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鎏金的盛唐,顛沛的詩人。
在他的眼中,輝煌的歲月於兵戎下化為瘡痍;
在他的筆下,苦難的時代於紙墨間化為永恆。
他,是杜甫,是在盛世與動盪中望盡悲歡的詩聖。
從齣生到離世,他曆經瞭唐朝的璀璨與陰暗;
顛沛流離、漂泊四處的命運,
讓他空懷滿腔的熱血與抱負,盡化為血淚交織而成的詩作。
讓我們跟著杜甫,一起穿越時空,親臨大唐盛世。
作者簡介
鄧榮坤
一輩子與文字為伍,寫瞭不少文字,得過一些文學奬與音樂小奬。在新聞媒體(雜誌、齣版、報紙、電視)闖蕩多年,也曾經在教師、縣長辦公室秘書等行業中耽誤一些時間,換瞭很多工作,頭銜不少──鄧記者、鄧總編、鄧主任、鄧經理、鄧副總、鄧老師、鄧秘書、鄧大哥與鄧先生......目前,仍勞碌於賣字維生的差事。代錶作品:《光緒廿六年》(大旗齣版社)、《一隊火把嚮紫禁城移動》、《逆嚮飛行》、《螃蟹海岸》、《乙末,第三十二首》、《颱北咖啡》、《菁桐》、《淡水河岸》……等多部著作。
*部落格*鄧榮坤文字舖:blog.udn.com/writer326
序言 杜甫這個人
1鞏縣南瑤灣村
2洛陽初啼
3功名落在孫山外
4斯人獨憔悴
5長安落魄行
6野無賢臣
7河西縣尉
8塵埃不見鹹陽橋
9安祿山笑瞭
10馬鳴風蕭蕭
11麻鞋天子左拾遺
12落難的詩人
13水鳥盤飛的浣花溪
14為功名乾杯
附錄 杜甫詩選
後記 杜甫二三事
序
杜甫這個人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杜甫《前齣塞.九首之一》
識字以來,喜歡閱讀文字不多的書籍,如《廣昔時賢文》、《韆傢詩》、《唐詩》、《宋詞》,因為從這些可以分篇閱讀的作品中,你會發現閱讀是一件相當愉快與輕鬆的事。不像大部頭的《西遊記》、《紅樓夢》,要花很長的時間去讀,事情忙瞭,擱下瞭,隔瞭幾天,書中所描述的故事卻淡瞭,似乎要快速再瀏覽一遍,否則,會有連不上的感覺。
讀唐詩,沒有這種現象。
因為唐詩可以一首一首讀,直到讀齣趣味來。
朗讀瞭《唐詩三百首》之後,對於這本蠻有份量的詩選,深愛之,也及之於縱橫大唐文化舞颱的詩人,李白、王維、白居易、孟浩然……。而對於杜甫,亦深愛之,透過他們淺顯易懂的詩文,我看到瞭盛唐的繁華,也看到瞭苦難唐朝的滄桑與令人悲慟的往事。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鹹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乾雲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裏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傢山東二百州,韆村萬落生荊杞。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鼕,未休關西卒。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齣。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杜甫《兵車行》
當我讀到瞭杜甫的《兵車行》,從文字中似乎還隱約聽到車輪急促滾動的聲音,聽到送行者的哀號聲,看到馬蹄揚起的塵埃,總是忍不住地想找個地方,為那個苦難的年代痛哭一場。
年紀稍長,瞭解瞭杜甫的身世後,年少時的哭泣的衝動仍在。
杜甫年輕時,在漫遊中渡過瞭青春歲月,二十四歲時,參加科舉考試。落榜後,一直熬到十年之後,三十五歲瞭,纔興沖沖參加製舉考試。然而,天不從人願,在宰相李林甫*「野無遺賢」(註1)的笑鬧劇中,再次落榜!
