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国文精选

大学国文精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吾等身在大学国文教育最前哨,目睹学生国文程度江河日下,又岂能视若无睹,无所作为?自编大学国文教材,尽管未必是挽救国文程度的万灵丹,然凭借自编教材的机会,借重同仁在大学任教的宝贵经验,及现场教学对学生身心情境的理解,筹编一套能照顾同学身心灵问题的教材,诚不失为改善大学国文教育的起点。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因应大学国文课程需要而编定,以增进学生语文知识,提升阅读、思考、欣赏、写作、应用等能力为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包括四大部分,论说文、记叙文、诗歌、辞赋等。每类之前,编有「概说」,系配合该文类有关的基础知识,包括文体的特点、源流、表现手法等。每课编有「导读」、「作者」、「注释」与「问题讨论与习作」。「导读」说明课文的出处、主旨、段落大意、文学技法、文章评价等。「作者」介绍作家生平、着作、作品风格与成就,或其思想特色,以便于读者掌握课文的创作时代与作家背景。「问题讨论与习作」则为评量学习成效,引发读者思考、讨论,或配合课文提供题目练习写作。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论说文
 论说文概说
  养生主
  天论
  扁鹊见蔡桓公
  潍县署中寄弟墨第二书
  阅读使你爬上巨人的肩膀

记叙文
 记叙文概说
  郑伯克段于鄢
  刺客列传
  志怪小说选(一)---韩凭夫妇
  志怪小说选(二)---阳羡书生
  世说新语选---许允妇

诗歌
 诗歌概说
  诗经选(关雎、静女)
  唐近体诗(登高、遣悲怀、锦瑟、贫女)
  宋近体诗(和子由渑池怀旧、偶成、暮春、临安春雨初霁)
  剧曲选(后补)

辞赋
 辞赋概说
  山鬼
  归去来辞

图书序言

感天动地窦娥冤 作者:关汉卿

作者
关汉卿,「元大都(含今北京一带)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元˙钟嗣承《录鬼簿》)生卒年不详,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善夫)、白兰谷(朴)、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白朴(1226-1306)金亡时才八岁,则可推断关汉卿大约也是由金入元之人,散曲中有〈大德歌〉十首,大德为元成宗年号,录鬼簿中被列为「前辈已死名公」,故推断其生卒当在西元1200-1300年左右。关汉卿长期从事杂剧创作,当时编写杂剧者多半为民间书会中的「才人」,地位犹如一般工匠,并不是一个受重事的行业,所以也没有特别的谓之立传,所作杂剧,写的又是剧中人的故事,故生平事蹟不详,仅能从一些文人笔记与关汉卿他的散曲作品中窥见一、二。元人熊自得纂修的〔析津志〕里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借风流,为一时之冠。」可见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据考,关汉卿的先人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入元不屑仕进,杂剧创作应该就是他的主要工作。杂剧的演出者多半为青楼歌妓,曾作【南吕˙一枝花】散套自述自己流连花街柳巷的情形,所谓「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我是箇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自称是不负责任的浪子、折柳攀花纨裤子弟,以反讽的手法疏狂放荡的描述自己的「志愿」,专长就是各种游戏博弈:分茶、攧竹、打马、藏阄、唱鹧鸪、舞垂手、打围、蹴掬、围棋、双陆,并经通乐器、音律、诗文、歌唱,最爱在青楼酒馆中流连,情愿钻进妓女们的「千层紧套头」中,也不惧怕那些犹如镴枪头一样中看不中用,只会暗放冷箭中伤别人的人,以此嘲笑自己的品行,仍热衷于沉溺在花街柳巷、温柔乡中。有人劝他:年纪不小了,别玩了!关汉卿又夸张的宣告:「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除非是,「王亲令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真所谓:至死不悟!

关汉卿除了与当时文事才人多有往来,散曲作品中〈不伏老〉散套与〈赠珠帘秀〉中都可看出他经常出入青楼〉中都可看出他经常出入青楼酒馆,与娼妓、演员多有往来,他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夸张的歌颂自己在青酒馆的生活,展现的是他不同凡俗的思想模式,而他欣赏这些在青楼中充满才华的歌妓、舞妓与演员们,也因为拥有这样的热情与开放的思想,使他的剧本拥有更迷人的魅力,因为人生历练丰富,使他的的作品拥有广泛反映各阶层的题材──如有描写关公的《单刀赴会》、描写后母的《蝴蝶梦》、描写妓女的《救风尘》、《谢天香》;因为与人相交情感真挚,使他的文词更能深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而不拘泥于传统思想观念,使他的作品思想深刻而能引人共鸣,使他成为元代杂剧产量最丰富的,影响力最大的剧作家。

导读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表演形式的专称;包括有歌舞、音乐、说笑、杂技,主要部分称为艳段,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杂剧到了元代,因为以科举考试取士的方式被取消,读书人失去进身之阶,再加上外族入侵的民族耻辱,许多读书人开始创作杂剧,所谓「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使得中国的戏剧发展到了第一个巅峰时期。杂剧基本体例为每本四折,主要由主角一人独唱,若主角为女性,则称为「旦本」,主角为男性则称为「末本」。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