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CH斯里兰卡:纯真国度的微笑

CATCH斯里兰卡:纯真国度的微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斯里兰卡
  • 旅行
  • 文化
  • 摄影
  • 自然
  • 人文
  • 风光
  • 游记
  • 纯真
  • 微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秒的Catch,一辈子只有一次
在路上,我们重新看见自己,成为自己。瞥见无所不在的美好!

  事物稍纵即逝,这点你必须承认。
  特别是旅行,不管时间多久,永远进入不了真相。
  Catch,抓取、捕捉、片段……
  Catch寻找已久,躲藏在这里的「天涯海角」:斯里兰卡

  「重点不在于『留住』瞬间的永恆,而是准备好了自己,放下自我的那些喋喋不休,愿意随着变化之轮前进,接受任何的起伏跌宕,参与这场生命的无常之旅,迈向寂静的彼岸。」--郑栗儿

  ★心灵女作家郑栗儿最打动人心的自我追寻之书,CATCH佛教古国的流动光影。
  ★15个圣境风景,15篇心灵诗语,带领你我瞥见无所不在的美好。

  一个人,一生中必然要有一次朝圣之旅,
  赤足晃荡,享受着散步、行襌,吹着风。
  慢慢打开自己的心,看见了不逝的心灵风景……

  热的风,滑过斯里兰卡的日与夜。五月,热季的最后一个月,再来就是雨季来临的时候。印度洋吹来的南亚季风「慢舒(Monsoon),拂开距离赤道仅七百公里的燠热佛教国度──斯里兰卡的神祕沙丽。

  这座位于印度半岛南方的岛屿之国,外形如梨,悬于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上。既是南传佛教的圣地,更保存最完整的原始佛教教义及象征佛陀教法的古蹟:菩提树、舍利塔及寺院、佛像。

  从原始菩提树到佛发舍利塔,从坎迪古老山城到村口玛莉海滨沙滩,这是一段用诗语记述的抒情笔记,带领我们看见狮子国度的空寂之美,悠缓地诉说斯里兰卡兴起而衰颓的城市故事……

  我继续赤足晃荡中,享受着散步、行襌,吹着风。慢慢打开自己的心,看见了斯里兰卡不逝的心灵风景。

作者简介

郑栗儿

  本名郑丽娥。作家、资深文学主编。
  曾任广告公司文案指导、时报出版文学主编、联合文学执行副总编。

  写过一只小壁虎、寻找星星小镇和许多大修行者故事……共五十本以上的文学及心灵丛书。
  创作、静心、走路,与万物交流,是每日的生活禅。
  拥有一所疗癒系的光之花园,分享静心的美与喜悦。

