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入选艺术长廊的16 件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对于末日预言的态度与想像
在这些作品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一个解答,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试图去解释真相。
在作品中,可以看见有的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出发点,讨论生活中的幸福小事不应被繁忙快步的节奏所掩没;
有的人在乎的并不是预言本身,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抱持的正面态度以及真正应该付出关心的事物;
也有人勾勒出末日后的想像,或是聚焦在自然与环境的失衡,人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但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有趣的是,这些作品彼此之间都有些许唿应,16 件作品、16 个观点,精彩呈现这些艺术家的思维,在世界的末日之前,内心的回归之后,如何把握当下,用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一个难解的谜题,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情。
作者简介
廖祐庆、钟静雯、吴庭昊
朱铭美术馆隶属于财团法人朱铭文教基金会,创办人朱铭先生以12年的时间打造这座美术馆,并于1999年9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朱铭美术馆的两大使命即是推广雕塑艺术及儿童艺术教育的扎根,两者兼顾一直是朱铭美术馆致力发展的方向。
朱铭美术馆位于新北市金山区的大自然山林中,远离市区尘嚣车阵和高楼大厦,园区内有气势磅礡的艺术作品,邻山、面海、季节鲜明,有别于一般美术馆的展示空间,在这里,可以徜徉在蓝天、绿地的怀抱中观赏朱铭先生的艺术,用最轻松、愉快的心情,与艺术对话。
朱铭美术馆开馆至今已迈入第14年,身为台湾少数以雕塑为主的博物馆,针对雕塑艺术的推广,美术馆历年来策画举办了各式平面或立体艺术品的展览,包括艺术家朱铭的新作或典藏展览规划以及国内外艺术家的邀请展,而展览地点除了于美术馆高达24,000坪的室内和户外空间,足迹更踏遍了欧洲、亚洲的重要城市公共空间或美术馆,累积了丰富的策展及执行经验。
另外,朱铭美术馆秉持艺术家朱铭先生「种活艺术的种子」理念,除了在园区内建设为小朋友量身打造的空间,展出专为小朋友策划的展览,更因考量新北市金山万里地区艺术资源较匮乏,透过长期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艺术教育活动,经营在地社区,丰厚在地学童对艺术人文的体验,希望成为儿童接触艺术的平台与媒介,让孩童在充满艺术文化气息的薰陶下,增添他们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馆长序 /02
末日‧ 回归─创作直达世界末日的那一天! /03
踏在泥土地的每一刻 /06
蕴含温暖光芒的橄榄绿─何睦芸 /08
诺亚方舟 /10
互补与交融,创造新的火花─一起.Y.H /12
醒 /14
一个崭新的开始─车世琪 /16
站牌 /18
来自外太空的旅客─林嘉仪 /20
享受生命,幸福上钩 /22
专注绘画时的每一个当下─詹昱筑(Juju) /24
爱是宇宙大爆炸 /26
爱,在那零点零几秒的爆炸瞬间─赖良琪 /28
瘦肉精好好吃之末日人生 /30
黑色幽默暗喻荒谬人生─徐千雯( 蛙哈哈) /32
轮回 /34
透过作品为自己发声─郑皓文 /36
明天 /38
只有不放弃、不怀疑地走下去,才能走出自己的路─张友鹪 /40
开启末日 /42
一段修行与自我锻鍊的过程─简瑞萍 /44
活 /46
超级英雄崛起!守护心中的童年与梦想─陈冠霖 /48
甘苦「鱼」共 /50
义气相挺的艺术行旅─艺气 /52
盲。曙光 /54
年轻的心,梦想起飞─黑雅 /56
每一件小事 /58
那一些幸福小事─柯燕茹 /60
逸乐园 /62
狐狸先生的夏日乐园!─张馨文( 狐狸先生) /64
你还好吗? /66
一句轻柔的问候,你还好吗?─木乃云屋 /68
馆长序
「艺术长廊」是朱铭美术馆内连接科学园区与莲花池中间200 公尺长的一条过道,两旁的水泥墙本是园区的挡土墙,但是在美术馆展览部同仁的用心经营下,现在已蜕变成一段充满故事与色彩的长廊了。为了实现朱铭先生「种活艺术种子」的理念,在一开馆时就筹画这个专案,希望把这个长廊作为提供给年轻艺术家的一个创作平台,由馆方对外征稿,再聘请专家进行评选,在每年的夏天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彩绘创作。
透过这个平台,参与的艺术家有了创作的机会,而他们在一个共同的时间期程内一起创作,不但可以相互观摩,也都成了好朋友。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户外的创作,提供了与游客对话的机会,甚至艺术家也让游客参与,这种跳脱传统绘画的形式与思维,让作品有了新内容,对美术馆来说,我们很高兴做这样的尝试,而且看到作品的突出表现与游客的热情参与,也让人振奋。
