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
簡體網頁||
繁體網頁
作者
出版者 齣版社:新銳文創 訂閱齣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13/08/06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面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19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本書以中國現代文學書寫為素材,從身體視角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政治文化的內在邏輯。
人類思想史的源頭,東方以「貴身論」為中心形成瞭「身本論」傳統,西方以身心二分法為中心形成瞭心本論的理路。五四文化革命時期文學描寫中普遍存在身體病理隱喻,左翼革命時期身體書寫以犧牲美學和勞動美學為圭臬;二十世紀八○年代以來的「身體寫作」則堅持一種「身體消費」立場。
本書還從飢餓政治、性政治、疾病政治的內在理路齣發,討論瞭窮愁、怨恨、陶醉、孤獨等四種身體的「在世狀態」。最後,以身體本位的貴身論倫理學作結。
本書特色
這是一次關於身體與文學關係問題的思考與探討。從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體」觀念,革命時代的身體意識形態,到身體寫作,性政治,身的在世狀態以及身體的後現代處境,著者們對身體、文化、政治三者的關係作瞭深刻的探索。進入本書,感受一次身體「大寫作」。
作者簡介
葛紅兵
1968年生於中國江蘇,文學博士(南京大學,1998年),曆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訪問研究員、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澳門大學講座教授,現任上海大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
1993年起從事文學文化研究、創意寫作研究、文學創作及翻譯工作。學術方麵代錶作有《文學史學》、《小說類型學的基本理論問題》、《身體政治》等;創作代錶作有《我的N種生活》、《沙床》、《上海地王》等;另有《葛紅兵文集(三捲)》齣版。
著者信息
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身: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
一、漢語思想:奠基於貴身論
二、貴身論是否是漢語思想的一個根本信念
三、「身」:漢語言始原思想的核心命義及現代價值
四、身:一個被遺忘的命題
第二章 政治的身體:在古代希臘及現代西方世界
一、 實在論身體觀、虛在論身體觀:産生、消解及其動機
二、身心二分法:一個主流身體觀念的産生
三、論生成:解釋身和世界的一個方法
四、尼采的超越
五、福柯:身體的「現代性」
第三章 「五四」新文化革命中的「身體」觀念
一、作為近代政治場域的「身體」
二、頭發:辛亥政治的身體標記物
三、身體解放:「人性論」作為一個身體政治概念
四、病重的中國:文化診斷中的身體隱喻
第四章 階級的身體:革命時代的身體意識形態
一、革命敘事中的衣著
二、知識分子的身體
三、勞動者的體質
第五章 身體寫作:啓濛敘事、革命敘事之後--身體的後現代處境
一、解慾望化及其所指
二、大寫的身體:錶述什麼,怎樣錶述
三、「下半身」
第六章 飢餓的文化政治學
一、飢餓、飢餓感、永恆飢餓
二、飢餓感與政治革命:從「反飢餓」到「反壓迫」
三、飢餓政治學的完型:翻身樂
四、飢餓政治學:「飢餓」的控製
第七章 性政治
一、男性書寫中的性邏輯
二、徵用、奴役
三、授受政治
四、婚姻:性政治的人類學圖譜
第八章 病中的身體
一、醫學專製與罪惡隱喻
二、疼痛中的身體
三、死亡隱喻
第九章 身的在世狀態:論窮愁、悔恨、陶醉、孤獨
一、窮愁
二、悔恨
三、陶醉
四、孤獨
第十章 身體倫理學:倫理奠基於身體之上是否可能?
一、未來的倫理學
二、身的倫理學意義
三、身體倫理學:一個信念
圖書序言
第一章身: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
以「身」來指認「人」是始原期漢語思想的重要特徵,這個特徵進一步發展為「貴身」說,使「身」在中國思想中成為一個本體論概念,並構成三世紀前始原期中國思想的原初立場。貴身論中的「身」在先秦思維中處於從實體論的「身體」嚮虛體論的「自身」動態轉化之中,但以實體涵義為主。中國先秦思想中的身體哲學觀念非常豐富,「以身為天下貴」、「推己及人」是貴身論哲學的一體兩翼,貴身說、赤子說、修身說、捨身說等則構成瞭其完備的概念係統。重溫西元三世紀前中國思想中的「身體」觀念對建構中國現代思想文化體係具有重大意義。不過,老子和孔子思想中,實體論一元身體觀隱含著實體/虛體二元論身體觀的萌芽性因素,這為後世漢語思想形成身心二元論,形成重道賤身的思想,過分強調「捨身」,遺忘瞭「捨身論」前提「貴身」,提供瞭某種隱約的思想綫索。應當承認這也是漢語始原思想中「貴身論」後世並未得到充分闡揚的原因。
一、漢語思想:奠基於貴身論
甲骨文中的「人」字標畫的是人身體側站的形狀,也就是說,漢語中的「人」字原初意義乃是指「人的身體」:身體的動作(側站)和身體的狀態(形狀)。此原初涵義,後世代有延用,《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中有「荒候市人不能為人」之句,此處「人」是指「性行為」,這種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也有遺存,例如,「他人在這裏,心不在這裏」這裏的「人」就是指「人的身體」。
「人」由簡單的字源意義嚮「漢語思想概念」轉化的過程及其復雜。不過,我們可稍稍簡化一下這個綫索。孔子是最有代錶性的始原期漢語思想傢,而孔子以「仁」為媒介來界定「人」,他把「仁」賦予「人」為漢語思想關於「人」的原初立場奠基。
「仁」的原初意義是什麼呢?「仁」在漢語中的較早構形是上「身」下「心」,訛變為上「韆」下「心」,省變為「仁」,「仁」從「心」、從「身」,「身」亦聲,其本義當是「心中想著人的身體」,與從「心」從「人」錶示「心中思人」的「愛」字造字本義差不多,孔子以「愛人」來釋人是不錯的。楊伯峻在《論語譯注》中說,「也有人說,這『仁』字就是『人』字,古書『仁』『人』兩字本有許多寫混瞭的。」「仁」、「人」同義的說法宋人陳善較早提齣,後世贊同者甚眾。筆者也頗認為正確,因為這個字源的考釋可以和我們對「人」的考釋相印證,都發端於人的「身體」,錶示著漢語思想對人的原初指認:「人」就是他的「身體」─古人是透過人的「身體」把人從大自然中區分齣來,指認齣來的。
孔子大多是在比較本原的意義上使用「人」這個概念,孔子道德思想的核心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人」就是和「欲」聯係在一起的,在孔子那裏「人」是「欲」的實體(肉身實體、情感實體和精神實體),是實體實踐者,而不是精神虛體(情感體、精神體),不是虛體虛踐者,他講「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換言之,孔子是把實體實踐─「立人」擺在第一位,把虛踐─「求知」擺在第二位,所謂「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是說,「人」的慾望及實踐實體地位高於道德思考等精神虛踐的地位。楊伯峻先生說:「論語沒有一個『理』字,而硃熹的集注處處都是『天理』,『理』諸字;孔子已經認識到人類社會的物質生活的重要意義,纔有『先富後教』的主張,可是硃熹的集注到處是斥責人欲的詞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圖書試讀
None
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身體政治:解讀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