  个人代表作:
  第一部城市散文《我是懒的》
  第一部热卖的青春之书《阁楼小壁虎》系列
  第一部追寻爱的小说《寻找星星小镇》
  第一部为村上春树编撰的《啊!村上春树》
  第一部走访西藏高原的旅行书《日光城市.雪之领域》
  第一部晃荡边境岛屿的灯塔志《台湾离岛与灯塔》
  第一部报纸专栏结集作品《纽约仓库小岛》
  第一部关于编辑台的小说《最坏的时光》
  第一部26本高僧故事全集《大师密码A-Z》
  第一部禅宗公案《我心不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星尘挽歌:失落文明的低语》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不涉及您提供的书名信息。 --- 星尘挽歌:失落文明的低语 书籍信息: 书名: 星尘挽歌:失落文明的低语 作者: 艾莉亚·维斯珀 类型: 科幻/探险/历史解密 页数: 约 680 页(精装版) 核心摘要 《星尘挽歌:失落文明的低语》是一部宏大叙事的史诗级科幻探险小说。故事围绕着对一个名为“泽塔瑞安”的失落星际文明的追寻展开。这个文明在数万年前神秘地从宇宙记录中抹去,只留下破碎的遗迹和无法被现代科学完全解读的能量波动。主人公——饱受争议的考古语言学家卡尔·雷诺兹博士,无意中截获了一段来自银河系边缘的加密信号,这段信号指向了一个被认为是神话传说的“回声星域”。 本书不仅仅是一场跨越星系的寻宝之旅,更是一次对存在意义、记忆传承以及文明兴衰哲学本质的深刻探讨。读者将跟随卡尔和他的异星伙伴,深入古老的废墟,破解复杂的光学矩阵,面对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时间本身所设下的重重陷阱。 详细内容梗概 第一部:寂静的呼唤 故事始于遥远的未来,人类文明已散布于十余个星系,技术的高度发达却伴随着一种深刻的文化停滞感。卡尔·雷诺兹博士,一个痴迷于前技术时代符号学的怪才,正面临学术生涯的低谷。他坚信存在一个远超人类理解的“先驱文明”,并因此受到主流科学界的排挤。 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寻常的夜晚。卡尔通过一套自制的、基于量子纠缠理论的接收器,捕获到了一串复杂且极具规律性的能量脉冲。经过数月不眠不休的分析,他确定这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信息包”——其结构暗示着失踪已久的泽塔瑞安文明的碎片信息。信息的核心指向了一个位于“虚空之墙”后方、被星图学家标记为“不可航行区”的星域。 为了获取启动深空探索所需的资源,卡尔必须与曾被他视为对手的星际贸易巨头、同时也具有丰富探险经验的希娅·马尔科维奇达成合作。希娅对财富不感兴趣,她更在意的是泽塔瑞安科技可能蕴含的“稳定能源”秘密,这足以让她在瞬息万变的政治格局中占据绝对优势。他们的联盟充满了猜疑与合作的火花。 第二部:回声星域的迷宫 卡尔和希娅驾驶着经过秘密改装的勘探舰“幽灵号”,在一位神秘的向导——一个来自半机械种族的“编织者”——的带领下,穿越了充满电磁风暴和时空扭曲的“虚空之墙”。 回声星域并非一个普通的星系,它是一个由被改造的恒星和人工构造物构成的巨大迷宫。这里的“星球”是漂浮的巨大数据晶体,大气中弥漫着具有记忆功能的纳米粒子。 他们的首个重要发现是一个被冰封的轨道空间站——“奥林匹斯之镜”。在这个站内,他们发现了第一批完整的泽塔瑞安信息记录。这些记录并非文字或影像,而是通过生物电波直接输入思维的“经验流”。卡尔必须运用他独特的语言学天赋,将其翻译成可理解的概念。 在破解过程中,他们了解到泽塔瑞安文明并非因战争或瘟疫而灭亡,而是主动选择了“退隐”。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让他们文明意识上传至一个更高维度存在的技术,但这一过程需要耗费巨大的能量,并且留下了“看守者”——一种基于纯能量体的防御系统。 第三部:记忆的代价与看守者的审判 随着探索深入,卡尔开始体验到泽塔瑞安文明最核心的哲学——对“完美记忆”的执着。泽塔瑞安人相信,只有将所有知识与体验完美保存,文明才能真正永恒。 卡尔和希娅抵达了核心遗迹——一颗被称为“基石”的巨型人工行星。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最强大的防御机制:“心智之网”。 “心智之网”并非武器,而是一个复杂的测试。它利用卡尔自身的记忆和恐惧,构建出他最希望挽回的过往,试图让他沉溺其中,从而使其生命能量被吸收。卡尔必须在对过去和对未来的渴望之间做出选择。 在关键时刻,卡尔意识到,泽塔瑞安的“完美记忆”其实是一种静止。他们放弃了进化和变化,最终导致了文明的僵化,选择了数字化而非生命式的延续。 卡尔利用他对古老语言的理解,找到了一个隐藏的“后门”——一个泽塔瑞安人故意留下的、关于“不完美之美”的补丁程序。他没有选择完全上传,而是选择下载了文明的核心理论框架,并成功地将部分警示信息发送回人类世界。 尾声:新的开端 卡尔和希娅带着巨大的知识宝库和对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返回。他们并未带回任何可直接被滥用的武器或能源,而是带回了哲学上的震撼。 泽塔瑞安文明的低语,并非是寻求救援,而是对后来者的一种告诫:技术可以延伸生命的界限,但真正的文明活力来源于不确定性、错误和持续的探索精神。 本书以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收场:卡尔的新发现彻底颠覆了银河系的知识体系,但人类面对这份知识,是选择重蹈覆辙,还是开辟一条新的、允许“不完美”存在的进化之路?故事在卡尔凝视着那片曾经代表着终结的“虚空之墙”时结束,那里,新的、未知的信号正在微弱地闪烁。 本书的独特魅力 考古学与前沿物理的完美融合: 小说中对失落文明符号的解读,基于严格的语言学模型和推演,使得解谜过程充满智力上的挑战。 反思文明的终极形态: 本书探讨了“永生”的代价,质疑了完美与进步之间的关系。 世界观的深度构建: 泽塔瑞安文明的设定极具原创性,他们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对“熵”的极致抗争而走向终结。 角色驱动的叙事: 主角卡尔的学术傲慢与希娅的务实冷酷之间的张力,为紧张的科考旅程增添了复杂的人性维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自序