今年的主题「末日‧ 回归」,是针对前一阵子被吵得沸沸扬扬的马雅预言──「2012世界末日」所提出的,展览部拟定这个主题不是要凑热闹,也不是要关心预言的真实性,而是想借这个议题,用艺术家的角度来省思人类的未来。
长期以来,功能性的教育思维,已经窄化了人类前进的方向,甚至把人类推向危险的边缘,这个千头万绪时代的问题,根源是人的心乱了,我们相信只有回归单纯,问题才能解决,而艺术家「无用之用」的心灵,或许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吧。
已经历十四届的艺术长廊,提供了很多省思的空间,也留下很多精彩的画作,非常感谢企业家施振荣先生与立邦漆长期的赞助,及历年参与艺术家的努力,让这个实验性质的长廊,已经成长、茁壮,下一步,我们会更努力的让这条长廊再升级,希望成为一条大家愿意来欣赏、参与的幸福大道。
朱铭美术馆馆长 吴顺令
编序
「艺术长廊」多年来为朱铭美术馆一个特殊发挥创作的场域。在这条露天的弧形长廊之中,曾有许多艺术创作者将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热情投注于此,为经过的参观民众带来视觉感官上的全新体验。
朱铭美术馆自1999 年开始举办艺术长廊征件活动,让有志于艺术创作的人士有一个发表作品的舞台,也希望透过暑假期间,以现场创作的方式,达到参观者与创作者最直接的交流,让艺术不只是令人遥遥远望的殿堂,而是充满在生活周遭的想法、创意与巧思。
2012 年,朱铭美术馆特别企划艺术长廊主题─「末日‧ 回归」,结合世界末日预言议题,传达每位艺术家在面临此一特别的环节下,如何反思自身所处的环境与时代而形塑之价值观,并且回归自身,探索艺术与生命的本质,借由作品传达艺术家的观点。
「末日‧ 回归」关于末日预言的话题在各个领域中不断受到讨论,不论是人类对于末日来临前的应变与自处,或是对于末日后世界的样貌与重建,都引发人们的无限想像,借由电影、文学、艺术以及各种形式的讨论,许多人被激起好奇心,并试图了解、寻找其中的可能性。
近年来,面对各式传播媒介的渲染,加上全球气候的转变,自然环境的失衡,似乎都加深了我们对于此类议题的敏感度和诸多联想,然而我们关注的重点到底应该要放在预言本身,还是针对人类在此一环节下所展现的态度?
今年朱铭美术馆以「末日‧ 回归」的主题进行艺术长廊作品征集计画,并以「创作直达世界末日的那一天」作为副标,希望表现出艺术长廊一直以来充满活力、热情与挑战性的形象,表达艺术家对于创作的热情直到永久。然而,「世界末日」并不是此次主题所欲讨论的重点,展览所关心的也不是2012 年末日来临的真实性与否,我们不知道那一天是否会到来,也不打算讨论那一天是否真的会到来。
此次展览所关注的并不在于预言本身,而在于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与想法面对自身所处的世界,因此,「末日」在此所指涉的比较像是一个此时此刻人类所站立的时间点( 引发诸多联想的2012 年),而不是一个事件;「回归」则是一种原初的内心状态,在一个建立极端复杂制度与价值观的社会中,身为一个人,如何反思自身,回到最纯净的本质。
此次入选艺术长廊的16 件作品,都展现了艺术家对于末日预言的态度与想像,在这些作品中,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一个解答,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试图去解释真相。在作品中,可以看见有的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出发点,讨论生活中的幸福小事不应被繁忙快步的节奏所掩没;有的人在乎的并不是预言本身,而是在现实生活中应该抱持的正面态度以及真正应该付出关心的事物;也有人勾勒出末日后的想像,或是聚焦在自然与环境的失衡,人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但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有趣的是,这些作品彼此之间都有些许唿应,16 件作品、16 个观点,精彩呈现这些艺术家的思维,在世界的末日之前,内心的回归之后,如何把握当下,用正面积极的态度面对一个难解的谜题,或许才是我们应该关心的事情。
我是一个喜欢在阅读中寻找共鸣的人,《艺术长廊特刊—末日‧回归》这个主题,总会让我联想到一些普遍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一些“末日”般的绝望时刻,可能是个人感情的破裂,也可能是事业上的重大挫折,甚至是对整个社会大环境的迷茫。而“回归”,则意味着从低谷中站起来,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或者开始新的生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艺术作品,触动我内心深处那些相似的情感,让我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并且从艺术家的视角中获得力量和慰藉。我期待着那些能够展现人性光辉、传递生命韧性的作品,它们或许不是那么华丽,但却能直击人心,引发我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鸣。我希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找到一种超越艺术形式本身的力量,一种能够帮助我理解生活、面对困境、拥抱未来的力量。