* 註1:唐玄宗想廣求天下人纔,令全國有一技之長的人到京師來。李林甫怕民間有纔德的人士在對答試題時指責他的姦邪罪過,於是百般刁難,導緻無人錄取。這本是一個悲劇,但他卻上書皇帝錶示祝賀,聲稱這是「野無遺賢」。錶示皇帝已聖明到把所有人纔都盡皆提拔使用瞭,真正達到人盡其纔的最高境界。
其實李林甫所為隻是誤國利己,但達到其目的卻是順玄宗之意而逆天行。
然而,禍不單行。
此時,擔任兗州司馬和奉天縣令的父親杜閑去世,斷絕瞭杜甫的生活來源。
為瞭生活,為瞭能在長安城活下去,並且等待機會,杜甫不得不四處寫詩獻給當時的名士或權貴,希望能獲得引薦。除此之外,也種瞭一些藥草,沿街賣藥,換取零星的收入過日子,或寄食於朋友傢,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的乞丐生活。
雖然曾經嚮唐玄宗進獻*《三大禮賦》(註2),受到贊許,命他待在集賢院等候派官令。然而,這一等就是整整四年,鬍子都等白瞭,最後,還是沒瞭下文。
* 註2:杜甫是在天寶九載鼕對唐玄宗進獻《三大禮賦》,分彆為《朝獻太清宮賦》、《朝享太廟賦》、《有事於南郊賦》。是杜甫一生中最引為榮耀的一件大事。
好不容易當瞭個掌管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的正八品下的小官(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不料一個月過後,安祿山造反瞭,他也隨著王人潮四處流竄,逃齣瞭長安後,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
多年來,一直想寫一本關於杜甫的書,把他的滄桑遭遇與憂國憂民之情懷,寫成淺顯易讀的故事,尤其是雙十年華時的青澀,閱讀瞭林語堂撰寫《蘇東坡傳》之後,就著手蒐集資料,沒想到這些年來,一直忙於「看似平常卻非尋常」的新聞或編輯工作,使得撰寫工作耽擱瞭,直至我離開離開市公所那份如「雞肋」般的工作,讓我有更多時間閱讀與寫作。
《放歌縱酒話盛唐》是一本關於杜甫的點滴故事,不是曆史,這是一本有點曆史背景的小說,卻無關史實。讓我們輕鬆讀,從閱讀中找到與文字接觸的樂趣,找迴曾經輝煌過的那段金色歲月。
苦難的唐朝,苦難的詩人。
杜甫這個人,值得我們尊敬。
希望您也會像我一樣,喜歡他的詩,從他的詩作中瞭解盛唐的故事,瞭解詩聖的悲歡生活!
鄧榮坤
當我在書架上看到《放歌縱酒話盛唐:詩聖杜甫的鎏金歲月》時,立刻就被這個名字吸引瞭。盛唐,一個多麼輝煌的詞匯,而杜甫,更是我心中永恒的詩聖。我一直對那個時代的風貌、人物和詩歌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杜甫,他的詩歌飽含深情,既有對傢國天下的憂思,也有對百姓疾苦的關懷,更有對人生際遇的感慨。這本書的標題似乎預示著它將帶領我進入一個充滿曆史厚重感和藝術魅力的世界,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生平,感受他創作的時代背景,或許還能從他的詩句中,窺見那個“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的盛世繁華,以及“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實無奈。我對書中可能描繪的杜甫,並非僅僅是那個筆耕不輟的詩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人”,他的喜怒哀樂,他的誌得意滿與失意彷徨,都可能在這本書中得到淋灕盡緻的展現。我期待著,通過這本書,能夠與這位偉大的詩人進行一場跨越韆年的對話,品味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也更能體會他“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抱負。
评分這本書的題目《放歌縱酒話盛唐:詩聖杜甫的鎏金歲月》立刻勾起瞭我對於那個風華絕代時代的無限遐想。盛唐,一個充滿自信與活力的年代,一個孕育瞭無數偉大詩人的黃金時代。而杜甫,這位被譽為“詩聖”的偉大人物,他的生活軌跡與他的詩歌創作,無疑是理解那個時代的一把鑰匙。我迫切地想知道,書中的“放歌縱酒”究竟是如何在杜甫身上體現的?是他在意氣風發的少年時期,與朋友們暢飲高歌,抒發胸中壯誌;還是在經曆瞭人生起伏後,以酒澆愁,以歌抒懷?而“話盛唐”,則暗示著書中將有對那個時代方方麵麵的描繪,不僅僅是宮廷的繁華,或許還包括市井的喧囂,邊塞的戰火,以及民間的疾苦。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展現杜甫如何將他對時代的觀察、對人生的感悟,融入到他的詩歌創作中。那些“三吏”、“三彆”,那些記錄戰亂與民生的詩篇,都充滿瞭沉甸甸的曆史分量。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走進杜甫的內心,去感受他作為一個時代見證者的悲憫情懷,去理解他“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的偉大之處,最終,能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這位詩聖的“鎏金歲月”,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留下瞭永恒的光輝。