Catch移动的一秒

  事物稍纵即逝,这点你必须承认。

  特别是旅行在一个陌生的地域、陌生的国家,不管时间多久,你永远是在表面滑过,永远进入不了真相。

  于是,握着可以随时杀掉影像、抽换记忆卡的数位相机(更早前则是不断浪费底片、又重又笨的单眼相机),透过车窗或是后视镜,我开始学习用略带诗意Catch的心情,拍摄着公路连续流动的场景:那些快速消逝,你已无法重新检验、咀嚼、判断,甚至确定其存在的经过画面。

  其实不过就是前一秒而已,但下一秒时速超过五十公里的汽车或巴士,已经带你去到别处,另一个稍纵即逝的生命风景。

  Catch──抓取、捕捉、片段……,背后有一层纯粹抒情的深义。或者,更像是纪念品。纪念永远不可再的人生,和旅程。

  有人用眼泪告别,有人用哀悼追念,我选择隔着玻璃Catch一秒钟的记忆,就像牡羊座电光石火、用过即丢的热恋。隔着玻璃,有一种我永远进不去的遗憾,以及我必须承认的距离。

  夜雨降在日光城,黎明甦醒,从拉萨启程,三百五十公里直抵日喀则的西藏高原之旅,像一首摇滚曲按键播放,随时可能会抛锚或翻车危险的灰旧大巴士,不顾一切、勇勐地翻越一座又一座崇山峻岭,往海拔五千两百公尺刚巴拉山群最深处奔去。

  这是星期几?我忘记了!高山症困扰着我。

  就算如此,我还能清醒地洞悉不朽。这里充满美丽事物,浑然天成。

  除了含氧量较低的稀薄空气我无法摄下之外,映在我相机镜头里的,是亮透到不行的无垠天空,终年白色笼罩的冰川雪峰,以及帐篷炊烟升起的丰盛草原等等一连串奇异组合。

  色泽接近原始的真,但没有办法完全一样,这就是自然的奥祕,所有的拟仿物就只是拟仿物,就像是记忆就只能是记忆,你不能太贪心。

  但绝美的「上部牧场之碧玉」──如梦的羊卓雍湖,出现在我眼帘时,我忍不住还是想贪心起来,想挽住这一座雪山泪滴集成的西藏第二大高山湖泊,挽住整个真实的羊卓雍湖风光。

  此刻,一整层厚云正停泊在祖母绿山峦和蓝宝石般的湖面上,有如一则神祕天启的示现。冷冽的山顶上,空荡的巴士只剩我一人,隔着玻璃窗,面对着这种无息之美,冻得半死。其他人都下车了,去寻找「呀」(牦牛)的踪迹,我只想独处一会儿,领略着「上部」(西藏高海拔处)辽远的空旷感,Catch我寻找已久、原来躲藏在这里的「天涯海角」。

