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达古籍研究丛书》第二十七至二十九种《〈孔丛子〉词汇资料汇编、〈新语〉词汇资料汇编、〈新书〉词汇资料汇编》三书,是利用汉达文库电脑检索系统将词汇辑录,并统计不同数据,然后经由研究人员分别编纂《孔丛子》、《新语》及《新书》专用词汇,及该三书词汇仅见单一先秦两汉典籍之材料。三书将有助学者进一步检索先秦两汉词汇使用数据,并进一步探究先秦两汉典籍语言特质,并据此开展更多历时性、跨文献之词汇研究工作。
作者简介
何志华
为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及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籍研究中心主任;朱国藩为中国文化研究所高级编辑。
关于《新书》词汇资料汇编,我只能说,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以往阅读《新书》的体验。汲黯的《新书》以其深刻的政治和哲学见解而闻名,但其语言确实带有一些古奥之处,尤其是一些表示政治制度、社会观念的词语,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这份汇编,就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新书》的另一扇门。我仔细看了看目录,很多我之前感到晦涩难懂的词汇,在这里都能找到清晰的解释和出处。最让我惊喜的是,它还收录了一些我认为是《新书》特有的词汇,并进行了详细的考证,这对于我理解汲黯的思想体系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本书不仅是词汇的汇集,更是一种思想的梳理和文化的传承,其价值远远超出了简单的字典功能。
评分这套《新语》词汇资料汇编真是一本宝藏!陆贾的《新语》是我一直以来都想深入研究的著作,它在汉初承继先秦思想,又开辟出新的道路,其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然而,阅读过程中,总有一些词语的含义令我感到困惑,要么是古今异义,要么是作者独创的用法。这次的汇编,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系统地梳理了《新语》中的所有重要词汇,并且提供了详尽的解释和大量的引文。我试着查找了几个我一直没搞懂的词,汇编中的解释让我豁然开朗,感觉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我特别欣赏它不仅仅是罗列词语,而是深入到词语的演变和用法上,这使得对《新语》的理解不再是浮光掠影,而是真正触及到了作者的思想精髓。这本书的编纂功力可见一斑,对任何想要深入研究《新语》的学者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评分这次推出的《孔丛子》、《新语》、《新书》词汇资料汇编,绝对是文献整理界的一件大事。我一直以来都对这三部经典抱有浓厚的兴趣,但说实话,阅读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拦路虎”——那些不熟悉、不确定的词语。这份汇编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便利的工具。我试着查阅了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词,比如《孔丛子》中的某个与儒家礼制相关的词,汇编中不仅给出了明确的释义,还列举了好几个例句,让我对这个词的理解瞬间立体化了。同样,《新语》和《新书》中的一些具有汉代特色的政治术语和哲学概念,汇编中的解释也同样精辟,并且提供了丰富的上下文语境,这使得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的论述。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繁杂的词汇研究系统化、条理化,为我们这些普通读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门槛,真是功德无量。
评分啊,终于等到了这三本《孔丛子》、《新语》、《新书》的词汇资料汇编!作为一名潜心钻研先秦诸子和汉初散文的爱好者,我一直为阅读这些古籍时遇到的词汇障碍感到头疼。古人的语言,特别是那些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和用法,常常像一道道无形的门槛,阻碍了我深入理解文本的真正含义。我尝试过查阅一些零散的词典,但总感觉不够系统,也缺乏足够的例证支持。这次看到这三部汇编的出版,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孔丛子》的汇编,里面的条目条理清晰,不仅列出了词汇,还详细注明了出处,并附上了相应的语境,这对于理解词汇在特定语境下的准确含义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它对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的辨析,这比我之前自己摸索要高效得多。相信有了这份汇编,我今后阅读《孔丛子》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
评分拿到这三本《孔丛子》、《新语》、《新书》的词汇资料汇编,我第一时间的感受就是“专业”。作为一名常年与古籍打交道的学者,深知词汇是理解文本的基石,而这些汇编恰恰满足了我们最基本也是最迫切的需求。我逐一翻阅了这三本书,其编纂的严谨性、资料的翔实性都让我非常满意。特别是《孔丛子》的汇编,它对一些在不同版本中可能存在差异的词汇,都进行了细致的考辨,这对于我们进行版本研究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而《新语》和《新书》的汇编,则更侧重于梳理 those 具有时代特色的词语,帮助我们理解汉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我已经在我的书架上为它们腾出了最显眼的位置,它们将成为我今后学术研究中的得力助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