的激情和方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