  天涯海角。每一个人搁置在心最深处的夏天梦境。

  不知道一直待在这里会变成什么?一个绑辫子的西藏女人,天真地笑着,手拉着一只「呀」,坐一次拍照收取五块钱人民币,或者抱着孩子伸手向观光客讨要零钱,随着帐篷的迁移感受四季变化,一整天忙着酥油煮奶茶,把自己搞得全身都是那种味道……。

  我笑了笑,握着相机,把这场夏天梦境Catch下来,继续下一站的旅行,继续荒野下去,把我的天涯海角交还给随风飘扬的祈福经繙和西藏女人伸出的手。

我就从后视镜一路跟它们说再见:从素妆银裹的卡罗拉冰川,到沙尘飞舞的江孜古城;从盛开的黄色油菜花田,到顶尖庄园的日喀则;雅鲁藏布江在往后中尼公路沿着砾石荒山一路同行,悠闲的藏族人随意地在某个路边展开野宴,还有空荡了正在散场的赛马会。

  如果不是这一些Catch,那一年夏天的雪域游踪,不也就是像收摊的赛马会一样,只留下空中无语的回声。如果不是这一些Catch,我又怎么能进入另一场北海道的冬季恋歌。

  在漫天飞雪的公路上,从函馆奔驰到洞爷湖的深山,目睹着纷纷的白雪在我面前塑造了一所白色国度,雪原漫延到无尽边境,延伸至一间间斜顶木屋,延伸至落尽树叶的高大白桦林,远处沉默的羊蹄山像静止在冷酷异境的永恆停格,一直吸引着灵魂拥向它,拥向白色恋人的理想世界。

  没有任何颜色比白色更纯洁,更令人着迷,也更难以留住,那些曝光过度的损毁底片,呈现一片绝望的黑,彷彿锁住了某个重要的故事。让我再想想,是一个被雪覆盖失去游客的冷清游乐园,还是没有鸟停驻斜倾的电线桿,或者不断在铲雪累坏的日本男孩?

  我没有把握,只好打开相片簿一张张翻阅,看看遗漏了脑海里的什么,但不小心却又被另一些影像给迷住了。

  那些桥,有着红色、蓝色、金属色,或者圆拱式,或者悬吊式,或者古典,或者现代,逐一横亘在整条流向东京湾的隅田川上,从日出栈桥码头乘上汽船开始到台场海滨,已经十几座桥过去了,最后现身的是无数偶像日剧经常取景的彩虹大桥。

  光在进行,水在流动。

  随船波动的,还有是沿途集结各国设计师、搅尽脑思创作的摩登大楼,摇曳在镜头中。

  就像美国人对于灯火熄灭有着强烈的恐惧症,日本人对于关灯下班也有着同等的焦虑,在星星被光害遮住的夜晚八点钟,这些数不清的东京摩登大楼依然亮如白昼,领带斜歪、白衬衫带着皱痕的上班族,犹在电脑萤幕前拨弄键盘,或者几个人开会讨论,偶尔有人对着落地窗伸个舒服的懒腰。

  我坐在顺着蜿蜒高架桥驰骋的游览车内,看着一个个灯火通明的办公室,好像一个个栅栏,关着我们可怜的上班族,在不景气的年代还能有上班的幸福,是值得感谢造物主,否则街头优雅地翻动垃圾箱、试图从饮料机的掉币孔挖出零钱的游民,不是要多更多!

