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之编撰,乃集合十余名年轻大学教师之力,以其数年来实际从事中文教学的经验与心得,所凝鍊、沉淀而来。期能透过新的选文元素,提升当代中文学习情境中「人文素养」的浓度,并寓「文化的深度与美感」于文学情意的感通之中,来与我们的学子进行良性对话。
本书共分九个主题:以「山重水复疑无路」,辑撮文人寄寓山水的情怀;以「人间难得几回闻」,收伏神话志怪中的鬼魅魍魉;以「历史与文化通究」,对史实进行个案的研究与新诠;以「人间巧艺夺天工」,体贴百工技艺内在的道心;以「问世间情为何物」,挥洒文人丰富的感情世界;以「文章合为时而着」,抒发知识份子对时局的省察;以「旧学商量加邃密」,体现文学中的义理侧面;而「学问深时意气平」,则展现文人对生命品质的昇华意境。
各主题选文三篇,依史序排列,使其具有小型文学史的规模。另为回应中文教育的时代性,除了坚持三分之一以上篇幅之现代诗文,更在各主题之末规划「延伸阅读」与「写作指导」,搜罗质量丰富的相关文论与讯息,俾利教师指导课后延伸学习,暨砥砺学子们的文章技巧。
作者简介
●总召集人
陈德兴
现职:国立高雄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学历:天主教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编辑委员
林于盛
现职:国立中山大学中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中山大学中文博士
柯佩君
现职:国立高雄大学通识中心兼任讲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柯品文
现职:国立高雄大学通识中心兼任讲师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马耘
现职:崇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学历: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
高美芸
现职:国立高雄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系博士
潘玉爱
现职:文藻外语学院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学历:天主教辅仁大学哲学博士
谢敏玲
现职:国立高雄大学兼任助理教授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博士
韩大勇
现职:慈惠医专通识中心专任助理教授
学历:珠海大学中史所博士
康静宜
现职:国立高雄大学通识中心兼任讲师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郭懿仪
现职:国立高雄大学通识中心兼任讲师
学历:国立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生
蔡政惠
现职:国立高雄师范大学通识中心
学历: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生
编辑理念与体例
【山重水复疑无路】
蜀道难∕唐.李白
定风波∕宋.苏轼
花莲港街.一九三九∕民国.陈黎
【人间难得几回闻】
谈生∕魏.曹丕
杜子春∕唐.李复言
呷鬼的来了∕民国.黄春明
【历史与文化通究】
伯夷列传∕西汉.司马迁
隆中对∕西晋.陈寿
在想像的部落∕民国.瓦历斯.诺干
【人间巧艺夺天工】
定法∕东周.韩非
货殖列传序∕西汉.司马迁
《太平广记》节选∕宋.李昉 等
【问世间情是何物】
《诗经》选∕先秦
惊情∕民国.钟怡雯
碧潭∕民国.余光中
【文章合为时而着】
叔向贺贫∕周.左丘明
讽谕诗选∕唐.白居易
台湾∕民国.陈秀喜
【旧学商量加邃密】
《庄子.秋水》节选∕庄子
《坛经》选∕唐.慧能
黑潮的亲子舟∕民国.夏曼.蓝波安
【学问深时意气平】
范滂传∕东汉.班固
《文心雕龙.序志》∕魏晋.刘勰
人骨念珠∕民国.林清玄
作为一名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兴趣的初学者,我常常感到在阅读和写作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很多时候,读懂一篇文章似乎并不难,但要模仿其精妙之处,或者从中汲取灵感写出自己的东西,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它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文本解读层面,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是如何通过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笔触来构建情感、塑造人物、推动情节的。我尤其欣赏它在赏析部分所展现出的独特视角,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是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这样的表达带来了怎样的效果”。这对于我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在写作建议方面,提供的并非是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技巧,让我觉得写作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进步的技能。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谐,既有学术的严谨感,又不失艺术的美感。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且有韧性,翻阅时不会有廉价感,甚至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油墨香,这对于一个热爱纸质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我特别喜欢它整体的排版风格,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留白也恰到好处,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书页的裁边处理也很精细,没有任何毛刺,体现了出版方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装订方面,采用的是锁线胶装,翻开到任意页面都能平摊,非常方便做笔记或者查找内容。此外,封面上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清晰醒目,设计上并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进入书中的知识殿堂。整体而言,这本书从外在到内在都散发出一种精致、专业的格调,让人在翻阅之初就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它所蕴含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合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这使得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吸收其中的知识。从阅读入门,到深入赏析,再到最后的写作指导,每一个环节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没有生硬的跳跃感。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接受能力,避免了过多的专业术语堆砌,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解释清楚。我尤其喜欢它在不同章节之间设置的引导性文字,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章与前后章节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此外,书中穿插的一些案例分析,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启发性,能够让读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获得直观的感受。这种“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使得整个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话,他能够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一步步地解锁阅读和写作的奥秘。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学术界摸爬滚打的教师,我深知一本好的教材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一线教师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教学资源。它所倡导的“阅读、赏析、写作新视野”,与我们当前的教学改革方向高度契合。书中提供的赏析角度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而其在写作指导方面的创新,更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它并没有流于俗套,而是能够挖掘出作品的新意,引导学生发现作品的独特魅力。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对学生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是一本值得大力推广的优秀读物。
评分我一直认为,阅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取信息,更在于拓宽视野,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所涉及的阅读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层面,能够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和理解世界。在赏析部分,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文学批评范式,而是引入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分析工具,让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复杂性和多义性。这种“新视野”的提出,不仅仅是口号,而是贯穿于整本书的始终。它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尝试用更开放、更批判的眼光去解读作品,去发现那些隐藏在文字之下的潜藏的意义。对于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让我变得更加善于独立思考,更加勇于挑战传统观念。这种能力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