评分我是一个对艺术史发展脉络非常感兴趣的读者,所以当看到“特刊”二字时,我的心就已经被勾住了。《艺术长廊特刊—末日‧回归》听起来就像是某个特定时期、某个特定主题的深度挖掘,这正是我所渴望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不同艺术流派在面对“末日”与“回归”这一主题时的独特表达方式。例如,古典主义的严谨是否会与浪漫主义的狂热碰撞出新的火花?还是现代艺术的解构与重塑能够为我们提供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好奇,在历史的某个关键转折点,当人们普遍感受到某种“末日”的预兆时,艺术家们是如何用他们的作品来反映这种集体情绪的,而当这种情绪逐渐消退,走向“回归”时,艺术又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精彩的纪录片,带领我穿越时空,亲眼见证艺术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理解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视觉艺术有着强烈感受力的读者,《艺术长廊特刊—末日‧回归》的视觉呈现将是至关重要的。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收录大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图片,并且排版精美、印刷清晰,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艺术品本身的质感和细节。我希望不仅仅是被动地观看,更希望每一张图片都能成为一个故事的起点,引发我更深入的联想。我想要去感受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光影所传递的情感,去猜测艺术家创作时的心境,去体味作品所处的时代氛围。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艺术家的访谈或者创作手记,那就更棒了,那样我能更直观地了解他们的创作理念和灵感来源。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是一次感官的洗礼,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在美的享受中获得心灵的滋养和思想的启迪。
评分这本《艺术长廊特刊—末日‧回归》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幽暗中透着微光的色彩,以及模糊却又充满张力的线条,瞬间就勾起了我对未知的好奇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它能带我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书页的触感也很舒适,纸张的厚度和纹理都恰到好处,这在如今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捧着一本实体书的感觉更加难能可贵。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带着些许沧桑感的字体,仿佛诉说着一个古老而深刻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具体的篇章,但仅凭这第一印象,我就已经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尘封已久的宝箱前,充满了惊喜和期待,不知道里面会挖掘出怎样震撼心灵的艺术瑰宝。这种纯粹的期待感,是我很久没有在阅读一本新书时感受到的了。我非常好奇,封面所暗示的“末日”与“回归”究竟会以何种形式在艺术作品中呈现,是具象的描绘,还是抽象的象征?是绝望的哀嚎,还是重生的希望?这一切都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之下,让我跃跃欲试,想要一探究竟。
评分我总是会被那些能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所吸引,而《艺术长廊特刊—末日‧回归》从书名上就给我一种哲学性的意味。我猜测,它可能不仅仅是在展示艺术作品,更是在通过艺术的语言探讨人类文明的终极命题。想象一下,当文明的辉煌走到尽头,当一切似乎都走向崩塌,艺术会发出怎样的声音?是记录绝望,还是寻找希望?而“回归”,又意味着什么?是回到原点,还是走向新的开始?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出现一些具有突破性、颠覆性的艺术理念,能够挑战我固有的认知,甚至改变我对艺术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于存在、意义和未来的种种疑问。如果作者能够巧妙地将这些宏大的主题融入到具体的艺术作品分析中,那将是一场视觉与思想的双重盛宴。我愿意花时间去品味每一幅画作、每一件雕塑背后可能蕴含的深意,去理解艺术家们是如何用他们的笔触和思想,回应着这个世界最根本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