  当然也不必过度替他们担心抗压性够不够的问题,等到了九点钟,另一波下班潮就会出现在霓虹灯海翻腾的新宿闹区,在歌舞伎町不夜城猎色度过一宿放肆,或是连续两摊的喝酒联谊,发洩情绪。就算半夜三点钟才终于打烊回家,隔天清晨JR山手线每一班列车,还是挤满了通勤的上班族。列车关门后,在一片壅塞中,我张大眼睛小心避开打着呵欠的嘴,对于日本人的勤奋,还有什么话好说呢?这可是不景气的年代,廉价的中国工人抢去了多少商机!

  光在进行,水在流动。

  同样这类Catch,还有汨汨不停的新加坡河。旧式渡轮晃呀荡的,从小餐厅、酒馆林立的克拉码头起航,划过多座有一点点历史味道浪漫的旧桥,从象征国家标帜的鱼尾狮像,到英国维多利亚式建筑风格,以至现代感十足的金融大厦和包容多种族特色的各式楼宇,短短数十分钟,已经浓缩了新加坡的过去和现在。

  坐船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它和汽车(飞机更别提)最大的差异是──速度较为缓慢,以及独特的浮游感。那一年,我把这辈子能坐的船都坐过了,轮船、渡轮、渔船、快艇……。那一年,我也把这辈子能去的台湾最边陲离岛和灯塔都一一涉足了,用一种疯了的精神。

  在柴油味弥漫,引擎声轰轰叫响已成单调的背景音乐下,开往东吉屿的渔船,正费力地随着三级风浪起伏迈进。船长和旁边的男孩一直在玩着抓身体的游戏,算是无聊的海上行程的乐趣吗?

  偶尔总会出现几只燕鸥跃然于海面,在这之前赴花屿途经猫屿的海域时,已经见识过这些燕鸥,至少成千上万只吧!把整座岛屿都包围起来的壮观场面。

  我带着一种眩晕,Catch看不见的海上城市和光芒,陷入一种极特别的沉静,彷彿化作一具淹没水底的无声钢琴,或者变成一朵与海溶为一体的浪花。

  我也还记得在开往马祖的台马轮迎接一天的开始,在早晨,淡云蓝空,透露朝阳纯真的气息,当第一眼初遇马祖的门户北竿岛群,是在海上漂流整晚后,对陆地的想念与悸动,尤其一排山势起伏的绵长岛屿忽地突出于海面,总让人误以为是沙漠中的阿拉伯人所搭起的连续帐篷。

  在移动的状态中,Catch移动的一秒,还有无数的画面储存在我的资料库中,无法一一说明,比如阴天里上班途中远眺基隆河外的一○一大楼,等候飞机起飞窗外下着大雨的香港机场,或者穿过通往苏北、跨越长江的巨型大桥,以及巴士即将转弯近距离的东京铁塔。

  那些时候,我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思绪?是在一种溢出常轨的自由喜悦里,还是勾动了某种归属的想念?甚至是莫名所以的深邃叹息?

  无论如何,这些个Catch,永远不会再来了!就像我在七美石沪对执着于完美天光的摄影师林说:「不要再等了!就算没有你所要的光,也赶紧拍吧!也许这一辈子你就来这么这一次!」

  没错,一秒的Catch,一辈子只有一次。

图书试读

第三章.
心灵风景——凯拉尼亚寺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一处心灵风景,这么说时,我想起了三毛的撒哈拉沙漠,或者拉玛斯瓦米吉(Rama Swamiji)的喜玛拉雅山,以及夏卡尔(Marc Chagall)的俄国乡村……。

我最爱的电影导演之一温‧文德斯(Wim Wenders),在他出版的摄影书《一次》(Once)中,有一段经典话语:「每张照片都是对我们生命必会消逝的提醒,每张照片都关乎生和死。」

这位热爱享受缓慢长期工作成果的德国诗人导演,他举起相机或者拍摄电影,都是为了记忆那生和死的画面,记忆消逝的生命,也因此,「孩子才会有的那种看事物的惊喜和快乐,文德斯保留了下来」。