评分我一直認為,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的文化,詩歌是最直接、最生動的載體。《放歌縱酒話盛唐:詩聖杜甫的鎏金歲月》這個書名,讓我聯想到杜甫那充滿激情與力量的詩篇。我腦海中浮現的,不僅僅是“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悲憫情懷,還有“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傢”的思鄉之情,以及“烽火連三月,傢書抵萬金”的戰亂之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走進杜甫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他作為一名詩人、一名官員、一名普通人的悲歡離閤。我相信,書中的“放歌縱酒”並非簡單的享樂,而可能是一種麵對復雜現實的豁達,一種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而“話盛唐”,則意味著對那個時代的深刻洞察和反思。我期待書中能夠展現杜甫與同時代文人墨客的交往,那些纔情的碰撞,那些思想的交流,一定會非常精彩。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看到,在那些看似輝煌的“鎏金歲月”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曆史變遷,怎樣的社會矛盾,而杜甫又是如何用他的詩歌,記錄下這一切,並將其升華為不朽的藝術。
评分當翻開《放歌縱酒話盛唐:詩聖杜甫的鎏金歲月》這本書時,我仿佛能聽到曆史的迴響,聞到古老墨香的韻味。盛唐,那是無數文人墨客夢想的舞颱,而杜甫,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星。我對書中關於杜甫的“鎏金歲月”充滿瞭好奇,這是否意味著將重點描繪他生命中那些光彩奪目的時刻?比如他受到唐玄宗賞識的經曆,與李白詩酒唱和的瀟灑,以及他在長安的仕途生涯?然而,我也知道,杜甫的一生並非一路坦途,他經曆瞭安史之亂的動蕩,也飽嘗瞭流離失所的艱辛。因此,我更期待書中能夠描繪一個完整的杜甫,一個在輝煌與睏頓中都保持著獨立思考和人文關懷的杜甫。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他那些“緻君堯舜上”的政治理想是如何在現實的衝擊下逐漸演變,而“憂國憂民”的情感又是如何貫穿他一生的創作。書名中的“放歌縱酒”可能不僅僅是一種消遣,更是一種在逆境中尋求精神慰藉的方式,一種對生命不屈的呐喊。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的是一份對曆史的敬畏,對詩歌的理解,以及對這位偉大詩人更深切的共鳴。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給我一種沉靜而又不失磅礴的氣勢,就像盛唐本身一樣,既有繁華的錶象,也有深沉的底蘊。我尤其好奇書名中的“鎏金歲月”,這四個字勾勒齣的意境,既有黃金般的璀璨,又有一種歲月的沉澱感。我猜想,書中並非簡單地羅列杜甫的生平事跡,而是會通過生動的敘述,將他置於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中,讓我們看到一個更加立體、更加鮮活的杜甫。或許,作者會從他童年的成長環境開始,描繪他對詩歌的熱愛是如何萌發的;接著,講述他初入仕途的躊躇滿誌,以及在長安的經曆,那些與李白、高適等偉大詩人的交往,想必也會是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杜甫詩歌的創作過程,不僅僅是解讀詩句的字麵意思,更要挖掘詩歌背後的情感、思想和社會根源。那種“興酣落筆搖五嶽,詩驚天地泣神靈”的創作狀態,以及“感時花濺淚,恨彆鳥驚心”的深切情感,我渴望能在書中找到更深刻的解讀,理解詩歌如何成為他記錄時代、抒發情懷的有力武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