我和文德斯一样,对于寻凡之普遍的事物,都有一种极端热爱,因为在这里必然藏有一个背后的故事。于是,在每一场旅行的路上,我们举起相机,奋力拍摄迅即无踪的事物,要找到一个最美好的角度,构筑画面的情境与张力,将之铺陈为永恆的心灵风景。

凯拉尼亚寺(Kelaniya Monastery),可以列为此趟旅行所捕捉心灵风景的第一组系列明信片。首张画面,我为之下的标题为:赤足。

结束了荷塘国家文化体育场神圣的祈福盛会后,此行圣地观光景点的第一站,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凯拉尼亚寺。

在游览车巴士上,导游雷克斯要求我们下车前要将鞋子、袜子统统脱掉,光着脚ㄚ,踏入古老的佛陀圣殿,以斯里兰卡沿袭已久的习俗,表达内心对佛陀至上的虔诚敬意。

我有多久,未曾赤足行走于地面了?脚踩踏在泥土与砖地间,感受大地的唿吸。

从这一刻开始,就是朝圣的旅途,也是一种禅修的印记。虽然如此,一开始得知要光脚走路这件事,心底还是发出「啊」的一声。

美丽的白色朝圣队伍,就这样沿着绿树林荫整齐行进着,脚踩踏在柔软的泥土沙地上,以一种异样的童真心情,悠缓地迈入山门。在等待领取莲花做为供佛的短暂时刻,朴实佛像石刻墙间昂扬的一朵朵紫色小花,吸引了我。我轻轻一笑,她的美和祝福,我看见了,也收到了。

再往前,历史悠远,恍若从图书馆典藏的古书中现身的凯拉尼亚寺,其造型古典,有如诸神之所的黄色建筑群已在眼前。寺门的两侧,聚集一群群斯里兰卡信徒,好像不分季节时日,每一天他们都会来这座在斯里兰卡佛教徒心目中仅次于坎迪佛牙寺的圣殿聚首,和佛陀打个招唿,感受祂散发出来宁静慈悲的氛围,调伏自己在俗世的烦恼、业障,并祈求透过佛法的教导,让自己放下执着,证悟息苦的涅槃之乐。

这所带有浓郁印度风格的佛寺,位于可伦坡近郊,亦是佛陀第三次造访斯里兰卡之地。据载,佛陀莅临的时间是他悟道后第八年的5月份,也就是我们现在来访的时节,当年他在此处讲经佈道的地点,即是位于寺院旁的白色佛塔位置。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人,"CATCH斯里兰卡:纯真国度的微笑"。光是听名字,我就仿佛能感受到一股温暖的气息,仿佛我将要踏上一段充满惊喜和美好的旅程。我一直对南亚次大陆充满好奇,尤其是斯里兰卡,这个被称为“印度洋的眼泪”的岛国,总给我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我想象着书里会描绘怎样一幅幅画面:或许是那迷人的海岸线,金色的沙滩在阳光下闪耀,海浪温柔地拍打着礁石,带来海的味道;或许是那郁郁葱葱的茶园,层层叠叠的绿色在山峦间铺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让人心旷神怡。更让我期待的是,书中会如何展现“纯真国度的微笑”。微笑,多么美好的词汇,它代表着快乐、善良、纯朴,也饱含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命力。我设想着,这本书或许会带我遇见那些眼神清澈、笑容灿烂的当地人,聆听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生活态度。我猜测,作者一定是用心去捕捉了斯里兰卡最动人的瞬间,将那些触动人心的画面和情感,巧妙地融入文字之中。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让我的思绪随着书页的翻动,一起沉浸在斯里兰卡的风光和人情之中,去发现那些隐藏在微笑背后的,属于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评分

《CATCH斯里兰卡:纯真国度的微笑》这个书名,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探索。它不是那种严肃的历史书,也不是那种枯燥的旅游攻略,而是更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分享他在这片土地上获得的独特体验。“CATCH”这个词,很巧妙地传达了一种深入的观察和情感的链接,仿佛作者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真正地去“捕捉”和“理解”斯里兰卡。我想象,这本书可能会包含一些我未曾设想过的细节,比如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片段,他们如何用最简单的方式获得快乐,又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而“纯真国度”的标签,更是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展现出一种未被过度商业化和世俗化侵扰的斯里兰卡,一个保留着淳朴民风和自然之美的地方。至于“微笑”,这无疑是这本书的核心情感表达。我期待书中能有许多关于当地人发自内心、温暖人心的微笑的描写,这些微笑或许是对生活的热爱,或许是对游客的热情,又或许是对彼此的善意。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温暖和善意,仿佛我本人也置身于那个国度,被那里的微笑所感染,被那里的纯真所治愈。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CATCH斯里兰卡:纯真国度的微笑》,我立刻被一种莫名的吸引力所牵引。它不像是一些游记那样直白地告诉你“我去过哪里”,而是用一种更加诗意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勾勒出我对这个国度的想象。"CATCH"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抓住”的意思,更像是一种捕捉,一种珍藏,一种将美好的事物牢牢印在心底的动作。它暗示着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记录和感受斯里兰卡,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却又无比珍贵的瞬间。“纯真国度”的描述,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如今这个快速变化、充满浮躁的世界里,一个“纯真”的国度,听起来就如同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让人卸下所有防备,回归本真的地方。而“微笑”,则是这种纯真的最直观的体现。我期待这本书能描绘出那些发自内心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微笑,它们或许出现在孩子纯真的脸庞上,或许出现在辛勤劳作的人们脸上,又或许是在与陌生人的一次短暂相遇中。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斯里兰卡的读物,它更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通往内心宁静和美好世界的大门。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CATCH斯里兰卡:纯真国度的微笑",给我一种非常温暖且充满人文关怀的感觉。它不像很多旅行书籍那样追求宏大的叙事或者景点的介绍,而是更加侧重于一种情感的捕捉和体验的分享。"CATCH"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不经意的惊喜,或者是一种用心去捕捉的瞬间,暗示着作者的视角可能更加细微和深入。而“纯真国度”的描述,则勾勒出一种理想化的画面,让我对书中可能描绘的淳朴民风、未被工业化破坏的自然风光,以及人们内心深处的那份善良和简单充满了好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斯里兰卡独特的生活哲学,那种或许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少见的,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平和心态面对生活的态度。而“微笑”这个词,更是这本书的点睛之笔。我希望书里能够充满各种各样的微笑,从孩童天真的笑容,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却依然充满智慧的微笑,再到当地人民在生活中传递的善意和友好的微笑。我相信,这些微笑能够穿透文字,直接触达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来自遥远国度的真诚问候和精神上的共鸣,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自己也拥有了一份来自斯里兰卡的“纯真”和“微笑”。

评分

《CATCH斯里兰卡:纯真国度的微笑》这个名字,总的来说,给我一种非常积极且充满探索意味的想象。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地点的介绍,更像是一种邀请,邀请我去“抓住”这个国度独特的美好。“CATCH”这个词,我理解为一种主动的、充满好奇的去发现和珍藏,作者可能是在旅途中,用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去记录下那些触动他心灵的瞬间。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那些与当地人之间发生的,细微却充满温度的互动。而“纯真国度”这个形容词,立刻将斯里兰卡在我心中的形象,从一个简单的旅游目的地,升华成了一个带有某种精神象征意义的地方。我渴望在书中看到那种未经雕琢的自然美景,以及人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未经世俗污染的纯朴气质。最让我心动的,还是“微笑”这个词。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充斥着无数幅动人的笑脸,它们或许是因为生活的简单而产生的快乐,或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连接而绽放。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喜悦,一种源于生活本身,并且能够感染他人的力量。它不仅仅是让我了解斯里兰卡,更是让我去感受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美好,一种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态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